《於丹趣品漢字(共2冊)》收錄瞭於丹老師的82堂漢字文化課,目的在於普及國學。於丹老師的講解通俗易懂又妙語連珠,詩詞、典故、文章信手拈來,深入淺齣,談笑間輕鬆普及漢字知識。 隨書附有小視頻二維碼,掃一掃即可聽於丹老師講漢字,輕鬆串聯起漢字從古至今的發展演變過程,打開對漢字想象的大門,讓你真真切切感受漢字之美。
本書共2冊,包括《於丹趣品漢字》和《於丹趣 品漢字(節氣節日篇)》。其中,前者用視覺方式形 象生動清晰地呈現瞭漢字的變化,讓讀者不再單純依 靠想象,體會漢字之美,細品味字和字之間*細微的 不同、*微妙的聯係。後者從漢字演變和節氣節日中 ,從引用的典故與詩詞中,探尋瞭中國古典文化的內 核,體悟到瞭中國人曆來對世界、對時間的觀念,推 古及今,將獨屬於中國文化的美傳承下去。
本書由於丹著。
於丹,**文化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院長,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她是古典文化的普及傳播者。在中央電視颱《百傢講壇》《文化視點》等欄目,通過《論語心得》《莊子心得》《論語感悟》等係列講座普及、傳播傳統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瞭經典中的屬於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海內外文化界、教育界産生廣泛影響。先後在我**地、港颱地區,及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巴西、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地區進行韆餘場傳統文化講座,得到廣泛的好評,並掀起瞭海內外民眾學習經典的熱潮。 著有《於丹<論語>心得》《於丹<莊子>心得》《於丹·遊園驚夢——昆麯藝術審美之旅》《於丹<論語>感悟》《於丹趣品人生》及《於丹重溫*美古詩詞》,其中《於丹〈論語〉心得》一書獲得瞭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的版權金奬,**纍計銷量已達600餘萬冊,多次再版,已被譯為30餘種文字在各國發行,國外銷量達40萬冊。
《於丹趣品漢字》
心生萬物
心·心生萬物
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忍·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急·春潮帶雨晚來急
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誌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感恩·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慈悲·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快慢·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鞦
性情·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懦·強者必怒於言,懦者必怒於色
恨·春恨鞦悲皆自惹,花容月貌為誰妍
此心安處是吾鄉
傢·四十年來傢國,三韆裏地山河
安定·此心安處是吾鄉
宇宙·日月之行,若齣其中,星漢燦爛,若齣其裏
宗寵·後宮佳麗三韆人,三韆寵愛在一身
文字·天雨粟,鬼夜哭
寶藏·藏之名山,傳之其人
貧窮·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之子於歸,宜其室傢
疾病·心病還須心藥醫
老考·老驥伏櫪,誌在韆裏
嫁娶·之子於歸,宜其室傢
妻婦·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丈夫·一點浩然氣,韆裏快哉風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足·韆裏之行,始於足下
口舌·病從口入,禍從口齣
言語·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聽聞·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相省·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
盼看·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指東問西,說南道北
先後·不為*先,不恥*後
順逆·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東西·東邊日齣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南北·南北東西春總好,杜鵑何苦勸人歸
田疇·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山丘·登泰山而小天下
勞動·之子於徵,劬勞於野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教學·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睏
典冊·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食即既·碩鼠碩鼠,無食我黍
玩弄·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彩虹·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光明·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颱
《於丹趣品漢字(節氣節日篇)》
節氣篇
春
立春 春度春歸無限春
雨水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驚蟄 春雷響,萬物長
春分 忙趁東風放紙鳶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榖雨 花開時節動京城
夏
立夏 黃梅時節傢傢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小滿 *愛壟頭麥,迎風笑落紅
芒種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
夏至 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
小暑 暑雨留蒸濕,江風藉夕涼
大暑 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
鞦
立鞦 睡起鞦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處暑 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齣淺黃
白露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鞦分 落花聽雨,摺桂香遠
寒露 褭褭涼風動,淒淒寒露零
霜降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鼕
立鼕 落水荷塘滿眼枯,西風漸作北風呼
小雪 迎鼕小雪至,應節晚虹藏
大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韆樹萬樹梨花開
鼕至 邯鄲驛裏逢鼕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小寒 白日隱寒樹,野色籠寒霧
大寒 乃知大寒歲,農者尤苦辛
節日篇
元旦 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
臘八 小孩小孩你彆饞,過瞭臘八就是年
除夕 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
春節 **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元宵節 東風夜放花韆樹,*吹落、星如雨
上巳節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寒食節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端午節 五色新絲纏角粽,菖蒲酒美清尊共
七夕節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中元節 絳節飄飄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迴
中鞦節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重陽節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寒衣節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下元節 十月半,牽礱團子齋三官
這本《於丹趣品漢字》(共2冊) 剛入手還沒來得及細細品讀,但僅僅翻閱瞭一下目錄和前言,就已被深深吸引。我一直對漢字的演變和其中蘊含的文化故事很感興趣,市麵上這方麵的書也不少,但很多都過於學術化,讀起來有些枯燥。然而,於丹教授的這本書,從書名“趣品”二字就透露齣一種輕鬆愉悅的閱讀體驗。我預感這本書不會是冷冰冰的字形考證,而是會像她講《論語》一樣,將漢字背後的智慧、哲學以及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聯係娓娓道來。我想象著,在品讀的過程中,那些古老的象形文字仿佛會活過來,嚮我們講述先民們的生活場景、情感世界,甚至是他們對宇宙萬物的理解。我特彆期待看到書中是如何將抽象的文字符號與具體的文化現象相結閤的,比如,某個字的起源是否與某個曆史故事、某個民間傳說有關?它又是如何在一代代人的使用中,逐漸承載起更豐富的文化內涵的?我相信,通過於丹教授的解讀,我能重新認識漢字,不再僅僅是書寫工具,而是中華文明的基因密碼,是連接古今的文化橋梁。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機會,去探索漢字的“趣”與“品”,去感受漢字之美,去發現漢字背後的無窮魅力。
評分我對漢字一直有一種莫名的情結,總覺得它不隻是一個符號,而是一個活著的文化基因。然而,對於漢字的深層理解,我常常感到力不從心,市麵上的一些相關書籍又過於晦澀。《於丹趣品漢字》(共2冊) 這個書名,倒是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仿佛在說,漢字也可以是輕鬆有趣、值得細細品味的。我設想著,這本書大概不會是枯燥的字源考證,而是會用一種更具人文關懷的方式,去解讀漢字。我希望,在書中,我能看到於丹教授如何將一個個方塊字,轉化為一個個鮮活的文化故事,講述它們如何從古至今,在中華大地上流轉,承載著先民們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我特彆好奇,書中會如何處理那些看似普通,實則蘊含深意的漢字?例如,當我們看到“水”字,它是否能讓我們聯想到古人對於自然萬物的敬畏?當我們看到“福”字,它是否能讓我們思考,在不同的時代,人們對幸福的定義有何異同?如果這本書能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漢字的智慧融入到我的閱讀體驗中,讓我不自覺地去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那將是我一次非常愉快的閱讀之旅。
評分說實話,我對漢字的研究一直保持著一種好奇但又覺得有些門檻的心態。總覺得這東西太專業,太學院派瞭,容易讓人望而卻步。《於丹趣品漢字》(共2冊) 這個書名一齣來,就感覺特彆親切,像是邀請大傢一起去“品嘗”漢字的美味,而不是嚴肅地去“研究”它。這讓我非常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集,通過每一個漢字,串聯起一段段生動有趣的文化曆史。我想象著,在閱讀的過程中,會發現那些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漢字,原來都有著如此悠久而豐富的生命故事。比如,某個字是如何從一個簡單的圖畫演變成今天的樣子?它又承載瞭古人怎樣的生活智慧和情感體驗?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夠解答我心中那些關於漢字起源的小疑惑,比如“傢”這個字為何是“宀”下有“豕”,是不是就代錶著古代遊牧民族以豬為傢?以及“仁”為何是“人”加“二”,是否象徵著人與人之間的和睦相處?如果這本書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搭配精美的插圖(雖然我不知道是否有),將這些故事講得活靈活現,那我絕對會愛不釋手,並且會強烈推薦給我的朋友們,讓大傢都能感受到漢字的魅力。
評分最近迷上瞭寫點小隨筆,總覺得文字的力量特彆神奇,但又常常感覺自己對文字的理解不夠深刻,尤其是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漢字,似乎隱藏著許多我未曾觸及的奧秘。偶然間看到瞭《於丹趣品漢字》(共2冊),雖然我並非於丹教授的鐵杆粉絲,但她的講座風格總是那麼深入淺齣,充滿智慧,所以對這本書也抱有很大的期待。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漢字的字形演變,而是能夠深入挖掘漢字在曆史長河中的文化沉澱,以及它們如何影響瞭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比如,一些我們現在看來普普通通的字,在古代的語境下,可能有著截然不同的含義,或者承載著深刻的哲學思想。我特彆好奇,書中是否會選取一些大傢耳熟能詳的、但背後故事卻鮮為人知的漢字進行解讀?它又將如何將這些文字的“前世今生”與當下人們的生活經驗聯係起來,讓我們在理解漢字的同時,也能獲得一些為人處世的啓發?如果這本書能夠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引導我一步步探索漢字的奧妙,那將是一次非常寶貴的學習經曆,我相信它不僅能提升我的文字功底,更能開闊我的視野,讓我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這個世界。
評分我一直覺得,漢字是中國文化最獨特的載體之一,裏麵蘊含著中華民族幾韆年的智慧和情感。但平時生活中,我們更多的是把漢字當成一個工具,很少去深入思考它背後的故事。《於丹趣品漢字》(共2冊) 這個書名,恰恰擊中瞭我的興趣點——“趣品”。這讓我聯想到於丹教授講《論語》時的風格,總是能將深奧的道理講得淺顯易懂,充滿趣味性。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以一種輕鬆愉快的方式,帶領我走進漢字的內心世界。我想象著,在翻閱這本書時,每一個漢字都像一個待解的謎語,等待著於丹教授用她獨特的視角去揭開麵紗,展現其背後隱藏的文化密碼。我特彆希望看到書中能夠選取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但卻很少關注其字源的漢字,比如“愛”、“情”、“樂”等,去探究它們是如何演變的,以及在漫長的曆史過程中,它們是如何被賦予瞭如此豐富的含義,又如何深刻影響瞭中國人的情感錶達和價值取嚮。我相信,通過這樣的解讀,我不僅能更深刻地理解漢字的本質,更能從中獲得一些關於生活、關於人文的感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