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58包邮 中国寿文化图集 9787547203781 丛学珠,树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满58包邮 中国寿文化图集 9787547203781 丛学珠,树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丛学珠,树春 著
图书标签:
  • 寿文化
  • 中国传统文化
  • 民俗文化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丛学珠
  • 树春
  • 图集
  • 文化艺术
  • 包邮
  • 9787547203781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东宇盛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47203781
商品编码:2903768619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寿文化图集

定价:39.00元

作者:丛学珠,树春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2-01

ISBN:9787547203781

字数:

页码:23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五福寿为先”。在中国传统的“五福”中,寿是排在位的。人的幸福是以健康长寿为前提,有寿即福,短寿者一切皆空。古人在庆祝寿诞的历史过程中,常借用寿星、王母、麻姑、八仙、东方朔等仙境长寿吉祥人物,长寿吉祥动物、植物、山水、器物等,或巧妙地运用谐音、同音双关,从而形成一幅幅约定俗成的祝寿图画,如松鹤组图。松为长青之树,鹤寿千年,故此称“松鹤延年”。在海浪波纹中有岩石,天空有蝙蝠的画稿中,岩石长寿、海阔无边,蝙蝠谐音福,故此画稿可称为“寿山福海”。
从文学方面来看,有寿文、寿诗、寿词、寿联、寿匾、寿戏等,产生了无数的寿文化吉祥语。如齐眉祝寿、八仙庆寿、万寿长春、多福多寿、寿比南山……等。中国的寿字浩如烟海,不仅有“百寿图”、“百百寿图”、“千寿图”、“万寿图”;还有单个寿字的艺术层出不穷。有百子组成的寿字、百鹤寿字、百花寿、八仙寿字等。长期以来人们巧妙以其自身形象,或以其名称谐音,随意组合成不同品类的寿文化艺术品。
《中国寿文化图集》中搜集了许多与寿文化艺术有关的资料,这些资料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以象征、联想的方法进行造型。通过古代民间艺人们把以被普遍认同的形象、符号转化到年画、剪纸、刺绣、木雕、泥塑、陶瓷、牙雕、石雕等门类众多的寿文化艺术品。根据寿文化艺术形式进行了分类,是一本通俗化、大众化的寿文化图集。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前言
一 寿星
二 王母
三 麻姑
四 东方朔
五 八仙
六 年画
七 剪纸
八 寿字
九 绣品
十 瓷器
十一 木雕
十二 根雕
十三 葫芦
十四 牙雕
十五 玉雕
十六 石雕
十七 砖雕
十八 泥塑
十九 金银铜器饰品


《中国寿文化图集》是一部系统梳理和展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寿文化内涵的著作。本书以丰富的图文资料,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从历史、哲学、民俗、艺术等多个维度,呈现了一个立体而多彩的寿文化图景。 本书的编纂者,丛学珠与树春先生,在吉林文史出版社的鼎力支持下,历时数载,搜集整理了大量珍贵的文献、艺术品、民俗活动影像资料。他们的研究不仅关注“寿”字本身的字形演变,更深入探究了历代文人雅士、达官显贵、平民百姓对“长寿”的追求和寄托。 全书大致可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寿的哲学渊源与思想流变。 这一部分将追溯中国古代对于“寿”的哲学思考,从儒家、道家、佛教等不同思想流派对生命的理解,以及对健康长寿的推崇。例如,儒家强调“仁者寿”,将道德修养与生命长度联系起来;道家则倡导顺应自然,清静无为,以求延年益寿;佛教虽不刻意追求尘世的寿命,但其慈悲为怀、积善修行的理念,也与生命的安康息息相关。这里将展现古代思想家们对生命真谛的探索,以及他们如何将这种理解融入到对“寿”的观念中。 第二部分:历史长河中的“寿”的符号与象征。 “寿”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本书将通过大量的文物、壁画、雕塑、器物等实物证据,展现“寿”的具象化表达。例如,秦汉时期的瓦当纹饰,唐宋时期的瓷器、玉器,明清时期的服饰、绘画,无不充斥着各种与“寿”相关的图案和意象。这里将重点介绍寿桃、蟠桃、灵芝、仙鹤、龟、松柏等吉祥纹样,以及它们所蕴含的文化寓意和象征意义。同时,也会涉及一些与帝王、贵族相关的长寿传说和故事,例如秦始皇的求仙问药,汉武帝的延年益寿之术等,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折射出不同时代人们对“寿”的理解和追求。 第三部分:民俗生活中的“寿”的实践与仪式。 “寿”不仅仅存在于书本和艺术品中,更深深地融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这一部分将聚焦于丰富的民俗活动和节庆习俗。例如,为老人祝寿的寿宴、寿礼,生日蛋糕、寿面等传统食物的意义,以及各地独特的祝寿习俗,如唱寿歌、送寿桃、贴寿字等。还将探讨一些与生育、健康相关的民间信仰和习俗,这些都间接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延续和健康长寿的朴素愿望。例如,孕妇的安胎习俗,儿童的健康成长仪式等。 第四部分:文人墨客笔下的“寿”的意境与情怀。 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赞颂“寿”的诗词歌赋、文章传记。本书将精选部分经典的文学作品,展现文人雅士们对生命的感悟,对长寿的期盼,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将出现苏轼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脍炙人口的诗句,以及其他许多描写人生际遇、岁月流转、生命哲思的作品。通过这些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文人对生命短暂而美好的珍惜,以及对超脱凡俗、追求精神永恒的渴望。 第五部分:现代社会中的“寿”的传承与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本书也将探讨在现代社会,“寿”的文化内涵是如何被传承和创新的。例如,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如何延长人类寿命,健康养生理念的普及,以及人们在庆祝生日时,如何在保留传统习俗的基础上,融入新的元素和形式。同时,也会反思在追求长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持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以及如何平衡物质享受与精神富足。 《中国寿文化图集》以其翔实的资料、系统的梳理、精美的插图,不仅是一部关于“寿”文化的百科全书,更是一次对中华民族生命观和价值观的深刻回溯与解读。它将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烟云,走进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理解他们对于生命、健康、幸福的永恒追求。这本书适合对中国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哲学思想有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它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生命情怀,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略有研究的读者,我一直对“寿”这一概念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感到好奇。这本《中国寿文化图集》正好满足了我的求知欲。它并没有停留在概念的层面,而是通过大量的、具有代表性的视觉图像,将抽象的“寿”文化具象化、形象化。书中对“寿”字的各种字体演变,从篆书、隶书到楷书,甚至是一些民间创意的写法,都进行了细致的展示,并配以简短的文字说明,让我对“寿”字的书写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更吸引我的是,它将“寿”文化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从古代的画像石、壁画中的长寿图案,到明清时期的瓷器、家具上的寿纹装饰,再到近现代的剪纸、刺绣工艺品,书中几乎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地域的“寿”文化表现形式。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寿桃”的图录,它不仅仅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寿桃造型,还探讨了寿桃作为一种象征,是如何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和节日习俗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这本书的编排也很用心,分类清晰,图片赏心悦目,让我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学习到不少知识。它让我意识到,“寿”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字,更是承载了中国人对生命的热爱、对家庭的眷恋、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评分

我是一名文玩爱好者,尤其喜欢收藏带有历史印记的物件。最近朋友推荐了这本《中国寿文化图集》,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阅了一下,结果完全被震撼到了。这本书的图片资料实在是太丰富了,而且很多都是我之前从未见过的。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寿”字,而是将“寿”文化渗透到各种艺术形式中。比如,我看到了许多古老的铜镜上雕刻的“寿”字,纹饰精美,古朴典雅,一看就知道是价值不菲的藏品。还有一些官窑瓷器上的“寿”字纹,色彩鲜艳,工艺精湛,充满了皇家气派。书中对一些民间工艺品的展示也同样精彩,比如那些用金、银、玉等材质制作的“寿”字挂件、发簪,手工细腻,寓意吉祥,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它让我联想到自己收藏的一些老物件,虽然可能没有书中的那些那么珍贵,但也都是承载着人们对于长寿和幸福的美好愿望。这本书的图片质量非常高,几乎每一张图片都像是一件独立的艺术品,值得细细品味。它不仅给我提供了欣赏古代工艺品的素材,也激发了我对“寿”文化更深层次的思考,让我觉得,这些古老的“寿”字,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中国人情感的载体,是历史的见证。

评分

我一直认为,“寿”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它不仅仅是生命的长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智慧。这本《中国寿文化图集》恰恰从一个非常独特的角度,通过视觉化的方式,将这个概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书中对“寿”字的演变和变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它展示了一些将“寿”字与八卦、星辰、山水等意象结合的设计,充满了哲学思考,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文字,更是宇宙观和人生观的体现。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寿”在宗教、哲学中的表达,比如佛教的“长生不老”,道教的“得道成仙”,以及儒家所强调的“福寿康宁”。这些图片,虽然没有太多的文字注解,但足以引发我对这些思想的联想。而且,书中还包含了许多关于“寿”的器物和建筑,比如那些刻有“寿”字的香炉、摆件,以及一些带有“寿”字纹饰的亭台楼阁,都展现了“寿”在中国人审美和生活追求中的重要地位。这本书的图片质量非常高,色彩饱满,细节丰富,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寿”文化的艺术殿堂。它不仅是一本图集,更是一本关于生命、关于传承的哲学书,值得反复品读。

评分

说实话,我平时对这类文化图集不太感冒,总觉得会枯燥乏味。但这次的《中国寿文化图集》却给了我很大的惊喜。这本书的呈现方式非常新颖,它不是那种一本正经的学术著作,而是用一种更直观、更具吸引力的方式来解读“寿”文化。我最喜欢的是它对“寿”字在民俗活动中的应用展示,比如在婚礼、生日等喜庆场合,人们是如何运用各种形式的“寿”字来表达祝福的。书中收录了大量的剪纸、刺绣、绘画作品,那些五彩斑斓的“寿”字,充满了生活的热情和喜悦,让人看了就心情愉悦。还有一些关于“寿”的习俗,比如“寿宴”、“寿服”等,虽然没有详细的文字描述,但通过图片,我能感受到那种温馨、隆重的家庭氛围。这本书的图片选择非常有代表性,而且覆盖面很广,从古代到现代,从宫廷到民间,几乎都有涉及。它让我意识到,“寿”文化不仅仅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是中国人共同的情感寄托。这本书的装帧也很精美,送给长辈当礼物再合适不过了,既有文化内涵,又寓意吉祥。

评分

最近入手的这本《中国寿文化图集》,说实话,我原本只是抱着一种猎奇的心态,想着大概会是一些老掉牙的剪纸、福字之类的图样。但翻开之后,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它呈现的“寿”文化,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多元。首先,它不仅仅是把“寿”字写得花里胡哨,而是将这个字拆解、重构,融入到各种场景和意象中。比如,我看到了用各种植物的枝叶盘绕而成的“寿”字,那些藤蔓缠绕、花瓣点缀的设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人觉得这“寿”字本身就是一种生长,一种绵延不绝的生命力。还有一些是将“寿”字与传统的祥瑞动物结合,比如鹤、龟、龙等,这些动物本身就寓意着长寿,与“寿”字结合在一起,更是强化了这种祝福的意涵。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收录了一些民间的“寿”字造型,比如有些地方会在建筑的梁柱上雕刻出各种风格的“寿”字,有的庄重古朴,有的则带着几分俏皮和趣味,仿佛将千百年的生活气息都凝固在了其中。这本书的图片质量非常高,细节处理得也很到位,甚至能看到一些木刻的刀痕,感受到那种手工制作的温度。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寿”字的图集,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让我看到了中国人民对于生命、对于长寿最质朴也最深邃的期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