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民间图腾禁忌
定价:25元
作者:任骋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3-01
ISBN:9787508713601
字数:90000
页码:199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182kg
编辑推荐
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叟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分剂,是世世代代捶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
内容提要
中华民俗是炎黄子孙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在民俗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创造、民族的真善美。
本书所谈及的“图腾”和“禁忌”,都是已经消失了很久很久的传统文化,是早期人类发展史上某个阶段上特有的文化概念。它们的本意,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已经不再保有,但却有种种——有形的无形的、显示的隐示的、物质的非物质的等不同的“遗留”。本书希望把此类文化现象,以及关于它们的一般性研究的状况作一个概略的介绍。
本书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向您介绍了有关少民间图腾禁忌的内容。
目录
作者介绍
任骋,河南文艺出版社编审,中国民俗学会理事、河南民俗学会副会长。著有《中国民间禁忌》、《中国民俗通志禁忌志》、《艺术遗俗》、《七十二行祖师爷的传说》、《艺人谚语大观》等。
文摘
序言
序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 刘魁立 人生活于文化之中,正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无论汉语“文化”一词是否由此而来,这段话至少说明,我们的祖先向来对文化的重要性有十分清楚和极其深刻的理解。文化确乎是人之所
这是一本让我感到非常惊喜的书。我原本以为“图腾”和“禁忌”这两个词可能会显得有些晦涩和疏远,但作者任骋的叙述方式却非常引人入胜。他并没有直接枯燥地罗列各种图腾和禁忌,而是将它们融入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场景之中。我仿佛能看到古老部族在星空下围着篝火,讲述着先祖的故事,那些图腾不仅仅是线条和符号,更是他们与自然沟通的桥梁,是他们力量的源泉。而禁忌,也不是单纯的限制,而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智慧结晶,是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朴素认知。书中对一些图腾的解读,让我对某些动物、植物甚至自然现象有了全新的认识。比如,某个部族将鹰奉为图腾,并禁止伤害鹰,这不仅仅是因为鹰的威猛,更可能与他们对天空、自由的向往有关。又比如,某些地区禁止在特定的月份砍伐树木,这背后或许隐藏着对生态平衡的朴素理解。作者的文笔流畅而富有感染力,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枯燥,反而像是在听一位智者娓娓道来,那些古老而神秘的传说,仿佛就在眼前鲜活起来。我特别喜欢书中那种对细节的刻画,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其中,去感受那种古老而淳朴的民俗风情。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尘封已久的古老宝库中寻宝。每翻开一页,都仿佛发现了一个新的惊喜。它没有矫揉造作的辞藻,也没有故弄玄虚的论调,而是用一种朴实而真诚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民间信仰世界。我尤其被书中对一些地域性极强的图腾和禁忌的描绘所吸引。比如,某个沿海民族将海洋生物奉为图腾,并流传着关于潮汐、渔猎的种种禁忌,这不仅反映了他们对大海的依赖,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总结。又比如,一些山区民族对山岳、河流的崇拜,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某些动物、植物的敬畏,都展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深刻关系。作者在讲述这些故事时,融入了大量的历史考据和民俗学知识,但又不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反而是通过生动的细节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将这些知识巧妙地传达给读者。这本书让我对“民间”这两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指代一种文化形态,更代表着一种扎根于土地、源远流长的生命力。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位智慧的长者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它让我有机会去审视那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被忽略,甚至被视为迷信的民间信仰。作者任骋的叙述方式非常具有启发性,他并没有简单地将图腾和禁忌呈现为孤立的现象,而是深入剖析了它们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形成原因和演变过程。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某些“禁忌”的解读,它们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往往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结构、甚至是集体心理有关。比如,关于“不食某物”的禁忌,在一些解释中,可能与资源的稀缺、营养学的早期认知,甚至是对某种动物的图腾崇拜有关。而关于“某时某地不得行之事”的禁忌,则可能与季节变化、自然灾害的规避,以及社会秩序的维护有关。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引导我们去理解,那些看似“不合理”的禁忌背后,往往蕴含着古人对生存环境的深刻洞察和集体智慧的沉淀。它让我不再简单地将这些视为“落后”的遗迹,而是以一种更加开放和尊重的视角,去欣赏和学习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神秘感,淡淡的土黄色背景,上面点缀着一些古朴的线条和图案,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气息。我翻开书页,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扑鼻而来,这大概是新书特有的味道吧。封底的简介虽然简短,但提到了“图腾”和“禁忌”这两个词,瞬间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图腾,在许多古代文明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是信仰的象征,是部落的图徽,更是精神的寄托。而“禁忌”,则往往与生存法则、道德规范甚至神灵的旨意息息相关。将这两者联系在一起,不禁让人联想到那些深藏在民间、流传已久的故事和习俗。我猜想,这本书应该会深入探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图腾崇拜,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各种奇特而又蕴含深意的禁忌。或许,在这些禁忌的背后,隐藏着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对生死的理解,以及对社群秩序的维护。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这本书,走进一个充满古老智慧的神秘世界,去了解那些我们可能从未听说过的图腾故事,去探寻那些我们可能从未想象过的禁忌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这种对未知的好奇,就像一团火在我心中燃烧,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探索。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幅幅斑斓的画卷。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民间图腾和禁忌的百科全书,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我感受到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面对未知世界时的独特智慧和生存哲学。书中对图腾的解读,不再是简单的符号学分析,而是深入到其背后的文化语境,挖掘出图腾与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婚丧嫁娶等方方面面的联系。例如,关于熊图腾的章节,我了解到在一些北方民族的心中,熊既是力量的象征,也是祖先的化身,因此对熊的禁忌和祭祀仪式都格外慎重。而某些关于生育禁忌的章节,则揭示了古人对于繁衍后代、维系族群延续的深深关切,那些看似离奇的禁忌,实则蕴含着对生命奥秘的敬畏和对未来世代的期许。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他没有以现代人的眼光去评判这些古老的习俗,而是以一种尊重的态度去呈现,让我们得以窥见人类文明早期最原始、最本真的状态。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与自然的关系,以及那些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被遗忘的,但却对人类文化发展至关重要的元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