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经络太极
定价:68.00元
作者:王占海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5524349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根据人体经络特点,以太极拳养生原理为核心独创的太极养生功法。招式简单实用,附赠高清DVD,作者亲身演示,动作全方位呈现,可边看边练。
4套核心组合动作:综合调理身体机能,改善身心状态。22式五脏六腑护养动作:专项诊疗,直捣痛点,可因病寻方,缓解病痛。28式舒经活络小套路:疏通经络、提高人体免疫力,用于日常保健、预防疾病。
适宜人群广,从孩子到老人,一家人都可以练的养生秘笈。
内容提要
认知篇:深入浅出地描述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和经络养生的功效,让读者迅速了解经络太极的理论精髓。诊疗篇:根据人体五脏六腑经络和重要位及常见疾病,设计的有针对性并简单实用的动作,使症状得到更直接、更方便、更有效的治疗和缓解。实践篇:根据人体的十四经络的走向、流注顺序和特点,融入太极原理,形成一套简单易学、适宜人群广具有舒经活络、促进气血运行的小套路。
目录
作者介绍
王占海太极拳世界冠军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王西安大师之子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香港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太极禅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自幼在父亲王西安言传身教下苦练套路、揣摩实战,深得其真传。深谙太极拳“四两拨千斤”“螺旋缠绕”之理,对太极技击的“爆发力”“穿透力”“旋贯力”颇有见地,16岁参赛即夺得冠军,其后十余年间参加所有全国及国际性太极拳赛事均夺得冠军,从无败绩,被誉为“无敌战将”。1984年,夺得陈家沟交手擂台赛少年组冠军。同年,夺得河南省交手擂台赛冠军。1985年至1987年,蝉联三届全国太极拳、剑、推手、散手比赛冠军。1987年至1991年,在全国性赛事停办期间,潜心钻研并自创多项太极拳交手技法,代父教拳,培养了包括王战军、张宝中、张富旺在内的一批杰出的太极拳高手,并在之后的十年间率领这支队伍在国际太极拳比赛中包揽了所有级别的,打造了陈氏太极拳王西安门下弟子在国际比赛中不败的传奇。1991年,夺得届中国河北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比赛无差别级冠军。1992年至1998年,蝉联至五届中国陈家沟国际太极拳年会(后更名为中国焦作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交手擂台赛80公斤以上无差别级冠军。1994年至2000年,蝉联至四届中国陈家沟国际太极锦标赛交手擂台赛80公斤以上无差别级冠军、陈式太极拳名、陈式太极单剑名。2008年,被聘为世界太极拳推广大使。2010年,担任香港太极推手擂台赛总裁判长。2011年,与马云、李连杰共同创办太极禅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致力于太极拳的都市化、时尚化,让世界的年轻人参与到太极运动中,梦想将太极打造成为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向全世界推广中华太极文化。王占海在太极禅公司任技术总监一职,主要负责技术研发、产品研发、教练培训等技术方面,是“太极禅”的幕后军师。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对这类主题的书籍一直抱有一种既好奇又有些畏惧的心态,总怕自己领悟不到其中的精髓,或者被过于复杂的术语卡住。然而,这本让我感到异常轻松。它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知识点不是像瀑布一样倾泻下来,而是像梯田一样层层递进,每一层都建立在前一层坚实的基础之上。初涉者可以先抓住那些最直观的描述,建立一个宏观的概念框架;而当你随着阅读深入,再去回看开篇的部分时,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那些看似简单的表述背后,蕴含着如此深远的逻辑链条。我发现自己经常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合上书本,尝试在自己的身体上印证作者所描述的状态或感受。这种理论与实践之间无缝衔接的体验,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兴趣和坚持下去的动力。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将深奥的原理与日常的身体感知连接了起来,让“理论”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触手可及的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令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古朴的调子,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封面选用的材质,摸上去有一种细腻的砂纸感,厚重却不失温度,让人忍不住想一再摩挲。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它在色彩搭配上非常考究,不是那种俗艳的红或金,而是用了偏向于墨绿和深棕的色系,搭配着烫金的字体,散发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内敛的韵味。内页的纸张选用也看得出是用心了,不是那种光秃秃的亮白,而是略带米黄的色调,阅读起来非常柔和,即便是长时间盯着看,眼睛也不会感到强烈的刺激。翻开扉页,那种淡淡的油墨香气混合着纸张特有的干燥气息,瞬间将我从喧嚣的现实中抽离出来,仿佛已经置身于一个安静的书房之中。我特别喜欢它字体排版的疏密有致,行距和字距都拿捏得恰到好处,让阅读的节奏感非常流畅,没有丝毫的拥挤感。这样的用心,无疑是对内容本身最高的尊重,让人在接触这本书的第一时间,就对它蕴含的知识充满了敬意和期待。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经过精心打磨的工艺品,摆在书架上都显得格外有格调。
评分我最近在系统性地梳理一些关于东方哲学和身体哲学的交叉领域知识,读了不少相关的著作,但坦白说,很多书读起来都像是在听一篇冗长枯燥的学术报告,信息量很大,但缺乏灵性。而这本初读的感受,却非常不同,它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将那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可感化。作者的叙述方式,不是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像一位温和的长者,耐心地牵引着你的思绪,一步步深入到事物的肌理之中。我尤其欣赏它在描述那些精微的运行规律时,所使用的那些精准而富有画面感的词汇。读到某些段落时,我甚至能清晰地“看见”那种气流的运行轨迹,或者感受到某种内在的平衡正在被建立起来。这种阅读体验,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知识获取,更像是一种深度的冥想过程。它没有给我任何强迫感,而是用一种顺应自然的方式,引导我去体验和感受,非常适合那些希望在阅读中寻求内在连接与宁静的读者。这种内敛而又深刻的表达,是许多现代著作所缺失的宝贵品质。
评分从排版和校对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几乎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水准。我是一个对细节有强迫症的人,很多书籍在印刷过程中会出现套印不准、墨迹模糊或者页码错乱的小瑕疵,但这本简直是零失误。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穿插的一些图示和示意图,绝非是那种敷衍了事的简单线条勾勒。它们的设计简洁明了,线条的粗细、虚实的运用都恰到好处,完美地补充和解释了文字中难以具象化的结构或动态过程。这些图文的配合达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甚至在很多地方,一张图胜过千言万语,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我敢肯定,在编辑和制图方面投入了巨大的心血,他们深知,对于这类需要精细体会的题材,视觉辅助的重要性不亚于文字本身。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整个阅读体验变得无比顺滑和高效。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经历了一场有引导的自我探索之旅。它没有给我任何“标准答案”,更多的是提供了一套观察和感知世界的全新“工具箱”。我发现自己开始以一种更细致、更平和的眼光去审视自己日常的起居、呼吸,甚至是情绪的波动。它教会我的不是“应该做什么”,而是“如何去观察正在发生什么”。这种观察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和自我修正的潜力。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信息爆炸的当下,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声音推着走,而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难得的“慢下来”的契机,一种向内求索的明确方向。它像一面镜子,虽然映照出的是身体内部的运作,但最终指向的却是心性的修持和对生命本源的敬畏。对于任何一个寻求身心和谐、渴望深入了解自身潜能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极具价值的投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