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无线传输与接入技术
定价:39.80元
作者:孙学康,刘勇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11522967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包括无线传输和宽带无线接入两部分内容,共8章。内容涉及无线传输和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基本概念、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电波传播理论、卫星通信中的多址技术、卫星通信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线路噪声分析及线路链路参数计算等。此外,本书根据外无线通信方面的*技术发展现状,介绍了卫星通信系统、无线局域网、WiMAX无线城域网、3G无线接入网、LTE系统以及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无线电技术及计算机通信网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教材或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通信、计算机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章 概述
1.1 无线传输的基本概念
1.2 无线传输的实现方式
1.2.1 无线通信网的构成
1.2.2 利用地球轨道卫星的无线接入技术
1.2.3 各种陆地无线接入技术及其特点
1.3 无线通信的频率配置
小结
习题
第2章 数字信号的编码与调制
2.1 数字信号的编码技术
2.1.1 信源编码技术
2.1.2 信道编码技术
2.2 数字信号的调制技术
2.2.1 无线通信中的调制技术的特点和应用种类
2.2.2 时分复用与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2.2.3 扩频调制技术
2.3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2.3.1 正交频分复用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2.3.2 正交频分复用的基本理论
2.3.3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基本结构
2.3.4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参数设计
小结
习题
第3章 电波传播
3.1 电波传播模式及衰落
3.1.1 电波传播模式及电波传播机制
3.1.2 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
3.1.3 地面反射对电波传播的影响
3.1.4 障碍物对电波传播的影响
3.1.5 大气折射对电波传播的影响
3.1.6 电波传播的衰落特性
3.1.7 抗衰落技术
3.2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电波传播
3.2.1 移动通信中电波传播的特点
3.2.2 电波传播所产生的几种效应
3.2.3 移动通信中的无线链路参数计算
3.3 卫星通信系统中的电波传播
3.3.1 卫星通信中电波传播的特点
3.3.2 卫星接收机载噪比与C/T值
小结
习题
第4章 卫星通信系统
4.1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4.1.1 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4.1.2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4.2 多址及多址访问方式
4.2.1 多址技术的基本概念及信道分配方式
4.2.2 频分多址技术
4.2.3 时分多址技术
4.3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4.3.1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4.3.2 卫星移动通信技术
4.3.3 卫星移动通信原理
4.3.4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交换方式
4.4 VSAT卫星通信系统
4.4.1 VSAT的概念及通信业务类型
4.4.2 VSAT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4.4.3 VSAT网络应用
小结
习题
第5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接入网
第6章 无线城域网
第7章 无线局域网
第8章 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
附录 英文缩写对照表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发现作者在讲解一些关键概念时,非常注重理论的严谨性,同时又不失生动性。例如,在阐述多径衰落的成因时,作者不仅给出了数学模型,还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信号在不同路径上传播并叠加所产生的效果。这种“理论+比喻”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难度,让我这个非科班出身的初学者也能快速掌握核心要点。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专家视角”的板块,这些部分通常会穿插一些行业内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技术趋势分析,让我能够跳出书本的局限,对整个无线通信行业有一个更宏观的认识。作者在这些部分展现出的深度思考和前瞻性,让我受益匪浅,也激发了我对未来技术发展的好奇心。
评分这本书的案例分析部分是我最期待的,也是让我觉得它与其他技术书籍最大的不同之处。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纯理论的阐述,而是选择了一些当前无线通信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术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关于5G技术的部分,作者详细讲解了其关键技术,比如大规模MIMO、波束赋形等,并结合实际场景,分析了这些技术是如何解决现有通信瓶颈问题的。这种“理论结合实际”的讲解模式,让我对书中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看到了这些技术在现实世界中的巨大潜力。我甚至可以想象,将书中的知识运用到我的毕业设计中,一定会大有裨益。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华而不实的修饰,而是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来传达技术信息。我注意到作者在撰写过程中,似乎特别注重内容的“可读性”,避免使用过于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或者是在使用时会进行详细的解释。这对于像我这样想要系统学习无线通信技术的读者来说,实在是太友好了。而且,书中对一些关键参数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也描述得非常详细,让我能够理解其背后的逻辑。我甚至会在阅读过程中,将一些重要的公式和定义抄写下来,方便日后复习。整本书给人的感觉就是,作者是在用心教导读者,而不是简单地堆砌知识点。
评分这本书的版式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页的排版都非常清晰,文字大小适中,行距也恰到好处,阅读起来一点都不费眼。我注意到书中使用了大量的图表和流程图,这对于理解复杂的无线传输原理来说,简直是福音。很多时候,文字的描述可能显得抽象,但一旦配上直观的图示,那些枯燥的概念就能立刻变得生动起来。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逻辑编排上的用心,章节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知识点的引入循序渐进,让我能够很容易地跟上作者的思路。例如,在介绍某个高深的技术概念之前,作者会先铺垫相关的背景知识,然后逐步深入,直到我完全理解。这种“由浅入深”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学习过程非常顺畅,而不是感到压力重重。而且,书中的一些插图,比如信号传播的示意图,色彩运用得非常得当,即使是复杂的模型,也能清晰地展现出关键要素。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实在是太让人惊艳了,一种沉静的蓝色调,搭配着银色的线条,勾勒出“HJ 无线传输与接入技术”几个大字,简洁却又不失专业感。拿到手中,纸质的触感温润而厚实,仿佛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知识分量。我特别喜欢封底的那段简述,它没有用过多华丽的辞藻,而是直截了当地点出了这本书的核心——“聚焦现代无线通信领域前沿技术,深入剖析核心原理与实际应用”。这不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吗?作为一名对无线通信有着浓厚兴趣的在校学生,我深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这本书的定位,似乎恰好能填补我在理论深度和实际案例之间的鸿沟。封面上的出版社标识——人民邮电出版社,也给了我极大的信心,毕竟这是一家在信息技术领域享有盛誉的出版社,他们的图书质量一直以来都非常可靠。我甚至可以想象,这本书在我的书架上,会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时刻提醒着我不断学习和探索无线通信的奥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