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实用光伏手册:原理与应用(原著第2版)(下)
定价:198.00元
作者:Augustin McEvoy、Tom Markvart、Luis Cast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03035791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讨论光伏系统。首先介绍光伏系统及太阳电池的空间应用;然后讨论了系统工程,以案例形式介绍光伏系统设计的方方面面;其次详述了地上用和空间用太阳电池的测试和校准;后深入分析了光伏市场、光伏制造中的环境问题、能量回收及CO2排放等问题。
系统总结了当前光伏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详细介绍从太阳电池原理到能源利用、光伏市场等方面的广泛内容。
提供了涵盖书目文献、太阳辐射数据、标准等在内的丰富的参考资料。
适合能源、材料及其相关领域的科研和管理人员阅读。
目录
Part ⅡA:光伏系统
ⅡA-1.太阳辐射气象学在光伏系统设计中的作用 J.Page
1.引言
2.世界各地辐射气象学的主要特点
3.光伏设计中太阳辐射的定量处理
4.太阳辐射数据的产生
5.太阳几何的模拟
6.全球日常的漫散水平辐射的估计
7.从日常水平辐射的时间系列估计在倾斜平面上的全空间辐射
8.结论
致谢
附录:所选地点的太阳数据
ⅡA-2.光伏阵列的能源产量 L.Casta*er,S.Bermejo,T.Markvartand K.Fragaki
1.每年能源产量
2.峰值太阳时间:概念、定义、例证
3.名义阵列功率
4.阵列功率输出的温度依赖性
5.组件取向
6.能量产量的统计分析
7.失配损耗和阻塞/旁路二极管
致谢
ⅡA-3.单机系统的能量平衡 L.Casta*er,S.Bermejo,T.Markvart and K.Fragaki
1.引言
2.载荷描述
3.季节性能量平衡
ⅡA-4.系统设计和分级工具评价 S.Silvestre
1.引言
2.据置独立光伏系统分级
3.并网光伏系统
4.光伏系统设计和分级工具
Part ⅡB:系统平衡构件
ⅡB-1.系统电子学 J.N.Ross
1.引言
2.DC到DC的功率转换
3.DC到AC的功率转换(逆变)
4.据置独立光伏系统
5.光伏系统与局域用电系统的连接
6.现有产品和应用考虑
7.电磁兼容性
ⅡB-2.光伏系统用的各类蓄电池 D.Spiers
1.引言
2.蓄电池是什么
3.光伏系统中为什么要使用蓄电池
4.光伏系统中蓄电池的占空比
5.用做“黑盒”的蓄电池
6.用做复杂电化学系统的蓄电池
7.光伏系统中使用的蓄电池类型
8.铅酸蓄电池
9.镍镉蓄电池
10.光伏系统中的蓄电池寿命是多久
11.选择适合光伏应用的蓄电池
12.计算光伏系统中蓄电池的尺寸
13.寻找合适的蓄电池
14.总结和结论
致谢
Part ⅡC:光伏并网系统
ⅡC-1.光伏发电机的并网:技术和管理事项 J.Thornycroft and T.Markvart
1.引言
2.主要的集成事项
3.逆变器结构和运行原则
4.安全岛设置
5.管理事项
致谢
ⅡC-2.安装指南:施工 B.Cross
1.顶部
2.正面
3.地面安装系统
ⅡC-3.安装指南:电路 M.Cotterell
1.引言
2.编码和管理
3.直流额定参数(阵列电压和电流大值)
4.设备额定参数和构件选择
5.阵列故障保护
6.接地装置
7.设计中的保护措施
8.标记
Part ⅡD:空间和聚光系统
ⅡD-1.聚光系统 G.Sala
1.光伏集聚的目标
2.光伏集聚的物理原理
3.典型聚光系统的描述:构件和运行
4.聚光系统的分类
5.追踪控制策略
6.C系统的应用
7.光伏系统的额定值和规格
8.C系统产生的能量
9.聚光系统的未来
ⅡD-2.空间环境中太阳电池的运行 S.Bailey and R.Rafaelle
1.引言
2.空间使命及其环境
3.空间太阳电池
4.小功率系统
5.大功率系统
ⅡD-3.空间太阳电池的校准、测试和监控 E.Fernandez Lisbona
1.引言
2.太阳电池的校准
3.空间太阳电池和阵列的测试
4.空间太阳电池和阵列的监控
致谢
Part ⅡE:案例研究
ⅡE-1.太阳电池的建筑一体化 R.Serra i Florensa and R.Leal Cueva
1.引言
2.光伏技术用于建筑的可能性
3.建筑一体化光伏系统(BIPVs)
4.光伏技术中的美学
5.建筑实例
ⅡE-2.太阳公园和太阳农场 P.R.Wolfe
1.什么是太阳公园
2.太阳能公园的设计问题
3.太阳能公园项目发展事项
4.太阳公园的规则制度
5.终目标
致谢
ⅡE-3.性能、稳定性和用户体验 U.Jahn
1.运行性能结果
2.长期的性能和可靠性趋势
3.用户体验
致谢
附录:IEA PVPs的性能规格数据库
ⅡE-4.太阳能供电产品 P.R.Wolfe
1.太阳能供电产品的起源
2.据置独立消费产品
3.并网系统的太阳能产品
4.非消费产品
5.光伏产品的设计
6.未来的太阳能产品
致谢
Part Ⅲ:测试,监控和校准
Ⅲ-1.硅片、硅锭和太阳电池的表征和诊断 1.Cuevas,D.Macdonald,R.A.Sinton
1.引言
2.影响载流子复合的因素
3.少数载流子的寿命测量
4.设备电压与载流子寿命之间的关系
5.太阳电池的过程监测和控制的应用
6.结论
致谢
Ⅲ-2.光伏组件和太阳电池的标准、校准和测试 C.R.Osterwald
1.光伏性能测试
2.诊断测试
3.商用设备
4.组件可靠性和质量检测
5.组件退化实例研究
致谢
Ⅲ-3.光伏系统监控 B.Cross
1.引言
2.设备
3.校准和重新校准
4.数据储存和传输
5.监控制度
Part Ⅳ:环境和健康
Ⅳ-1.潜在的危害概述 V.M.Fthenakis
1.引言
2.光伏制造中的危害概述
3.晶硅(x-Si)太阳电池
4.非晶硅(a-Si)太阳电池
5.碲化镉(CdTe)太阳电池
6.铜铟硒(CIS)太阳电池
7.砷化镓(GaAs)高效率太阳电池
8.光伏组件的运行
9.光伏组件的退役
10.结论
Ⅳ-2.光伏系统的能量回收期和CO2排放 E.Alsema
1.引言
2.能量分析方法论
3.光伏系统的能量需求
4.光伏系统的能量平衡
5.光伏系统的未来展望
6.CO2排放
7.结论
附录
附录A 常数、物理量和转换系数
附录B 主要符号列表
附录C 缩写词和缩略语
附录D 光伏市场
附录E 光伏产业
附录F 有用的网站和期刊
附录G 与光伏相关的国际标准
附录H 有关太阳电池、光伏系统和应用的书籍
索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对某个特定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但苦于找不到一本能够真正“启蒙”我的入门读物。直到“缘分”让我遇见了这本书,它带来的惊喜是难以言表的。拿到手时,我首先就被它“厚实”的“分量”和“精美”的“外观”所吸引。这并不是那种随意印制的“快餐读物”,而是“沉甸甸”的“知识载体”。翻开书页,那“清晰”的“布局”和“简洁”的“语言”立刻让我感到“舒适”。我能感受到编者在“结构设计”上的“匠心”,他们显然是希望读者能够“轻松入门”,而不是被繁杂的理论所“吓退”。这种“由易到难”的“教学思路”,对于一个“新手”来说,实在是太友好了。而且,这本“厚重”的书籍,不仅仅是“内容”上的充实,在“制作工艺”上也是“一丝不苟”,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可靠感”,让我想把这本书“好好珍藏”,并反复“学习”。
评分这次的“购书经历”可以说是相当的“出乎意料”且“皆大欢喜”。我当时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被推荐了这本。说实话,我对这个主题本身并没有特别深入的了解,更多的是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想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能给我带来新启发的东西。收到货的那一刻,它给我的感觉就是“沉甸甸”的,这种实体书带来的踏实感,是电子版无法比拟的。当我打开封面,被其“严谨”的“排版”和“清晰”的“结构”深深吸引。它不是那种堆砌概念的书,而是看起来“逻辑清晰”,好像有一条“明确的学习路径”呈现在眼前。这种“循序渐进”的设计,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这本书的“装帧”也非常“考究”,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品质感”。感觉作者们在“内容呈现”上,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让我对这个“领域”的“探索”充满了“期待”。
评分收到!我将以读者的口吻,创作五段风格迥异、内容细节丰富的图书评价,每段约300字,并且严格避免提及原书任何具体内容。 这份“学习资料”的引入,绝对是个巧合,但结果却让我深感满意。我原本只是在茫茫书海中寻找一些能拓宽视野,又不会太过艰涩的入门读物,没想到会 stumbled upon 这么一本。拿到手的时候,它的分量就让我对内容有了初步的期待,厚实感往往意味着充实。翻开扉页,精美的排版和清晰的字体立刻提升了阅读体验,这一点在很多技术类书籍中是很难得的。我尤其欣赏它的结构设计,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钻研,但仅仅是浏览目录和章节划分,就能感受到编者在逻辑梳理上的用心。感觉作者们在编排上花了很多心思,力求让读者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而不是被海量信息淹没。包装的质感也很好,硬壳封面,装订牢固,一看就是能经得起反复翻阅的书籍。总而言之,从“第一印象”来说,这绝对是一次愉快的“邂逅”,它让我对即将开始的学习之旅充满了信心。
评分收到这本“知识宝库”的感觉,真的就像挖到了一块“宝藏”。我一直对某个特定的领域充满了好奇,但市面上很多相关的书籍要么过于晦涩难懂,要么流于表面,很难找到一本能够真正“深入浅出”的。这次的“意外收获”,可以说完美地填补了我的“需求空白”。当我拿到这本“厚重”的书籍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它“一丝不苟”的“编排风格”。翻开后,我被“精炼的语言”和“条理清晰的结构”所折服。这不像是一本简单堆砌知识点的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地引导你一步步理解复杂的问题。我特别喜欢它那种“由浅入深”的教学逻辑,仿佛作者们能够“预判”到读者的每一个疑问,并在恰当的时机给出“清晰的解答”。书本的“印刷质量”和“装订工艺”也堪称一流,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分量”和“品质”,这对于一本需要经常翻阅的“参考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这次偶然获得的“学习工具”,简直是“超乎预期的满意”。我本来的目标是找到一本能够帮助我“系统地”理解某个“新兴技术”的书籍,但很多资料要么更新滞后,要么过于理论化,让我难以把握实际应用。这本“厚实”的书籍,给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体验。它的“装帧设计”就显得非常“专业”,硬壳封面,非常有质感,一看就是“精心制作”的。当我打开它,最先吸引我的是其“逻辑严谨”的“章节划分”和“清晰的排版”。我感觉作者们在梳理知识脉络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使得内容“层次分明”,易于消化。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对于想要“打下坚实基础”的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拿到手中,那“沉甸甸”的“分量”也让我对接下来的“知识探索”充满了“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