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
定价:28.00元
作者:刘继承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8-01
ISBN:9787030192295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依照教育部颁布的“电子技术(A)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草案)”编写。编写时充分考虑了教材的适用范围。文字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内容编排合理,循序渐进,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本书是电气、电子信息类专科生和部分非电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专科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基础教材,同时也可用作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教材。为适应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需要,教材内容在讲清楚学科基本理论的同时,特别注重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考虑到有些非电类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前导课程不完备,本书前四章讲述了学习电子技术应具备的电路方面的基础知识。
本书也可作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参考用书,还可供从事电子技术应用工作的技术人员使用。
目录
前言
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1.1 电路组成和功能
1.2 电路模型
1.3 电路中基本物理量
1.3.1 电流、电压和电动势
1.3.2 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
1.3.3 电位的概念
1.3.4 电功和电功率
1.4 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1.4.1 欧姆定律
1.4.2 基尔霍夫节点电流定律
1.4.3 基尔霍夫回路电压定律
习题1
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2.1 电阻串并联接的等效变换
2.1.1 电阻的串联及分压公式
2.1.2 电阻的并联
2.2 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2.2.1 电压源与电流源模型
2.2.2 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
2.3 叠加原理
2.4 戴维南定理
2.5 负载获得大功率的条件
习题2
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
3.1 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3.1.1 正弦交流电的周期和频率
3.1.2 正弦交流电的相位和相位差
3.2 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
3.3 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
3.4 纯电阻交流电路
3.5 纯电感交流电路
3.6 纯电容交流电路
3.7 电阻、电感和电容串联的交流电路
3.7.1 复阻抗Z
3.7.2 交流电路中的功率及功率因数
3.8 RC电路的频率特性
3.8.1 RC低通滤波器
3.8.2 RC高通滤波器
3.8.3 RC桥式谐振电路
习题3
第四章 三相交流电路
4.1 正弦三相交流电源
4.2 负载星形连接的三相电路
4.3 负载三角形连接的三相电路
4.4 三相电路的功率
4.4.1 三相电路的有功功率
4.4.2 三相电路的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
习题4
第五章 二极管和三极管
5.1 半导体二极管
5.1.1 二极管单向导电性
5.1.2 二极管物理模型
5.1.3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5.1.4 光敏二极管
5.1.5 发光二极管
5.2 半导体三极管
5.2.1 三极管的结构
5.2.2 三极管的电流分配与放大原理
5.2.3 半导体三极管的伏安特性
5.2.4 半导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5.2.5 光电三极管和光电耦合器件
5.3 场效应三极管
5.3.1 绝缘栅型场效应管
……
第六章 三极管放大电路
第七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第八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第九章 功率放大电路
第十章 直流稳压电源
第十一章 数字电路基础知识
第十二章 组合逻辑电路
第十三章 触发器
第十四章 时序逻辑电路
第十五章 实用功能器件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我断断续续也看了好些日子了。刚拿到手的时候,被它的厚度给惊到了,封面朴实无华,一看就是那种沉甸甸的学术著作。我这人吧,平时接触电子技术的东西不多,所以一开始看的时候,确实有点吃力,很多概念都是全新的,需要反复琢磨。尤其是那些公式推导,有时候看得我眼花缭乱,恨不得找支笔在纸上自己演算一遍。不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解一些基础概念的时候,总能用一些比较贴近实际的例子,虽然我可能没办法完全理解其中的原理,但至少能有个大致的画面感。不像有些书,上来就是一堆符号和定义,让人感觉离现实世界特别遥远。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并没有因为是“基础”就显得浅显,而是很扎实地讲解了许多核心概念,比如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各种晶体管的特性等等。我经常会在看某个章节的时候,突然回想起之前讲过的某个概念,然后翻回去再看看,感觉知识点之间是有关联的,而不是孤立的。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能感受到作者的功底深厚,讲解思路清晰,逻辑性也很强。有时候,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地方,我就会放慢速度,多看几遍,甚至上网搜搜相关的资料来辅助理解。这种学习过程虽然辛苦,但也很有成就感,感觉自己确实在一点点地掌握这些知识。
评分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教材,不如说是一位严谨而耐心的老师。我平时的工作虽然和电子技术沾边,但很多基础知识都比较薄弱,一直想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一遍的书。《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正好填补了我的这个空白。初读时,就被其严谨的逻辑和详实的论述所折服。作者对于每一个概念的解释都力求做到精准到位,不含糊,不敷衍。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并没有回避那些复杂的数学推导,而是提供了清晰的步骤和必要的解释,鼓励读者去尝试理解背后的数学原理。这对于我来说,是一次挑战,但也是一次学习数学和物理知识的机会。有时候,我会把书中的公式和图例结合起来看,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解闭环。虽然有些地方确实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消化,但一旦理解了,就会觉得豁然开朗。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思维方式的培养。它教会我如何去分析问题,如何去拆解复杂的系统,以及如何去严谨地思考。我会在工作之余,把这本书当作一个“充电站”,不断地巩固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评分拿到这本《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的时候,说实话,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我之前也看过一些同类的书籍,很多都写得枯燥乏味,要么就是过于理论化,脱离实际。但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它在内容编排上,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电路元件开始,逐步深入到比较复杂的系统。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一些关键原理时,所配的插图和图表,这些视觉化的辅助材料,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我有时候会在通勤的路上翻看,虽然不能完全深入理解,但至少能抓住一些核心的脉络。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放大电路的部分,作者用了一种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放大”这个概念,让我这个门外汉也大致理解了其工作机制。当然,这本书的内容深度是毋庸置疑的,它涵盖了电子技术领域相当广泛的知识体系。对于我这样一个跨领域学习者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并不打算成为一个专业的电子工程师,但我希望能够对这个领域有一个更系统的认识,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就像一个入门的向导,指引我进入电子技术的奇妙世界,虽然前方还有很多未知,但我已经不再感到迷茫。
评分对于一个对电子技术有浓厚兴趣,但又缺乏系统性学习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礼物。我之前接触过一些零散的电子知识,但总觉得像是在碎片化的信息中打转,抓不住重点。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给我搭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它的内容编排非常合理,从最基础的电路理论,到各种元器件的特性,再到信号的传输和处理,都讲解得面面俱到。我尤其赞赏作者在讲解一些抽象概念时,所采用的类比和图示,这些都极大地帮助了我理解那些抽象的原理。例如,在讲解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时,作者用了一个生动的例子,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正向导通和反向击穿的物理意义。虽然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相当可观,但它并没有让我感到 overwhelming。相反,它激发了我更深入探索的欲望。我会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思考书中所讲的内容,并尝试将其与我实际生活中接触到的电子产品联系起来。这种主动学习的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在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张非常详细的地图,指引着我在电子技术的浩瀚海洋中航行。我不是科班出身,对电子这块儿一直都是一知半解,总觉得隔着一层窗户纸。拿到这本书,一开始觉得它有点“硬核”,里面的术语和概念对我来说很陌生,就像是在看一本外文书一样。但是,我强迫自己静下心来,一点一点地啃。令我惊喜的是,随着阅读的深入,那些原本模糊的概念逐渐清晰起来。尤其是书里对一些基本元器件的工作原理的剖析,非常透彻,让我对电子世界的“微观”运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虽然有时候,我也会被那些密密麻麻的公式给“劝退”,但作者通常会在后面给一些通俗的解释,或者引用一些实际的应用场景,这让我在感到些许压力的时候,也能找到继续下去的动力。我最欣赏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刻意地去简化一些内容,而是真实地展现了电子技术的复杂性和严谨性。这反而让我觉得更真实,更值得信赖。我不会因为一两次的看不懂就放弃,而是会反复阅读,结合网上的资源,慢慢地去消化吸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