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 | 伪狂犬病/动物疫病防控出版工程 | 开本: | 4 |
| 作者: | 编者:陈焕春//何启盖|总主编:于康震 | 页数: | |
| 定价: | 60 | 出版时间: | 2015-12-01 |
| ISBN号: | 9787109209961 | 印刷时间: | 2015-12-01 |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 | 版次: | 1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印次: | 1 |
......
精 彩 页:......
作者简介: 陈焕春,博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88年2月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务院突发事件应急专家委员会委员,科技部“973”传染病专家组副组长、“863”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专家组副组长,农业部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新兽药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中国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主要研究领域为动物重大传染病与人畜共患传染病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疫苗与分子诊断试剂等。在国际上研制成功单抗ELISA检测犊牛冠状病毒抗原;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我国猪伪狂犬病灭活疫苗和基因缺失疫苗及鉴别诊断试剂盒,提出了我国伪狂犬病的根除计划。针对严重危害我国养殖业的新发传染病和重大人畜共患传染病,开展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 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863”、国家支撑计划等重大科研课题40余项。克隆、测序了多种病毒与细菌的全基因组序列,构建了3种通用型载体,研制了数十种分子诊断试剂盒,获得了19项转基因安全证书、23项新兽药注册证书、26项发明专利、5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制定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3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等奖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600余篇,SC}收录200余篇;出版专著2部,参编3部。 何启盖,博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2002—2006年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是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疾病控制岗位科学家。主要从事动物传染病学的教学、科研和临床技术服务。 曾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湖北省科技攻关课题和国内外企业合作课题等。主要开展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猪病毒性腹泻、副猪嗜血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等疾病的病原分离、致病机理、新型疫苗、诊断制剂与综合防控措施研究。在EID、JVI、BMC genomics和《畜牧兽医学报》《微生物学报》等国内外杂志发表数十篇研究文章。研制并获得了猪圆环病毒灭活疫苗(WH株)、猪伪狂犬病gE—ELISA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Apx IV—ELtSA鉴别诊断试剂盒3项新兽药注册证书和5项发明专利。已顺利培养国内外研究生60人。2008年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年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常年深入养猪生产线,为国内大型养猪场提供技术服务。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我非常喜欢,封面用了一种哑光的材质,触感温润,色彩搭配上也显得沉静而专业,有一种厚重感,仿佛打开的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当拿到它的时候,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些在实验室里辛勤工作的科研人员,他们严谨细致的态度,对每一个微小细节的追求,都仿佛被这封面设计所凝聚。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给我对伪狂犬病更深层次的理解,不仅仅是表面的危害,更希望能够深入探究其传播的机制、易感动物的特点,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流行规律。同时,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也希望这本书在专业性的基础上,能够有适当的科普成分,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那些复杂的科学概念,避免生涩难懂的术语堆砌。我特别关注书中对实际防控策略的阐述,是否能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指导我们如何在养殖场、动物检疫等环节有效应对这一疾病的威胁。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相当不错,预示着这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的专业书籍。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就直接点明了核心内容,让我对它充满了好奇。我一直认为,对任何疾病的防控,都离不开对病原体本身的深入了解。这本书很可能为我打开了认识伪狂犬病的新视角。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伪狂犬病的危害,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对动物福利和公众健康可能带来的影响。我希望能够了解到,除了直接导致的死亡,伪狂犬病还可能引起哪些长期的健康问题,以及它对畜牧业整体生态平衡可能造成的破坏。同时,作为一名对动物健康充满关怀的读者,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强调动物福利在疫病防控中的重要性。是否能够通过更人道、更科学的方法来控制和扑灭疫情,这同样是我关注的焦点。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知识财富,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应对伪狂犬病这一严峻的挑战。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约而大气,采用了一种冷色调,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正符合我对一本动物疫病防控类书籍的期待。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在伪狂犬病防控领域的研究成果正变得越来越丰富和系统化。我尤其关注书中对潜伏感染对伪狂犬病毒防控影响的论述。我知道潜伏感染往往是防控工作中最棘手的部分,因为它们不易被发现,却可能在不经意间成为疾病传播的源头。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潜伏感染的发生机制,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诊断手段来检测和识别这些潜伏感染的动物。此外,我也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管理和清除潜伏感染动物的有效策略,这对于切断病毒的传播链至关重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伪狂犬病的复杂性,并为我们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防控思路。
评分这本书的厚度恰到好处,拿在手里有分量,但又不至于太过沉重。当我翻开书页,一股淡淡的纸墨香扑鼻而来,这是一种久违的、令人安心的阅读体验,让我想起了那些在大学图书馆里埋头苦读的日子。我对书中关于伪狂犬病病毒变异和传播途径的解读特别感兴趣。我知道这种病毒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传播能力,了解其变异的规律,对于我们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病毒是如何在动物之间传播的,以及是否存在一些隐蔽的传播途径,例如通过环境介质传播,或者在潜伏期内依然具有传染性。同时,我也关注书中对不同动物宿主的易感性差异以及临床症状的描述,这有助于我们更早地发现和识别潜在的感染病例,从而及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疾病本质的窗口,让我能够从更宏观的视角来审视伪狂犬病的防控挑战。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让我眼前一亮,非常适合长时间阅读。清晰的字体大小和合理的行间距,让我的眼睛在阅读过程中几乎没有感到疲惫,这对于一本内容严谨的专业书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案例分析的处理方式,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发生的事件相结合,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伪狂犬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养殖模式下所带来的具体影响。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做法,能够有效地帮助读者建立起对疾病的具象化认识,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其危害性。我非常期待书中对防控措施的详细介绍,特别是那些经过实践检验、被证明行之有效的策略。我希望能够了解到最新的研究进展,包括新型疫苗的研发、诊断技术的更新,以及在疾病监测和预警方面的一些创新性思路。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平台,让我能够系统性地学习和掌握伪狂犬病的防控知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