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小麦温光发育与分子基础
定价:180.00元
作者:尹钧,苗果园,尹飞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03051664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提要
'小麦温光发育'是作者30余年系统研究的成果总结,包括了小麦春化发育、光周期发育、温光互作效应,器官建成的温光效应,中国小麦发育生态类型与种植区划、各小麦产区气候生态条件变异规律与小麦生产发展现状分析,小麦春化相关蛋白、同工酶与基因发掘、小麦春化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以及光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等相关内容,是一部研究内容系统、学术性强、应用价值大的小麦发育研究专著。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名业余的园艺爱好者,最近对在家种植一些具有观赏性的小麦品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了解到小麦的生长发育与光照和温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但具体到不同品种在不同季节的光照需求、适宜温度范围,以及如何通过人工调控来促进其生长,我了解得还不够深入。这本书的名称《小麦温光发育与分子基础》虽然听起来很专业,但“温光发育”这几个字让我觉得它应该会涵盖我所需要的基础知识。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关于小麦不同发育阶段对光照时长、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具体要求。比如,我是否需要为它们提供特定的生长灯,以及需要设置多少小时的日照?在室内种植时,我应该如何模拟自然环境中的温度变化?书中是否会提到一些能够影响小麦观赏性状(比如叶片颜色、穗的形态)的基因,以及这些基因的表达是否与光温条件有关?即使是分子基础部分,如果能用相对易懂的方式解释一些关键的概念,对我理解“为什么”会很有帮助。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的家庭园艺项目提供一些指导,让我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照顾我的小麦,让它们健康茁壮地成长,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沉甸甸的麦穗。
评分这本书我真的早就想买了!之前在学校图书馆看到过,当时翻了几页就被吸引住了,但可惜当时没来得及细看,而且图书馆的书太难借到了。我主要关注的是小麦在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生长的规律,这本书的题目就非常精准地戳中了我的兴趣点。我从事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经常需要根据不同季节和地区的气候特点,为农户推荐最适合的小麦品种和播种时间。有时候,即便是同一个品种,在光照和温度略有差异的环境下,产量和品质也会有显著的不同。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关于光温互作对小麦产量形成、籽粒灌浆等关键生理过程影响的深入解读。如果能有具体的数据分析和模型支持,那就更完美了。而且,我对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知识一直很感兴趣,虽然不是专业出身,但了解一些基因调控的原理,比如哪些基因在光温信号转导中起关键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培育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的小麦新品种,这对我来说非常有价值。这本书的作者我也有所耳闻,尹钧教授在小麦育种领域是泰斗级的人物,苗果园和尹飞老师的研究方向也与我工作紧密相关,所以对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非常有信心。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际应用的指导,比如如何在温室栽培或设施农业中优化光温条件,以达到最佳的生长效果。
评分我是一名正在攻读作物遗传育种方向的博士生,对于小麦的光温调控机理一直非常感兴趣。在我的研究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现象,比如同一批次的种子,在不同的实验批次中表现出差异,其中光照和温度的变化是最难以控制和分析的变量之一。因此,我迫切需要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小麦对光温信号响应的机理,并且能够提供深入分子层面的解释的书籍。这本书的标题《小麦温光发育与分子基础》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光周期、光照强度、光质以及温度变化(包括低温胁迫、高温胁迫等)对小麦生长发育,如出苗、分蘖、拔节、抽穗、开花、灌浆等各个时期具体影响的机制。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深入探讨涉及光敏、温敏等关键基因的功能,以及它们是如何调控下游生理生化过程的。如果书中能够包含最新的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在研究小麦光温响应中的应用案例,并且提供一些关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思路,那就对我当前的研究课题有极大的启发意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撰写博士论文的重要参考资料,帮助我更清晰地理解小麦光温调控的复杂网络,并为我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在北方从事小麦种植的农场主,我深刻体会到气候变化对我们收成的影响。尤其是近些年,春季倒春寒、夏季高温干旱的情况越来越频繁,这直接影响到小麦的正常生长和产量。我一直想找一本能解释这些现象的专业书籍,但又怕太过于理论化,脱离实际。这本书的题目,特别是“温光发育”这部分,让我觉得它可能正是我想找的。我希望能从中了解,到底是什么样的光照和温度组合,对小麦的某个生长阶段(比如冬小麦的春化作用,或者抽穗扬花期的适宜温度)是最关键的。书里有没有提到,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有哪些生理机制帮助小麦抵抗胁迫?比如,有没有一些品种天生就更耐寒耐热,而这又是基于什么原因?我希望这本书能给出一些实用的建议,比如在遇到冷空气来袭时,哪些农事操作可以帮助小麦更好地度过难关?或者在高温期,如何通过调整灌溉、施肥等方式来减轻热胁迫?我不太懂那些深奥的分子生物学,但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为什么”的解释,这样我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如果书里能有图表,展示不同温光条件下小麦的生长曲线或者产量变化,那就更直观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做出更明智的种植决策,减少气候风险,提高产量和效益。
评分我是在某个线上农业论坛上看到有用户推荐这本书的,当时讨论的背景是关于如何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尤其是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尽管我并非直接从事农业生产,但我对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农业发展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一直关注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这本书的题目,特别是“分子基础”这部分,让我认为它可能不仅仅停留在宏观的生理现象描述,而是会深入到基因和分子机制的层面。我非常好奇,现代科学是如何揭示小麦对光温信号的感知和响应的?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关键的信号转导通路,以及它们是如何调控小麦的生长发育进程,比如生长素、赤霉素等激素的作用?我特别想了解,通过基因编辑或分子育种技术,是否有可能培育出对光温变化具有更强适应性的小麦品种,从而在极端气候条件下也能保证稳定的产量?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小麦抗逆性基因的介绍,以及这些基因的鉴定和利用方法,那对我来说将是极具启发性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全面地理解当前小麦科学研究的前沿动态,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认识科技在保障全球粮食供应中的重要作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