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文化的重建
定价:38.00元
作者:费孝通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67511125
字数:270000
页码:29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文化面临哪些挑战
人类文明出了哪些问题
学者费孝通纵论中华文化与人类的未来
内容提要
费孝通先生是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对我国的社会制度、民俗、文化有很独到的研究,从早点的乡村制度到晚年的文化的自学与反省都对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选编了费孝通先生关于中华民族的形成、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文化自觉与文化反省、中国文化与人类未来文明等方面有深远影响的文章结集而成,是一本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及未来发展的好书。
目录
作者介绍
费孝通(1910-2005),汉族,江苏吴江人。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我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曾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学院等多所大学教授。1980年春费孝通获国际应用人类学会马林诺斯基名誉奖,1981年春获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奖章,1982年被选为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荣誉院士,1988年费孝通当选为第七届全国副委员长,同年费孝通获《大英百科全书》奖。其主要著作有《美国人的性格》、《乡土中国》、《江村经济》、《生育制度》《中国乡绅》等
文摘
序言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让我仿佛置身于一条蜿蜒的河流,时而平缓流淌,时而激流勇进。作者的文笔细腻而富有感染力,他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中国文化的种种侧面,那些曾经模糊的概念,在作者的笔下变得鲜活而具体。我尤其被其中对于传统节日习俗的阐述所吸引,那些承载着千年记忆的仪式,不仅仅是简单的风俗,更是民族情感和价值观的体现。作者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这些习俗的文化内涵,让我对春节的团圆、清明的祭祖、端午的纪念有了全新的理解,也更加珍视这份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让我耳目一新,它并非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论述,而是充满了故事性和人文关怀。作者在讲述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时,总能巧妙地融入个人的感悟和思考,让冰冷的历史变得有温度。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探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时所展现出的深度和广度,他没有简单地照搬书本上的定义,而是结合当代的语境,阐释这些古老的智慧如何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指导意义。读这本书,就像是与一位智者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既能获得知识,也能激发内心的共鸣。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它采用了一种素雅而不失庄重的色调,深邃的蓝色背景衬托着烫金的标题,仿佛蕴含着悠远的历史沉淀。封面上的书法字体,遒劲有力,又带着几分古朴的韵味,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那份敬意和追求。翻开书页,纸张的触感温润而厚实,印刷清晰,字迹工整,阅读体验十分舒适。我喜欢这样精心设计的书籍,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每一章都像是一个独立的篇章,但又彼此关联,共同构成了一幅宏大的中国文化画卷。作者在梳理不同时期文化发展脉络的同时,也着重强调了文化之间的传承与演变。我喜欢作者对不同地域文化特色的对比分析,这让我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对照自己所了解的知识,思考作者的观点,也引发了我对一些过去习以为常的文化现象产生更深层次的探究。这本书的启发性,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思维的旅程。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厚的功力。作者在遣词造句上力求精准,每一个词语都仿佛经过了精心的打磨,恰到好处地传达了他想要表达的意思。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一些抽象的文化概念时所使用的比喻和类比,它们生动形象,易于理解,让我这个非专业读者也能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整本书读下来,没有丝毫的卖弄学问之感,而是充满了真诚的分享和对文化的热爱,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力量,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