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文化的重建
定價:38.00元
作者:費孝通
齣版社: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67511125
字數:270000
頁碼:29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中國文化麵臨哪些挑戰
人類文明齣瞭哪些問題
學者費孝通縱論中華文化與人類的未來
內容提要
費孝通先生是的社會學傢、人類學傢,對我國的社會製度、民俗、文化有很獨到的研究,從早點的鄉村製度到晚年的文化的自學與反省都對學術界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本書選編瞭費孝通先生關於中華民族的形成、傳統文化麵臨的挑戰、文化自覺與文化反省、中國文化與人類未來文明等方麵有深遠影響的文章結集而成,是一本瞭解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及未來發展的好書。
目錄
作者介紹
費孝通(1910-2005),漢族,江蘇吳江人。社會學傢、人類學傢、民族學傢、社會活動傢,我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第七、第八屆全國人民代錶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委員會副主席。曾任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央民族學院等多所大學教授。1980年春費孝通獲國際應用人類學會馬林諾斯基名譽奬,1981年春獲英國皇傢人類學會奬章,1982年被選為英國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榮譽院士,1988年費孝通當選為第七屆全國副委員長,同年費孝通獲《大英百科全書》奬。其主要著作有《美國人的性格》、《鄉土中國》、《江村經濟》、《生育製度》《中國鄉紳》等
文摘
序言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讓我仿佛置身於一條蜿蜒的河流,時而平緩流淌,時而激流勇進。作者的文筆細膩而富有感染力,他用生動的語言描繪瞭中國文化的種種側麵,那些曾經模糊的概念,在作者的筆下變得鮮活而具體。我尤其被其中對於傳統節日習俗的闡述所吸引,那些承載著韆年記憶的儀式,不僅僅是簡單的風俗,更是民族情感和價值觀的體現。作者深入淺齣地剖析瞭這些習俗的文化內涵,讓我對春節的團圓、清明的祭祖、端午的紀念有瞭全新的理解,也更加珍視這份屬於我們自己的文化傳統。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方式讓我耳目一新,它並非是那種枯燥乏味的學術論述,而是充滿瞭故事性和人文關懷。作者在講述曆史事件和文化現象時,總能巧妙地融入個人的感悟和思考,讓冰冷的曆史變得有溫度。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探討中國傳統哲學思想時所展現齣的深度和廣度,他沒有簡單地照搬書本上的定義,而是結閤當代的語境,闡釋這些古老的智慧如何在現代社會依然具有指導意義。讀這本書,就像是與一位智者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既能獲得知識,也能激發內心的共鳴。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第一印象,它采用瞭一種素雅而不失莊重的色調,深邃的藍色背景襯托著燙金的標題,仿佛蘊含著悠遠的曆史沉澱。封麵上的書法字體,遒勁有力,又帶著幾分古樸的韻味,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作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那份敬意和追求。翻開書頁,紙張的觸感溫潤而厚實,印刷清晰,字跡工整,閱讀體驗十分舒適。我喜歡這樣精心設計的書籍,它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閤理,每一章都像是一個獨立的篇章,但又彼此關聯,共同構成瞭一幅宏大的中國文化畫捲。作者在梳理不同時期文化發展脈絡的同時,也著重強調瞭文化之間的傳承與演變。我喜歡作者對不同地域文化特色的對比分析,這讓我看到瞭中國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對照自己所瞭解的知識,思考作者的觀點,也引發瞭我對一些過去習以為常的文化現象産生更深層次的探究。這本書的啓發性,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一次閱讀,更是一次思維的旅程。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樸實無華,卻蘊含著深厚的功力。作者在遣詞造句上力求精準,每一個詞語都仿佛經過瞭精心的打磨,恰到好處地傳達瞭他想要錶達的意思。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描述一些抽象的文化概念時所使用的比喻和類比,它們生動形象,易於理解,讓我這個非專業讀者也能領略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整本書讀下來,沒有絲毫的賣弄學問之感,而是充滿瞭真誠的分享和對文化的熱愛,這種發自內心的情感力量,是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