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时间,快与慢 |
| 作者 | 马克·维特曼 |
| 定价 | 36.80元 |
| 出版社 | 文化发展出版社 |
| ISBN | 9787514215144 |
| 出版日期 | 2017-01-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人类有着广泛的时间观念,对于时间快慢不同感知的案例随时随地在我们生活中出现。例如孩子们就很讨厌等待。(他们总会问:“我们还要多久?”) 时间消磨时,无聊总会被我们挂在嘴边。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似乎在加快,时光一刻不停转。那么,我们所理解的时间是从哪儿来的? 在这本书中,维特曼教授凭借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见解,探讨了主观时间之谜,解释了我们感知的时间,包括每时每刻的时间与整个人生。同时维特曼教授还分析了时间为什么会加速、我们的成长与时间的关系、时间和意识之间的联系等等。 维特曼教授还解释了,我们如何能够在享受当下和后期满足中做出选择;为什么容易冲动的人容易无聊,为什么他们总是无聊;是否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的速度,一种独特的大脑节奏,可以从慢节奏的人里挑出快节奏的人;为何持续性的感觉总是被当成”错误的信号”,让我们知道准备晚餐或是等公共汽车的时间好漫长。 |
| 作者简介 | |
| 马克·维特曼 德国慕尼黑大学心理研究所教授,从事前沿领域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的研究长达数十年,曾在在加利福利亚的圣迭戈大学精神病学部门、德国弗莱堡心理研究所、慕尼黑大学等多个部门任职。 |
| 目录 | |
| 001 序言 被消失的现在与被消灭的无聊 013 前言 017 章 时间的短视现象:关于等待能力 047 第二章 探索大脑内置计时器 071 第三章 被感知的当下:当下的3 秒 099 第四章 生物钟:我们为何需要时间 135 第五章 长短人生 165 第六章 时间赢亏:本我与时间 199 第七章 身体时间:时间意义是如何产生的 225 致谢词 229 图片来源 |
| 编辑推荐 | |
| “感觉网络是个黑洞。网速越快,时间越慢,我只是拿起手机玩了一小会儿,再抬起头,地球已经过了两个小时了。” “不觉得很神奇吗?当躺在床上的时候,你看了看时间是早晨7点,你闭上眼睛睡了5分钟,睁开眼再看,时间突然就变成了8点45。” “如果你认为1分钟过得很快,那你没有做过平板支撑。” 上面的这几种情况,你是不是经常遇到? 在生活中,有时候明明已经过去了一小时,却觉得还不到一小时,这便是低估了时距——主观估计的时间流逝变慢了,然后发现“时间流逝变快了”。 影响这种主观判断的因素究竟是什么? 我们可以控制这种主观判断吗? 控制这种主观判断,对于生命的延长有无意义? 一切的答案,都在这本书中。 |
| 文摘 | |
| 序言 | |
一直以来,我对于时间这个概念都充满了好奇。它无处不在,却又捉摸不定。我们用它来衡量生命,计算距离,安排生活,但它究竟是什么?是一种抽象的维度,还是某种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物理现象?马克·维特曼的《时间,快与慢》这本书,书名就点明了核心的探讨方向。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深入浅出地介绍关于时间的科学理论,例如相对论中时间膨胀的概念,或者量子力学中时间箭头的谜团。但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局限于科学的范畴,更能触及到时间在人类经验中的主观感受。比如,为什么我们在回忆童年时,感觉时间过得那么慢,仿佛一切都清晰可见,而当下的日子却稍纵即逝?这种主观的时间感,是否与我们的记忆、情绪,甚至生理状态有关?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进行一次穿越科学与哲学边界的探索之旅,让我对时间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时钟的滴答声,而是能更深刻地体悟到它在我们生命中所扮演的复杂角色。
评分我一直是个对时间流逝有着强烈感知的人。有时,我觉得日子过得像飞沙走石,转瞬即逝,仿佛昨天还在年少轻狂,今天就已经步入中年。而有时,又觉得日子漫长得如同凝固的琥珀,每一个瞬间都显得无比清晰,每一个表情,每一句对话,都似乎被永远定格。这种时快时慢的感受,总是让我陷入沉思:时间究竟是如何运作的?是我们的大脑在操纵它的速度,还是它本身就具有弹性?马克·维特曼的《时间,快与慢》这本书,光是书名就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希望它能带我走进一个全新的思维空间,去理解这些难以言说的体验。是不是就像我们经历快乐时,时间总是飞快溜走,而痛苦时,每一分每一秒都像是煎熬?这种主观感受,是否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来解释?这本书能否提供给我一些理论上的支持,亦或是引发我更多关于自身时间感知的觉察?我期待着书中能有精彩的论述,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自己与时间的关系,或许还能找到一些让慢下来的生活变得更充实、更有意义的方法。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叫《时间,快与慢》,书号是9787514215144,由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作者是马克·维特曼。 每次拿起一本新书,我总会带着一种既期待又忐忑的心情。期待的是书中可能蕴含的全新视角和引人入胜的故事,忐忑的是它是否能真正触动我的内心,成为我精神世界里的一次奇遇。马克·维特曼的《时间,快与慢》这本书,在我翻开第一页时,就给了我一种莫名的吸引力。书名本身就充满了一种哲学意味,仿佛在邀请读者一同探索那个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却又最难以捉摸的概念——时间。它不仅仅是一个物理量,更是我们感知世界、体验生活、构建记忆的基石。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解构这个宏大的主题?他会从哪个角度切入,是科学的严谨,还是人文的温情?是历史的宏观,还是个体的微观?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种简洁却又富有张力的视觉语言,似乎在预示着一场关于时间奥秘的深度对话即将展开。文化发展出版社的出品,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品质多了一份信心,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阅读一本深入探讨某个主题的书,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评分读到一本好书,就像是遇见了一位老友,它会与你分享它的智慧,也让你反思自己的生活。马克·维特曼的《时间,快与慢》这本书,光是看书名,就让我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哲学气息。我常常在想,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时间追赶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在努力与时间赛跑,试图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实现所谓的“价值”。然而,这种永恒的焦虑,是否让我们忽略了时间本身的美好?“快”与“慢”,这两个看似对立的概念,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又如此普遍地存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让我们习惯了效率至上,但同时,我们也怀念那些慢悠悠的时光,那些可以静下心来品味生活点滴的时刻。这本书会如何探讨这种张力呢?它会不会像一盏灯,照亮我们对时间理解的盲区?我更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平衡,如何在“快”中保持效率,如何在“慢”中体验生活,甚至,如何在“慢”中创造出更持久的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时间,快与慢》,一听就吸引了我。我总觉得,时间就像一幅画,有时候它色彩斑斓,浓墨重彩,每一笔都刻骨铭心;有时候它又淡雅如水,转瞬即逝,留不下太深的痕迹。马克·维特曼这个作者,以及文化发展出版社,都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去审视我们与时间的关系。比如,我们是不是总是在追赶时间,却忘了享受当下?是不是我们过于追求“快”,而忽略了“慢”的深刻价值?我脑海中浮现出许多画面:童年时,一个下午可以玩很久很久,时间仿佛被拉长了;而现在,一个工作日就结束了,感觉什么都没做。这种感受的差异,究竟是因为我们长大了,还是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不同了?这本书会不会讨论,如何才能找回那种“慢”的从容,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依然能品味到生活的细枝末节,感受到时间的丰富层次?我希望它能给我一些启发,让我能够更智慧地与时间相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