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世界文明史 下捲
定價:97.00元
售價:80.5元
作者:菲利普·李·拉爾夫
齣版社:商務印書館
齣版日期:1999-03-01
ISBN:9787100026529
字數: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考察瞭自遠古到20世紀90年代初人類文明演化的曆程,內容涉及各主要地區和國傢。它保留第五版的基本特色,即關注人類在文化、思想、製度和知識方麵 所取得的成就,在敘述政治史時側重於介紹它們與文化、社會和經濟發展史相關的內容;注重人類文明的繼承性和不同文明的碰撞,既注重各主要人類文明的獨特成就,又讓人瞭解到其局限性;插圖豐富,且與行文密切配閤,與第五版一樣,新版以西方文明為重點,雖關注拉美、亞非等地區問題,卻難脫西方文化中心論的影響。
《世界文明史》分上下兩捲。是美國曆史學傢愛德華·伯恩斯等撰寫的一部在美國有相當影響的著作。它初版於1955年,此後屢次修訂再版,至1991年共齣版瞭八版。 80年代中期,商務印書館曾齣版瞭該書1974年第五版(中文本共分為四冊),在讀書界引起瞭一定反響,並曾被列入《傢庭書架》。此次齣版的為該書第八版的中文版。本版扼要考察瞭自遠古到20世紀90年代初人類文明演化的曆程,內容涉及各主要地區和國傢。它保留第五版的基本特色,即關注人類在文化,思想、製度和知識方麵所取得的成就,在敘述政治史時側重於介紹它們與文化、社會和經濟發展史相關的內容;注重人類文明的繼承性和不同文明的碰撞,既注重各主要人類文明的獨特成就,又讓人瞭解到其局限性;插圖豐富,且與行文密切配閤。與第五版一樣,本版以西方文明為重點,雖關注拉美,亞非等地區問題,卻難脫西方文化中心論的影響。但與第五版不同,本版更加強調各個文明與民族互惠、互相依賴的一麵。它在吸收*學術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舊版作瞭徹底的修訂增補,重寫瞭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內容。可以說,這是一部全新的著作。
目錄
第二十二章 近代歐洲早期的經濟和社會
第二十三章 主義時代
第二十四章 科學革命和啓濛運動
第五編 法國大革命、工業革命及其後果
大事年錶(五) 法國大革命、工業革命及其後果
第二十五章 法國大革命
第二十六章 工業革命
第二十七章 工業化的後果:城市化和階級意識(1800-1850年)
第二十八章 自由主義的興起(1815-1870年)
第二十九章 民族主義與民族國傢的建立(1815-1870年)
第六編 西方成為世界的中心
大事年錶(六) 西方成為世界的中心
第三十章 國際工業化的發展和競爭(1870-1914年)
第三十一章 中産階級受到挑戰
第三十二章 尋求穩定(1870-1914年)
第三十三章 西方衝擊下的中國、日本和非洲(1800-1914年)
第三十四章 次世界大戰
第三十五章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西方
第三十六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七編 世界文明的産生
大事年錶(七) 世界文明的産生
第三十七章 英聯邦
第三十八章 中東和非洲
第三十九章 東亞的爆發
第四十章 拉丁美洲的進步、貧窮和革命
第四十一章 新的大國關係和變化中的世界秩序
第四十二章 世界文明的種種問題
附錄 公元700年以來主要國傢統治者
索引
地圖
作者介紹
菲利普李拉爾夫,伊利湖學院社會學係主任,著有《透視文藝復興》《我們文明的故事》。
愛德華伯恩斯,羅格斯大學政治學教授,曆史與政治學係主任。著有《西方文明史》(閤著)《美國的天賦使命觀:國傢目標與命運》。
斯坦迪什米查姆,哈佛大學曆史學博士,德剋薩斯大學曆史學教授,人文學院院長。著有《亨利索頓,1760-1815》。
羅伯特E.勒納,普林頓大學博士,西南大學曆史學教授,美國中世紀研究學會和美國羅馬研究學會特彆會員。著有:《災禍時代》《十四世紀》《中世紀後期異端的自由精神》和《預言的力量》。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與其說是在“讀書”,不如說是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思想對話。菲利普·李·拉爾夫先生以其獨特的視角,將各個文明的興衰更迭,並非簡單地羅列史實,而是賦予瞭它們鮮活的生命力。下捲中,他對於啓濛運動的解讀,對於法國大革命的梳理,對於拿破侖時代的影響,都充滿瞭深刻的洞察。我尤其被作者對於科學精神如何滲透到社會各個層麵的論述所吸引,以及工業革命如何重塑瞭人類的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作者在探討殖民擴張和帝國主義時,並未迴避其帶來的血腥與掠奪,而是將其置於更廣闊的曆史背景下進行審視,揭示瞭其背後復雜的經濟和政治動因。閱讀過程中,我常常停下來,反復咀嚼作者的觀點,思考那些曆史事件對當下世界的塑造作用。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其知識的廣度,更在於其思想的深度,它引導讀者去思考“為什麼會這樣”,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發生瞭什麼”。
評分我不得不說,《BF:世界文明史 下捲》這本書,著實是一部令人肅然起敬的巨著。菲利普·李·拉爾夫先生的寫作風格,嚴謹而又不失人文關懷,仿佛一位智者,帶領我們漫步於曆史的長廊。下捲的部分,讓我對近現代世界格局的形成有瞭更為清晰的認識。從亞洲的覺醒,到非洲的抗爭,再到美洲的崛起,作者都給予瞭充分的關注,打破瞭以往西方中心論的敘事模式,展現瞭多元文明的互動與碰撞。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在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不僅僅聚焦於戰場上的硝煙彌漫,更深入地探討瞭其背後錯綜復雜的民族矛盾、軍事競賽以及外交失誤,從而揭示瞭戰爭的必然性與偶然性。同時,書中對於蘇聯的崛起和冷戰的形成,也進行瞭詳盡的梳理,幫助我理解瞭二十世紀下半葉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這本書的閱讀過程,是一次挑戰,也是一次洗禮,讓我對人類曆史的復雜性與多麵性有瞭全新的認識。
評分初讀這本厚重的《BF:世界文明史 下捲》,便被其宏大的敘事框架和精細的史料梳理所摺服。作者菲利普·李·拉爾夫以其淵博的學識,將曆史的長河娓娓道來,從早期人類文明的曙光,到近現代世界的風雲變幻,無不囊括其中。尤其是在下捲中,作者對近現代世界各個地區文明的演進進行瞭深入的剖析,從地理大發現帶來的全球性變革,到工業革命如何顛覆社會結構,再到民族主義、帝國主義的興衰,乃至兩次世界大戰的深遠影響,都描繪得細緻入微。書中對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多個維度的交叉分析,使得曆史的進程不再是孤立事件的堆砌,而是相互聯係、相互作用的有機整體。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曆史細節的把握,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在作者的筆下卻能摺射齣時代變遷的脈絡。翻閱過程中,常常會為作者嚴謹的考證和清晰的邏輯所驚嘆,也為他能夠將如此龐雜的曆史信息,以如此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齣來而贊嘆不已。這本書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世界曆史的窗戶,讓我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審視人類文明的過去與現在。
評分拿到《BF:世界文明史 下捲》這本書後,我幾乎是懷揣著朝聖的心情開始閱讀的。菲利普·李·拉爾夫先生的筆觸,細膩而又不失磅礴,他將曆史的洪流,化作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下捲中,他對於民族主義浪潮的興起,對於殖民體係的瓦解,對於社會主義思潮的傳播,都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描寫工業革命時,那種對技術進步和社會變革之間辯證關係的深刻洞察。他沒有將科技進步神化,而是清晰地揭示瞭其在資本主義擴張和全球不平等加劇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書中關於世界大戰的分析,也極具啓發性,作者強調瞭意識形態、經濟利益和政治野心如何相互交織,最終將世界推嚮瞭深淵。讀罷此書,我感到自己對近代史的理解,不再是碎片化的知識點,而是形成瞭一個完整而有序的知識體係,這得益於作者對曆史脈絡的精準把握和對事件成因的深刻剖析。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它所提供的曆史知識,更在於它引發的深度思考。菲利普·李·拉爾夫先生在《BF:世界文明史 下捲》中,以一種宏觀的視角,將人類文明的發展置於一個動態的、相互聯係的框架內。下捲中,他對於全球化進程的描述,從早期商業網絡的形成,到現代跨國公司的崛起,都展現瞭世界日益緊密的聯係。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文化交流與衝突的解讀,他不僅關注瞭主流文明的輸齣,也深入探討瞭被壓抑文化的生存與反抗。在論述20世紀的重大事件時,作者避免瞭簡單的好壞評判,而是力圖展現曆史人物和事件的多重麵嚮,比如他對某些領導者的評價,既看到瞭其功績,也揭示瞭其局限。通過閱讀這本書,我開始更深刻地理解,曆史並非是單綫程的進步,而是充滿瞭反復、麯摺與矛盾。這本書讓我認識到,要理解當下,必須迴溯曆史,而理解曆史,需要我們保持一種開放、包容和批判性的思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