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美的昆虫(博物之旅)

发现美的昆虫(博物之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梅里安(法)法布尔 等 著
图书标签:
  • 昆虫
  • 博物学
  • 自然科学
  • 科普
  • 儿童读物
  • 动植物
  • 观察
  • 摄影
  • 趣味科普
  • 益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墨林阁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18811
商品编码:2934958138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发现美的昆虫(博物之旅)

定价:96.00元

作者:梅里安 法布尔 等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10011881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提要


《发现美的昆虫》汇集西方博物学*时期激动人心的12部昆虫学著作,撷取其中精华,还原了二三百年来鸟类观察者的真实生活以及他们探索自然时的惊喜,在主题上囊括了世界各地的珍奇昆虫,每一章节都配有由当时*秀的画师雕版、彩绘的精美插图,堪称佳作。

本书不只展示这些精灵的美丽身姿,还立足原始文献进行编译,多个章节被译成中文,可谓弥足珍贵;原汁原味、文笔优美地述说珍稀昆虫的种属、大小、色彩、习性、栖息地等,兼具广度和深度。这部图文互动的精美之作,是一场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盛宴,更是一座浓缩的西方博物学历史舞台,昆虫博物学的大幕由此亮丽地拉开。


目录


001 [序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刘华杰

005 [序二]天边云锦谁采撷——博物学的美学之旅 薛晓源

014 [译者前言]留连戏蝶时时舞 蝶影虫鸣入梦来 朱艳辉

001 梅里安:苏里南的昆虫记

027 奥利维埃:法国的昆虫收藏

047 多诺万:中国昆虫记

073 多诺万:英国昆虫记

089 多诺万:印度昆虫记

107 贾丁、邓肯:异域的蝴蝶

135 休伊森:异域蝴蝶新种类

161 华莱士:马来地区的凤蝶

189 法布尔:昆虫记

211 柯比:欧洲的蝴蝶和飞蛾

237 霍兰:北美的蝴蝶

259 普赖尔:日本的蝴蝶

作者介绍


薛晓源,男,1966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北京大学哲学硕士。2004—2005年,在德国波恩大学做访问学者。2006年考取南开大学文学院,师从范曾先生攻读博士学位,201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 编审、教授,被聘为中央编译局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访问学者导师;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大学聘任为教授。曾任中央编译出版社副社长。

文摘





序言



《寻迹微观:自然之眼的昆虫观察手记》 在这个匆忙的世界里,我们常常忽略了脚下那些微小而奇妙的生命。它们以我们难以想象的多样性和精巧,织就着这个星球最生动的画卷。而《寻迹微观》这本书,正是为你打开一扇通往这个隐秘世界的大门,让你重新审视那些被遗忘的角落,感受生命最本真的脉动。 本书并非简单的昆虫图鉴,它是一段深度探索的旅程,一次关于生命智慧的沉思。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深入到城市公园的草叶间、郊野田野的拂晓时分、乃至潮湿的林间角落,用一双充满好奇与尊重的“自然之眼”,去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生命瞬间。这是一场关于耐心、观察与感悟的训练,教会我们如何放慢脚步,如何细致地辨识,如何在平凡中发现不凡。 微观世界的宏大叙事 昆虫,作为地球上数量最庞大、种类最繁多的生物群体,它们的存在不仅构成了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是无数生命现象的缩影。从宏观的食物链到微观的个体行为,《寻迹微观》将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带你领略这些小生灵们不为人知的生存智慧。 生存的艺术:伪装与拟态的绝技 你可曾想过,一片枯叶为何会“行走”?一只枯枝为何会“跳跃”?书中将详细描绘昆虫世界中令人惊叹的伪装与拟态艺术。我们将深入解析枯叶蝶如何巧妙地融入落叶堆,竹节虫如何化身为植物的枝条,以及螳螂如何利用身体的颜色和形状,在狩猎与被捕食的双重压力下,进化出令人匪夷所思的生存策略。这些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经过亿万年自然选择淬炼出的生命奇迹,它们教会我们如何在最严酷的环境中安身立命,如何运用智慧规避风险。 生命的轮回:繁殖与繁衍的奥秘 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延续的使命。在昆虫的世界里,繁殖的模式更是千姿百态,充满了令人啧舌的创造力。本书将带你走进蝴蝶破茧成蝶的奇幻旅程,体验蛾类在夜晚黑暗中搜寻伴侣的执着,观察蚂蚁王国严谨的社会化分工与繁殖体系,甚至探究某些昆虫在交配过程中展现出的惊人牺牲精神。我们将解开雌雄昆虫之间复杂的求偶仪式,理解卵的孕育与孵化过程,以及幼虫不同于成虫的形态与生存方式,勾勒出生命周期中那令人肃然起敬的延续力量。 社会的智慧:合作与竞争的博弈 昆虫并非孤立的个体,它们同样构建着复杂的社会结构。从高度组织化的蚂蚁、蜜蜂、白蚁群体,到独居却也相互影响的甲虫、蜘蛛,本书将展现不同昆虫社群内部的合作与竞争。我们将深入蚂蚁王国,探究它们精密的通讯系统、等级制度以及为群体生存而付出的辛劳;我们将观察蜜蜂在蜂巢中的和谐运转,以及它们如何通过舞蹈传递信息;同时,我们也将触及昆虫之间残酷的捕食关系,以及它们如何运用策略在生存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些微观的社会现象,折射出生命群体生存的普适性法则。 生态的脉搏:食物链与共生关系 每一只昆虫,无论多么渺小,都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寻迹微观》将带领你理解昆虫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它们既是其他生物的食源,也以捕食者或分解者的身份,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我们将看到瓢虫如何清除蚜虫,帮助植物健康生长;我们将了解蜜蜂在传粉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它们是维系植物多样性的无名英雄;同时,书中也会探讨一些昆虫与其他生物之间奇妙的共生关系,例如某些蚂蚁与特定的植物之间形成的互利共赢机制。通过这些观察,你会深刻理解,每一个生命的存在,都在为这个星球的运转贡献着独特的力量。 观察的艺术:化零为整的视角 《寻迹微观》的魅力,不仅在于它所揭示的昆虫世界的精彩,更在于它引导读者如何去“看”。这不仅仅是视力的运用,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 耐心与专注:捕捉生命最真实的瞬间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习惯于速食和浅尝辄止。然而,与昆虫世界的对话,需要的是一份沉静的耐心。本书的许多观察,都是在长久的等待中完成的。作者会分享如何选择合适的观察时机,如何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捕捉昆虫的活动规律,以及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捕捉到那些稍纵即逝的精彩瞬间——例如一只甲虫艰难地翻过障碍,一只蝴蝶在花朵上留下的温柔印记,或者一只蜘蛛在月光下织网的寂静。这份耐心,将不仅让你更深入地理解昆虫,更能让你在日常生活中,找回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与专注。 细节的力量:解构生命的设计 每一只昆虫,都是一件精巧的艺术品。它们的复眼如何感知世界?它们的触角如何探测气味?它们的翅膀如何承载飞行?《寻迹微观》将引导你关注这些微小的细节。我们将会深入探究昆虫的解剖结构,从它们精妙的口器到奇特的足部,从绚丽的翅膀纹理到坚固的外骨骼。这些细节并非冰冷的科学名词,它们是生命在进化长河中,为了适应环境、实现功能而做出的最优化设计。理解这些细节,你会惊叹于自然造物的鬼斧神工,也会对生命的韧性与创造力肃然起敬。 情境的理解:生命在环境中的舞蹈 昆虫的生命,离不开它们所处的环境。本书的观察,始终将昆虫置于其自然栖息地中进行解读。我们会看到,一只在阳光下休憩的甲虫,与它身边的石块、植物有着怎样的联系;一只在草丛中穿梭的蚂蚱,如何利用草叶的掩护;一只在水边活动的蜻蜓,又如何与水体生态紧密相连。环境不仅仅是背景,它是昆虫生存的舞台,是影响它们行为、命运的关键因素。通过情境化的观察,你将学会如何将微观的生命现象,融入到更广阔的生态图景之中。 人文的视角:生命故事的叙述 《寻迹微观》并非仅仅是客观的记录,它更融入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思考。在文字中,你将感受到作者与这些微小生命之间的情感连接。那些看似平凡的昆虫,在作者的笔下,会拥有鲜活的生命故事。它们经历了怎样的挑战?它们有着怎样的坚韧?它们又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默默地书写着自己的传奇?这些人文的关怀,让本书充满了温度,也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与精神的启迪。 超越观察:启发与感悟 《寻迹微观》的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对昆虫世界的探索,启发读者更深刻地理解生命,以及我们在生命中的位置。 敬畏之心:对自然的谦卑 当我们越来越深入地了解昆虫世界的复杂与精妙,我们会逐渐生发出对自然界最纯粹的敬畏。这些渺小的生命,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精巧的设计、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关键作用,教会我们谦卑。我们不是自然的主宰,而是自然的一部分,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 价值的重塑:重新定义“成功” 昆虫的生存,不以人类的标准来衡量。它们不追求物质的堆积,不迷恋名利的纷扰,它们只是遵循着生命最本真的规律,完成着自己的使命。这种简单而纯粹的存在方式,也许能让我们重新审视人类社会中对“成功”的定义,思考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什么才能带来长久的满足。 和谐之道:学习与自然共存 昆虫的生存智慧,也蕴含着与环境和谐共存的启示。它们适应环境,而不是试图征服环境;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而不是试图破坏平衡。在人与自然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昆虫的世界提供了一种学习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视角。 内在的丰盈:发现生活中的诗意 当你的目光从高楼大厦、电子屏幕移开,重新投向身边的自然,你会发现,生活并非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甚至就在你的指尖、草叶旁。微观世界的探索,能够极大地丰盈我们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隐藏的诗意与美,让我们的生命不再枯燥,而是充满惊喜与活力。 《寻迹微观:自然之眼的昆虫观察手记》,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场邀约,邀请你踏上一段发现之旅,去感受生命的脉搏,去理解自然的语言,去重新认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以及其中每一个渺小而伟大的生命。这是一次洗涤心灵的旅程,一次重塑认知的体验,一次让你重新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契机。翻开这本书,让你的“自然之眼”重新开启,去发现那些隐藏在日常角落里的,令人惊叹的生命奇迹。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的改变,或许是它让我对“细节”有了更深的理解。《发现美的昆虫(博物之旅)》中,每一个关于昆虫的细节,从触角的长度到翅膀的脉络,都被赋予了生命和意义。作者教会我如何去观察,如何去发现隐藏在平凡事物中的不凡之处。现在,我走在路上,都会不自觉地留意身边的草丛和树叶,试图从中发现一些之前从未注意过的“小惊喜”。这种观察力的提升,无疑是这本书给予我的宝贵财富。

评分

我发现《发现美的昆虫(博物之旅)》在叙事方式上非常独特,它不是一本枯燥的科普读物,而更像是一场充满情感的博物之旅。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读者穿越不同的栖息地,去发现隐藏在那里的昆虫精灵。每一章的开头都充满了悬念和引导,让我对接下来的探索充满了期待。尤其是当作者描述自己观察到某些罕见昆虫时的那种激动和喜悦,更能感染读者,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一同分享这份发现的乐趣。

评分

我特别喜欢《发现美的昆虫(博物之旅)》中对于昆虫身体结构的细致描绘。作者不仅仅是简单地列举出昆虫的各个部分,而是用一种诗意又科学的语言,将这些微小生命体的精巧构造娓娓道来。比如,关于昆虫复眼的解释,它如何由成千上万个小眼组成,如何帮助昆虫感知世界,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我对这些平日里被忽视的小生物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敬畏。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感悟,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微观世界的探险家,亲眼见证着这些令人惊叹的生物工程奇迹。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打破了我对昆虫的固有印象。《发现美的昆虫(博物之旅)》中,很多昆虫被描绘得不再是冷冰冰的“害虫”或“小麻烦”,而是拥有独特生存策略、令人赞叹的适应能力和令人着迷的美感的生命体。作者通过生动的文字和精美的插图,展现了例如蝴蝶翅膀上精妙的纹路如何起到伪装和吸引异性的作用,或者甲虫外壳如何坚固又轻巧,它们的生活习性,它们与环境的互动,都充满了智慧和美感。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身边的每一个小生命,也让我对“美”有了更宽广的理解。

评分

我尤其欣赏《发现美的昆虫(博物之旅)》在呈现昆虫多样性方面的努力。书中描绘的昆虫种类繁多,从我们熟知的蝴蝶、蜜蜂,到一些相对不为人知的种类,都得到了细致的介绍。作者并没有局限于某一类昆虫,而是展现了整个昆虫界的广阔与奇妙。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微型展览,让我对昆虫世界的丰富程度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意识到,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竟然孕育了如此多姿多彩的生命形式。

评分

总而言之,《发现美的昆虫(博物之旅)》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昆虫的书,它更是一本关于“观察”与“发现”的书,一本关于“美”的书,一本关于“生命”的书。它以一种温柔而强大的力量,改变了我对世界的看法,让我学会了用更细腻、更敬畏的眼光去审视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定价,它在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我会将它视为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宝藏。

评分

《发现美的昆虫(博物之旅)》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巧妙。它似乎是以一种螺旋上升的方式,逐步深入地探讨昆虫的世界。从最初的概览,到对个体特征的细致描绘,再到对昆虫生态位和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角色的探讨,每一个环节都层层递进,引人入胜。这种结构设计,使得读者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能够循序渐进地构建起对昆虫的全面认知,不会感到知识上的突兀或脱节。

评分

第一次翻开《发现美的昆虫(博物之旅)》,我完全被它深深吸引住了。这本书就像一个通往微观世界的大门,瞬间将我从日常的烦嚣中抽离,带入到一个充满惊奇与生机的领域。封面那精心设计的插图,色彩斑斓,细节丰富,已经预示了书中的内容绝非凡俗。我迫不及待地想了解书中究竟隐藏了多少关于昆虫的奥秘。

评分

《发现美的昆虫(博物之旅)》的语言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不乏文学的韵味。作者没有使用过于生僻的专业术语,而是用平实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生物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到精彩的故事叙述中。这种“化繁为简”的能力,使得即使是对昆虫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愉快地阅读。同时,文字中流露出的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更是这本书最动人的部分,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洗礼。

评分

《发现美的昆虫(博物之旅)》的插图绝对是这本书的一大亮点,它与文字相得益彰,共同构筑了一个立体的阅读体验。这些插图并非简单的图解,而是具有艺术价值的绘画作品,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将昆虫的形态、色彩、甚至是细微的纹理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我常常会花很长时间去欣赏每一幅插图,仿佛它们本身就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让我能够从视觉上直接感受到昆虫的美丽与神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