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詹姆逊后现代空间理论视野下的当代视觉文化研究
定价:46.00元
售价:35.0元
作者:张兴华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68240864
字数: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詹姆逊后现代空间理论视野下的当代视觉文化研究》共分为五章。在第1章里,探讨了当代视觉文化的含义及本质,简要分析了当代视觉文化的形成背景,并对既往的视觉文化研究成果和当代西方空间理论进行了述评,指出“空间转向”是研究当代视觉文化的一条重要路径。第二章对詹姆逊的后现代空间理论进行分析,总结出其理论中后现代空间的主要特征,明确詹姆逊后现代空间理论对当代视觉文化研究的意义。
  《詹姆逊后现代空间理论视野下的当代视觉文化研究》第三章集中讨论当代视觉文化与后现代空间的关系。第四章重点阐明当代视觉文化中的后现代“空间逻辑”。第五章的主题是后现代空间中当代视觉文化的审美特征及美学批判。在詹姆逊所勾勒的后现代空间中,当代视觉文化的审美特征主要有三方面,即审美泛化、审美经验浅表化和歇斯底里式崇高。
目录
作者介绍
张兴华,女,1984年2月出生,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双师型”骨干教师、院长助理、国培基地办公室主任,全国职教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国家培训授课专家,目前主要从事西方文论、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研究。在核心期刊《广西社会科学》《中华文化论坛》等刊物公开发表论文近30篇;出版专著1部,编著2部(主要编写人),主编教材1部,编著(参与编写人)、教材3部,主持或参与课题十余项。入选广西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被评为广西师范大学“教学新秀”“十佳青年”,在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应用大赛等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文摘
序言
引言
章 当代视觉文化与“空间转向”
一、当代视觉文化的内涵及本质
二、当代视觉文化研究现状及基本路径
三、空间转向——当代视觉文化研究的一条重要路径
第二章 詹姆逊后现代空间理论与当代视觉文化研究
一、詹姆逊对后现代空间的分析
(一)时空变迁: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
(二)后现代空间的形态和特征
二、詹姆逊后现代空间理论对当代视觉文化研究的意义
第三章 当代视觉文化与后现代空间的关系
一、作为后现代空间之表征的当代视觉文化
(一)当代视觉文化反映了20世纪以来空间观念的转变
(二)当代视觉文化印证了后现代空间“时空分延”特征
(三)当代视觉文化集中体现了后现代文化的平面空间模式
二、作为后现代空间之结果的当代视觉文化
(一)后现代空间中观看主体的解构
(二)后现代空间中观看方式的重塑
(三)后现代空间中观看对象的改变
第四章 当代视觉文化中的后现代“空间逻辑”
一、深度的削平与当代视觉文化的平面化
(一)视觉深度的削平与图像的自指性
(二)历史深度的削平与图像的奇观化
(三)阐释深度的削平与图像的浅白感
二、距离的消解与当代视觉文化的娱乐化
(一)审美距离的消解与即时投入式鉴赏
(二)批评距离的消解与性的衰退
三、零散的碎片与当代视觉文化的拼凑感
第五章 后现代空间中当代视觉文化的审美特征及美学批判
一、审美自律性观念的消解与审美泛化
二、快感迷恋与审美经验浅表化
三、现实的非现实化与歇斯底里式崇高
四、张力与提升:在视觉文化时代如何重塑审美理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图像狂欢——大众传媒与审美方式的转变
从根源看苏轼与莱辛的诗画关系说
重返理性之源:浅析古希腊理性精神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批判地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艺术:作为美与自由——浅析康德艺术本质论
对话的复活节——巴赫金对话理论探析
后记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精巧,每个章节都如同一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拼图块,共同构建起一个关于后现代空间理论与当代视觉文化研究的完整图景。虽然我个人关注的某个特定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在书中没有被详细剖析,但我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当代艺术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他对于“消费主义景观”如何影响我们对现实的感知,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如何重塑我们的空间体验的论述,都极具前瞻性。我特别欣赏作者在理论借鉴上的创新性,他不仅仅停留在对经典理论的复述,而是将其与当下鲜活的视觉文化现象相结合,生动地展现了理论的生命力。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理论图书馆里漫步,每一步都能发现新的知识宝藏。尽管我个人的研究路径有所不同,但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养分,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那些我所热爱的视觉作品。
评分这本书所呈现的学术视野是如此开阔,其对后现代主义空间理论的深刻理解与对当代视觉文化的敏锐捕捉,两者结合得恰到好处。虽然我个人在研究中更倾向于聚焦于某种具体的视觉艺术形式,但书中作者提出的关于“地景”与“非地景”空间的辩证关系,却极大地启发了我。他分析城市空间如何在视觉文化中被符号化和意义化,以及这些符号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这让我对身边熟悉的城市环境产生了全新的思考。作者的语言表达富有学术魅力,既有理论的深度,又不乏生动的比喻和鲜活的案例,使得复杂的理论不再枯燥乏味。读这本书,仿佛是在一个充满思想火花的实验室里进行研究,每一个观点都经过了精密的推敲和论证。即使书中没有直接提及我所研究的具体艺术家或作品,但它所提供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无疑为我的学术探索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广阔的理论视野。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无疑填补了当前学界在某一特定理论框架下深入探讨视觉文化研究的空白。虽然我个人的学术兴趣点略有偏移,但我发现作者在梳理和运用后现代主义空间理论来分析当代视觉现象时,展现出了极高的学术功底和理论自觉。他对詹姆逊的理论的解读,既有深度又不失原创性,能够精准地把握其核心精髓,并将其有效地嫁接到对当下视觉文化的观察中。尤其是在讨论“景观社会”如何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时,作者的分析鞭辟入里,让我对那些司空见惯的视觉符号有了全新的认识。尽管书中没有直接涉及我关注的某个具体的电影流派,但我能够从中汲取到强大的理论武器,用以分析那些电影中复杂的空间构建和视觉隐喻。我欣赏作者的严谨态度,在每一个论断的提出,都能够看到扎实的理论依据和细致的案例支撑。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的新视角,一种解构和分析当代视觉文化的新方法。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眼球,色彩的运用大胆而富有张力,字体排版也别具一格,透露出一种前卫的气息。当我第一次翻开它,就被扉页上那段意味深长的引言所吸引,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门。虽然书中没有直接探讨我最近在关注的一个艺术现象,但我能感受到作者的视角是如此的宏大,能够将理论的脉络延展到如此广阔的领域。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空间叙事的部分,它提出的观点很有启发性,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熟悉的城市景观和虚拟空间,思考它们是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被重新构建和解读的。作者在理论的阐述上,并没有生硬地堆砌概念,而是巧妙地将它们融入到对当代视觉文化的案例分析中,使得抽象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在和一位智慧的导师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引导我用更敏锐的眼光去观察和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被视觉信息所包围的世界。我期待着能将书中的一些思考方法应用到我自己的研究中,去挖掘更多关于当代视觉文化背后深层的意义。
评分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一场精心策划的学术探索之旅,充满了惊喜与启发。作者的行文风格流畅而富有洞察力,他将复杂的理论概念阐释得清晰易懂,同时又不失学术的严谨性。我对于书中关于“空间政治学”的探讨尤为感兴趣,它让我开始反思我们所处的社会空间是如何被权力关系所塑造和控制的,以及视觉文化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虽然我个人在研究中更侧重于某个特定领域的视觉表现,但我发现作者的理论框架具有普适性,可以为我提供一种更宏观的分析视角。他对于不同媒介中空间表现的比较分析,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认识到不同视觉形式在空间叙事上的独特性和共通性。这本书不仅是理论的梳理,更是一种批判性的思考,它鼓励读者去质疑和挑战那些习以为常的视觉现实。我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将为热爱视觉文化研究的学者和爱好者们提供一本宝贵的参考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