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網絡信息檢索
定價:27.00元
作者:吉傢凡
齣版社:華中科技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560963945
字數:
頁碼:24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22kg
編輯推薦
本教材結閤具體數據庫的檢索實例,強化信息檢索技術方麵的內容,讓學習者即使遇上新的檢索係統,也能輕易上手檢索;書中全麵介紹外信息檢索係統,重點介紹*常用的中外文檢索係統,以及館際互藉和文獻傳遞係統,滿足不同高校本科生的使用需求。
內容提要
本書係統論述瞭網絡信息檢索的理論和方法,全麵介紹瞭新、常用的中外文信息檢索係統及網絡信息檢索係統。章和第二章係統介紹瞭信息檢索的基礎理論,並結閤具體數據庫的檢索實例,詳細介紹瞭信息檢索的技術和方法;第三章至第十章詳細闡述瞭書目信息資源、文獻傳遞係統、電子圖書資源、中外文綜閤性檢索平颱、電子期刊資源、特種文獻資源及網絡信息資源的檢索;第十一章介紹瞭學術論文的撰寫和文獻引用的規範。
本書可作為本科院校及高職高專院校文獻信息檢索類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科研人員和信息工作人員進行文獻信息檢索時的參考用書,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對於我這樣一個對技術細節充滿好奇心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場盛宴。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解釋各種算法時,所使用的清晰的邏輯和圖示。即使是一些相當復雜的概念,比如倒排索引的構建與查詢過程,也能被講解得條理分明,易於理解。我甚至嘗試著在腦海中模擬這些過程,感受信息是如何被索引、存儲,又如何被快速檢索齣來的。這種“解構”式的講解方式,讓我不僅僅是“知道”瞭某個概念,更是“理解”瞭它的原理。我發現,作者並沒有迴避技術上的挑戰,反而深入探討瞭各種優化技術,比如分布式檢索、緩存策略,這些都讓我對現代信息檢索係統的規模和復雜度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我甚至開始想象,如果自己能夠參與到這樣的係統中,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那該是多麼令人興奮的事情。這本書讓我對技術的熱情,又一次被點燃。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就吸引瞭我,"網絡信息檢索",聽起來像是打開瞭一個新世界的大門,尤其是當我知道作者是吉傢凡,並且還有那個熟悉的9787560963945 ISBN號,這讓我對它充滿瞭期待。我一直覺得,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高效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是一項至關重要的技能。以前,我更多的是依靠搜索引擎的直覺,或者是一些零散的技巧,但總感覺不夠係統,不夠深入。我渴望瞭解更底層的原理,更精妙的算法,以及那些能夠讓我事半功倍的專業方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解答我心中的諸多疑問,比如,搜索引擎是如何理解我的搜索意圖的?為什麼有些搜索結果比其他的更相關?如何纔能更準確地鎖定目標信息,而不是在海量的數據中迷失方嚮?我期待這本書能帶我進入一個更加理性、更有條理的信息探索之旅,讓我在浩瀚的網絡海洋中,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舵手,精準地導航,找到真正的寶藏。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技術,更是關於如何在信息的洪流中保持清醒和高效,這對於我的學習、工作乃至生活都有著深遠的意義。
評分翻開這本書,我立刻被它的嚴謹所摺服。作者吉傢凡似乎對網絡信息檢索的每一個環節都進行瞭深入的剖析,從最基礎的文本處理,到復雜的排名算法,再到用戶體驗的優化,都呈現齣瞭教科書般的專業性。我之前對信息檢索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輸入關鍵詞,得到結果”的錶層,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背後龐大而精密的係統。它讓我明白瞭,每一個搜索結果都不是偶然,而是經過瞭無數次計算和權衡的結果。尤其是關於“相關性”的討論,我發現自己以前的認知存在很多誤區。書中提到的各種模型和評價指標,比如TF-IDF、BM25,這些專業術語雖然一開始聽起來有些嚇人,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逐漸理解瞭它們在衡量信息與查詢之間的關聯度上所起到的關鍵作用。我開始思考,如何根據不同的檢索任務,選擇閤適的模型,如何優化參數,纔能獲得更佳的檢索效果。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信息檢索並非一門玄學,而是一門可以被係統學習和掌握的科學。
評分從這本書中,我獲得瞭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看待網絡信息。它不再是雜亂無章的碎片,而是可以通過一係列精妙的機製被組織、被檢索、被理解的數據流。我開始理解,為什麼有些信息總是能輕易地齣現在我們麵前,而有些則需要我們費盡心思去尋找。吉傢凡教授的講解,讓我看到瞭信息檢索背後所蘊含的智慧和工程的嚴謹。我尤其對那些關於信息質量評估和反作弊的章節印象深刻,這讓我意識到,在追求信息可獲得性的同時,如何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同樣是一個充滿挑戰的課題。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信息檢索領域的廣闊前景,也讓我對手中的這個ISBN號有瞭更深的認識,它代錶著一個知識體係,一個對信息世界運作規律的深刻洞察。這本書不僅僅是技術手冊,更是一本關於如何駕馭信息時代的思想指南,讓我對未來的學習和研究充滿瞭新的方嚮和啓發。
評分這本書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思維方式的轉變。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不由自主地將書中的理論與我日常的網絡搜索體驗進行對照。我開始審視自己過去的一些搜索習慣,思考是否有更高效、更科學的方式。比如,當我在工作中遇到一個棘手的問題時,我可能會習慣性地使用一些寬泛的關鍵詞,然後大海撈針。但讀完這本書,我意識到,更精準的關鍵詞選擇、更閤理的布爾運算符使用,甚至是對搜索結果進行多角度的分析,都能夠極大地提高信息獲取的效率。書中關於“用戶畫像”和“個性化檢索”的討論,也讓我開始反思,如何在信息檢索中更好地利用個人信息,來獲得更符閤自身需求的搜索結果,同時也需要警惕信息繭房的潛在風險。這本書讓我變得更加“會搜索”,也更加“善於思考”搜索本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