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VCD、DVD原理与维修
定价:14.80元
作者:史新人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7-01
ISBN:9787040197938
字数:
页码:14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VCDDVD原理与维修》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与CEAC信息化培训认证管理办公室联合推出的认证课程教材,与中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助理工程师认证课程配套。
n 《VCDDVD原理与维修》主要内容有:VCD、DVD机基础知识简介,激光头和机械结构,VCD机、DVD机的工作原理和维修等。《VCDDVD原理与维修》每一章都设有与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内容相符的大量习题。
n 《VCDDVD原理与维修》为CEAC电工电子类认证课程指定用书,可供电子类初、中级维修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作为岗位培训和维修人员学习使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当我开始深入阅读这本书的中后部分时,那种工程师式的严谨感就愈发明显了。它不是那种走马观花的科普读物,更像是车间里的操作手册和设计规范的结合体。维修部分的讲解尤其细致,作者似乎非常了解维修人员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的各种“坑”。例如,在处理偏磁和聚焦误差时,书中不仅给出了调整的理论依据,还详细说明了使用示波器和专用测试盘片时,各个波形应该呈现出的标准状态,甚至连调节螺丝的圈数和可能导致的后果都有所提及。这种“手把手”的指导,在很多同类书籍中是很难找到的。不过,实话实说,对于我这个主要从事软件维护的同行来说,有些篇章的电路分析深度已经超出了我的日常需求,很多关于光头组件内部晶体管级别的参数讨论,我只能快速浏览过去。我更关注的是如何通过外部接口诊断问题,比如数据流错误码的含义,以及更换常见IC芯片的注意事项。如果能增加一个“常见故障代码速查表”或者“模块级更换指南”,把那些需要拆机深挖的步骤和相对简单的软件层面修复步骤区分开来,我想会更贴合不同读者的需求层次。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深度,但这种深度也筛选了读者群体。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真有点摸不着头脑。封面设计得挺朴素,一眼扫过去,感觉像是那种非常传统的教材,没有太多花哨的东西。我当时买它是冲着那个“原理”二字去的,希望能对VCD和DVD这两种存储介质的底层工作机制有个清晰的认识。翻开目录,果然,开篇就扎进了数字信号处理的海洋,什么激光读取、伺服系统、纠错编码,一堆专业名词噼里啪啦地砸过来,初学者光是理解这些概念就要费一番功夫。作者显然是想把技术细节嚼得非常碎,每一个模块的构成和功能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图文并茂的插图也很多,很多复杂的电路图都尽可能地简化和标识出来了,这对于想深入了解内部构造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个加分项。但是,这种详尽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阅读节奏比较慢,如果只是想快速了解故障排查的技巧,可能需要耐心跳过一些过于基础的理论部分。我个人觉得,如果能再多增加一些现代存储技术(比如蓝光或者固态存储)的对比介绍,让读者能站在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VCD/DVD的演进脉络,那就更完美了。总的来说,这是一本“硬核”的书,适合有一定电子技术基础,并且有志于钻研老式影碟机维修和原理的工程师或爱好者。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在系统性讲解上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把VCD和DVD当作两个独立的技术来介绍,而是将其视为一个技术演进的序列。从磁光盘的基础原理过渡到CD的红外激光,再到DVD采用的可见光红色激光,最后过渡到数据压缩和错误率的差异,逻辑链条非常完整。读完前半部分,我对数字存储技术的基本概念有了非常扎实的掌握,这不仅仅是学会了怎么修VCD机,更重要的是理解了为什么这种技术会以这种方式设计出来。唯一让我略感遗憾的是,在探讨光盘母带制作工艺和大规模生产流程的部分,内容相对简略。我本期望能了解更多关于光盘压制过程中,如何确保数据刻录的精度和如何进行质量抽检的细节。毕竟,很多播放问题追根溯源其实是出在光盘本身的制造缺陷上,而不仅仅是播放设备的问题。如果能增加一章专门讨论光盘介质的物理特性、常见刻录错误(特别是CD-R/DVD-R这类可写入介质的局限性)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光盘表面瑕疵来初步判断故障源头,这本书的实用价值会更上一层楼,成为一个更全面的光存储技术百科全书。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厚重”且“务实”。它没有过多地涉及市场营销或用户体验层面的讨论,完全聚焦于技术的“骨架”和“肌肉”。例如,在讲解伺服系统的反馈控制时,书中详细分析了PID控制器的应用,以及在实际电路中如何通过调整电位器来平衡寻道速度和跟踪精度之间的矛盾。这种对控制论在消费电子产品中应用的深入剖析,对于理解任何涉及精密机械运动的设备(比如后来的硬盘读写头控制)都大有裨益。但是,也许是因为出版年代的原因,书中对软件固件层面的讨论相对较少。现在很多播放器的“疑难杂症”往往与固件的Bug或升级有关,例如对新编码格式的支持不足,或者特定的文件结构解析失败。这本书在这方面的着墨不多,更多的是关注硬件层面的故障诊断,比如电源纹波过大、主控芯片虚焊等。因此,对于那些希望在软件和固件层面解决播放器兼容性问题的读者来说,可能还需要配合其他专注于嵌入式系统或数字信号处理的专业书籍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它是一块坚实的地基,但上层的建筑还需要自己去搭建。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风格,怎么说呢,很有那个时代(指VCD/DVD技术鼎盛期后不久)理工科教材的“味道”。字体选择比较传统,章节之间的过渡比较平稳,缺乏现代出版物那种为了吸引眼球而设计的视觉冲击力。但这也许恰恰是它的优点所在——它保证了内容本身的清晰度优先于形式上的美观。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各种技术标准的引用,比如MPEG标准中关于视频和音频流的封装方式,书中引用了相关的规范编号,这对于需要进行兼容性测试或编写底层驱动的人来说,是无可替代的参考资料。我曾经遇到一个棘手的兼容性问题,困扰了我好几天,最后在书中关于错误校验码处理的一段文字中找到了线索,那感觉就像在迷宫里突然发现了出口的指示牌。缺点也很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早期的维修工具和测试设备已经被更先进的设备取代,书中提及的某些特定型号的维修仪器现在可能已经非常难找了,如果作者能对这些过时的工具给出“现代替代方案”的说明,那这本书的生命力就能更长久一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