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技术 9787040390537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力电子技术 9787040390537 高等教育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卓 著
图书标签:
  • 电力电子技术
  • 电力系统
  • 电子技术
  • 高等教育
  • 教材
  • 9787040390537
  • 电路分析
  • 电力变换
  • 开关电源
  • 工业控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晚秋画月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390537
商品编码:2942242990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电力电子技术

定价:37.00元

作者:王卓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2-01

ISBN:978704039053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还讲述了器件的驱动及保护电路。附录中介绍了整流变压器额定参数的计算及电抗器电感量的计算。本书体系新颖、重点突出、实用性强,为便于读者学习,每章均附有思考与习题。
  《电力电子技术》可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研究生的主要参考教材,并可供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探索与应用 电力电子技术,作为连接电力系统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桥梁,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能量转换的核心,更是推动节能减排、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实现智能化电网的关键技术。本书并非介绍特定教材《电力电子技术 9787040390537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具体内容,而是从更宏观的视角,深入浅出地探讨电力电子技术的原理、发展历程、核心器件、典型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知框架。 第一章:电力电子技术的基石——能量转换与控制 电力电子技术的核心在于对电能的有效转换和精确控制。无论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整流),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逆变),直流电转换为不同电压的直流电(DC-DC变换),还是控制交流电的幅值、频率或相位,电力电子技术都提供了高效、灵活的解决方案。 功率半导体器件: 现代电力电子系统的“心脏”是各种功率半导体器件。这些器件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电力系统的形态。 二极管: 最基础的功率器件,用于单向导通,常用于整流电路。 晶闸管(Thyristor): 具有触发控制的特性,能够承受高电压、大电流,在早期的电力电子设备中广泛应用,例如交流调压、静态开关等。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 以其开关速度快、驱动简单、损耗低等优点,在低压、高频应用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如开关电源、DC-DC变换器等。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 结合了MOSFET的易驱动性和晶闸管的耐高压、大电流特性,成为中高压、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的首选,广泛应用于电机驱动、变频器等领域。 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器件: 新一代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出现,为电力电子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SiC和GaN器件具有更高的耐压、更快的开关速度、更低的损耗以及更高的工作温度,预示着电力电子设备的小型化、高效化和集成化。 电力电子变换器拓扑: 根据不同的能量转换需求,工程师们设计了各种各样的电力电子变换器拓扑。 整流器: 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包括单相、三相整流,以及有源整流(功率因数可控)和无源整流。 逆变器: 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根据输出波形的不同,分为方波逆变器、脉冲宽度调制(PWM)逆变器和多电平逆变器。PWM技术是实现高品质交流输出的关键。 DC-DC变换器: 调整直流电压的幅值,常见的拓扑有降压(Buck)、升压(Boost)、升降压(Buck-Boost)、隔离式变换器(如Flyback、Forward、Half-Bridge、Full-Bridge)等。 AC-AC变换器: 直接进行交流到交流的变换,如交流斩波器(用于调压)和矩阵变换器(可以实现任意频率和电压的交流变换)。 控制策略: 良好的控制策略是实现电力电子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 电压模式控制: 通过调整PWM信号的占空比来控制输出电压。 电流模式控制: 通过控制变换器中的电流来间接控制输出电压,具有更好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 数字控制: 随着微处理器和DSP技术的发展,数字控制在电力电子系统中越来越普及,提供了更强的灵活性和更多的控制功能。 第二章:电力电子技术的演进之路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技术革新和理论积累。 早期阶段(20世纪初-中期): 以机械式开关和真空管为基础的电力控制设备,效率低、体积大,功能有限。 晶闸管时代(20世纪60-70年代): 晶闸管的出现标志着电力电子技术进入一个新时代。它使得大功率、高效率的电力控制成为可能,广泛应用于工业传动、输配电等领域。 MOSFET与IGBT时代(20世纪80年代至今): MOSFET和IGBT的出现,使得电力电子器件的开关速度大幅提升,效率进一步提高,为开关电源、变频器等在消费电子、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时代(21世纪初至今): SiC和GaN等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商用化,正在引领电力电子技术进入一个新纪元。它们将进一步推动电力电子设备向更高电压、更高频率、更高效率、更小体积、更宽工作温度范围的方向发展。 第三章:电力电子技术的关键应用领域 电力电子技术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工业驱动: 变频器(VFD): 用于控制交流电机的转速,是工业领域最广泛应用的电力电子设备之一。通过精确控制电机转速,可以大幅节省能源,提高生产效率。 伺服驱动器: 用于实现高精度、高动态响应的电机控制,广泛应用于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领域。 直流电机驱动: 仍然在一些特定场合有着重要的应用。 能源领域: 可再生能源并网: 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特性与电网的交流特性不匹配,需要通过电力电子变换器(如光伏逆变器、风力发电机变流器)将其转换为符合电网要求的电能。这是实现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技术。 储能系统: 电池储能系统需要电力电子变换器来实现充放电控制、能量管理和与电网的交互。 电动汽车(EV): 电动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就是电力电子系统,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机驱动器、车载充电器、DC-DC变换器等,它们负责能量的存储、转换和分配。 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的建设离不开电力电子技术,例如柔性直流输电(HVDC)、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C、STATCOM)、FACTS(灵活交流输电系统)等,都依赖于高性能的电力电子设备来实现电网的优化运行、提高供电可靠性和质量。 消费电子: 开关电源(SMPS): 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从手机充电器到电脑电源,都使用了高效的开关电源,它们能将市电转换为设备所需的各种直流电压,且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 LED照明驱动: LED照明的普及离不开高效、稳定的LED驱动器,它们负责为LED提供精确的电流和电压。 交通运输: 轨道交通: 电力机车、地铁等都广泛采用电力电子技术来实现牵引、制动和辅助供电。 航空航天: 在航空器和航天器中,电力电子技术用于电源管理、电推系统等。 通信与信息技术: 基站电源: 通信基站需要稳定可靠的电源供应,电力电子技术确保了高效的能量转换和管理。 数据中心电源: 数据中心是能源消耗大户,高效的电力电子系统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章:面向未来的发展趋势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永无止境,其未来趋势充满机遇与挑战。 更高效率与更高功率密度: 随着新材料(SiC, GaN)和先进器件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设备将实现更高的效率,在同等功率下实现更小的体积和更轻的重量,这对于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尤为重要。 智能化与集成化: 通过集成更多的功能模块,如控制、通信、保护等,电力电子设备将变得更加智能化和集成化。例如,功率模块(Power Module)和功率集成电路(PIC)将更加普遍。 数字化与网络化: 结合物联网(IoT)和大数据技术,电力电子系统将能够实现更精细化的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和远程控制,构建更加智能的能源管理和分配系统。 应对极端条件: 随着电力电子设备在恶劣环境下(如高温、高压、高辐射)的应用需求增加,开发能够在这些条件下稳定工作的电力电子器件和系统将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能源: 电力电子技术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未来,电力电子技术将继续为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贡献力量。 多物理场耦合与建模: 随着电力电子系统的复杂性增加,对器件和系统进行多物理场(电、热、磁、力)的耦合建模和仿真分析将变得更加重要,以优化设计和预测性能。 结语: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学科。它不断吸收新的科学技术成果,突破传统界限,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从基础理论到尖端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始终走在创新的前沿,并将继续在未来的能源革命、工业升级和社会智能化进程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探索电力电子技术,就是探索能源的未来,探索科技的无限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用心,封面色彩搭配沉稳又不失活力,一看就知道是出自专业出版社。封面上“电力电子技术”几个大字醒目有力,副标题也清晰地标注了出版信息。翻开书页,纸张的质感相当不错,厚实而又平滑,阅读起来手感舒适,不会有廉价感。印刷也十分精良,字体清晰锐利,字里行间没有出现模糊或重叠的现象。内页的排版布局也很合理,标题、正文、图表之间的间距恰到好处,整体视觉效果非常舒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而且,书本的装订工艺也看得出是花了功夫的,翻页流畅,书页不易脱落,作为一本经常翻阅的专业教材,这样的质量让人很放心。总的来说,从一本图书的“颜值”和“触感”来评价,这本书无疑是达到了较高水准,能够给读者一个非常好的初印象,也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内容充满了期待。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它所呈现出来的“工程化”视角。作者在介绍理论知识时,并没有停留在纯粹的数学模型和抽象概念上,而是时时刻刻地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工程应用紧密结合。比如,在讲解某种功率器件时,会详细介绍其在实际电路中的选型依据、损耗分析,以及散热设计等关键工程问题。这种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做法,使得这本书的学习价值远超一般的理论书籍。它不仅仅是在教我“是什么”,更是在教我“怎么用”,以及“为什么这样用”。我感觉,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不仅能够理解电力电子的基本原理,更能对如何设计、分析和优化实际的电力电子系统,有了一个更为清晰和深刻的认识。

评分

我个人非常欣赏作者在处理例题和习题方面的设计。书中提供的例题,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公式,而是深入分析了问题的背景、求解思路,以及最终的答案。每一步的计算和推导都非常详细,并且对关键步骤进行了强调,帮助读者理解为什么这样做,而不是简单地记住“怎么做”。更难得的是,作者在讲解例题时,还会穿插一些相关的工程实践经验和注意事项,这对于即将步入实际工作岗位的我来说,非常有价值。至于习题部分,题目的难度梯度设计得相当合理,从基础的概念巩固到复杂的综合应用,应有尽有,能够满足不同水平读者的需求。我尝试做了几道习题,感觉确实能够很好地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尤其是那些需要综合运用多个章节知识的题目,非常有挑战性。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相当的严谨且专业,每一个术语的运用都恰如其分,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作者在阐述概念时,往往会先从最基础的原理讲起,层层递进,逻辑清晰,让人能够循序渐进地理解复杂的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机制。举例部分也非常典型,都是现实工程中常见的应用场景,这极大地增强了理论知识的实践意义。文字表述准确无误,没有出现任何模棱两可或者容易引起歧义的句子,读起来让人感觉非常信服。即使是涉及到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推导,作者也尽量给出详细的步骤和解释,力求让读者能够理解推导过程的每一步。这种严谨的态度贯穿全书,让我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专注于知识本身,而不用担心被错误的表述所误导。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作者在内容的编排上,非常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从最基础的半导体器件原理,到各种开关电源拓扑,再到控制策略和实际应用,知识点之间的衔接非常自然,没有出现突兀感。作者似乎深谙读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路径,能够提前预判到我们可能遇到的难点,并在后续章节中进行相应的补充和解答。这种“循序渐进、前后呼应”的编排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感觉作者不仅仅是想传授知识,更是在帮助我们构建一个扎实的电力电子学科的思维框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