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力电子技术(第2版)
定价:12.90元
作者:张友汉,周玲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2-01
ISBN:9787040281323
字数:210000
页码:135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电力电子技术》(张友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修订版,是在版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式下的教学需求、课程改革成果和相关新技术、新国标等进行修订的。本书沿用版的内容框架结构,为适应近年来中职生源情况的变化,突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修订时坚持以学生为本,降低难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电力二极管和晶闸管、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单相可控整流电路、三相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直流变换电路、逆变电路、交流变换电路、脉冲宽度调制技术与软开关技术、电力电子装置举例及6个实验和实训等。本书选材较新、资料丰富,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结构合理,章节明晰;重点明确写出,难点深入浅出,注意循序渐进;习题题量、难度适中,适于教学使用。
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还可以作为从事电力电子技术行业的工人和短期培训人员的教学和参考用书。
目录
章 电力二极管和晶闸管
节 电力二极管
第二节 晶闸管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二章 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
节 门极可关断晶闸管
第二节 电力晶体管
第三节 电力场效晶体管
第四节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
第五节 其他新型电力电子器件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三章 单相可控整流电路.
节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第二节 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
第三节 触发电路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四章 三相晶阐管可控整流电路
节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第二节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第三节 晶闸管的串并联及保护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五章 直流变换电路
节 直流斩波电路的工作原理
第二节 复合斩波电路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六章 逆变电路
节 有源逆变电路
第二节 有源逆变电路应用举例
第三节 无源逆变电路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七章 交流变换电路
节 交流调压电路
第二节 交一交变频电路
第三节 交流调压电路应用实例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八章 脉冲宽度调制技术与软开关技术
节 脉冲宽度调制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PWM逆变电路
第三节 SPWM波形成电路及专用
集成芯片
第四节软开关技术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九章 电力电子装置举例
节 开关电源
第二节 高发光效能的节能型荧光灯
第三节 不间断电源(UPS)
第四节 变频调速装置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章 实验和实训
实验一 晶闸管的简易测试及导通关断条件实验
实验二 单相半控桥式整流
实验三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与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
实验四 三相桥式全控有源逆变电路
实验五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
实验六 IGBT斩波电路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整体给人的感觉是严谨、系统且富有启发性。我之前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看似相似的变换电路,常常会混淆其工作原理和适用场景。但通过阅读这本书,特别是对章节之间逻辑关系的梳理,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在学习逆变电路时,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单相桥式逆变器和三相桥式逆变器,还深入探讨了SPWM(正弦脉宽调制)和其变种,以及如何通过调整调制策略来控制输出电压幅值和频率。这对于理解现代电力电子变流器,特别是新能源发电并网和电机驱动等领域,至关重要。我记得书中在介绍一些高级控制策略时,还引入了一些现代控制理论的概念,比如PID控制的优化、以及对无模型控制方法的初步介绍,这为有志于深入研究电力电子控制算法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起点。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扇通往电力电子技术更深层次世界的窗口。
评分这本书在讲解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的深度和广度上,给了我不少新的认识。我之前对IGBT、MOSFET等器件的理解,主要停留在其开关特性和基本等效电路模型上。然而,这本书中对这些器件的损耗分析,特别是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开关损耗和导通损耗的计算,以及如何根据这些损耗来选择合适的器件型号,进行了非常详尽的阐述。这对于工程师在设计功率变换器时,不仅要考虑器件的额定参数,还要关注其在实际运行中的效率和发热情况,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我记得书中还专门辟出一章讨论了驱动电路的设计,包括死区时间的设置、隔离驱动和非隔离驱动的比较,以及高边驱动和低边驱动的实现方式,这些细节看似琐碎,但对于确保功率器件的安全可靠工作至关重要。另外,书中对各种保护措施,如过流保护、过压保护、过温保护等的设计思路也进行了探讨,这让我意识到,一个完整的电力电子系统,除了核心的功率变换功能,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设计同样不容忽视。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越发觉得本书在理论深度和工程实践的结合上做得相当到位。很多时候,学术书籍可能过于偏重理论推导,而忽略了实际工程中的诸多限制和考量。但在这本《电力电子技术》中,我能看到作者在介绍不同变换器拓扑时,不仅给出了详细的数学模型和分析,还结合了实际应用中的挑战,比如器件的寄生参数影响、控制器的响应速度、以及系统稳定性等问题。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EMI(电磁干扰)的章节,这部分内容在很多基础教材中都只是浅尝辄止,而本书则从源头抑制和滤波吸收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了EMI的产生机制以及常用的抑制方法。这对于设计符合标准的电子产品至关重要。此外,在讨论DC-DC变换器时,书中对不同拓扑(如Buck, Boost, Buck-Boost, Cuk, SEPIC, Flyback等)的优缺点、效率曲线以及动态响应特性的对比分析,为选择合适的DC-DC变换器提供了非常清晰的指导。
评分最近重新拾起这本书,我发现它在某些章节的案例分析和仿真模拟方面,确实比我之前接触过的资料要丰富不少。特别是关于功率因数校正(PFC)和有源电力滤波器(APF)的部分,书中给出的具体设计参数和仿真结果,能够直观地展示出不同控制策略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这对于理解抽象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实际电路的行为非常有帮助。我之前在一些工业项目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谐波治理和提高电能质量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都和APF的设计息息相关。书中对于APF的几种主流拓扑结构,比如并联型APF、串联型APF以及混合型APF的原理讲解,以及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都写得相当清晰。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一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负载的谐波电流特性来选择合适的APF补偿策略,并且通过仿真图展示了补偿前后的电流波形对比,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启发。此外,书中在讨论逆变器输出滤波时,也提及了各种滤波器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这在很多高功率变流系统中都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电力电子技术(第2版)》,从扉页的印刷质量到封面的设计,都透露着一股扎实可靠的气息,让人一看就觉得是经过精心打磨的学术专著。我当初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它“第2版”这个后缀所吸引,这通常意味着前一版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完善,理论体系更加成熟,内容覆盖也可能更全面。拿到手后,翻开目录,那些熟悉的章节标题,比如“电力电子器件”、“基本变换电路”、“斩波电路”、“逆变电路”等等,都唤起了我对电力电子领域学习的回忆。虽然我当时主要关注的是基础理论和一些经典电路的分析,但对于一些更深入的课题,比如高频开关电源的设计、软开关技术、无源滤波器和有源滤波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我一直觉得有待进一步的挖掘。这本书的出版,让我看到了继续深造的可能性,特别是那些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可能隐藏的工程实现上的难点,比如散热问题、电磁兼容性处理、以及不同拓扑结构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优缺点权衡,都可能在这本书中得到更细致的阐述。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名字也让我对内容的权威性和学术严谨性充满信心,毕竟,他们在学术出版领域有着长期的声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