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数字电子技术(第4版)学习指导
定价:16.00元
作者:杨志忠,卫桦林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040353310
字数:
页码:161
版次: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数字电子技术(第4版)学习指导》是根据杨志忠主编的《数字电子技术》(第4版)编写的学习指导,章节顺序与主教材相同。全书按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内容提要及复习讨论题分析、学习自评的顺序对各章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总结、归纳和分析,帮助学生和读者能更好地掌握教材的主要内容,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章都有学习自评,用以检查学习情况。书末附有难度不同的4套模拟试卷和答案,供读者自测检查。同时附有主教材练习题的详细解答,通过对练习题的分析和归纳,总结了对各类练习题和技能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以提高学生和读者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题的能力。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民办高校等电气、电子、通信、计算机、机电一体化等各类电专业的学生和自学者的学习辅导,也可作为教师的教学参考书,与《数字电子技术》(第4版)一书配套使用。
目录
章 绪论
1.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1.1.1 教学目标
1.1.2 重点和难点
1.2 内容提要及复习讨论题分析
1.2.1 内容提要
1.2.2 复习讨论题分析
1.3 学习自评
第2章 逻辑代数基础
2.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2.1.1 教学目标
2.1.2 重点和难点
2.2 内容提要及复习讨论题分析
2.2.1 内容提要
2.2.2 复习讨论题分析
2.3 学习自评
第3章 集成逻辑门电路
3.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3.1.1 教学目标
3.1.2 重点和难点
3.2 内容提要及复习讨论题分析
3.2.1 内容提要
3.2.2 复习讨论题分析
3.3 学习自评
第4章 组合逻辑电路
4.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4.1.1 教学目标
4.1.2 重点和难点
4.2 内容提要及复习讨论题分析
4.2.1 内容提要
4.2.2 复习讨论题分析
4.3 学习自评
第5章 集成触发器
5.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5.1.1 教学目标
5.1.2 重点和难点
5.2 内容提要及复习讨论题分析
5.2.1 内容提要
5.2.2 复习讨论题分析
5.3 学习自评
第6章 时序逻辑电路
6.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6.1.1 教学目标
6.1.2 重点和难点
6.2 内容提要及复习讨论题分析
6.2.1 内容提要
6.2.2 复习讨论题分析
6.3 学习自评
第7章 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
7.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7.1.1 教学目标
7.1.2 重点和难点
7.2 内容提要及复习讨论题分析
7.2.1 内容提要
7.2.2 复习讨论题分析
7.3 学习自评
第8章 数模和模数转换器
8.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8.1.1 教学目标
8.1.2 重点和难点
8.2 内容提要
8.3 学习自评
第9章 半导体存储器
9.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9.1.1 教学目标
9.1.2 重点和难点
9.2 内容提要
9.3 学习自评
0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
10.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10.1.1 教学目标
10.1.2 重点和难点
10.2 内容提要
10.3 学习自评
附录A 参考试卷
附录B 参考试卷答案
附录C 练习题和技能题详解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章 绪论
1.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1.1.1 教学目标
1.1.2 重点和难点
1.2 内容提要及复习讨论题分析
1.2.1 内容提要
1.2.2 复习讨论题分析
1.3 学习自评
第2章 逻辑代数基础
2.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2.1.1 教学目标
2.1.2 重点和难点
2.2 内容提要及复习讨论题分析
2.2.1 内容提要
2.2.2 复习讨论题分析
2.3 学习自评
第3章 集成逻辑门电路
3.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3.1.1 教学目标
3.1.2 重点和难点
3.2 内容提要及复习讨论题分析
3.2.1 内容提要
3.2.2 复习讨论题分析
3.3 学习自评
第4章 组合逻辑电路
4.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4.1.1 教学目标
4.1.2 重点和难点
4.2 内容提要及复习讨论题分析
4.2.1 内容提要
4.2.2 复习讨论题分析
4.3 学习自评
第5章 集成触发器
5.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5.1.1 教学目标
5.1.2 重点和难点
5.2 内容提要及复习讨论题分析
5.2.1 内容提要
5.2.2 复习讨论题分析
5.3 学习自评
第6章 时序逻辑电路
6.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6.1.1 教学目标
6.1.2 重点和难点
6.2 内容提要及复习讨论题分析
6.2.1 内容提要
6.2.2 复习讨论题分析
6.3 学习自评
第7章 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
7.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7.1.1 教学目标
7.1.2 重点和难点
7.2 内容提要及复习讨论题分析
7.2.1 内容提要
7.2.2 复习讨论题分析
7.3 学习自评
第8章 数模和模数转换器
8.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8.1.1 教学目标
8.1.2 重点和难点
8.2 内容提要
8.3 学习自评
第9章 半导体存储器
9.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9.1.1 教学目标
9.1.2 重点和难点
9.2 内容提要
9.3 学习自评
0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
10.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10.1.1 教学目标
10.1.2 重点和难点
10.2 内容提要
10.3 学习自评
附录A 参考试卷
附录B 参考试卷答案
附录C 练习题和技能题详解
我真心觉得,这本学习指导在提高我的问题解决能力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习数字电子技术的过程中,我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是概念上的困惑,有的是电路设计上的障碍,还有的甚至是编程实现时的bug。在这本指导书里,我找到了很多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它不仅仅是提供答案,更重要的是教我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分析问题。比如,在讲解同一个问题时,它会给出不止一种解决方案,并且分析各种方案的优缺点,让我能够理解不同方法的适用场景。当我遇到一个以前没见过的问题时,我首先会尝试去书中找到类似的问题,看看它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的。如果找不到完全一样的,我也会尝试从书中提供的分析思路和方法中,找到一些可以借鉴的地方。我尤其喜欢它在章节末尾设置的“思考题”和“综合应用题”。这些题目,往往需要我综合运用本章甚至前面几章的知识来解答,这极大地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我曾经花了一个下午去攻克一道综合应用题,一开始完全没有头绪,后来我尝试着按照书中提供的分析框架,一点点地拆解问题,最终才找到了解决方案。这种克服困难的过程,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更让我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评分这本书,说是学习指导,更像是给我的大学生活打了一剂强心针。当初拿到《数字电子技术(第4版)学习指导》的时候,心里就想着,终于有救星了!我是一个对电路图和那些闪烁的二极管、晶体管感到头疼的学生,每次老师讲到数字逻辑门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脑子就像短路了一样,一片空白。这本指导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小白”量身定做的。它的讲解方式非常平实,不像原版教材那样,上来就堆砌一大堆公式和理论,看得人眼花缭乱。它会先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什么叫做“高电平”、“低电平”,它们在现实中是怎么体现的,然后一点点引入更复杂的逻辑门,比如与门、或门、非门,并且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它们的工作原理,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而且,书中提供了大量的例题,这些例题覆盖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种情况,并且每道题都配有详尽的解题步骤和思路分析。我最喜欢的是它对那些经典电路的设计过程的剖析,让我看到理论是如何一步步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我曾经花了好几个小时去理解一个组合逻辑电路,但总觉得似懂非懂,直到我翻到这本书里对类似电路的讲解,才茅塞顿开。它没有直接告诉我答案,而是引导我去思考,去分析,让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学习过程比单纯的记忆要深刻得多。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真的是让我感觉特别亲切,不像很多技术书籍那样,动不动就用很多晦涩的术语,让人望而却步。这本书的作者,感觉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把那些抽象的电子概念讲得明明白白。比如,它在讲解数制转换的时候,就用了“满十进一”和“满二进一”来类比我们日常的十进制计数,一下子就把我的理解门槛拉低了很多。又比如,在解释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原理时,它会用“电压跟随器”来形象地描述其特性,让我不再觉得那些公式那么难以理解。而且,这本书的例子也非常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或者说,是贴近我们作为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学习场景。它会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类比复杂的逻辑功能,或者设计一些小型的、具有实际意义的电路模型,比如一个简单的交通灯控制器,一个自动售货机的简化模型。这些例子让我觉得数字电子技术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我曾经因为一个关于逻辑函数的化简问题而卡壳很久,感觉怎么化简都无法得到最简形式。翻到这本书里关于逻辑函数化简的部分,它提供了好几种化简方法,并且用图示化的方式讲解了卡诺图的绘制和使用,这种直观的讲解方式,让我一下子就掌握了化简的技巧。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在实操方面的指导做得非常到位,这对于我们学习数字电子技术这种需要动手实践的学科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在尝试搭建一些简单电路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元器件的选型,电源的匹配,甚至是焊接的技巧,这些在理论教材里很难找到详细的说明。而这本学习指导,在相关章节都会有一些补充说明,比如讲解如何根据电路需求选择合适的逻辑芯片,不同封装的芯片如何焊接,甚至是一些防静电的注意事项。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提供了一些虚拟仿真软件的操作建议,虽然我没有直接去使用,但它的一些操作截图和简要说明,让我对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验证我的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我记得有一次,我按照教材上的例子搭建一个简单的计数器,怎么也跑不起来,急得我团团转。后来我翻到这本书里关于计数器设计的部分,它不仅详细解释了触发器的工作原理,还重点强调了时钟信号的引入和稳定性对计数器运行的影响,并且提供了一些调试技巧。照着它的提示,我重新检查了我的电路连接,果然发现是时钟信号的引入方式有点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后,计数器就顺利运行起来了。这种循序渐进的指导,让我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也极大地增强了我动手实践的信心。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对知识点的梳理和串联能力。数字电子技术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从最基本的逻辑门,到触发器,再到寄存器、计数器,最后到时序逻辑电路,知识点之间是层层递进,相互关联的。我以前学习的时候,常常会感觉自己像是在一块块地学习孤立的知识点,虽然也能理解单个的概念,但很难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本学习指导,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在每一章的开头都会简要回顾上一章的关键概念,并在结尾处总结本章的重点,然后引导读者思考本章内容如何为下一章的学习打下基础。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讲解复杂时序逻辑电路的时候,它并没有直接进入晦涩的设计步骤,而是先用一个清晰的流程图,把整个电路的功能和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梳理清楚,然后再逐个讲解每个模块的设计和实现。这种“总-分-总”的结构,让我对整个电路的构架有了宏观的认识,然后再深入到细节,感觉就像是解开了一个复杂的谜题,豁然开朗。而且,它在知识点的串联上也做得很好,比如在讲解触发器的时候,它会把不同类型的触发器(SR, JK, D, T)的特点和应用场景进行对比分析,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和选择依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