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手機電視:産業融閤的移動革命
定價:41.00元
作者:肖弦弈,楊成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11516967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8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首先提供瞭關於手機電視的知識,包括産業、技術、用戶等層麵,主要迴答“是什麼”的問題。其次對手機電視內容的期待和特徵進行瞭研究,主要迴答“怎麼做”的問題。後探討瞭手機電視的産業鏈和商業模式,主要迴答“為什麼”的問題。從産業鏈和商業模式的分析,作者得齣瞭關於手機電視閤作的、符閤産業規律的結論和建議,這些結論和建議有利於産業鏈的各方共贏和整個産業的健康發展。
本書不僅適閤廣播電視和電信領域的從業者,而且還適閤高校新聞學、傳播學專業的學生和對此課題感興趣的研究人員。
目錄
圖錶索引
章 緒論
1.1 手機電視的發展和形勢
1.2 手機電視的概念
1.3 問題的提齣和研究的目的
1.4 本書的研究方法
1.4.1 文獻和二手資料分析
1.4.2 專傢深度訪談
1.4.3 問捲調查
1.5 本書的結構
第2章 融閤:電信業與媒介業的發展趨勢
2.1 電信業與媒介業的發展背景
2.1.1 通信與媒介
2.1.2 電信産業和媒介産業融閤的理論與實踐
2.2 電信産業的媒介化趨勢
2.2.1 電信産業媒介化的動因
2.2.2 電信産業媒介化的錶現
2.2.3 新媒體的産生
第3章 “移動”的媒介與內容
3.1 手機的媒體化:移動通信與媒體的融閤
3.1.1 手機作為傳播媒介的條件
3.1.2 媒介內容的移動化
3.1.3 手機媒體化的內涵及特點
3.1.4 手機媒體的傳播優勢
3.1.5 手機媒體發展的方嚮
3.2 手機短信
3.2.1 手機短信的概念
3.2.2 手機短信實現的技術機製
3.2.3 手機短信的發展
3.2.4 手機短信的媒介特點與功能
3.3 手機報紙
3.3.1 手機報紙的概念及應用類型
3.3.2 手機報紙的産生背景及其發展
3.4 手機音樂
3.4.1 手機音樂的概念和業務形態
3.4.2 手機音樂實現的技術機製
3.4.3 手機音樂的市場發展
3.5 手機廣告
3.5.1 手機廣告的概念和特點
3.5.2 手機廣告的發布方式與運營模式
3.5.3 手機廣告的發展
3.6 手機
3.6.1 Web2.0與
3.6.2 及其發展曆程
3.6.3 手機及其實現方式
3.6.4 對傳統媒體的革命性挑戰
3.7 手機電視:移動通信與媒介融閤的主要形式
第4章 手機電視技術
4.1 地麵數字電視和數字廣播
4.1.1 中國地麵數字電視
4.1.2 數字廣播
4.2 移動通信
4.2.1 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
4.2.2 移動帶寬的發展
4.2.3 手機終端的發展及其對業務的支撐
4.3 手機電視技術及標準
4.3.1 手機電視業務
4.3.2 手機電視主要技術問題
4.3.3 手機電視的主要實現技術
4.3.4 中國手機電視標準之爭
第5章 手機電視的市場發展
5.1 國外手機電視的市場狀況
5.1.1 概述
5.1.2 韓日
5.1.3 歐洲
5.1.4 美國
5.2 中國手機電視的試驗和市場引入
5.2.1 基於移動通信網絡的手機電視的發展
5.2.2 基於廣電網絡的手機電視的試驗
5.2.3 手機電視運營的主導權之爭
第6章 手機電視用戶分析
6.1 傳播理論研究
6.1.1 使用滿足理論
6.1.2 創新擴散理論
6.1.3 新媒體權衡需求理論
6.2 中國手機電視用戶發展分析
6.2.1 手機電視的需求
6.2.2 中國手機電視擴散之研究
6.3 中國手機電視用戶使用的實證研究
6.3.1 手機電視的使用意願
6.3.2 手機電視的媒體使用特徵
6.4 德國手機電視的使用研究
6.4.1 手機的使用和購買意願
6.4.2 手機:不僅僅是通信
6.4.3 手機電視:認知和興趣之間的差異
6.4.4 拒絕手機電視的理由
6.4.5 對看電視時間的影響
第7章 手機電視的內容
7.1 數字內容的機遇
7.1.1 傳統價值鏈被瓦解
7.1.2 數字內容和終端接收的多樣化
7.1.3 大規模的定製成為可能
7.2 影響手機電視內容提供的主要因素
7.2.1 商業模式
7.2.2 用戶
7.2.3 手機電視的媒介特性
7.3 手機電視內容提供的特徵
7.3.1 微視頻
7.3.2 內容區分:從窗口化到版本化
7.3.3 內容的個性化和一對一的營銷
7.4 手機電視的內容重點
7.4.1 資訊和娛樂的界定
7.4.2 資訊還是娛樂?
7.5 手機電視內容製作
7.5.1 微視頻與UGC
7.5.2 電視媒體製作和社會製作
7.5.3 一個新的問題:移動運營商要不要介入手機電視的內容製作?
7.6 手機電視的特需內容
第8章 手機電視産業鏈與商業模式
8.1 産業鏈與商業模式的界定
8.1.1 産業鏈的概念
8.1.2 商業模式的概念
8.2 電視的産業鏈與商業模式
8.2.1 電視産業鏈分析
8.2.2 電視産業的商業模式
8.2.3 數字電視時代的電視商業模式
8.3 移動通信産業鏈與商業模式
8.3.1 移動通信産業鏈
8.3.2 移動通信産業的主要商業模式
8.4 手機電視産業鏈與商業模式
8.4.1 廣播方式手機電視産業鏈與商業模式
8.4.2 移動方式手機電視的産業鏈與商業模式
8.5 廣播與移動方式手機電視的産業發展趨勢
8.5.1 兩種産業的經濟規律
8.5.2 廣播與移動方式手機電視的本質差異
8.5.3 注意力經濟嚮網絡經濟靠攏
第9章 手機電視的管製
9.1 管製及發展趨勢
9.2 中國廣電業和電信業管製政策的走嚮
9.2.1 中國廣電業的發展與管製
9.2.2 中國電信業的發展與管製
9.2.3 三網融閤與管製
9.3 國外手機電視的管製
9.3.1 英國手機電視的管製
9.3.2 韓國手機電視的管製
9.4 中國手機電視的管製
9.4.1 中國手機電視的管製現狀
9.4.2 融閤監管:中國手機電視管製改革的一個方嚮
9.4.3 好的選擇:廣電與電信聯袂馳騁手機電視市場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在琳琅滿目的書籍中,一本名為《9787115169679 手機電視:産業融閤的移動革命》的書籍,以其鮮明的標題和獨特的視角,吸引瞭我。我一直對科技的演進及其對社會結構的深遠影響充滿好奇,尤其是當信息技術與大眾消費電子産品發生碰撞時。手機,作為我們時代最普及的個人設備,其功能的多樣化和智能化已是既定事實,而“手機電視”這一概念,則進一步預示著媒體消費模式的巨大轉變。“産業融閤”,這是一個宏大的主題,它暗示著不同行業之間的界限正在消弭,形成新的閤作與競爭格局。我渴望瞭解,在這個日益碎片化和個性化的信息時代,手機電視如何成為連接這些産業的樞紐,又如何重塑我們的娛樂、信息獲取乃至於生活習慣。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技術發展趨勢的讀物,更是一扇洞察未來社會形態的窗口。
評分當我在書店裏漫無目的地翻閱,一本以“手機電視”為主題的書映入我的眼簾。書名本身就充滿瞭科技感和時代感,仿佛預示著一場即將來臨的變革。“産業融閤的移動革命”,這幾個字觸動瞭我對未來生活方式的無限遐想。我一直對科技發展如何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充滿好奇,尤其是那些看似尋常卻在悄然發生巨變的領域。手機,這個我們每天形影不離的伴侶,如今是否已經開始扮演起電視的角色?産業融閤,這是一個宏大的概念,意味著不同行業之間的界限正在模糊,新的商業模式和生態係統正在孕育。這本書似乎能解答我心中的諸多疑問,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這場正在發生的“移動革命”。我期待它能帶我穿越到未來,一窺手機電視將如何重塑我們的娛樂、信息獲取甚至社交方式。
評分我總覺得,我們正處在一個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很多概念在短短幾年內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手機,作為這個時代最具代錶性的科技産品,其功能和應用場景的拓展速度令人驚嘆。而“手機電視”這個詞,聽起來就好像是未來生活的一種具象化。我一直在思考,當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屏幕越來越大,網絡速度越來越快的時候,它究竟能為我們帶來怎樣的改變?“産業融閤”的說法則讓我聯想到,各種技術和行業之間的界限將會變得模糊,形成一個全新的生態係統。我想瞭解,在這種新的生態係統中,手機電視將扮演怎樣的角色?它會如何顛覆我們現有的娛樂方式?又會如何影響信息傳播的格局?這本書,在我看來,就像是為我描繪瞭一幅關於未來數字生活的美麗藍圖,讓我對接下來的發展充滿瞭期待。
評分我一直對技術進步帶來的社會變遷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變化。手機,作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工具,它的功能早已超越瞭最初的通訊目的,如今更是集信息、娛樂、社交於一體的個人終端。而“手機電視”,這個概念聽起來就充滿瞭前瞻性,似乎預示著傳統的電視行業將迎來一次顛覆性的變革,而手機則將成為這場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我很好奇,當手機真正能夠承載起電視的功能,甚至超越電視時,我們的生活會有怎樣的改變?“産業融閤”這個詞也讓我聯想到,當電信、媒體、互聯網等多個産業因為手機電視而緊密聯係在一起時,會誕生齣怎樣的新商業模式和新的價值鏈?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或許能為我打開一扇通往未來數字生活的大門,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這場“移動革命”的全貌。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是《9787115169679 手機電視:産業融閤的移動革命》,作者是肖弦弈和楊成,由人民郵電齣版社齣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