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曾瑜先生八秩祝壽文集

王曾瑜先生八秩祝壽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華瑞薑锡東 著
圖書標籤:
  • 王曾瑜
  • 祝壽文集
  • 八秩
  • 學術
  • 文化
  • 史學
  • 文獻
  • 贈言
  • 壽宴
  • 中國學術界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文軒網少兒專營店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573353
商品編碼:29454047963
齣版時間:2018-06-01

具體描述

作  者:李華瑞,薑锡東 主編 定  價:268 齣 版 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年06月01日 頁  數:679 裝  幀:精裝 ISBN:9787030573353 不必美化趙宋王朝——宋代論獻疑 張邦煒(1)
宋代路級地方行政區劃虛與實 龔延明(27)
試論宋代資序體製的形成及其運作 鄧小南(41)
走齣“漢學心態”:中國古代曆史研究方法論芻議 包偉民(55)
宋代的誠敬理論及其當代價值 羅傢祥 高士捷(67)
兩宋攤丁入畝趨勢論析 葛金芳(81)
宋代“衣服變古”及其時代特徵——兼論“服妖”現象的社會意義 劉復生(98)
對王安石縣政思想的曆史思考 虞雲國(109)
道統之爭與政統之爭:兩宋時期的一樁公案 湯勤福(120)
宋代的傢內神崇拜 範 熒(136)
宋代奴婢問題再探討 戴建國 劉宇(151)
撥雲見日 激濁揚清——評王曾瑜先生《盡忠報國:嶽飛新傳》 趙治樂 楊果(167)
“玄武門之變”探源 魏明孔(174)
葉適經濟思想在海外——以哥大和京大為中心 葉坦(181)
南宋女兒繼承權的考察——《建昌縣劉氏訴立嗣事》再解讀 邢鐵(197)
宋代女性形象背後的社會性彆觀念與階級分層 程鬱(205)
《營造法式》與宋代建築領域中的經濟管理問題 王興文 吳夢柔(221)
學術史視野下的曆史研究與宋代紀實小說創作——王曾瑜先生“宋代紀實小說係列”述評 劉紅(233)
對南宋《龍泉誌》及其作者的重新解讀——兼論南宋《青田誌》《縉雲誌》的編纂 王菱菱(243)
淺析《宋人佚簡》中的官稱過呼問題 楊倩描(255)
部分目錄

內容簡介

王曾瑜(1938年-),有名曆史學傢、宋史研究專傢,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漢族,上海市人,196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曆史學係,師從當代有名曆史學傢、中國宋史研究泰鬥鄧廣銘先生。在世的宋史大傢目前有兩位,一位是史金波先生,另一位就是王曾瑜先生,王先生比史金波長兩歲,明年是王曾瑜先生的80大壽,長江學者李華瑞先生將宋史界以北京大學鄧小南為代錶的宋史研究學者以及鄧先生門下的徒子徒孫的論文進行整閤,集結成《王曾瑜先生八秩祝壽文集》,於2018年5月齣版作為先生80歲生日祝壽文集。
《王曾瑜先生八秩祝壽文集》 一份獻給史學大傢的溫情敬意 歲序更新,春風送暖,值此王曾瑜先生八秩華誕之際,我們懷著無比崇敬與真摯喜悅的心情,隆重推齣這本《王曾瑜先生八秩祝壽文集》。此書並非簡單的生日賀卡,而是一份凝聚著學界同仁、故舊弟子以及關注中國古代史研究的廣大讀者對王先生深厚情誼與由衷敬意的結晶。 王曾瑜先生,當代中國史學界的巨擘,尤其在宋史研究領域,他的名字便是權威的代名詞。先生以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精湛淵博的學識,以及高瞻遠矚的洞察力,為我們展現瞭一個立體、鮮活、深刻的宋代曆史畫捲。他的著作,如《王曾瑜宋史論集》、《嶽飛傳》、《中國古代政治製度史》等,不僅奠定瞭他在學術界的崇高地位,更以其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卓越的史學價值,深刻影響瞭一代又一代的史學研究者。 本書的編輯初衷,正是源於對王曾瑜先生學術成就的高度肯定,以及對他八秩壽辰的隆重慶賀。文集匯集瞭來自全國各地眾多知名學者、王先生的學生以及各界好友的祝壽文章。這些文章,或追憶與王先生相識相交的珍貴歲月,或迴顧王先生在史學道路上的耕耘與貢獻,或就其擅長的宋史領域及其他曆史話題進行深入探討,或抒發對先生的崇高敬意與美好祝願。 內容亮點,逐一呈現: 深情迴憶,師生情誼的溫度: 文集收錄瞭多位王先生的早期學生和如今已卓有成就的學者撰寫的文章。他們用細膩的筆觸,追溯瞭與王先生一同度過的青蔥歲月,從課堂上的諄諄教誨,到學術探討中的激蕩思想,再到生活中的點滴關懷,字裏行間無不流露齣對恩師的深深眷戀與感激。這些迴憶不僅展現瞭王先生作為學者的嚴謹,更凸顯瞭他作為師長的人格魅力,以及他如何啓迪和培養瞭眾多優秀的史學人纔。 學術研討,史學前沿的閃光: 眾多學者在祝壽的同時,也圍繞中國古代史,特彆是宋史的諸多議題,貢獻瞭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這些文章涵蓋瞭宋代的政治製度、經濟發展、社會生活、軍事科技、思想文化等多個維度,展現瞭當代史學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從對具體曆史事件的微觀考察,到對曆史發展脈絡的宏觀把握,再到對史料解讀的新視角,都體現瞭學者們對曆史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見解。讀者將能從中領略到史學研究的魅力,感受不同學者在學術探索道路上的智慧碰撞。 壽序祝福,真摯情感的流露: 除瞭學術論文,文集中還包含瞭大量來自各界人士的壽序和祝福。這些文字雖然篇幅不一,但都飽含著對王曾瑜先生的真摯祝福和崇高敬意。他們從不同的角度,肯定瞭王先生在史學界的貢獻,以及他為人為學的風範,並衷心祝願先生健康長壽,藝精德馨。這些祝福語,構成瞭本書溫情脈脈的底色,傳遞著一份濃濃的人情味。 圖文並茂,時代的印記: 為瞭更好地展現王先生的學術生涯和個人風采,本集還精心挑選瞭一批珍貴的曆史照片和王先生的墨寶。這些圖片記錄瞭王先生治學的不同時期,與學界同仁交流的場景,以及他個人的生活瞬間。它們如同曆史的快照,讓讀者能夠更直觀地感受王先生的學術曆程,也為本書增添瞭豐富的視覺元素和時代氣息。 本書的意義: 《王曾瑜先生八秩祝壽文集》不僅僅是一本為慶祝先生壽辰而編纂的禮物,更是一份承載著中國史學界對一位傑齣學者的尊敬與愛戴的榮譽。它記錄瞭一段學術傳承的佳話,展現瞭一群史學工作者對曆史研究的熱忱,以及對良師益友的深情。 本書的問世,將為廣大史學研究者提供寶貴的學術資源,為熱愛中國古代史的讀者帶來一次深刻的思想啓迪。同時,它也嚮年輕一代展示瞭什麼是真正的學者風範——嚴謹的治學態度,淵博的學識,以及一顆對曆史充滿敬畏之心。 我們誠摯地希望,通過這本《王曾瑜先生八秩祝壽文集》,能夠讓更多的人瞭解王曾瑜先生的學術成就和人格魅力,也能夠感受到中國史學界同仁之間深厚的學術情誼和溫情脈脈的人文關懷。 讓我們一同翻開這本充滿智慧與溫情的文集,共同為王曾瑜先生送上最誠摯的祝福,也一同走進那段波瀾壯闊的中國古代曆史。

用戶評價

評分

當我第一次看到《王曾瑜先生八秩祝壽文集》這個書名時,就有一種強烈的閱讀衝動。王曾瑜先生,他的學術成就,尤其是在明史研究方麵的貢獻,早已深入人心。能夠有這樣一本匯聚瞭學界精英、充滿敬意的文集來為他祝壽,我覺得這不僅是對先生個人的肯定,更是對中國史學界一個時代的禮贊。我非常想知道,書中是否會有一些學者,對王先生曾經提齣的某個觀點進行深入的討論,甚至是提齣一些新的研究視角。這種學術上的“碰撞”與“交流”,正是推動曆史研究不斷嚮前發展的關鍵。我也期待,書中是否會有一些關於王先生治學態度和研究方法的總結,這些寶貴的經驗,對於我們這些後輩學者來說,是無價之寶。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份簡單的祝壽禮物,它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學術饋贈,一份連接過去與未來、激勵後人的精神財富。

評分

能收到這本書,感覺自己像是參與瞭一場盛大的學術聚會。王曾瑜先生,這個名字在史學界早已是如雷貫耳,他的研究成果,尤其是關於明史的那些篇章,可以說是許多人心中的經典。而這次的祝壽文集,更是將這份敬意和愛戴凝聚成文字,送到瞭先生的手中。我還沒仔細閱讀,但僅僅是看到這厚重的一疊,就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深厚情誼和學術分量。我特彆想知道,在這些文章中,是否會有學者迴顧王先生是如何從青年學者成長為一代大傢的心路曆程,其中又經曆瞭怎樣的學術探索和思想轉變。這種個人成長的故事,往往能給後來者以極大的啓示。同時,我也很期待看到,不同研究方嚮的學者是如何圍繞著王先生的研究成果展開討論的,他們是接受、是補充,還是提齣瞭新的觀點?這種學術上的“對話”,正是推動史學不斷前進的動力。這本書,在我看來,就是一本集學術性、思想性和人情味於一體的珍貴文獻。

評分

收到這本書的時候,內心是無比激動和感慨的。王曾瑜先生,這位在曆史學領域耕耘瞭一輩子的學者,他的名字仿佛就是中國古代史研究的一座豐碑。這本書的誕生,是對他八十年人生旅程的最好獻禮,也讓我們這些後學者有瞭一個近距離感受他學術風骨和人格魅力的絕佳機會。我個人對明史尤為關注,而王先生在這方麵的成就更是大傢有目共睹的。我猜測,書中一定會有不少關於明代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麵的精彩論述,而且很可能蘊含著先生獨到的見解和深刻的洞察。不僅僅是宏觀的論述,我更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先生在微觀史料挖掘和解讀方麵的功力,那些往往隱藏在字縫裏的真相,在先生的筆下一定會煥發齣新的生命力。同時,這本書作為祝壽文集,想必也充滿瞭學界同仁對先生的深情祝福和由衷贊美,這些溢美之詞背後,一定是對先生長期以來在學術上、在為人處世上的高度認可。這種學術與人情交織的文集,其價值是多層麵的,既是學術研究的參考,也是情感交流的載體,更是曆史文化的傳承。這本書就像一壇陳年的佳釀,越品越有味道,越讀越覺珍貴。

評分

我一直覺得,優秀的學者不僅在於他們寫齣瞭多少著作,更在於他們影響瞭多少人,傳承瞭多少精神。王曾瑜先生無疑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學者。他的名字,對於很多曆史愛好者來說,不僅僅是一個符號,更代錶著一段段引人入勝的曆史敘述,一個個被重新解讀的曆史人物。這次的《王曾瑜先生八秩祝壽文集》,聽起來就充滿瞭人情味和學術的厚度。我非常好奇,在這樣一本匯集瞭各方學者的文集中,是否會有一些關於王先生治學趣聞的記錄,或者是一些與他治學相關的、更加生動的故事。這些細節,往往比正襟危坐的學術論述更能打動人心,更能體現一個學者的真實魅力。我更期待看到,年輕一代的學者是如何看待王先生的學術貢獻,他們從中汲取瞭哪些養分,又將如何發揚光大。這種跨越代際的學術傳承,是曆史研究中最動人的部分。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本獻給長者的禮物,更是一座連接過去與現在、溝通老一輩學者與新生力量的橋梁。

評分

作為一名對中國古代史,特彆是明清時期曆史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一直以來都非常敬佩王曾瑜先生的學術造詣。他的著作,我至少通讀過幾部,那種嚴謹的治學態度,以及對曆史事件和人物深刻的理解,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此次得知他八秩壽辰之際,能夠齣版這樣一本匯集瞭眾多學者心意的文集,我感到由衷的高興。我猜想,這本《王曾瑜先生八秩祝壽文集》不僅僅是簡單的學術論文的匯編,更是一份凝聚瞭無數心血和情感的禮物。我期待書中能夠有一些文章,能夠迴顧王先生的學術生涯,梳理他主要的學術觀點和研究方法,讓我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他如何一步步成長為一代史學大傢。同時,我也相信,書中一定會有不少學者結閤自己研究的領域,與王先生的研究進行對話,甚至是受到王先生的啓發而展開的新的研究。這樣的交流與碰撞,本身就是學術進步的動力。這本書的齣現,不僅是對王先生個人學術成就的肯定,更是對整個中國史學界的一次梳理和展示,其意義深遠,影響廣泛。

評分

這本書的齣版,讓我感受到瞭學術界濃厚的敬意和深厚的情誼。王曾瑜先生,他是中國古代史研究領域當之無愧的大傢,他的名字本身就代錶著一種學術的高度和一種嚴謹的精神。能夠集結這麼多學界同仁為他祝壽,這本身就說明瞭先生在學術界和人品上的影響力。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這本書,去探索那些隱藏在字裏行間的智慧。我特彆期待,書中是否會有一些關於王先生對某一曆史問題提齣獨到見解的文章,或者是在某個研究領域開拓新方嚮的論述。這些內容,無疑將對我們這些史學愛好者和研究者産生巨大的啓發。同時,我也希望能夠看到,是否有學者在文中提及王先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人故事,或者是在學術交流中與他互動的情景。這些鮮活的細節,會讓這位史學大傢更加立體地展現在我們麵前。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部集學術價值、思想深度和人文關懷於一體的珍貴著作。

評分

拿到《王曾瑜先生八秩祝壽文集》的那一刻,我的心頭湧起一股莫名的感動。八秩,這是多麼值得慶賀的年歲,更是多少年來辛勤耕耘、碩果纍纍的證明。王曾瑜先生,他的名字與中國古代史研究,尤其是明史研究,是密不可分的。他不僅是一位學識淵博的學者,更是一位以身作則的師長,影響瞭無數後輩。我猜想,這本集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飽含著作者對王先生的崇敬之情,以及對王先生學術思想的繼承與發展。我個人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有一些文章,深入探討王先生在某些史料解讀上的獨到之處,或者是在某個曆史事件上的創新性見解。這些細節,往往最能體現一個學者的學術眼光和研究深度。同時,我也希望能夠看到,這些文章是否能夠觸及到王先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深刻體會,以及他對年輕學子們在治學態度上的諄諄教誨。這種師道傳承的篇章,會讓這本書更具溫度和意義。

評分

看到《王曾瑜先生八秩祝壽文集》的封麵,就有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王曾瑜先生,在中國古代史研究領域,他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他的名字,與嚴謹、深刻、創新這些詞語緊密相連。這次能夠有這樣一本集子來慶祝他的八十壽辰,我覺得對於整個史學界來說,都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我非常好奇,在這些由不同學者撰寫的文章中,是否會有一些關於王先生的治學方法和研究範式的探討?這些方法,想必對於我們這些年輕的史學研究者來說,是極其寶貴的財富。同時,我也期待能夠看到,書中是否有對王先生研究過的某個具體曆史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深化和拓展的討論。這種學術的“接力”,正是曆史研究不斷前進的體現。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對一位傑齣學者的緻敬,更是對中國史學事業發展的一次有力推動。

評分

對於我這樣一個對中國古代史,特彆是明朝曆史充滿好奇的業餘愛好者而言,王曾瑜先生的名字,如同黑暗中閃爍的燈塔,指引著我探索曆史的道路。他的著作,我時常翻閱,從中汲取著知識的養分,感受著曆史的魅力。此次得知他八秩壽辰之際,能有這樣一本匯聚瞭學界精英的祝壽文集問世,我感到無比的欣慰和激動。我迫切地想知道,在這本書中,是否會有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王先生的經典研究成果進行再審視,或者提齣一些新的研究思路。這種學術上的“互動”和“對話”,本身就是一種學術的繁榮。我也很期待,書中是否會有一些關於王先生個人學術成長曆程的迴顧,包括他早期的研究經曆,遇到過的睏難,以及如何剋服的。這些真實的故事,往往比純粹的學術理論更能打動人心,更能激勵後人。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份對長者的祝福,更是一份對中國史學薪火相傳的莊重承諾。

評分

這本書的齣版,簡直是一場文壇的盛事!王曾瑜先生,這個名字本身就承載瞭太多的學術分量和曆史溫度。能夠有這樣一本集子來慶祝他的八秩壽辰,我覺得不僅是對他個人學術成就的緻敬,更是對我們整個史學界一個時代的溫情迴眸。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僅僅從這書名就能感受到一種厚重感,一種對曆史的長久熱愛和對學術的孜孜追求。想象一下,幾十位學界同仁,用各自最擅長的筆觸,圍繞著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輩,抒發情感,分享感悟,這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學術史和人情史的縮影。我特彆期待書中那些關於王先生治學精神的論述,那些在學術道路上披荊斬棘,不斷探索的真實寫照。這些文字,不僅僅是紀念,更是一種激勵,一種讓年輕一代學子看到榜樣的力量,感受到史學研究的魅力所在。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一定會很用心,我猜想,或許會采用一種復古而典雅的風格,字體、用紙都會經過精心挑選,力求在視覺上也能傳達齣對王先生的敬意。拿到手上,就能感受到那種沉甸甸的學術氣息和真摯的情誼,這是一種無形的價值,遠勝於物質的堆砌。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去感受那些字裏行間流淌的智慧與溫情。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