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自然珍藏图鉴丛书:中国树木
定价:45.00元
作者:王军峰 吴棣飞
出版社: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54911459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锁线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幅员辽阔、地貌多变,树木资源极其丰富,历来被西方称为“园林之母”,树木的身影都随处可见,《中国树木》是认识身边多姿多彩的树木的图鉴。《中国树木》以彩图形式,在紧凑的篇幅里为读者展现身边树木的大量信息。上千张高清彩图,全方位展示每种树木的整体生境、整体形态、局部细节,一本图鉴让你变身树木专家。
内容提要
中国树木彩色图鉴,收录了466种中国常见树木,由中国植物学、园林学家吴棣飞、王军峰亲自拍摄、撰稿,本土的中国树木图鉴。全书上千张高清彩图,展示每种树木的整体形态和细节。本书还介绍了树木的学名、科属、别名、形态特征、分布习性、栽培繁殖、园林应用,以期让读者全面深入地认识、了解身边的树木。
目录
引言:认识树木
004 什么是树木
004 树木的分类
005 树木的识别
007 树木的各部分
裸子植物门
苏铁科
cycadaceae
014 苏铁
泽米铁科
Zamiaceae
015 鳞秕泽米铁
南洋杉科
Araucariaceae
015 异叶南洋杉
银杏科
Ginkgoaceae
016 银杏
松科
Pinaceae
016 百山祖冷杉
017 日本冷杉
017 长苞冷杉
018 云南黄果冷杉
018 雪松
019 江南油杉
019 华北落叶松
020 日本落叶松
020 油麦吊云杉
021 丽江云杉
021 白扦
022 华山松
022 湿地松
023 马尾松
023 日本五针松
024 长白松
024 油松
025 黄山松
025 黑松
026 乔松
026 金钱松
杉科
taxodiaceae
027 柳杉
028 杉木
028 水杉
029 落羽杉
029 池杉
030 墨西哥落羽杉
柏科
cupressaceae
030 日本花柏
031 柏木
031 福建柏
032 刺柏
032 侧柏
033 圆柏
罗汉松科
Podocarpaceae
034 竹柏
034 罗汉松
三尖杉科
cephalotaxaceae
035 三尖杉
035 粗榧
红豆杉科
taxaceae
036 红豆杉
036 矮紫杉
037 长叶榧树
037 榧树
被子植物门
木麻黄科
casuarinaceae
040 木麻黄
杨柳科
Salicaceae
040 响叶杨
041 河北杨
041 毛白杨
042 垂柳
042 银叶柳
043 长梗柳
杨梅科
Myricaceae
043 杨梅
胡桃科
Juglandaceae
044 山核桃
044 胡桃
045 华东野核桃
045 少叶黄杞
046 枫杨
046 化香树
桦木科
Betulaceae
047 桤木
047 江南桤木
048 光皮桦
048 白桦
049 普陀鹅耳枥
049 雷公鹅耳枥
050 华榛
050 天目铁木
壳斗科
Fagaceae
051 锥栗
051 板栗
052 甜槠
052 米槠
053 罗浮锥
053 钩锥
054 苦槠
054 青冈
055 云山青冈
055 台湾水青冈
056 石栎
056 短柄枹栎
057 白栎
057 麻栎
058 乌冈栎
058 栓皮栎
榆科
ulmaceae
059 糙叶树
060 黑弹树
061 珊瑚朴
061 朴树
062 青檀
062 山油麻
063 多脉榆
064 杭州榆
064 榔榆
065 榆树
066 榉树
桑科
Moraceae
066 桑
067 无花果
067 天仙果
068 橡皮树
068 榕树
069 笔管榕
069 变叶榕
070 构树
070 柘树
071 波罗蜜
铁青树科
olacaceae
071 青皮木
山龙眼科
Proteaceae
072 银桦
连香树科
ranunculaceae
072 连香树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073 牡丹
074 紫牡丹
074 黄牡丹
小檗科
Berberidaceae
075 日本小檗
076 天台小檗
076 十大功劳
077 阔叶十大功劳
078 南天竹
木兰科
Magnoliaceae
078 披针叶茴香
079 鹅掌楸
079 北美鹅掌楸
080 黄山木兰
080 山玉兰
081 紫玉兰
081 荷花玉兰
082 厚朴
083 玉兰
083 紫花含笑
084 乐昌含笑
084 白兰
085 含笑花
085 灰毛含笑
086 金叶含笑
086 深山含笑
087 醉香含笑
087 乳源木莲
蜡梅科
calycanthaceae
088 蜡梅
089 夏蜡梅
樟科
Lauraceae
089 浙江樟
090 香叶树
090 山胡椒
091 山橿
091 乌药
092 山鸡椒
092 豹皮樟
093 浙江新木姜子
093 舟山新木姜子
094 红楠
095 雁荡润楠
095 薄叶润楠
096 紫楠
096 楠木
097 檫木
海桐花科
Pittosporaceae
097 海金子
098 海桐
金缕梅科
Hamamelidaceae
099 蜡瓣花
099 细柄蕈树
100 小叶蚊母树
100 蚊母树
101 壳菜果
101 金缕梅
102 檵木
103 枫香
103 水丝梨
蔷薇科
rosaceae
104 小叶栒子
105 梅
105 杏
106 华中樱桃
106 迎春樱桃
107 麦李
107 日本晚樱
108 东京樱花
108 日本木瓜
109 木瓜
110 皱皮木瓜
110 枇杷
111 野山楂
111 山楂
112 桃
113 牛筋条
113 棣棠花
114 白鹃梅
114 西府海棠
115 垂丝海棠
115 湖北海棠
116 台湾林檎
116 苹果
117 绢毛稠李
117 橉木
118 椤木石楠
118 桃叶石楠
119 石楠
119 李
120 紫叶李
120 火棘
121 窄叶火棘
121 豆梨
122 李叶绣线菊
123 中华绣线菊
123 粉花绣线菊
124 石斑木
124 鸡麻
125 硕苞蔷薇
125 峨眉蔷薇
126 野蔷薇
126 月季花
127 玫瑰
127 黄山花楸
悬铃木科
Platanaceae
128 二球悬铃木
豆科
Leguminosae
129 合欢
129 山合欢
130 朱缨花
130 双荚决明
131 紫荆
131 黄山紫荆
132 广西紫荆
132 翅荚香槐
133 羊蹄甲
133 浙江马鞍树
134 黄檀
134 皂荚
135 银合欢
135 花榈木
136 槐
136 刺槐
杜仲科
Eumiaceae
137 杜仲
酢浆草科
oxalidaceae
138 阳桃
科
Erythroxylaceae
138 东方
芸香科
rutaceae
139 代代花
139 柠檬
140 柚
140 柑橘
141 黄皮
141 吴茱萸
142 金橘
142 金豆
143 九里香
143 枳
144 榆橘
144 茵芋
145 椿叶花椒
145 竹叶花椒
146 青花椒
楝科
Meliaceae
146 米仔兰
147 毛麻楝
147 楝
148 香椿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149 重阳木
149 变叶木
150 巴豆
150 紫锦木
151 红背桂花
151 一叶萩
152 算盘子
152 佛肚树
153 白背叶
153 粗糠柴
154 白木乌桕
154 乌桕
155 山乌桕
155 油桐
156 木油桐
虎皮楠科
daphniphyllaceae
156 交让木
157 虎皮楠
黄杨科
Buxaceae
157 匙叶黄杨
158 黄杨
漆树科
Anacardiaceae
158 南酸枣
159 黄栌
159 杧果
160 黄连木
160 盐肤木
161 漆树
冬青科
Aquifoliaceae
161 毛冬青
162 齿叶冬青
162 大叶冬青
163 枸骨
164 铁冬青
164 冬青
165 尾叶冬青
卫矛科
celastraceae
165 白杜
166 卫矛
166 冬青卫矛
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167 省沽油
167 野鸦椿
168 银雀树
槭树科
Aceraceae
168 色木槭
169 三角槭
169 血皮槭
170 鸡爪槭
171 粗柄槭
七叶树科
Hippocastanaceae
171 七叶树
无患子科
Sapindaceae
172 栾树
172 龙眼
173 荔枝
173 文冠果
174 无患子
鼠李科
rhamnaceae
175 枣
176 枳椇
杜英科
Elaeocarpaceae
176 杜英
177 山杜英
177 猴欢喜
椴树科
tiliaceae
178 糯米椴
178 华东椴
179 扁担杆
旌节花科
Stachyuraceae
179 中国旌节花
锦葵科
Malvaceae
180 木芙蓉
180 海滨木槿
181 朱槿
182 木槿
182 悬铃花
183 金铃花
柽柳科
tamaricaceae
183 柽柳
木棉科
Bombacaceae
184 瓜栗
184 木棉
红树科
rhizophoraceae
185 秋茄树
梧桐科
Sterculiaceae
185 梧桐
186 苹婆
186 可可
山茶科
theaceae
187 杨桐
187 越南抱茎茶
188 浙江红山茶
188 山茶
189 油茶
190 金花茶
190 茶梅
191 茶
191 木荷
192 厚皮香
192 日本厚皮香
藤黄科
clusiaceae
193 金丝桃
193 金丝梅
大风子科
Flacourtiaceae
194 山桐子
194 柞木
瑞香科
thymelaeaceae
195 结香
196 金边瑞香
196 毛瑞香
胡颓子科
Elaeagnaceae
197 牛
197 巴东胡颓子
千屈菜科
Lythraceae
198 福建紫薇
198 紫薇
石榴科
Punicaceae
199 石榴
蓝果树科
nyssaceae
200 蓝果树
200 喜树
201 珙桐
八角枫科
Alangiaceae
201 八角枫
桃金娘科
Myrtaceae
202 白千层
202 红千层
203 桉
203 红果仔
204 香桃木
204 蒲桃
205 番石榴
205 桃金娘
206 赤楠
野牡丹科
Melastomataceae
207 秀丽野海棠
207 中华野海棠
208 巴西野牡丹
柳叶菜科
onagraceae
208 倒挂金钟
五加科
Araliaceae
209 五加
209 楤木
210 树参
210 八角金盘
211 幌伞枫
211 刺楸
212 鹅掌柴
212 通脱木
山茱萸科
cornaceae
213 青木
214 灯台树
214 山茱萸
215 四照花
山柳科
clethraceae
215 华东山柳
杜鹃花科
Ericaceae
216 马醉木
216 刺毛杜鹃
217 大白杜鹃
217 云锦杜鹃
218 鹿角杜鹃
218 满山红
219 羊踯躅
219 白花杜鹃
220 马银花
220 猴头杜鹃
221 杜鹃
221 江南越桔
222 扁枝越桔
紫金牛科
Myrsinaceae
222 朱砂根
223 紫金牛
白花丹科
Plumbaginaceae
223 蓝雪花
柿树科
Ebenaceae
224 浙江柿
224 野柿
225 柿
226 罗浮柿
226 老鸦柿
山矾科
Symplocaceae
227 白檀
227 老鼠矢
228 山矾
228 棱角山矾
安息香科
Styracaceae
229 赤杨叶
229 银钟花
230 小叶白辛树
230 秤锤树
231 白花龙
231 野茉莉
木犀科
oleaceae
232 金钟花
232 连翘
233 白蜡树
234 茉莉花
234 迎春花
235 云南黄素馨
235 蜡子树
236 女贞
236 金叶女贞
237 小蜡
238 桂花
239 柊树
239 蓝丁香
马钱科
Loganiaceae
240 醉鱼草
240 密蒙花
241 灰莉
夹竹桃科
Apocynaceae
241 黄蝉
242 海杧果
242 狗牙花
243 夹竹桃
244 鸡蛋花
245 黄花夹竹桃
紫草科
Boraginaceae
245 基及树
246 厚壳树
马鞭草科
Verbenaceae
246 白棠子树
247 兰香草
247 海州常山
248 臭牡丹
248 大青
249 黄荆
250 假连翘
250 马缨丹
玄参科
Scrophulariaceae
251 白花泡桐
紫葳科
Bignoniaceae
251 梓
252 猫尾木
252 硬骨凌霄
茜草科rubiaceae
253 栀子
254 狗骨柴
254 龙船花
255 香果树
255 大叶白纸扇
忍冬科
caprifoliaceae
256 七子花
256 猬实
257 糯米条
257 南方六道木
258 郁香忍冬
258 金银忍冬
259 锦带花
259 海仙花
260 珊瑚树
261 鸡树条
261 蝴蝶戏珠花
262 荚蒾
262 皱叶荚蒾
263 绣球荚蒾
263 琼花
棕榈科
Palmae
264 蒲葵
264 加拿利海枣
265 美丽针葵
266 银海枣
266 短穗鱼尾葵
267 棕竹
267 金山葵
268 棕榈
269 丝葵
龙舌兰科
Agavaceae
269 凤尾丝兰
270 笔画索引
272 拉丁名索引
作者介绍
吴棣飞男,浙江温州人。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园艺专业,研究生就读北京林业大学,获风景园林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分类及园林植物应用,曾参与温州植物志等近5个项目的研究。主编《食用蔬菜与野菜》《常见园林植物识别图鉴》《花境植物选择指南》《藤蔓植物》、《观赏灌木》《观赏乔木》《园林地被》《花病防治1000问》等数10部书籍。科普文章多见于《中国花卉盆景》、《园林》、《花木盆景》等杂志。王军峰男,浙江义乌人。本科毕业于浙江农林大学园林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乡土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及利用,曾参与浙西南野生灌木地被植物资源开发及利用等多个项目的研究,参加编写著作5本,发表论文6篇。
文摘
序言
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历史地理学的著作,它带我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地理探索之旅。这本书并非枯燥的地图和数据堆砌,而是将地理因素如何深刻影响历史进程,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作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们穿越古代的丝绸之路,感受那些曾经繁华的贸易路线,也体会其中的艰难险阻;我们还会深入到那些被群山环绕的文明古国,理解地形地貌如何塑造了他们的文化和政治格局。书中对于河流、山脉、沙漠等自然元素的分析,都紧密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某些王朝能够崛起,为什么某些文明能够延续,而另一些则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地理隔离”如何影响文明交流的部分,作者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阐释了山脉和海洋既是天然的屏障,也可能成为文化传播的独特通道。这本书的图片和图表也十分精美,那些复原的古代地图,以及不同时期地貌变化的示意图,都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直观性。它让我认识到,地理环境绝非仅仅是历史事件的背景板,它本身就是塑造历史的关键力量。这本书拓宽了我的历史视野,也让我对“地域”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空间概念。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城市规划和建筑美学的书,说是书,其实更像是一本精心设计的视觉画册,每一页都充满了令人惊叹的图片和富有洞察力的文字。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生活化的语言,带领读者漫步在世界各地的城市之中。作者仿佛是一位资深的城市漫游者,他镜头下的每一个街角,每一栋建筑,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故事。书中对于不同城市肌理的分析,让我对“城市”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理解。它不再是钢筋水泥的堆砌,而是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生活方式交织的有机体。我对书中关于“公共空间”的章节特别感兴趣,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展示了那些成功的公共空间是如何激发社区活力,如何成为人们交流、休憩、甚至自我表达的场所。我记得其中一张照片,是一个在老城区狭窄巷道里,人们围坐在一起喝咖啡的情景,背景是斑驳的墙壁和爬满藤蔓的窗户,那种宁静而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让我对“宜居城市”有了更清晰的想象。这本书不仅仅是给建筑师或城市规划师看的,它更适合每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观察生活的人。它让我开始留意自己身边的城市,那些被我忽略的细节,原来也如此迷人。
评分这本诗集,与其说是诗集,不如说是一次心灵的独白,一种对生命本质的追问。读它的时候,我常常会感到一种莫名的熟悉,仿佛作者写下的每一个字,都触及了我内心深处那些从未被言说的情绪。诗歌的语言并不华丽,甚至有些朴素,但正是这种朴素,反而带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作者没有刻意去营造某种意境,而是用最直接、最真诚的方式,表达他对世界、对人生、对爱情的体悟。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些关于“时间”的诗句,它们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是捕捉到了时间流逝中那些转瞬即逝的瞬间,却蕴含着无尽的沧桑和哲思。比如,“阳光穿过指缝,留下短暂的暖意”,这样简单的描绘,却能勾勒出生命易逝的无奈。书中还有一些描绘自然景物的诗,它们不是简单的写景,而是将自然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仿佛山川草木都在低语,诉说着人类的悲欢离合。读这本诗集,就像是在静谧的夜晚,与一位知己促膝长谈,虽然没有激烈的讨论,但每一个字都落在心坎上。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微小的美好,原来都如此珍贵。
评分收到!这就为您奉上一份包含五段、风格各异、详略有别的读者图书评价,绝不包含您指定的书名信息,且力求自然流畅,如同真人手笔。 最近入手了一本关于古老文明的考古发现的著作,简直是打开了我对历史认知的新视角。这本书并非罗列枯燥的年代事件,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考古学家,带着我们深入那些沉睡了千年的遗址。从黎明时分的挖掘现场,到清理出尘封文物的瞬间,作者都以极其细致的笔触描绘。他不仅仅呈现了“挖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这些东西告诉了我们什么”。比如,书中对一个古老陶器的描绘,从器型的独特性、釉色的微妙变化,到器身上那些难以辨认的刻痕,都进行了多角度的揣摩和解读。作者没有直接给出断论,而是层层递进,引用不同学者的观点,甚至提出一些大胆的假设,引导读者一同参与到这场智力冒险中来。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听到挖掘铲刮擦泥土的声音,闻到空气中弥漫的古老气息,甚至能想象出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书中的插图也功不可没,不仅清晰展示了文物的细节,还辅以地图和复原图,让抽象的文字描述变得立体生动。虽然我对考古学并非专精,但作者流畅的叙事和严谨的推理,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沉浸其中,收获满满。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填补了我对某个地区古代文明的认知空白,更在于它教会我如何去“看”和“思考”历史,那种探索未知的兴奋感,至今仍在我心中激荡。
评分这本小说简直是一场关于人性善恶的极致探讨,让我读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静。它不是那种跌宕起伏、情节驱动的商业爽文,而更像是一面冰冷的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那些最隐秘、最复杂的角落。故事的主人公,或者说是一个个被卷入漩涡的人物,他们的命运并非由简单的命运安排,而是由一系列看似微不足道的选择,以及在极端压力下暴露出来的本能所塑造。作者的笔法十分内敛,却又极具穿透力。他不会直接告诉你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而是通过人物对话的潜台词、眼神的闪躲、肢体的微小动作,一点点地揭示出人物内心的挣扎与腐蚀。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个章节,描述了一场突发的灾难,如何在瞬间将文明的外壳剥离,让最原始的生存本能占据上风。那个场景没有血腥的暴力描写,但那种绝望和对人性的考验,却比任何直接的描述都更令人心悸。我反复品读了几段描写,每次都有新的体会。作者对细节的捕捉也令人惊叹,一个被遗弃的玩偶,一把生锈的钥匙,都能承载起沉甸甸的情感和象征意义。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并非是故事本身的刺激,而是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审视我们这个社会,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才是最可怕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