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宇宙的答案云知道
定价:36.00元
作者: 加文·普雷特-平尼,黄琳,刘岭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544258111
字数:
页码:28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宇宙的答案云知道》首部“赏云”科普书。云有表情,云有姿态,云有改变世界的力量;美国《读者文摘》、《环球时报》浪漫推荐!
内容提要
《宇宙的答案云知道》自然界里,没什么比云更具多样性和戏剧性,没什么能像云那样美得雄伟壮观,却转瞬即逝。
云有喜怒哀乐,洒脱随性,千姿百态。如果没有云,天空将只剩光秃秃的湛蓝,无聊而乏味;如果没有云,夕阳西下的景象仅仅是一颗明亮的球消失在地平线之下;如果没有云,人类也将没有任何可饮用的水源……云拥有改变世界的强大力量。
作者从小爱看云,他于2004年成立“赏云协会”,并在众所期待下写出这本精彩的“赏云指南”,以云的十大分类为基础,包罗万象,趣味横生,详细介绍风起云涌的科学原理、朵朵白云的趣闻逸事,随手拈来许多云的文学典故及亘古神话,让你看到的不只是“云彩”,更是云背后的科学、神话与趣闻,更是宇宙的秘密。
云是天空的灵魂,它将带你一窥自然的奥妙,解开宇宙的答案。
目录
缘起
赏云协会宣言
云的种类
云的形态
低 云
ONE 积云
TWO 积雨云
THREE 层云
FOUR 层积云
中 云
FIVE 高积云
SIX 高层云
SEVEN 雨层云
高 云
EIGHT 卷云
NINE 卷积云
TEN 卷层云
别忘了,还有这些云……
ELEVEN 其他的云
TWELVE 航迹云
THIRTEEN 阵晨风云
作者介绍
加文·普雷特-平尼,毕业于牛津大学,英国知名记者,曾与友人共同创办《游手好闲》(Idler Magazine)杂志。原本是科学,但因从小热爱看云,进而努力钻研与云有关的一切知识,并成立赏云协会(The Cloud AppreciatioSociety),吸引了全球一万多名“云友”加入,一同分享对于云的爱好。
文摘
ONE积 云
晴天里形成的棉花团
莱昂纳多·达·芬奇曾将云描述为“没有外观(皮肤)的物体”,我们可以领会他的意思。云像鬼魅一般神出鬼没、朦胧不清、转瞬即逝:你可以看到它的外形,但很难说清它的形状。
积云与达·芬奇的描述有所不同,它像一堆堆亮白的西蓝花,比其他类型的云更清晰可辨。小时候,我总以为会有人搭着长梯爬到云朵上摘棉花。它们看起来触手可及,而且手感无比柔软。积云是云家族中常见、典型的代表,可以作为初级赏云者的观察对象。
积云的学名是Cumulus,在拉丁语里是“堆积”的意思,意味着这种云的形状多层重叠。研究者按形态将它们分成淡积云、中积云和浓积云等。淡积云是其中小的一种,它的学名(humilis)在拉丁语里是“谦卑”的意思,其宽度大于高度;中积云的高度与宽度相似,而浓积云的高度大于宽度。
阳光明媚的早晨,在陆地上空通常会形成一些淡积云。和它的“兄弟”——中积云一样,淡积云也不会产生降雨,所以这两种云通常被视为“晴天云”,推翻了人们认为云只会带来恶劣天气的传统看法。晴朗的午后,慵懒地躺在满天棉花糖般的积云下,看云卷云舒,比躺在空旷单调、万里无云的苍穹下更心旷神怡。大家可千万别被“太阳至上主义者”洗脑,晴天云是夏日美好天气的主角。
如何识别积云
积云是顶部呈山丘状、圆弧形或塔形垂直向上发展的云块,云底较低且平坦,云体庞大,云块之间多不相连。积云上部像西蓝花,接受太阳光反射后云体亮白,但当太阳在云层后时则云体阴暗。积云一般零散地布满天空。典型高度:600~900米形成区域:世界各地,南极除外(地表温度太低,无法形成上升的热气流)。降水情况(落地):一般无降水,浓积云产生的短时阵雨除外。
另一种积云叫碎积云。它体积较小,轮廓不清晰,边缘破碎。积云形成约10分钟后开始消散,此时就形成碎积云。
10种主要的云属被分成不同类,每一类还可能有“变种”。这些变种是人们观察到的这一云属的外观特征。积云的变种是辐辏状云,这种云彩与气流平行,呈现出排状形态。这一排排的“棉花团”有时被称作“云道奇观”(clound streets)。
积云通常带来晴好天气,不过任何一种云在条件下都可能变成降水云,积云也不例外。“晴天娃娃”淡积云和中积云偶尔也会转变成“愤怒”高耸的浓积云。浓积云绝不是带来晴好天气的云,它会转化为巨大的、令人敬畏的雷雨云(属积雨云),且浓积云本身也可能产生中阵雨到大阵雨。在炎热潮湿的热带地区,积云在一天之内可以从淡积云发展成浓积云甚至积雨云,这一变化在温带地区不常见。然而,如果你观察到正午前积云发展为高大的浓积云,下午很可能有大阵雨。赏云者请记住:“上午高耸浓积云,下午倾盆大雨淋。 ”
积云轮廓分明的独特外形使得它们成了小朋友画画时的爱。6岁小朋友在画房子时,总是会在房子上空中画上几朵蓬松、飘浮的积云,否则会感觉少了点什么。孩子们非常喜欢云,难道是因为儿时躺在婴儿车里,每天盯着天空,对云产生了强烈的迷恋?正如小鸡对破壳而出时看到的样东西形成依恋一样。在孩子的图画中,人的形象可能是胳膊从脖子里长出来、眼睛不在脸上,但他们却可以把积云画得漂亮、自然。当然,积云比其他云更容易画。然而,积云普遍出现在小学生的绘画中也许有其他更深层的原因。
积云是常见、为人熟知的一种云。当我们想起云时,立即浮现在脑海中的很可能就是这一朵朵棉花般的积云。正因为如此,1975年,当22岁的平面设计师马克·艾伦( Mark Allen)在给BBC天气预报设计图标时,画的就是线条柔和的蓬松积云。那时,天气预报的图标是裹着橡胶外皮的磁铁,预报员总是要“啪”一声将图标放在英国地图上。可每当预报员转过身去时,图标就会掉到地上。这时,我和其他观众一样,总是暗笑。
到2005年为止,BBC天气预报用积云图标象征云已有30年历史。同年,BBC重新设计天气气象图,采用动态3D系统,可以展现出天气中实际的云量和降雨分布的变化。尽管新系统可以更地显示云量,观众却抱怨摄像头在电脑生成的地图上来回切换,让他们眼花缭乱。或许这只是个借口,他们只是像我一样,希望再看到亲切的积云图标。
虽然观天赏云好是在闲暇时悠然地进行,但其实人人都可以随时享受赏云的乐趣。云是自然界讲求平等的存在,无论身在何处,每个人都可以欣赏到它。较高的地理位置很有利于赏云,站在高楼或山上,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这一优美的自然景观。但和地理位置相比,赏云时更重要的还是心境。如果你不是火车迷,不会跑到火车站记录下自己见到的列车号,所以我们在赏云时,没必要站在山头,手持钢笔,在笔记本上对各种云的形状详加记录,那会破坏赏云的心境。更不要尝试着给每种云编号。
赏云者不是编目员,不需要为云编制目录。气象学家忙于为不同云属、云类与各变种的云分门别类,因为这是他们的工作。赏云者的追求是更温和且深思熟虑,类似于冥想或禅修,它会引导人们更好地认识物质世界、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使身心达到更通彻的境界。约翰 ·康斯太布尔( JohConstable)是英国的云彩画家。他的风景画常以天空为主旨,以情感的主体。他将云彩画得活灵活现,富有活力,而这些正是乡村田园风景画缺乏的。
我认同康斯太布尔的观点:“除非我们真正理解,否则将一无所知。”如果赏云者能真正了解云的形成过程,如何形成某种形状,如何从一种形状变成另一种形状,如何成长和发展,如何消散,他们知道的就不仅是气象学原理了。
……
序言
我一直认为,宇宙是一个充满神秘和未知的领域,而《XH 宇宙的答案云知道》这本书,恰恰抓住了这种神秘感,并以一种极其迷人的方式呈现给了读者。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自由,不受传统科普的束缚,他将科学知识、哲学思考和个人感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我喜欢书中对宇宙“秩序”与“混沌”并存的探讨,它让我意识到,即使在看似混乱的宇宙中,也隐藏着某种深邃的规律。他对宇宙常数的讨论,以及对这些常数微小变动可能带来的巨大影响的分析,都让我对宇宙的精妙设计感到惊叹。书中还涉及到一些关于时间本质的哲学性思考,比如时间是线性的还是循环的,以及我们对时间的感知是否是唯一的真相。这些问题,都非常引人深思,也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与时间的关系。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鼓励读者去提问,去探索,去构建自己的理解。它就像一盏灯,照亮了宇宙的某些角落,但也留下了更多的黑暗,吸引着我去不断地探寻。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了解了宇宙,更像是与宇宙进行了一次深层次的对话。
评分这本《XH 宇宙的答案云知道》简直是打开了我对宇宙认知的全新维度!我一直对浩瀚星空充满好奇,但总觉得那些科学理论太过遥远和抽象,难以触及。然而,这本书以一种极其生动、亲切的方式,将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宇宙奥秘娓娓道来。作者的语言功底可见一斑,既有对科学事实的严谨考证,又充满了诗意的想象力,仿佛带领我乘坐一艘思想之船,穿梭于星云之间,亲眼见证黑洞的吞噬,感受暗物质的神秘存在。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宇宙起源的探讨,那些关于大爆炸的理论,在作者的笔下不再是冰冷的方程式,而是充满了能量和生命的初啼。读到这里,我仿佛置身于那最初的混沌之中,感受着物质与能量的碰撞,生命的种子正在孕育。书中对宇宙结构的描述也让我惊叹不已,那些星系、星团、星系团,如此庞大而有序,却又充满了未知的变数。我常常在夜晚仰望星空,想象着那些遥远的光点背后隐藏的故事,而这本书,为我提供了无数种可能的解读,也激发了我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们在这无垠宇宙中的位置,是否只是沧海一粟?我们的存在,是否有更深远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宇宙的书,更是一次关于自我、关于存在的哲学之旅。
评分《XH 宇宙的答案云知道》这本书,可以说是开启了我对宇宙认知的“新纪元”。我一直以来对宇宙的了解都停留在比较表层的认知,知道有行星、恒星、星系,但对它们的运行规律、内在联系知之甚少。这本书以一种非常易懂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将这些复杂的概念一一解构。作者的叙事技巧堪称一绝,他能够将最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读者能够理解的语言和意象。例如,他对时空弯曲的描述,就运用了很多贴切的比喻,让我这个没有物理学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领会。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宇宙的“膨胀”和“加速膨胀”的章节印象深刻,仿佛置身于一场无声的、宏大的宇宙芭蕾之中,星球们各自旋转起舞,却又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拉扯着,向着未知的远方延伸。这种描绘,既充满了科学的严谨,又充满了艺术的美感。而且,书中对宇宙各种“奇观”的描绘,比如超新星爆发、伽马射线暴,都让我感受到宇宙的强大力量和无常变化。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次心灵的旅行,它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激发了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书名吸引的,觉得“云知道”这个说法很接地气,也很有想象空间。《XH 宇宙的答案云知道》这本书,果然没让我失望。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不是那种枯燥的科普,而是像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聊天,他把你拉进了一个关于宇宙的奇妙故事。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宇宙演化进程的描绘,从恒星的诞生到死亡,再到星系的形成和演变,整个过程被描绘得既壮观又充满戏剧性。我从来没想过,一个恒星的生命周期可以如此波澜壮阔,它的一生,就如同宇宙本身在诉说着一个宏大的故事。书中对黑洞的描述也让我印象深刻,那种对时空扭曲的想象,以及对“视界”之外未知的敬畏,都让我深深着迷。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空”的概念,原来宇宙中看似空无一物的地方,可能隐藏着我们无法想象的奥秘。而且,作者还巧妙地将一些前沿的科学理论融入其中,比如弦理论、量子力学的一些概念,但处理得非常巧妙,没有让人生出畏难情绪,反而激起了我探索的欲望。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让你在阅读中不断产生“哇塞”感叹的书,它满足了我对宇宙的好奇心,也满足了我对知识的渴望。
评分对于一个对宇宙略知一二的读者来说,《XH 宇宙的答案云知道》提供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视角。我通常是通过纪录片或者一些碎片化的科普文章了解宇宙,但这本书给予了我一种系统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体验。作者并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将科学的探索过程,人类对宇宙的疑问和猜想,都以一种富有情感的方式呈现出来。我非常赞同书中关于“未知”的重要性,它强调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动力,正是来自于那些我们尚不了解的事物。这种对未知领域的尊重和好奇,贯穿了整本书的始终,也让我更加理解科学家们为之奋斗的意义。书中对地外生命的可能性进行的讨论,也让我脑洞大开,各种假说和推测,都非常有意思,也引发了我对“生命”本身的思考。我们是否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如果存在,它们会是什么样子?这些问题,书中的探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作者在描述宇宙的浩瀚时,并没有让人感到渺小和绝望,反而传递出一种生命存在的珍贵和宇宙之美的震撼。它让我意识到,即使我们身处宇宙的某个角落,我们对宇宙的理解和探索,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