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跨部門政務信息共享機製研究
定價:79.90元
作者:楊會良,陳蘭傑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030527134
字數:
頁碼:20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大數據環境下,決策逐漸由傳統的經驗決策方式轉嚮依據數據的精準決策方式。跨部門政務信息可以為決策提供信息保障,從而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是未來信息資源管理的重要發展趨勢。
《跨部門政務信息共享機製研究》采用質化研究方法,以紮根理論為指導,專門針對跨部門政務信息共享影響機製和乾預路徑整閤模型進行深入研究。首先,對信息共享的影響因素進行深層次的調查研究,對跨部門政務信息共享的影響機製和乾預路徑進行深刻剖析,再運用紮根理論的相關理論研究二者之間的影響關係,為跨部門政務信息共享影響機製和乾預路徑整閤模型的建立提供材料及理論支持。後,建立起跨部門政務信息共享影響機製和乾預路徑整閤模型,指導乾預政策的製定,為跨部門政務信息共享的順利實施提供支撐。
目錄
序
章 緒論 / 001
1.1 研究的背景 / 004
1.1.1 跨部門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環境初步形成 / 004
1.1.2 政務信息共享已經成為電子建設的重要戰略 / 005
1.1.3 跨部門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的障礙因素較多 / 007
1.2 研究意義、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 / 011
1.2.1 研究意義 / 012
1.2.2 研究目標 / 012
1.2.3 研究內容 / 013
1.3 研究方法、技術路綫和主要創新 / 015
1.3.1 研究方法 / 015
1.3.2 技術路綫 / 016
1.3.3 主要創新 / 017
第二章 研究設計、資料收集與分析方法 / 019
2.1 研究設計:質化研究設計 / 020
2.2 采用質化研究的原因 / 023
2.3 資料收集方法:深度訪談法 / 024
2.3.1 數據的收集 / 024
2.3.2 收集數據的介紹 / 025
2.3.3 深度訪談法的特點 / 026
2.4 資料分析技術:紮根理論技術 / 026
2.4.1 紮根理論的概念 / 026
2.4.2 紮根理論的操作 / 028
2.4.3 紮根理論技術的基本思路 / 030
2.4.4 利用紮根理論技術分析的優勢 / 031
第三章 跨部門政務信息共享的內涵界定和維度特徵 / 033
3.1 信息公開的內涵與外延 / 034
3.2 跨部門政務信息共享的內涵界定 / 036
3.2.1 政務信息共享的含義 / 037
3.2.2 跨部門政務信息共享的內涵 / 038
3.3 跨部門政務信息共享模式 / 039
3.3.1 跨部門政務信息共享理論模型研究 / 039
3.3.2 跨部門政務信息共享模式 / 041
3.4 跨部門政務信息共享特徵 / 050
3.4.1 跨部門政務信息共享的一般特徵 / 051
3.4.2 跨部門政務信息共享的本質特徵 / 051
第四章 跨部門政務信息共享的影響機製研究述評 / 053
4.1 影響跨部門政務信息共享的認識因素 / 054
4.2 影響跨部門政務信息共享的技術因素 / 056
4.3 影響跨部門政務信息共享的管理因素 / 057
4.4 跨部門信息共享的決策機製理論 / 060
4.4.1 頂層設計理論 / 060
4.4.2 資源依賴理論 / 061
4.4.3 公共物品理論 / 062
4.4.4 信息流程理論 / 064
4.5 跨部門政務信息共享的影響機製評述 / 065
第五章 跨部門政務信息共享的乾預政策研究述評 / 067
5.1 乾預政策類型評述 / 068
5.2 前置乾預政策評述 / 071
5.2.1 組織機構保障 / 072
5.2.2 規章製度保障 / 073
5.2.3 信息標準保障 / 076
5.2.4 宣傳信息共享意識 / 078
5.3 後續乾預政策評述 / 079
5.3.1 監督評估 / 080
5.3.2 效果評價 / 081
5.3.3 經費激勵 / 082
5.4 乾預政策評述與啓示 / 083
第六章 跨部門政務信息共享的影響機製檢驗 / 089
6.1 開放式編碼 / 090
6.1.1 開放式編碼過程 / 090
6.1.2 開放式編碼結果 / 090
6.2 主軸編碼 / 094
6.2.1 主軸編碼過程 / 094
6.2.2 主軸編碼結果 / 098
6.3 選擇性編碼 / 099
6.3.1 選擇性編碼過程 / 099
6.3.2 選擇性編碼結果 / 099
6.4 實證檢驗結果 / 101
6.4.1 理論模型建構 / 101
6.4.2 實證結果解釋 / 102
第七章 跨部門政務信息共享的乾預路徑檢驗 / 109
7.1 開放式編碼 / 110
7.1.1 開放式編碼過程 / 110
7.1.2 開放式編碼結果 / 111
7.2 主軸編碼 / 114
7.2.1 主軸編碼過程 / 114
7.2.2 主軸編碼結果 / 116
7.3 選擇性編碼 / 117
7.3.1 選擇性編碼過程 / 117
7.3.2 選擇性編碼結果 / 117
7.4 實證檢驗結果 / 119
7.4.1 理論模型建構 / 119
7.4.2 實證結果解釋 / 120
7.5 信息—結構—乾預模型的展望 / 123
7.5.1 “十三五”規劃的意義 / 123
7.5.2 “兩辦”統一部署政務信息工作 / 123
7.5.3 全國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閤優化服務改革電視電話會議有關精神 / 124
第八章 跨部門政務信息共享的整閤模型構建和政策乾預路徑 / 127
8.1 跨部門政務信息共享的整閤模型 / 128
8.1.1 跨部門政務信息共享的原則 / 128
8.1.2 跨部門政務信息共享的整閤模型分析 / 130
8.1.3 跨部門政務信息資源的管理分析 / 133
8.2 跨部門政務信息共享的影響機製路徑 / 134
8.2.1 政務信息共享的推動因素 / 134
8.2.2 政務信息共享的支持因素 / 137
8.2.3 政務信息共享的保障因素 / 138
8.3 跨部門政務信息共享的乾預機製路徑 / 140
8.3.1 政策乾預 / 140
8.3.2 部門乾預機製 / 141
8.3.3 外界社會的監督乾預 / 143
參考文獻 / 144
附錄 政務信息共享的相關法規 / 149
後記 / 188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看到【XH】 跨部門政務信息共享機製研究 這個書名,我的第一反應是,這一定是一本關於“如何讓政府部門之間更好地溝通協作”的書。我感覺它可能不僅僅是理論性的探討,更像是對現實問題的“手術刀”。我猜測,書中會從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以及信息科學等多個維度,來剖析跨部門政務信息共享的復雜性。它可能揭示瞭信息孤島背後深層次的體製性、機製性原因,比如部門的權力劃分、利益訴求、以及績效考核模式等。同時,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係統性的解決方案,包括但不限於:如何通過製度設計,打破部門壁壘;如何構建統一的信息平颱,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如何建立有效的協調機製,解決部門間的矛盾和衝突;以及如何通過技術手段,提升信息共享的效率和質量。我特彆好奇,書中是否會涉及到“數據治理”這個概念,如何在共享的同時,確保數據的質量、安全和閤規性?這本書,我預感它將成為理解現代政府運作邏輯,尤其是提升國傢治理能力的關鍵讀物。
評分當我看到【XH】 跨部門政務信息共享機製研究 這個書名時,我的腦海裏立刻浮現齣一幅宏大的圖景:如何讓原本分散在各個政府部門、互不相通的信息,像活水一樣流動起來,服務於更廣泛的社會需求。這本書,我預感它不僅僅是一篇論文的集結,更像是一位對中國政務體係有著深刻理解的智者,在梳理和構建一套高效協同的“神經係統”。我猜測,它可能從宏觀的頂層設計入手,探討瞭建設全國統一的政務數據共享平颱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如何確保數據的權威性、準確性和安全性。微觀層麵,則可能深入到具體的部門協作流程、數據標準製定、技術接口對接、以及人員的培訓和激勵機製等方麵。我尤其想知道,書中是否對信息共享中的“責任”和“權屬”問題進行瞭清晰界定,這往往是信息共享過程中最棘手的環節之一。此外,書中是否也涉及瞭如何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在信息共享的基礎上,實現更精準的決策、更高效的公共服務,甚至在預警和應急響應等方麵發揮更大作用?這纔是信息共享的終極價值所在。
評分【XH】 跨部門政務信息共享機製研究,這個書名讓我想到瞭無數次的“數據跑腿”,以及那些因為信息不通而造成的效率低下和資源浪費。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一個“破局者”。我猜測,它不僅僅停留在對現有問題的陳述,而是著力於提齣“機製”。“機製”二字,意味著它會深入探討運作的邏輯、規則和保障。我設想,書中可能會詳細闡述構建一個成功的跨部門政務信息共享機製,需要哪些關鍵要素:比如,明確的法律法規作為基礎,清晰的部門職責劃分作為前提,統一的技術標準作為支撐,以及一套有效的監督和評估體係作為保障。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分享一些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挑戰,以及如何剋服這些挑戰的具體案例和經驗。例如,如何平衡數據開放與信息安全之間的關係?如何建立跨部門的利益協調機製,鼓勵部門主動共享數據,而不是“捂著”?如何通過技術手段,實現數據的“可用不可見”,在滿足共享需求的同時,保護公民的隱私?如果這本書能夠為這些難題提供行之有效的答案,那它將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研究成果。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XH】 跨部門政務信息共享機製研究,光聽著就感覺是一本非常硬核的學術著作,內容必然涉及大量理論框架、製度分析以及實踐案例。我特彆好奇作者是如何將“跨部門”這一復雜概念,在“政務信息共享”這個看似枯燥的領域內,進行深入剖析的。我猜想,書中可能對當前我國各部門之間信息壁壘的成因進行瞭細緻的梳理,比如曆史遺留問題、技術標準不統一、部門利益的博弈等等。同時,它很可能藉鑒瞭國內外在政務信息共享方麵的先進經驗,比如構建統一的數據平颱、製定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法律法規、建立有效的協同工作機製等。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提齣一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能夠真正打破信息孤島,提升政府治理的效率和透明度,最終惠及民生。從書名來看,這本書似乎不是那種輕鬆讀物,更適閤那些對公共管理、信息技術在政府應用、以及國傢治理體係現代化等領域有深入研究興趣的讀者。我希望它能在理論深度和實踐指導性上都達到很高的水準,能夠為相關領域的學者和從業人員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
評分【XH】 跨部門政務信息共享機製研究,這名字聽起來就充滿瞭“改革”的味道,讓人聯想到打破舊有格局、建立新秩序的宏大敘事。我猜想,這本書的作者一定是一位對中國現行政務體係有著深刻洞察的專傢。它很可能從曆史的角度齣發,梳理瞭我國政務信息共享從無到有、從分散到集中的發展曆程,以及在此過程中遇到的種種挑戰和瓶頸。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探討,構建一個高效、安全、可靠的跨部門政務信息共享機製,需要哪些關鍵的“齒輪”和“鏈條”。比如,是否有關於信息共享的法律法規建設的建議?是否有關於技術標準統一和平颱建設的路綫圖?是否有關於部門協作和利益協調的創新模式?我尤其想知道,書中是否會針對當前信息共享中可能齣現的“數據安全風險”和“隱私泄露問題”,提齣有效的防範和應對措施。這本書,我預感它不僅僅是一次學術上的理論探索,更可能是一次對未來中國政務信息體係建設的“ blueprint”,為實現更高水平的“數據驅動治理”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