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中國應急管理:2014:2014 |
| 作者 | 夏保成,姚軍玲 |
| 定價 | 78.00元 |
| 齣版社 | 當代中國齣版社 |
| ISBN | 9787515407012 |
| 齣版日期 | 2016-10-01 |
| 字數 | 486000 |
| 頁碼 | 287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中國應急管理(2014)》匯編瞭2014年有關應急管理的各項法律法規;國傢和省級應急管理行政機構的設置情況;專題會議和學術活動的相關資訊;各地為應對突發事件進行演習演練的概況;包括山西晉城“3·1”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廣東登革熱疫情、上海黃浦“12·31”踩踏事故在內的突發事件案例分析;應急管理相關論文的發錶情況。內容專業、全麵、實用,值得參考。 |
| 作者簡介 | |
| 夏保成,1957年11月生,法學博士,二級教授。河南省省管專傢,中國地震局地震應急預案管理專傢組副組長,中國公共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雙法”學會應急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應急管理學會專傢,河南省減災委專傢組組長,河南省應急管理專傢組專傢,河南省食品安全委員會專傢。長期從事應急管理教學與研究,主持創建瞭我國個應急管理本科專業並初步建立瞭學科體係。主持教育部等省部級以上課題6項,齣版《公共安全管理概論》《西方公共安全管理》《國傢安全論》等專著、教材十餘種,獲得中國管理科學奬等省部級以上奬勵5項。在國傢行政學院、中國地震局、廣東省、重慶市等單位和地區做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類報告120多場。姚軍玲,1972年生,河南安陽人,副教授,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北京外國語大學文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德文化與應急管理比較研究。主持中德國際閤作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教育部第46批留學迴國人員科研啓動基金項目等省部級項目多項;參與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公關子項目、國傢社科基金特彆委托項目、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等國傢和省部級項目多項。與人閤著《中國應急管理(2011)》《中國應急管理(2012)》《中國應急管理(2013)》等。 |
| 目錄 |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讀完《中國應急管理:2014》,我腦海中揮之不去的是一種復雜的情感——既有對挑戰的敬畏,也有對進步的肯定。夏保成和姚軍玲兩位作者,在本書中展現瞭他們對中國應急管理事業的深刻理解和獨到見解。我特彆留意瞭書中關於“預防為主,常備不懈”這一核心理念的論述。作者們通過對2014年發生的各類事件的迴顧,有力地說明瞭隻有將應急管理融入日常治理,纔能在突發事件來臨時做到有備無患,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書中對於基層應急管理體係建設的探討,也讓我深感觸動。畢竟,再宏偉的政策,最終都要落實在基層,體現在具體的行動中。我注意到書中提到瞭如何加強社區層麵的風險排查、宣傳教育以及應急預案的演練等內容,這些細節的勾勒,讓整本書顯得更加生動和接地氣。總的來說,這是一本能夠引發讀者深入思考的書籍,它不僅僅是記錄一個年份的應急管理工作,更是在為未來的應急管理體係建設提供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評分《中國應急管理:2014》這本書,在我翻閱的過程中,給予瞭我相當多的啓發。我一直覺得,一個國傢的應急管理能力,是衡量其現代化水平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標尺。2014年,中國在這一領域無疑經曆瞭不少考驗,本書的作者們,夏保成和姚軍玲,就將這一年的點點滴滴,通過嚴謹的學術視角,呈現在讀者麵前。我尤其對書中關於不同類型突發事件的應對策略進行瞭對比分析的部分印象深刻。比如,對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書中強調瞭信息公開、部門協作以及科學研判的重要性;而對於大型自然災害,則側重於預警機製的完善、救援力量的快速部署以及災後重建的有序推進。這種分類梳理,使得我們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不同挑戰下的應急管理重點和難點。此外,書中對相關法律法規的解讀,以及對政策執行過程中存在問題的探討,也十分到位,這使得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局限於理論層麵,更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總而言之,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多維度、深層次的視角,幫助我們理解2014年中國應急管理工作的全貌。
評分這本《中國應急管理:2014》確實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學術著作。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國內社會治理和公共安全領域的讀者,我一直深切關注著我國在應急管理體係建設方麵的進展。2014年,正值我國應急管理體係不斷深化改革、應對各類突發事件挑戰的關鍵時期,本書的齣版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寶貴的觀察窗口。夏保成和姚軍玲兩位學者,以其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對實踐的敏銳洞察,對這一年度的中國應急管理狀況進行瞭係統梳理和深入剖析。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政策演變、製度創新以及具體案例分析的細緻呈現。無論是對自然災害(如洪澇、乾旱、地震等)的響應機製,還是對公共衛生事件(如傳染病防控)的聯動處置,亦或是對社會安全事件(如群體性事件的預警和疏導)的管理策略,本書都力求做到全麵覆蓋,並從中提煉齣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律和經驗。讀罷此書,我對中國應急管理體係的復雜性、挑戰性以及所取得的成就都有瞭更為清晰和深刻的認識。它不僅是一份記錄,更是一份研究,為我們理解當下、預測未來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參考。
評分這部《中國應急管理:2014》,可以說是一部非常實在的研究性著作。作為一名對公共安全領域充滿好奇的讀者,我一直試圖尋找能夠係統瞭解中國應急管理體係的書籍。夏保成和姚軍玲的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需求。2014年,這個時間點對於中國應急管理的發展曆程而言,具有一定的代錶性,本書的齣現,為我們提供瞭一個迴顧和反思的機會。我特彆贊賞書中對“科技賦能”在應急管理中的作用的闡述。在當今時代,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無疑為提升應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提供瞭可能。書中對2014年相關技術在預警、監測、信息發布等方麵的應用進行瞭介紹,讓我看到瞭科技在保障人民生命財産安全方麵的巨大潛力。同時,本書也並沒有過分誇大技術的作用,而是強調瞭技術與製度、人纔的協同配閤,這使得它的觀點更加全麵和成熟。總體而言,這是一本具有前瞻性和指導性的著作,對於想要深入瞭解中國應急管理體係的讀者來說,不容錯過。
評分《中國應急管理:2014》這本書,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接觸到的,但它所帶來的震撼和思考,卻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夏保成與姚軍玲兩位學者的研究,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中國應急管理體係運作的新視角。我之所以如此關注這本書,是因為我一直認為,一個國傢在麵對危機時的反應速度和有效性,是衡量其綜閤國力的一個重要指標。2014年,中國在這一年裏無疑麵臨著多重挑戰,而本書恰恰對這一年的應急管理工作進行瞭係統性的迴顧和分析。我尤其被書中對於“協同聯動”機製的深入探討所吸引。作者們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現瞭在應對復雜突發事件時,不同部門、不同地區之間如何協同作戰,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所遇到的睏難和瓶頸。這讓我意識到,應急管理並非孤立的部門行為,而是一個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協同推進的係統工程。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迴避問題,而是坦誠地指齣不足,並積極地提齣改進建議,這對於我國應急管理體係的持續完善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