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寂靜:劍橋大學教授寂靜島上的哲思隨筆 【英】亞瑟·剋裏斯托弗·本森(Arthur Ch

對話寂靜:劍橋大學教授寂靜島上的哲思隨筆 【英】亞瑟·剋裏斯托弗·本森(Arthur Ch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英】亞瑟·剋裏斯托弗·本森Arthur Chri 著
圖書標籤:
  • 哲學
  • 隨筆
  • 英國文學
  • 劍橋大學
  • 寂靜
  • 反思
  • 生活
  • 精神世界
  • 散文
  • 經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北京十翼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黑龍江教育齣版社
ISBN:9787531686972
商品編碼:29516005752
包裝:軟精裝
齣版時間:2016-08-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對話寂靜:劍橋大學教授寂靜島上的哲思隨筆

定價:39.80元

售價:29.9元,便宜9.9元,摺扣75

作者:【英】亞瑟·剋裏斯托弗·本森(Arthur Chri

齣版社:黑龍江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3168697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軟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劍橋大學教授亞瑟?剋裏斯托弗?本森的又一部經典隨筆,作者采用一種實驗性的創作環境,將自己完全放在一個自然的島上,一方麵,迴到自然人的淳樸環境中,讓靈魂歸於原生態;另一方麵,在離群索居的寂靜氛圍裏,完成社會人的獨立思考。書中探討人生、苦難、藝術等問題,觀點深刻、獨到、質樸,將人帶入一種寂靜中的奇境,深切體會其中的魅力和幽默。

目錄


1 空氣的聲音/無意義的工作/放錯的良心/同情/清晰的視野/生活的快樂

2 小說/當代愛情/自我意識下的愛情/愛情禮物/愛情與激情/超然的愛情

3 熱情/忍耐

4 煩惱/誤解/上帝之心

5 付齣/遺傳/責任/建議

6 標準/憧憬

7 靈魂與軀體/靈魂的軌跡

8 禮拜儀式/教條主義/靈性

9 悲情/信任

10 忍耐力/如火的獻祭

11 獨處/審慎地思考/自我約束

12 浪漫/秘密

13 迴憶/社交/簡樸

14 交付終稿

15 年齡與詩情/朝聖/清晨的露珠

16 友誼之所/告彆/象徵意義

17 悲情與矯情

18 夢魘

19 敬仰/效仿

20 罪惡感/良心

21 希臘精神/當代精神

22 厭惡/譴責

23 稗子

24自我提升/忘我

25 美之品質

26 隱私/袒露心聲

27 藝術的發展/詩歌的未來/沃爾特·惠特曼

28 自知之明/藝術生命/藝術理想/藝術追求

29 約束秉性/未竟之愛

30 藝術的歸宿/真正的視野/高貴的失敗

31聖所/遐思

32 猜想的權利/神學傢

33 鄉村教堂

34 少校

35 評論傢/闡釋者

36 現代年輕人

37 循規蹈矩者/給予與索取/公立學校的校長

38 孤獨/局限性

39 劍橋講師

40 教區牧師

41 哲學傢

42 有品位的人/文化/奧林匹亞山與帕爾納索斯山/藝術精神

43 正派人

44 老年人

45 食鷹猴/傳記/傳記作傢

46 雪萊

47 拜倫/利·亨特

48 遺世英名/詩人的希望

49 濟慈

50 先知的墓塚/世界與詩人

51 肖特豪斯

52 威爾斯

53 朝聖之旅/英雄

54 彼得伯勒

55 貝拉西斯莊園

56 少女夏洛特/亞瑟王的宮殿

57 露天礦

58 大自然與科學

59 古路

後記

作者介紹


亞瑟·剋裏斯托弗·本森(Arthur Christopher Benson,1862~1925),英國的散文傢、詩人、作傢,劍橋大學莫德林學院的第28屆院長。他的父親是19世紀末坎特伯雷大主教愛德華·懷特·本森,其舅舅是的哲學傢亨利·西奇威剋。因此,本森傢族所富有的文化和著述的傳統,也很自然地遺傳到他身上。但不幸的是,同樣遺傳在他身上的還有傢族性精神病。他本人患有狂躁抑鬱性的精神病,雖然身患疾病,本森仍是一位傑齣的學者和多産作傢。他曾就讀於伊頓公學和劍橋大學的國王學院,並在1885~1903年,在伊頓公學和劍橋大學的莫德林學院講授英國文學。1906年後,他齣任格雷欣學校校長。1915~1925年,他擔任莫德林學院院長。
他的詩歌和散文著述頗豐。令人驚嘆的是,他在人生後的20年間,每天堅持寫日記,寫下瞭世上長的400萬字的日記,給世人留下瞭一筆豐厚的思想遺産,代錶作有:《仰望星空》AtLarge)、《自由之旅》(Escape and Other Essays)、《大學之窗》(FromaCollegeWindow)、《聖壇之火》(TheAltarFire)、《為師之道》(TheSchoolmaster)、《劍橋論道》(CambridgeEssaysonEducation)、《阿城信劄》(TheUptonLetters)、《我心無懼》(WhereNoFearWas)、《嚮死而生》(TheGateofDeath)、《安靜的傢》(TheHouseofQuiet)、《靜水之旁》(BesideStillWaters)、《追隨本心》(AlongtheRoad)、《生命之泉》(WaterSprings)、《美麗金綫》(TheThreadofGold)、《我生永安》Meanwhile)、《無冕》(MenofMight)、《黑夜爐火》(ThyRodandThyStaff)、《花香滿園》(JoyousGard)、《論羅斯金》(RuskinAStudyinPersonality)、《障山及其他故事》(TheHillofTroubleandOtherStories)、《曙光中的少年》(TheChildoftheDawn)等。

文摘


序言



《島語:靜謐角落裏的思想迴聲》 在這喧囂的世界中,我們渴望尋覓一處寜靜,一個可以讓我們深呼吸,傾聽內心聲音的角落。然而,真正的靜謐,並非物理空間的真空,而是心靈深處的沉澱與迴響。《島語:靜謐角落裏的思想迴聲》正是這樣一本引導讀者走嚮內在寜靜,探索生命深層意義的隨筆集。本書並非一本講述遙遠島嶼風光的遊記,也不是描繪孤立海島生活的百科全書,而是藉由“島”這一意象,邀請讀者一同踏上一場深刻的思想漫遊。 作者並非一位地理探險傢,而是以一位敏銳的觀察者和深刻的思想者身份,將我們帶入一個精神的島嶼。這個島嶼,或許是我們內心深處的一片未被馴服的荒野,或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被遺忘的某個細微瞬間,又或許是我們麵對人生重大抉擇時,必須獨自麵對的孤寂。作者善於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火花,將它們編織成篇篇引人入勝的文字。 本書的魅力在於其獨特的敘事視角。作者不急於給齣明確的答案,而是拋齣問題,引導讀者一同思考。他常常以日常生活中的細微觀察入手,例如一片落葉的飄零,一次偶然的邂逅,甚至是一段無聲的對視,都能在他筆下延展齣對生命、存在、意義的深刻洞察。他沒有刻意迴避人生的復雜性,反而以一種溫和而堅定的筆觸,觸及那些常被我們忽視的,甚至是我們試圖迴避的深刻議題。 《島語》的每一篇隨筆,都像是一扇敞開的窗戶,讓我們得以窺見作者豐富的內心世界,同時也啓發我們審視自身。《島語》並非一套係統的哲學論著,不提供一套僵化的理論框架,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在你耳邊低語,講述那些關於時間、記憶、孤獨、愛、死亡以及我們如何在這世間找到立足之地的故事。 閱讀《島語》的過程,更像是一種體驗,一種與作者思想共振的體驗。你可能會在某個章節中,突然發現自己長久以來縈繞在心頭的一個睏惑,竟然在作者的筆下得到瞭某種程度的解答,或者更重要的是,你發現瞭一種看待問題的全新角度。作者深厚的學養和人文關懷,使得他的思考既有深度又不失溫度,既有理性又不乏感性。他不會用晦澀的術語將你拒之門外,而是用清晰、優美的語言,將復雜的思想化為可親可近的感悟。 書中對“寂靜”的探討,並非是鼓吹逃避現實,而是強調在靜謐中獲取力量。作者認為,真正的力量並非來自喧囂的爭辯或錶麵的繁榮,而是在內心的沉靜中培養齣的洞察力與韌性。他筆下的“寂靜”是一種主動的選擇,一種嚮內探索的勇氣,一種與自我對話的契機。在這樣的靜謐中,我們纔能更清晰地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辨識那些真正重要的東西,從而做齣更符閤自己內心深處的選擇。 《島語》所描繪的“島”,可以理解為一種精神上的獨立與自主。在這個信息爆炸、觀點紛繁的時代,我們常常被外界的聲音所裹挾,迷失瞭自我。作者通過“島”的意象,提醒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建立屬於自己的精神傢園,在那裏,我們可以不受乾擾地思考,不受評判地感受,不受定義地存在。這個“島”是我們的避風港,也是我們力量的源泉。 本書並非旨在提供一套“人生指南”,而是鼓勵讀者成為自己人生的“指南針”。作者通過他的思考,為我們提供瞭豐富的參照,但最終的航嚮,依然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他鼓勵我們去質疑,去探索,去體驗,去感受,去在這個世界上留下屬於我們自己的獨特印記。 《島語》的語言風格清新淡雅,節奏舒緩。作者的文字如同一股清泉,緩緩流淌,洗滌心靈的塵埃。他善於運用比喻和意象,將抽象的哲學概念具象化,讓讀者在閱讀中産生共鳴。他的敘事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娓娓道來,如同與一位老友圍爐夜話,在不經意間,點醒你心中最深處的迷茫。 本書的受眾廣泛,無論你是對哲學思考有興趣的讀者,還是在人生旅途中感到迷茫的求索者,亦或是僅僅希望在繁忙生活中尋得片刻寜靜的現代人,《島語》都能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它是一本可以讓你反復品讀的書,每一次閱讀,都可能在不同的心境下,獲得新的啓示。 《島語》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關於生命的誠懇對話。它將引導你走嚮那個屬於自己的“寂靜島”,在那裏,你將發現一個更強大、更清晰、更真實、也更自由的自己。在這片靜謐的土地上,你將學會如何與自己的思想共舞,如何在這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從容與安寜。它所探討的,是那些恒久不變的生命議題,是在任何時代、任何地點,都值得我們去深入思考的根本問題。 這本書,將成為你精神旅途上的一盞明燈,在你感到睏惑時,為你指引方嚮;在你感到疲憊時,為你注入力量;在你感到孤單時,與你進行一場深刻而溫暖的對話。它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沒有華麗的辭藻堆砌,但它擁有最寶貴的財富——一份對生命深刻的關懷,和一份對人類心靈真誠的探索。 《島語:靜謐角落裏的思想迴聲》,邀請你一同走進那片寜靜,傾聽那迴蕩在心間的思想之聲。它不是知識的灌輸,而是智慧的啓迪;它不是結論的呈現,而是思考的邀請。在這趟旅程中,你將不僅僅讀到彆人的故事,更能讀懂自己的內心。

用戶評價

評分

一本令人沉思的著作,標題引人入勝,仿佛召喚著一種寜靜而深刻的對話。《寂靜對話》——光是這個名字就足以讓人心生嚮往,勾起對那個與世隔絕的“寂靜島”以及島上那位劍橋大學教授的無限遐想。我幾乎能想象齣,在海風輕拂、濤聲入耳的孤寂之地,一位飽學之士如何藉由內心的靜默,與自己,與宇宙,與人類存在的根本問題進行一場場意味深長的對話。亞瑟·剋裏斯托弗·本森(Arthur Christopher Benson)這個名字,雖然在我腦海中還略顯陌生,但聯想到他身處的學術殿堂——劍橋大學,以及他選擇的寫作方式——“哲思隨筆”,我便能預感到這本書絕非淺嘗輒止的讀物。它更像是一杯醇厚的老酒,需要細細品味,方能體味其中的甘醇與迴味。我期待著,在這些隨筆中,能夠窺見一種超越日常瑣碎的智慧,一種對生命本質的深刻洞察。那些關於“寂靜”的思考,是否能幫助我滌蕩心靈的塵埃,讓我聽見內心深處的聲音?那些“哲思”,是否能為我點亮前行的迷茫,讓我對人生有新的理解?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次閱讀,更像是一次靈魂的遠足,一次與智者心智的深度碰撞,一次對“寂靜”力量的探索。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開它,沉浸在那由文字構建的寜靜世界中,去聆聽那無聲卻充滿力量的哲思之語。

評分

讀到《對話寂靜:劍橋大學教授寂靜島上的哲思隨筆》這個書名,我首先想到的是一種迴歸本源的渴望。在信息爆炸、喧囂塵上的時代,我們被各種聲音裹挾著前行,大腦時刻處於被填充的狀態,真正屬於自己的思考空間變得越來越稀缺。《寂靜》二字,便是一種強大的呼喚,它暗示著一種擺脫外界乾擾,迴歸內心寜靜的狀態。而“寂靜島”,更是構成瞭一個具象化的象徵,一個可以讓我們逃離俗世喧囂,進行深度自我對話的理想之地。我很好奇,亞瑟·剋裏斯托弗·本森教授是如何在他的“寂靜島”上,將“對話”與“寂靜”這兩個看似矛盾的概念融閤在一起的。是寂靜孕育瞭思想的萌芽,還是思想的湧現需要以寂靜為土壤?這其中的辯證關係,令人著迷。作為一位劍橋大學的教授,他的哲學素養和學識深度毋庸置疑。因此,我期待在這本隨筆中,能夠讀到他對人生、存在、意識,甚至是宇宙奧秘的獨到見解。我希望這本書能引導我,在喧囂的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寂靜島”,學會傾聽內心的聲音,並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這不僅僅是一次閱讀體驗,更可能是一次心靈的淨化與升華,一次重塑我們對“對話”和“寂靜”認知的契機。

評分

“對話寂靜”,這個書名本身就蘊含著一種引人入勝的張力。在我們的認知裏,“對話”往往意味著聲音、交流,而“寂靜”則是無聲、沉寂。然而,將兩者並置,卻勾勒齣一種彆樣的意境,一種超越瞭物理層麵的深刻溝通。我無法想象,在“寂靜島”上,一位劍橋大學的教授,會如何展開他的“對話”。是藉由對自然的觀察,引發對宇宙的思考?是沉浸於古籍的智慧,與先哲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還是,更深層次的,是與自己內心最真實的那個聲音進行一場坦誠而深入的交流?亞瑟·剋裏斯托弗·本森教授的身份,讓我對這本書的智識深度充滿期待。他必然擁有深厚的哲學功底,能夠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引人入勝的文字。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進入一個完全不同的思維空間,在那裏,我可以暫時放下外界的紛擾,專注於傾聽內心的聲音,去理解那些潛藏在生活錶象之下的深刻道理。這不僅僅是閱讀,更像是一次與自己靈魂深處的會麵,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全新探索。

評分

《對話寂靜:劍橋大學教授寂靜島上的哲思隨筆》——光是這個充滿詩意與哲思的書名,就足以勾起我的好奇心。我腦海中浮現齣一個畫麵:在海天一色的寂靜島嶼上,一位飽讀詩書的教授,在海浪的低語和海鷗的鳴叫聲中,陷入瞭對生命、對世界的沉思。他筆下的“對話”,想必並非是尋常的言語交流,而是心靈與心靈、思想與思想之間無聲的碰撞與共鳴。而“寂靜”,則成為瞭這場對話的溫床,是孕育深刻洞見的沃土。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跟隨本森教授的筆觸,一同漫步於他的“寂靜島”上,感受那種極緻的寜靜,並從中體會他對人生哲學、存在意義的獨特見解。他作為劍橋大學的一員,其思想的深度和廣度自然不言而喻。我猜想,他的隨筆中,會透露齣他對人類普遍睏境的關懷,對生命價值的探索,以及對精神自由的追求。我希望,這本書能如同一股清流,滌蕩我內心深處的浮躁,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找到更加深刻的人生意義。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一次與智者靈魂的對話。

評分

《對話寂靜:劍橋大學教授寂靜島上的哲思隨筆》——這個書名本身就如同一個邀請,邀請我踏上一場心靈的旅程。我腦海中勾勒齣一幅畫麵:一位來自劍橋的智者,在海島的孤寂中,麵對著無垠的大海和寂靜的天空,開始瞭他的哲學思考。他所說的“對話”,想必是一種深邃的內省,一種與自我、與宇宙的無聲交流。而“寂靜”,則成為瞭這一切的催化劑,是孕育智慧的溫床。作為一位劍橋大學的教授,亞瑟·剋裏斯托弗·本森先生的筆觸,無疑承載著深厚的學養和獨到的見解。我期待在這本隨筆中,能夠讀到他對生命、存在、時間、意識等宏大議題的深刻剖析。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暫時逃離日常的喧囂,在寜靜中獲得心靈的慰藉,並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與智慧。這不僅僅是一次閱讀,更像是一場與靈魂的深度對話,一次對生命意義的重新審視與探索,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這個世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