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寂静:剑桥大学教授寂静岛上的哲思随笔 【英】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Arthur Ch

对话寂静:剑桥大学教授寂静岛上的哲思随笔 【英】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Arthur Ch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Arthur Chri 著
图书标签:
  • 哲学
  • 随笔
  • 英国文学
  • 剑桥大学
  • 寂静
  • 反思
  • 生活
  • 精神世界
  • 散文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十翼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1686972
商品编码:29516005752
包装:软精装
出版时间:2016-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对话寂静:剑桥大学教授寂静岛上的哲思随笔

定价:39.80元

售价:29.9元,便宜9.9元,折扣75

作者:【英】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Arthur Chri

出版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3168697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软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剑桥大学教授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的又一部经典随笔,作者采用一种实验性的创作环境,将自己完全放在一个自然的岛上,一方面,回到自然人的淳朴环境中,让灵魂归于原生态;另一方面,在离群索居的寂静氛围里,完成社会人的独立思考。书中探讨人生、苦难、艺术等问题,观点深刻、独到、质朴,将人带入一种寂静中的奇境,深切体会其中的魅力和幽默。

目录


1 空气的声音/无意义的工作/放错的良心/同情/清晰的视野/生活的快乐

2 小说/当代爱情/自我意识下的爱情/爱情礼物/爱情与激情/超然的爱情

3 热情/忍耐

4 烦恼/误解/上帝之心

5 付出/遗传/责任/建议

6 标准/憧憬

7 灵魂与躯体/灵魂的轨迹

8 礼拜仪式/教条主义/灵性

9 悲情/信任

10 忍耐力/如火的献祭

11 独处/审慎地思考/自我约束

12 浪漫/秘密

13 回忆/社交/简朴

14 交付终稿

15 年龄与诗情/朝圣/清晨的露珠

16 友谊之所/告别/象征意义

17 悲情与矫情

18 梦魇

19 敬仰/效仿

20 罪恶感/良心

21 希腊精神/当代精神

22 厌恶/谴责

23 稗子

24自我提升/忘我

25 美之品质

26 隐私/袒露心声

27 艺术的发展/诗歌的未来/沃尔特·惠特曼

28 自知之明/艺术生命/艺术理想/艺术追求

29 约束秉性/未竟之爱

30 艺术的归宿/真正的视野/高贵的失败

31圣所/遐思

32 猜想的权利/神学家

33 乡村教堂

34 少校

35 评论家/阐释者

36 现代年轻人

37 循规蹈矩者/给予与索取/公立学校的校长

38 孤独/局限性

39 剑桥讲师

40 教区牧师

41 哲学家

42 有品位的人/文化/奥林匹亚山与帕尔纳索斯山/艺术精神

43 正派人

44 老年人

45 食鹰猴/传记/传记作家

46 雪莱

47 拜伦/利·亨特

48 遗世英名/诗人的希望

49 济慈

50 先知的墓冢/世界与诗人

51 肖特豪斯

52 威尔斯

53 朝圣之旅/英雄

54 彼得伯勒

55 贝拉西斯庄园

56 少女夏洛特/亚瑟王的宫殿

57 露天矿

58 大自然与科学

59 古路

后记

作者介绍


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Arthur Christopher Benson,1862~1925),英国的散文家、诗人、作家,剑桥大学莫德林学院的第28届院长。他的父亲是19世纪末坎特伯雷大主教爱德华·怀特·本森,其舅舅是的哲学家亨利·西奇威克。因此,本森家族所富有的文化和著述的传统,也很自然地遗传到他身上。但不幸的是,同样遗传在他身上的还有家族性精神病。他本人患有狂躁抑郁性的精神病,虽然身患疾病,本森仍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多产作家。他曾就读于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的国王学院,并在1885~1903年,在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的莫德林学院讲授英国文学。1906年后,他出任格雷欣学校校长。1915~1925年,他担任莫德林学院院长。
他的诗歌和散文著述颇丰。令人惊叹的是,他在人生后的20年间,每天坚持写日记,写下了世上长的400万字的日记,给世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思想遗产,代表作有:《仰望星空》AtLarge)、《自由之旅》(Escape and Other Essays)、《大学之窗》(FromaCollegeWindow)、《圣坛之火》(TheAltarFire)、《为师之道》(TheSchoolmaster)、《剑桥论道》(CambridgeEssaysonEducation)、《阿城信札》(TheUptonLetters)、《我心无惧》(WhereNoFearWas)、《向死而生》(TheGateofDeath)、《安静的家》(TheHouseofQuiet)、《静水之旁》(BesideStillWaters)、《追随本心》(AlongtheRoad)、《生命之泉》(WaterSprings)、《美丽金线》(TheThreadofGold)、《我生永安》Meanwhile)、《无冕》(MenofMight)、《黑夜炉火》(ThyRodandThyStaff)、《花香满园》(JoyousGard)、《论罗斯金》(RuskinAStudyinPersonality)、《障山及其他故事》(TheHillofTroubleandOtherStories)、《曙光中的少年》(TheChildoftheDawn)等。

文摘


序言



《岛语:静谧角落里的思想回声》 在这喧嚣的世界中,我们渴望寻觅一处宁静,一个可以让我们深呼吸,倾听内心声音的角落。然而,真正的静谧,并非物理空间的真空,而是心灵深处的沉淀与回响。《岛语:静谧角落里的思想回声》正是这样一本引导读者走向内在宁静,探索生命深层意义的随笔集。本书并非一本讲述遥远岛屿风光的游记,也不是描绘孤立海岛生活的百科全书,而是借由“岛”这一意象,邀请读者一同踏上一场深刻的思想漫游。 作者并非一位地理探险家,而是以一位敏锐的观察者和深刻的思想者身份,将我们带入一个精神的岛屿。这个岛屿,或许是我们内心深处的一片未被驯服的荒野,或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被遗忘的某个细微瞬间,又或许是我们面对人生重大抉择时,必须独自面对的孤寂。作者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火花,将它们编织成篇篇引人入胜的文字。 本书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叙事视角。作者不急于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抛出问题,引导读者一同思考。他常常以日常生活中的细微观察入手,例如一片落叶的飘零,一次偶然的邂逅,甚至是一段无声的对视,都能在他笔下延展出对生命、存在、意义的深刻洞察。他没有刻意回避人生的复杂性,反而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笔触,触及那些常被我们忽视的,甚至是我们试图回避的深刻议题。 《岛语》的每一篇随笔,都像是一扇敞开的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启发我们审视自身。《岛语》并非一套系统的哲学论著,不提供一套僵化的理论框架,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在你耳边低语,讲述那些关于时间、记忆、孤独、爱、死亡以及我们如何在这世间找到立足之地的故事。 阅读《岛语》的过程,更像是一种体验,一种与作者思想共振的体验。你可能会在某个章节中,突然发现自己长久以来萦绕在心头的一个困惑,竟然在作者的笔下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解答,或者更重要的是,你发现了一种看待问题的全新角度。作者深厚的学养和人文关怀,使得他的思考既有深度又不失温度,既有理性又不乏感性。他不会用晦涩的术语将你拒之门外,而是用清晰、优美的语言,将复杂的思想化为可亲可近的感悟。 书中对“寂静”的探讨,并非是鼓吹逃避现实,而是强调在静谧中获取力量。作者认为,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喧嚣的争辩或表面的繁荣,而是在内心的沉静中培养出的洞察力与韧性。他笔下的“寂静”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一种向内探索的勇气,一种与自我对话的契机。在这样的静谧中,我们才能更清晰地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辨识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从而做出更符合自己内心深处的选择。 《岛语》所描绘的“岛”,可以理解为一种精神上的独立与自主。在这个信息爆炸、观点纷繁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外界的声音所裹挟,迷失了自我。作者通过“岛”的意象,提醒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在那里,我们可以不受干扰地思考,不受评判地感受,不受定义地存在。这个“岛”是我们的避风港,也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本书并非旨在提供一套“人生指南”,而是鼓励读者成为自己人生的“指南针”。作者通过他的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参照,但最终的航向,依然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他鼓励我们去质疑,去探索,去体验,去感受,去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特印记。 《岛语》的语言风格清新淡雅,节奏舒缓。作者的文字如同一股清泉,缓缓流淌,洗涤心灵的尘埃。他善于运用比喻和意象,将抽象的哲学概念具象化,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他的叙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娓娓道来,如同与一位老友围炉夜话,在不经意间,点醒你心中最深处的迷茫。 本书的受众广泛,无论你是对哲学思考有兴趣的读者,还是在人生旅途中感到迷茫的求索者,亦或是仅仅希望在繁忙生活中寻得片刻宁静的现代人,《岛语》都能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它是一本可以让你反复品读的书,每一次阅读,都可能在不同的心境下,获得新的启示。 《岛语》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关于生命的诚恳对话。它将引导你走向那个属于自己的“寂静岛”,在那里,你将发现一个更强大、更清晰、更真实、也更自由的自己。在这片静谧的土地上,你将学会如何与自己的思想共舞,如何在这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从容与安宁。它所探讨的,是那些恒久不变的生命议题,是在任何时代、任何地点,都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的根本问题。 这本书,将成为你精神旅途上的一盏明灯,在你感到困惑时,为你指引方向;在你感到疲惫时,为你注入力量;在你感到孤单时,与你进行一场深刻而温暖的对话。它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但它拥有最宝贵的财富——一份对生命深刻的关怀,和一份对人类心灵真诚的探索。 《岛语:静谧角落里的思想回声》,邀请你一同走进那片宁静,倾听那回荡在心间的思想之声。它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智慧的启迪;它不是结论的呈现,而是思考的邀请。在这趟旅程中,你将不仅仅读到别人的故事,更能读懂自己的内心。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到《对话寂静:剑桥大学教授寂静岛上的哲思随笔》这个书名,我首先想到的是一种回归本源的渴望。在信息爆炸、喧嚣尘上的时代,我们被各种声音裹挟着前行,大脑时刻处于被填充的状态,真正属于自己的思考空间变得越来越稀缺。《寂静》二字,便是一种强大的呼唤,它暗示着一种摆脱外界干扰,回归内心宁静的状态。而“寂静岛”,更是构成了一个具象化的象征,一个可以让我们逃离俗世喧嚣,进行深度自我对话的理想之地。我很好奇,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教授是如何在他的“寂静岛”上,将“对话”与“寂静”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概念融合在一起的。是寂静孕育了思想的萌芽,还是思想的涌现需要以寂静为土壤?这其中的辩证关系,令人着迷。作为一位剑桥大学的教授,他的哲学素养和学识深度毋庸置疑。因此,我期待在这本随笔中,能够读到他对人生、存在、意识,甚至是宇宙奥秘的独到见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引导我,在喧嚣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寂静岛”,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体验,更可能是一次心灵的净化与升华,一次重塑我们对“对话”和“寂静”认知的契机。

评分

“对话寂静”,这个书名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引人入胜的张力。在我们的认知里,“对话”往往意味着声音、交流,而“寂静”则是无声、沉寂。然而,将两者并置,却勾勒出一种别样的意境,一种超越了物理层面的深刻沟通。我无法想象,在“寂静岛”上,一位剑桥大学的教授,会如何展开他的“对话”。是借由对自然的观察,引发对宇宙的思考?是沉浸于古籍的智慧,与先哲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还是,更深层次的,是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那个声音进行一场坦诚而深入的交流?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教授的身份,让我对这本书的智识深度充满期待。他必然拥有深厚的哲学功底,能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文字。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思维空间,在那里,我可以暂时放下外界的纷扰,专注于倾听内心的声音,去理解那些潜藏在生活表象之下的深刻道理。这不仅仅是阅读,更像是一次与自己灵魂深处的会面,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全新探索。

评分

《对话寂静:剑桥大学教授寂静岛上的哲思随笔》——这个书名本身就如同一个邀请,邀请我踏上一场心灵的旅程。我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画面:一位来自剑桥的智者,在海岛的孤寂中,面对着无垠的大海和寂静的天空,开始了他的哲学思考。他所说的“对话”,想必是一种深邃的内省,一种与自我、与宇宙的无声交流。而“寂静”,则成为了这一切的催化剂,是孕育智慧的温床。作为一位剑桥大学的教授,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先生的笔触,无疑承载着深厚的学养和独到的见解。我期待在这本随笔中,能够读到他对生命、存在、时间、意识等宏大议题的深刻剖析。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暂时逃离日常的喧嚣,在宁静中获得心灵的慰藉,并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与智慧。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像是一场与灵魂的深度对话,一次对生命意义的重新审视与探索,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这个世界。

评分

一本令人沉思的著作,标题引人入胜,仿佛召唤着一种宁静而深刻的对话。《寂静对话》——光是这个名字就足以让人心生向往,勾起对那个与世隔绝的“寂静岛”以及岛上那位剑桥大学教授的无限遐想。我几乎能想象出,在海风轻拂、涛声入耳的孤寂之地,一位饱学之士如何借由内心的静默,与自己,与宇宙,与人类存在的根本问题进行一场场意味深长的对话。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Arthur Christopher Benson)这个名字,虽然在我脑海中还略显陌生,但联想到他身处的学术殿堂——剑桥大学,以及他选择的写作方式——“哲思随笔”,我便能预感到这本书绝非浅尝辄止的读物。它更像是一杯醇厚的老酒,需要细细品味,方能体味其中的甘醇与回味。我期待着,在这些随笔中,能够窥见一种超越日常琐碎的智慧,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那些关于“寂静”的思考,是否能帮助我涤荡心灵的尘埃,让我听见内心深处的声音?那些“哲思”,是否能为我点亮前行的迷茫,让我对人生有新的理解?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像是一次灵魂的远足,一次与智者心智的深度碰撞,一次对“寂静”力量的探索。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沉浸在那由文字构建的宁静世界中,去聆听那无声却充满力量的哲思之语。

评分

《对话寂静:剑桥大学教授寂静岛上的哲思随笔》——光是这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书名,就足以勾起我的好奇心。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画面:在海天一色的寂静岛屿上,一位饱读诗书的教授,在海浪的低语和海鸥的鸣叫声中,陷入了对生命、对世界的沉思。他笔下的“对话”,想必并非是寻常的言语交流,而是心灵与心灵、思想与思想之间无声的碰撞与共鸣。而“寂静”,则成为了这场对话的温床,是孕育深刻洞见的沃土。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跟随本森教授的笔触,一同漫步于他的“寂静岛”上,感受那种极致的宁静,并从中体会他对人生哲学、存在意义的独特见解。他作为剑桥大学的一员,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自然不言而喻。我猜想,他的随笔中,会透露出他对人类普遍困境的关怀,对生命价值的探索,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我希望,这本书能如同一股清流,涤荡我内心深处的浮躁,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找到更加深刻的人生意义。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与智者灵魂的对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