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妈妈课
定价:29.80元
作者:(韩)智光
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50742805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横扫韩国五大畅销书榜No.1,风靡亚洲的家教经典,一本让天下妈妈感叹“相见恨晚”的幸福指南 ◆毕淑敏、《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主编王珺温暖推荐 ◆韩国*受欢迎人生导师阐释培养幸福孩子的智慧 ◆出版即荣登韩国Yes24等五大网络书店畅销榜名,上市仅6天,卖断3次 ◆百万妈妈倾心热捧,一年之内大卖超2800000册,持续畅销 ◆在韩国**网上书店Yes24销售热度指数远超《因为痛所以叫青春》《乔布斯传》等热门书 ◆与《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跨越国别不谋而合的家教智慧,更为抚慰父母当下心灵困惑 ◆本年度*值得期待的热门书!继畅销书《第56好教室的奇迹》后,中国城市出版社图书事业部倾力打造的又一超级畅销家教图书,持续教育图书新风潮 ◆妈妈幸福了,孩子才会幸福!成为内心平和、充满智慧的妈妈,从这一课起 ★建议天下所有愿意为孩子成长呕心沥血的人们,展读此书,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从懵懂的家长升华为真正的父母。 ——作家 毕淑敏
内容提要
孩子是父母*好的“礼物”,本书将是妈妈*好的“福音书”。
培养和教育孩子也本应该是一件十分快乐幸福的事,但为何越来越多的父母,却视其为异常辛苦、备受煎熬的苦活?
孩子不听话,不爱学习,成绩不好,升学不理想等,像这样因孩子教育问题伤神、诉苦的妈妈不在少数。尤其很多妈妈会问:孩子有这样那样多的缺点,要怎样去纠正呢?
面对父母,尤其是妈妈教育孩子遇到的种种现实困惑,智光直指人心,洞彻世事,将精妙的智慧,地融入到日常的家庭教育中,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家教理念和原则,给出许多简单而又切实可行的操作技巧,提供广大苦苦寻觅良方的妈妈,一条有章可循的康庄大道。
没有能赢过子女的父母,告诉父母如何正确有效地和孩子沟通;三种爱的语言:无私的爱,守护的爱,冷静的爱,让妈妈智慧地对待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微妙需求;树人先树己,父母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注重孩子品格培养,父母的模范作用,将会深刻影响孩子的一生……对于孩子,妈妈是*的神,但不是身为女人,而是身为妈妈而活!作者在书中随处可见的真知灼见,汇聚成滋润心田的甘泉,让天下父母不但可以获得许多宝贵的经验,培养出自觉、自强、独立、乐观的孩子,更能同时收获幸福和成功!
妈妈幸福了,孩子才会幸福!
成为内心平和、充满智慧的妈妈,从这一课开始!
目录
作者介绍
作者是当今韩国受尊敬的人生导师。他是向充满矛盾与纷争之地散播安宁的和平运动家,是支援第三世界的活动家,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对世界充满责任意识的思想家,是清醒的修行者。
智光大师在这个思想空洞、人性缺失的社会中,通过现场答疑解惑的形式,劝人们不要随波逐流。他认为,个人的生活和修行时不可分割的,并一直致力于弃婴疾病扫盲、人权和平统一、生态环境保护等社会公益活动。并获得:
2000.08.09 万海布道奖
2002.08.31 拉蒙麦格塞塞奖(该奖被誉为“亚洲诺贝尔和平奖”)
文摘
序言
我必须承认,一开始被这本书厚厚的篇幅吓到了,担心它会陷入冗长和拖沓,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作者的文字拥有惊人的密度,每一个段落都信息量爆棚,但又没有丝毫的晦涩感。它更像是一部散文与小说完美融合的体裁,充满了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辨,但这些思辨又被包裹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之中,绝不枯燥。书中穿插的几篇“作者手记”或“访谈记录”,更是巧妙地为正文提供了另一维度的解读视角,极大地丰富了文本的探讨空间。特别是关于“记忆的不可靠性”的讨论,作者用一种近乎戏谑的口吻,颠覆了我们对“真相”的认知,让我开始怀疑自己对过去经历的记忆是否也经过了重重的主观过滤。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包容性,它既能满足对情节有要求的读者,也能让热衷于思想实验的“硬核”文学爱好者感到满足。这是一次酣畅淋漓的精神冒险,读完后感觉自己的思维带宽都被拓宽了不少。
评分天呐,这本书的结构简直是天才之作!它完全打破了我对传统线性叙事的固有认知。作者采用了多重叙事者和时间线的交错手法,读起来就像是在同时观看好几部电影,每一条线索似乎都独立存在,但当你翻到最后,会猛然发现它们是如何像精密齿轮一样咬合在一起,共同驱动最终的那个令人唏嘘的结局。这种叙事上的复杂性,非但没有造成阅读障碍,反而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参与感和探索欲。我用了两遍才勉强理清所有的因果链条。此外,这本书对于空间环境的描绘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细致程度——无论是老城区的潮湿气味,还是现代都市冰冷的大理石地面,都仿佛触手可及。这种环境描写,与人物内心的压抑感形成了完美的对应,构建了一个密不透风的阅读氛围。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结构主义的胜利”。它不仅仅是在讲一个故事,更是在解构“故事”本身。
评分最近读完一本新书,感觉非常震撼,它以一种极其细腻和深刻的方式,剖析了当代社会中个体在面对家庭期待与自我实现之间的挣扎。作者的文字功力非凡,简直就是一场文字的盛宴。书中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入木三分,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的每一次呼吸、每一个眼神的闪烁,都似乎能被清晰地捕捉并放大。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情感时的那种克制与爆发力的平衡,它不像某些小说那样将情绪直接倾倒给读者,而是通过精妙的场景构建和对话留白,让读者自己去体会那份沉重或狂喜。举个例子,其中有一段描述主人公在雨夜中独自漫步的情节,寥寥数语,却营造出一种都市边缘的孤独感,那种“全世界都与我无关,但我依然在行走”的姿态,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控得炉火纯青,时而舒缓如溪流,时而急转直下如瀑布,牢牢抓住了读者的心跳。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快消品,而是需要你合上书本后,花上好几天时间去回味、去反思自己人生轨迹的深刻之作。这种深度,在如今浮躁的出版市场中,实属难得。
评分这本书以一种近乎冷峻的笔触,揭示了人与人之间最难以逾越的鸿沟——代沟与理解的错位。它没有采取那种煽情式的、把一切都解释得清清楚楚的叙事方式,而是选择了让沉默发声。大量的留白,让读者必须自己填补那些未说出口的爱意、那些潜藏在日常争吵之下的恐惧。我感受最深的是那种“想靠近却无从下手”的无力感。书中几个重要的冲突场景,往往都是从一次看似平淡的家庭晚餐开始,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暗流涌动,那种“话到嘴边又咽下”的瞬间,比任何激烈的争吵都更让人心痛。这种对日常生活中“未完成的沟通”的精准捕捉,使得整本书充满了日常的真实感和疏离感。它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开了现代家庭关系中最隐秘、最疼痛的那块组织,让人在阅读时不由自主地捂住自己的胸口。它教会了我,有时候最沉重的爱,往往是以最笨拙、甚至是最伤人的方式表达出来的。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一面映照我们自身困境的魔镜,只不过镜子里的影像被艺术化、被提炼了,以一种近乎残酷的真实感呈现在我们眼前。它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充满了后现代的疏离感,却又在关键时刻爆发出令人措手不及的温情。我特别喜欢作者使用的大量隐喻和象征手法,比如反复出现的“破碎的瓷器”和“未完成的拼图”,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更是推动情节发展和揭示人物内核的关键线索。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查阅一些背景资料,因为作者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哲学思考和文化典故,让整本书的层次一下子拔高了。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选择的悖论”的探讨,书中描绘了一个人物为了追求某种“纯粹性”而不断舍弃世俗连接的过程,那种自我放逐的勇气与可悲,让人读完后对自己的过往决定产生强烈的审视欲。总而言之,这不是一本可以轻松消遣的书籍,它要求读者投入全部的智力和情感,去进行一场精神上的深度攀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