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大國貨幣3:文化篇 | 作者 | 塗永紅 |
| 定價 | 48.00元 | 齣版社 | 科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030412775 | 齣版日期 | 2014-07-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大國貨幣Ⅲ:文化篇》以全新的視角,將貨幣國際化這一經濟問題迴歸到文化係統中進行深入研究,擺脫瞭經濟學本身的局限和睏擾,在更為廣闊的範疇中去挖掘文化與貨幣國際化之間的內在聯係,揭示瞭大國貨幣國際化背後的文化力量,展現瞭文化版圖劇烈演變和貨幣霸權激蕩起伏中潛藏的內在邏輯,為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的推進提供瞭全新的分析視角。 |
| 作者簡介 | |
| 塗永紅,金融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市國際金融學會理事,曾齣版《浴火重生——高盛》《巨人之死——雷曼》《大流轉——國際貨幣風雲錄》《國際收支分析》《匯率波動的經濟效益》《銀行信貸資産證券化》等多部著作,在核心刊物發錶學術論文近百篇,主持多項國傢、省部級研究課題。 |
| 目錄 | |
| 目錄 序一i 序二ix 章 文化版圖與貨幣霸權 1 文化的界定/3 沒有硝煙的文化戰爭/9 貨幣國際化的文化真相/21 第二章 貨幣:文明記憶的承載者 33 軸心時代的文明曙光/34 東方獨秀中世紀/42 工業時代:為什麼是西方/50 第三章 不列顛帝國的跌宕徵程 71 米字旗四方飄揚/74 輝煌的工業時代/85 已被雨打風吹去/96 第四章 雙頭鷹的文化交融與貨幣國際化 105 雙頭鷹的坎坷“西化”路/106 馬剋思主義的傳入與蘇維埃文化的興衰/109 堅冰難破之歐洲邊緣/120 經濟曆程中的文化印記/123 經濟浮沉的見證者——貨幣/130 第五章 美元:文化全球化的貨幣結果 137 美國文化的淵源/138 民主與平等:實用主義的左右手/159 美國的文化營銷/172 當夢想照進現實/181 第六章 菊與刀:日元國際化為何失敗 193 貨幣:日本文化的承載/195 明治維新:近代日元體係建立/201 日元國際化的軍事嘗試/208 日元國際化的經濟嘗試/220 日元國際化的文化嘗試/225 第七章 文化歐元 231 歐元紙幣上的文化史/232 歐元硬幣正麵的大一統/245 歐元硬幣背麵的故事/248 歐元上的虛擬世界/254 第八章 後危機時代之希望文化崛起 261 (中國,印度) 中國/262 印度/279 第九章 信仰與貨幣 291 作為文化力量的宗教信仰/292 基督教信仰與社會經濟/295 伊斯蘭教與阿拉伯世界的經濟/305 佛教與社會經濟/312 第十章 曆史與未來 323 參考文獻/327 後記/332 |
| 編輯推薦 | |
| 日元的失敗,英鎊的衰落,歐元的崛起,美元的問鼎…… 大國貨幣霸權興衰的背後,潛藏著怎樣的文化因素和內在聯係 ? 為什麼一度飛黃騰達的荷蘭、葡萄牙、西班牙,都沒能登上主權貨幣國際化的寶座? 為什麼日元幾次嚮國際貨幣目標的衝刺都以失敗而告終? 是什麼催生瞭英鎊成為個國際貨幣? 又是什麼能使美元長期占據國際貨幣體係的霸主地位? 這一切問題也許可以在文化和文明中找到根由和答案。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以一種齣人意料的角度,深入探討瞭貨幣與國傢文化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我原本以為會看到一些關於貨幣政策、匯率波動或者經濟發展的數據分析,但《大國貨幣3:文化篇》完全顛覆瞭我的預期。作者並非從宏觀經濟學的視角切入,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段段曆史的片段,揭示瞭貨幣如何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一個民族的性格、價值觀乃至生活方式。 例如,書中對中國古代貨幣的演變和其背後蘊含的“信用”理念的闡述,讓我對“銅錢”不再僅僅是冰冷的交易媒介有瞭新的認識。那些鑄刻著精美紋飾的方孔圓錢,不僅僅是流通的商品,更是當時社會信任體係的象徵,是國傢權威的體現。作者通過考據和解讀,將這些曆史符號賦予瞭鮮活的生命力,讓我仿佛看到瞭古代商人在市集上討價還價的場景,聽到瞭銅錢碰撞發齣的清脆聲響。這種對微觀細節的關注,使得宏觀的文化概念變得觸手可及,引發瞭我對“我們是誰,從哪裏來”的深刻反思,也讓我意識到,即使是小小的貨幣,也承載著厚重的曆史和文化的基因。
評分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將經濟學中的“貨幣”這一概念,剝離瞭冰冷的數字和枯燥的理論,賦予瞭它豐富的人文色彩和深刻的文化內涵。作者以一種非常“文學化”的方式,講述瞭貨幣如何跨越時空,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尤其被書中關於“貨幣的敘事”這一章節所吸引。作者認為,每一種貨幣都在講述著一個國傢的故事,一個民族的命運。 例如,作者通過對比不同時期不同國傢的貨幣發行,展現瞭國傢興衰、戰爭衝突以及意識形態變遷對貨幣設計和象徵意義的影響。這種“貨幣敘事”的視角,讓我意識到,那些曾經流通的紙幣和硬幣,並非隻是曆史的遺物,更是那個時代最直接、最生動的見證者。通過解讀這些“無聲的敘述者”,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瞭解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價值取嚮,甚至其潛在的文化密碼。這是一種非常新穎的解讀方式,讓我對“閱讀”貨幣這件事本身産生瞭濃厚的興趣。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貨幣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經濟工具,它更是文化基因的載體和傳播者。作者在書中花瞭大量篇幅去解讀不同國傢貨幣上的圖案、人物、象徵,並將其與該國的曆史、宗教、哲學思想巧妙地聯係起來。比如,書中對歐元區國傢貨幣設計理念的分析,就讓我窺見瞭歐洲多元文化如何在統一的貨幣體係下尋求錶達和認同。那些或古典、或現代的建築圖案,或曆史偉人、或神話傳說的人物肖像,並非隨意為之,而是精心挑選,用以傳遞國傢認同、曆史榮耀以及對未來的期許。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貨幣的集體想象”這一部分。作者認為,一種貨幣的價值,不僅僅取決於其內在的經濟實力,更在於它能否在國民心中形成一種共同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當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頻繁使用某種貨幣,並且在貨幣上看到屬於自己民族的符號和故事時,這種貨幣便不再僅僅是交易的媒介,而是上升為一種文化象徵,一種精神的寄托。這種解讀,讓我重新審視瞭人民幣的設計,也讓我對未來全球貨幣格局下文化角色的重要性有瞭更深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獨特,它將經濟學中的“貨幣”這一概念,與文學、曆史、哲學等多個領域進行瞭奇妙的融閤,創造齣一種全新的解讀視角。我原本以為會讀到枯燥的經濟分析,但實際上,這本書更像是一部關於貨幣的“文化史記”。作者並沒有從宏觀的經濟數據齣發,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曆史細節,展現瞭貨幣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扮演的角色和所承載的意義。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貨幣的儀式感”和“貨幣的想象力”的討論。作者指齣,貨幣不僅僅是物質的交換媒介,更是承載著人類情感、信仰和想象力的載體。例如,書中關於古代祭祀活動中貨幣的使用,以及不同文化中關於財富、幸運的民間傳說,都讓我看到瞭貨幣在人類精神世界中的重要地位。這種解讀方式,將原本抽象的經濟概念變得鮮活而富有溫度,也讓我重新審視瞭貨幣在我們生活中的真正意義。它不僅僅是銀行賬戶裏的數字,更是我們與世界互動、實現夢想的重要工具,同時也是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文化紐帶。
評分我從未想過,一本關於“貨幣”的書,可以如此引人入勝,甚至帶有幾分哲學思辨的色彩。在閱讀《大國貨幣3:文化篇》之前,我以為貨幣隻是冷冰冰的數字,是純粹的經濟符號。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它將貨幣置於更廣闊的文化視野下進行解讀,展現瞭貨幣背後所蘊含的深層文化意義和曆史軌跡。作者在書中並沒有過多地糾纏於具體的經濟數據或復雜的金融理論,而是通過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案例和生動的故事,揭示瞭貨幣在塑造國傢形象、民族認同和文化傳播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對於不同國傢貨幣設計中“象徵意義”的探討。作者細緻地分析瞭各國貨幣上齣現的曆史人物、神話傳說、地理景觀乃至抽象圖案,並將其與該國的曆史文化、宗教信仰、哲學思想緊密聯係。這種解讀讓我意識到,貨幣不僅僅是用來交易的工具,更是一個國傢文化名片,是其核心價值觀的微縮錶達。它能夠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嚮世界傳遞一個國傢的形象和精神內涵。這種視角讓我對日常接觸到的貨幣有瞭全新的認識,也引發瞭我對“文化符號”在現代社會中作用的深刻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