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金融論叢2009
定價:33.00元
作者:王力,黃育華
齣版社:經濟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11-01
ISBN:978750587708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金融論叢2009》的主要內容是:我們知道所謂管理風險有四種途徑,條途徑叫做規避風險。當我們發現這樣一個事情有風險,特彆是有很大風險的時候,金融服務和金融産品就不應當提供給他。但是我們看到,所謂美國的次貸,“次”這個詞就已經很清楚地錶明他們也認為這裏麵存在風險,但是他們沒有按照規避風險的原則來實施,而是給瞭這樣一些他們在一開始就知道是有風險的這樣一些活動,這樣一些事情,和這樣一些産品。在下一步發展中我們要注意規避這樣的風險。第二條途徑是預防並控製損失。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所有的金融機構都必須有完備的風險控製的體係。法國興業銀行的問題是典型的預防和控製損失的機製不完善,是它造成的結果。這種情況在中國也比比皆是。第三條途徑叫風險留存。我們知道風險是無處不在的,但是金融業就是要來管理風險的,因此在我們金融業的安排中,我們的收支裏,我們的資産負債錶中應該能容忍風險的存在,這就是風險留存的含義,但是我們對這種風險要有對衝的手段,要有覆蓋的手段,比如說我們要求有資本金,要求有資本儲備、償付能力。如果沒有這樣一些很好的防範風險的手段,風險還是會逐漸放大的。第四條途徑是管理風險的原則和機製就是風險轉移。風險轉移,傳統上有幾種方法,比如說套期保值、保險、分散投資,這都是傳統的風險轉移的方法和機製,但是近這十幾年來,一個流行的方法是把它賣掉,我們知道現在這個市場上,一個機構齣瞭問題,會引起多米諾骨牌效應,就是因為用這樣一種方法來轉移風險並沒有消滅風險,並沒有提供一旦風險變成損失如何彌補的機製,而隻是讓風險泛化瞭,它隻是使得風險成為所有參與者共同承擔的一個負擔。所以我覺得在強調風險管理核心的這樣一個問題的時候,我們應當對所有金融産品的創造,要有一個重新的審視。那些著眼於賣掉風險的産品,以及專門做這種産品的機構,應當說是不可取的。 《中國金融論叢2009》的主要內容是:我們知道所謂管理風險有四種途徑,條途徑叫做規避風險。當我們發現這樣一個事情有風險,特彆是有很大風險的時候,金融服務和金融産品就不應當提供給他。但是我們看到,所謂美國的次貸,“次”這個詞就已經很清楚地錶明他們也認為這裏麵存在風險,但是他們沒有按照規避風險的原則來實施,而是給瞭這樣一些他們在一開始就知道是有風險的這樣一些活動,這樣一些事情,和這樣一些産品。在下一步發展中我們要注意規避這樣的風險。第二條途徑是預防並控製損失。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所有的金融機構都必須有完備的風險控製的體係。法國興業銀行的問題是典型的預防和控製損失的機製不完善,是它造成的結果。這種情況在中國也比比皆是。第三條途徑叫風險留存。我們知道風險是無處不在的,但是金融業就是要來管理風險的,因此在我們金融業的安排中,我們的收支裏,我們的資産負債錶中應該能容忍風險的存在,這就是風險留存的含義,但是我們對這種風險要有對衝的手段,要有覆蓋的手段,比如說我們要求有資本金,要求有資本儲備、償付能力。如果沒有這樣一些很好的防範風險的手段,風險還是會逐漸放大的。第四條途徑是管理風險的原則和機製就是風險轉移。風險轉移,傳統上有幾種方法,比如說套期保值、保險、分散投資,這都是傳統的風險轉移的方法和機製,但是近這十幾年來,一個流行的方法是把它賣掉,我們知道現在這個市場上,一個機構齣瞭問題,會引起多米諾骨牌效應,就是因為用這樣一種方法來轉移風險並沒有消滅風險,並沒有提供一旦風險變成損失如何彌補的機製,而隻是讓風險泛化瞭,它隻是使得風險成為所有參與者共同承擔的一個負擔。所以我覺得在強調風險管理核心的這樣一個問題的時候,我們應當對所有金融産品的創造,要有一個重新的審視。那些著眼於賣掉風險的産品,以及專門做這種産品的機構,應當說是不可取的。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對於《中國金融論叢2009》這個名字,我的第一反應是,這一定是一本關於中國金融市場在那個特殊年份的深刻總結。我是一名對中國經濟發展軌跡充滿好奇的觀察者,尤其對金融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非常感興趣。2009年,是世界經濟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的一年,中國經濟的崛起和金融市場的開放更是吸引瞭全球的目光。我非常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對當時中國金融市場所麵臨的機遇與挑戰的全麵梳理。比如,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過程中,中國金融機構是如何發揮其關鍵作用的?書中是否對當時的信貸政策、貨幣政策以及監管政策進行瞭深入的剖析,並探討瞭它們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我也很想瞭解,在那個時期,中國金融市場在國際化進程中取得瞭哪些進展,以及麵臨哪些新的課題。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學術界對中國金融發展前瞻性的思考,那將是極具價值的。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中國金融論叢2009》一下子就吸引瞭我,因為我本身就在金融行業工作,對中國金融市場的每一次變動都非常關注。2009年,是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中國經濟開始展現齣強大韌性的一年,也是中國金融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我特彆想知道,在這本論叢裏,是否能找到關於當時中國金融創新、風險管理以及監管政策演變的一些深度分析。例如,在經曆瞭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後,中國的銀行體係是如何調整其風險偏好和信貸投放策略的?書中是否對那些對中國金融市場産生深遠影響的政策進行瞭理論層麵的解讀,比如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進展,或者資本市場開放的步伐?我非常期待看到一些關於金融科技萌芽、普惠金融探索,以及綠色金融理念在那個時間點上的初步探討。讀完這本書,我希望能對中國金融業在應對挑戰中如何實現自我革新,以及其未來發展趨勢有更清晰的認知。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宏觀經濟發展一直抱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一直試圖理解在關鍵的曆史節點上,中國是如何應對各種復雜挑戰的。《中國金融論叢2009》這個書名,讓我立刻聯想到那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年份。我非常好奇,在金融危機席捲全球的背景下,中國金融體係是如何保持穩定並發揮其支撐作用的?這本書是否深入探討瞭當時國內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如何協同作用,以穩定經濟增長?我特彆想瞭解,對於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製,以及其在國際舞颱上的地位變化,書中是否有詳盡的分析?此外,我也對當時中國金融市場如何應對外部衝擊,以及如何加強內部管理以防範係統性風險的討論很感興趣。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有洞察力的研究,比如關於金融業的結構性調整,或者資本市場的改革方嚮,那將是非常寶貴的。
評分坦白說,我之前對《中國金融論叢2009》的瞭解並不多,隻是在朋友的推薦下纔開始關注。我平時閱讀的領域比較廣泛,對學術性的著作有些敬畏,但又充滿好奇。我一直覺得,瞭解一個國傢經濟的脈搏,金融體係是繞不開的關鍵。2009年,對於中國來說,是承載著奧運輝煌,也迎接後危機時代挑戰的一年。我非常想知道,在這本匯集瞭眾多學者智慧的論叢中,是否能找到對當時宏觀經濟政策與金融市場相互作用的深刻洞察。例如,“四萬億”投資計劃對金融體係帶來瞭哪些影響?它是在哪些方麵刺激瞭經濟增長,又在哪些方麵可能埋下瞭潛在的風險?這本書是否對這些關鍵舉措進行瞭細緻的剖析,並提供瞭獨立的、有說服力的觀點?我尤其對其中可能涉及到的監管體係的演變,以及對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市場的準入和發展所産生的變化感興趣。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案例分析,那我會覺得更加生動和有啓發性。
評分哇,這本《中國金融論叢2009》簡直是給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我一直在金融領域摸爬滾打,雖然經驗算不上老道,但對這個行業的動態一直保持著高度的敏感。一直以來,我都很想深入瞭解中國金融市場在2009年這個特殊時期到底經曆瞭怎樣的變革和挑戰。我記得那一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還在持續發酵,國內的經濟形勢也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我特彆想知道,在這本書裏,作者們是如何分析當時中國金融體係的韌性,以及我們是如何憑藉自身的優勢和政策調整,成功度過難關的。是不是有詳細的數據支撐,比如對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的分析,或者對貨幣政策的深度解讀?我很期待看到一些關於信貸擴張、投資策略以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在那個時間節點上的具體論述。當然,我也希望作者們能夠探討一些前瞻性的問題,比如中國金融改革的方嚮,以及如何構建更健康的金融生態。讀完這本書,我希望能對中國金融的過去有更清晰的認識,也對未來充滿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