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巴塞尔之路-揭秘国际清算银行主导的世界 | 作者 | (美)拉伯,纂相,刘丽娜 |
| 定价 | 69.00元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11473930 | 出版日期 | 2014-09-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是针对国际清算银行(BIS)这家*神秘感的全球金融机构进行历史调查的开山之作。基于在瑞士、英国和美国的大量档案研究,以及对核心决策层人士(包括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先生、前英格兰银行行长默文金爵士和BIS旧任高层官员)的深度访谈,讲述了国际清算银行这家“央行的央行”从未公开的历史。 BIS在时任英格兰银行行长和德意志帝国银行行长等的支持下于1930年成立。在国际条约的保护下,BIS及其资产在法律上不受任何国家和的干预,权利不受任何侵犯。尽管坐落在瑞士巴塞尔,但瑞士当局对这家银行及其办公场所没有任何管辖权。虽然仅有140个客户,但BIS在2011~2012年度实现利润11.7亿美元,且不必缴税。 自成立以来,BIS就居于很多国际事件旋涡的中心,但多数时候却鲜为人知。1940~1946年,美国人托马斯麦基特里克担任行长,在整个二战期间,BIS都保持着运营状态,曾为保管过从他国劫掠来的黄金,代理德意志帝国银行从事外汇交易,并被同盟国和轴心国当作彼此之间的秘密联络点,维持着战争期间国际金融渠道的畅通。 1945年之后的数十年间,依旧躲在幕后的BIS在技术和管理上提供了很多必不可少的支持与援助,包括设计欧洲货币统一计划、在20世纪40年代试行汇率政策协调,并推动欧元于2002年正式流通。如今,在构建全球新的金融秩序和监管框架方面,BIS仍位居核心,并一再证明,在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它拥有着制定金融规则的强大力量。然而,无论是书写20世纪的金融和政治历史,还是应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尽管BIS地位如此关键,但对很多人来说,迄今为止,它仍然是无名和陌生的。 |
| 作者简介 | |
| 亚当·拉伯(Adam Lebor) 常驻布达佩斯,是一名作家、记者和文学评论家,为《经济学人》《泰晤士报》《单片眼镜》(Monocle),以及其他众多报刊杂志撰稿,并为《纽约时报》撰写书评文章。拉伯自1991年以来长期担任驻国外记者,报道过苏东剧变、南斯拉夫战争等,有在30多个国家工作的经历。他出版了7部非小说类著作并广受好评,包括被誉为该领域开山之作的《希特勒的神秘银行家》(Hitler’s Secret Bankers),并有2部小说问世。他的作品被翻译成12国文字发表。 |
| 目录 | |
| 译者序 引 言 部分 资本至上 章 银行家深谋远虑 第2章 惬意的巴塞尔俱乐部 第3章 可资利用的银行 第4章 诺曼与沙赫特之谊 第5章 经批准的劫掠 第6章 希特勒的美国银行家 第7章 让华尔街吃下定心丸 第8章 与敌人达成协定 第二部分 政治联盟 第9章 美国之于欧洲:联合还是相反 0章 宽恕一切 1章 德国涅槃 2章 后起之秀:文官刽子手 3章 巴塞尔之塔的崛起 第三部分 危机来临 4章 又一座塔楼的崛起 5章 视通万里 6章 堡垒攻破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
| 编辑推荐 | |
| 针对国际清算银行(BIS)这家**神秘感的全球金融机构进行历史调查的开山之作! |
| 文摘 | |
| 序言 | |
说实话,刚开始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的预期是它会是一本比较枯燥的学术著作,充斥着各种经济模型和专业术语。但出乎意料的是,它的叙事方式非常引人入胜,就像在听一个精彩的故事,只是这个故事发生在波诡云谲的国际金融领域。作者的笔触相当细腻,能够将复杂的金融概念用相对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一点非常难得。他没有回避那些看似晦涩难懂的理论,但却能巧妙地将其融入到宏观的历史事件和具体的案例分析中,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还原,比如,它如何描述了在某个特定时期,BIS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的会议和协议,影响了某个国家的货币政策,或者如何促成了一次国际性的金融救援行动。这些细节的描绘,让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立体,也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BIS的运作方式。此外,书中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BIS框架下的反应和博弈的描写,也让我看到了国际关系中微妙的力量平衡。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介绍一个机构,更是在展现一个时代下,权力、利益与规则的交织。它让我开始思考,那些看似独立的国家经济体,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外部力量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是如何形成的。
评分当我深入阅读这本书时,我发现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金融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权力与影响力的书。国际清算银行,这个名字背后所代表的,并非仅仅是技术性的金融操作,而是一种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经济秩序的潜在力量。书中对BIS在制定“巴塞尔协议”等重要金融监管规则时的过程进行了详尽的描绘,这些协议看似只是技术性的条文,但实际上它们直接关系到全球银行体系的稳定,也间接影响着各国央行的决策和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规则的介绍,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规则的制定过程中,各方势力的博弈,以及它们背后所代表的利益诉求。这种揭示式的写法,让我对“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让我明白,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国际金融准则,并非凭空出现,而是经过了复杂的谈判、妥协,甚至是在强大压力下的产物。我也开始重新审视那些被广泛宣传的“金融创新”,思考它们在BIS这样体系下的定位和潜在风险。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信息,更引发思考,挑战读者固有的认知。
评分这本书,我简直是迫不及待地想在第一时间和大家分享我的阅读体验。拿到手的时候,封面设计就给我一种沉甸甸、充满智慧的感觉,仿佛里面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翻开扉页,书名《巴塞尔之路》本身就带着一种神秘的光环,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国际金融舞台上扮演着关键角色的机构和人物。我一直对全球经济的运行机制,尤其是那些深藏不露的幕后推手,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本书似乎正是满足了我的这种好奇心,它承诺要揭开国际清算银行(BIS)主导的世界的面纱,这本身就足够吸引人。BIS,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种庄重感和权威性,但它究竟是如何在世界金融体系中发挥作用的?它的决策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些都是我迫切想要了解的。从书籍的整体框架来看,它似乎会带领我们穿越不同的历史时期,追踪BIS的演变,分析其在几次重要的金融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如何通过制定各种国际性的金融监管框架来塑造全球金融的格局。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BIS的决策机制,以及它与其他国际金融组织(如IMF、世界银行)之间的微妙关系。这本书会不会揭示一些令人震惊的真相?会不会让我们对“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有更深刻的、甚至颠覆性的认识?我抱着一种既期待又略带忐忑的心情,准备深入这场探索之旅。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视角,让我能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理解全球金融的运行。它并非仅仅罗列事实,而是通过层层剥茧,将国际清算银行这个庞大而神秘的组织,及其在世界金融版图中的核心地位,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BIS的决策逻辑和影响时,所表现出的深度和广度。他并没有简单地将BIS描绘成一个“万能”的救世主,或者一个“阴谋家”的聚集地,而是以一种更加客观和 nuanced 的方式,展现了这个机构的复杂性。书中对于BIS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分析,让我看到一个机构如何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努力维持其影响力和权威。同时,我也能从中感受到,即便是在看似统一的国际金融领域,也存在着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这本书真正地让我开始思考,我们所处的这个经济世界,究竟是谁在“制定规则”,以及这些规则又是如何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它提供了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方式,鼓励读者去探究表象之下的本质。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越来越能体会到一种“全局观”的重要性。这本书带领我跳出了狭隘的国家视角,去审视全球金融体系是如何作为一个整体运转的。国际清算银行,作为连接各国央行的重要桥梁,其所扮演的角色是如此的关键,却又常常被普通大众所忽略。书中对于BIS在危机应对中的作用的分析,尤其让我感到震撼。它不仅仅是事后评论,而是深入到危机发生前的预警机制,以及危机期间的协调与干预。我开始意识到,那些曾经令人恐惧的金融海啸,背后往往有更加复杂的推手和更深层次的原因。作者通过大量的数据和案例,揭示了BIS在稳定全球金融秩序中所扮演的“隐形守护者”的角色,但也同时暴露了其决策可能带来的局限性和潜在的道德风险。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理解全球经济,就必须理解那些隐藏在幕后的关键机构,以及它们如何通过协调和约束,来维持(或颠覆)现有的秩序。这种视角,对于理解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