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辞海(全九册、第六版典藏本)(国人一生的书) |
| 作者 |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
| 定价 | 3900.00元 |
| 出版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 ISBN | 9787532633531 |
| 出版日期 | 2011-09-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大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辞海》是当代中国的极具的大型综合性辞典。“对不对,查《辞海》”,已成为广大读者的口头禅。一书在手,常用的单字、语词和百科词语,包括重要的名词、概念、术语、成语、国名、人名、地名、组织、机构、事件、会议、著作、文件、决议等等,均可查到。 |
| 作者简介 | |
| 夏征农,1904年生,2008年逝世。江西丰城人。先后就学于金陵大学、复旦大学。1926年加入中国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任复旦大学共青团支部书记。1929年入狱。1931年任共青团江苏省委宣传部秘书,随后调至团中央宣传部主编《海上青年》。1933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6年主编《新认识》。历任新四军军政治部统战部副部长兼部长,苏中军区军政委员会秘书长,苏中公学教育长、政治部主任、校长,华中建设大学副校长,济南特别市委副书记,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部长,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书记、书记处书记,中央华东局宣传部部长。1978年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1979年任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社联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届全国代表。八大代表,十二大列席代表,十三大、、和特邀代表。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著作编为《夏征农文集》等。 |
| 目录 | |
| 前言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从一个普通阅读者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其“奢侈”的。它的开本、字体、留白,都体现了对读者眼睛的呵护,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更重要的是,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查阅”的意义。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习惯于快速搜索,只求得到一个大概的答案。但这套书教导我们,真正的理解需要时间和耐心去挖掘词语背后的历史积淀和文化重量。它不是提供一个答案,而是引导你探索一整条知识链条。我曾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仅仅围绕一个关于古代度量衡的词条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对古代的商业运作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信息,而是构建了一个严谨、可靠且充满魅力的文化知识体系,是任何想要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底蕴的人,都绕不开的里程碑式的著作。
评分这套书真是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一直以为自己对古典文学和历史算是有所涉猎,但翻开这本大部头后才发现,自己之前的知识面不过是沧海一粟。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部浓缩的中华文明史。每一次查阅,都像进行了一次小型的学术探险,从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词条出发,最终会引申出诸多相关的典故、人物和历史事件。比如,我随手翻到“唐诗”的条目下,那种详尽的考证和注释,让我这个自诩为古诗爱好者的人都感到震撼。它没有用那种枯燥的教科书式的语言,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将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流派梳理得井井有条。尤其是那些罕见的古籍引用,标注得极其精准,让人不得不佩服编纂者的严谨和功力。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感也相当出色,厚重却不失典雅,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品味的象征。对于真正热爱钻研学问的人来说,这绝对是案头必备的镇山之宝,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乐趣和知识的盲点,那种充实感是其他任何书籍都难以比拟的。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套书的初衷是想解决一些工作中遇到的专业术语的疑惑,但渐渐地,它成为了我“精神上的度假胜地”。每当生活节奏太快,感到焦躁不安时,我会随意从中抽取一本,打开一个完全不相关的章节,比如古代的哲学思想或是某一朝代的风俗习惯。这种“迷失”在知识的海洋里,反而带来了一种奇特的平静感。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一些哲学概念的阐释,那些抽象的、难以言喻的思想,通过精准的定义和丰富的例证,变得清晰而有画面感。它似乎拥有一种魔力,能将晦涩的古文转化为可以理解的现代语境,同时又保留了原有的文化韵味。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建立了一个稳固的知识基石,让我们不再被那些流于表面的解释所迷惑。拥有它,就像拥有了一位最博学、最有耐心的私人导师,随时待命,随时解答。
评分我记得第一次捧起这套书时,那种沉甸甸的分量感,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压迫——压力是源于对未知知识的敬畏。它不像市面上那些追求“快速阅读”和“碎片化知识”的书籍,它要求你沉下心来,带着敬意去对待每一个字、每一个解释。举个例子,我在研究某个古代官职的演变时,原本以为网上能查到大概信息,结果对比之下,网络资料的肤浅暴露无遗。这套书的解释不仅涵盖了词义的本源,还细致地梳理了其在不同朝代的职权变化、地位升降,甚至牵扯到当时的社会结构和礼仪制度。这种层层递进的深度解读,让我感到自己不是在“看书”,而是在和历史对话。它的排版布局也十分考究,即便是如此庞杂的信息量,也处理得井井有条,目录和索引的设计极其人性化,极大地降低了查阅的难度。对于我这种需要频繁进行背景资料核对的研究者来说,它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它保证了资料的准确性,避免了因信息源头不权威而产生的错误。
评分我身边的朋友大多对这种“大部头”望而却步,觉得它过于学术化,不适合大众阅读。但我的体验恰恰相反。我认为它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维边界。我原本的知识结构是比较偏向某一领域的,但这套书像一个强大的校准器,将我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更宏大、更系统的知识网络。比如,在查阅地理名词时,它会自然地带出相关的历史变迁、文学描述甚至是艺术风格的演变。这种跨学科的连接,是现代搜索引擎难以提供的“智慧连接”。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些专门收录的、已经失传的词汇的考证,那种“复活”古老词汇的成就感,非常美妙。而且,这套书的收藏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代表着一个出版社对学术尊重的最高体现,是值得传世的珍品,是对未来一代学习者的最好馈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