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全球化与文化个性 | 作者 | 陈文殿 |
| 定价 | 48.00元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 ISBN | 9787010083940 | 出版日期 | 2009-10-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663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以全球化进程中文化个性、文化多样性的危机与矛盾为中心论题,分析了作为人的生存方式的全球化的文化意蕴,论述了文化个性的内涵、生成基础及文化多样性的文化生命意义,揭示了文化个性内在的“自性、他性、类性”三个维度相生相克的一体关系。全书分析了文化的“理解与界定”构成民族文化观的内核和西方文化“定义思维模式”的实质及局限性;阐发了世界历史时代的文化精神,认为文化个性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文化的生命。作者指出,以中介性与互动性的方式才能生成人的全面性和自由性;纯化个性,只能使个性封闭而失落,包容差异才能弘扬个性,提升个性。我们应在全球化和世界历史进程中考量中华民族文化个性,培育中华民族文化个性,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现代文化建设(代序) 导论 一、文化个性问题凸显的时代背景 二、文化个性内在价值的统合与裂变 三、西方现当代文化的自我批判” 四、实践哲学视域中的文化批评 章 全球化的生存论意蕴及文化个性多样性困境 一、全球化的语境分析 (一)全球化的形成原因及演进历程 (二)哲学视野下的全球化场域” (三)全球化的生存论意蕴及其意义 二、西方文化个性的样板性与世界化 (一)现代民族文化身份意识的觉醒 (二)文化帝国主义:西方文化个性的他者维度 (三)不同文化观的世界历史观 三、文化个性他性价值维度的当代分裂 (一)文化他性问题内蕴的两个价值维度 (二)文化身份意识自觉的当代表现 第二章 文化个性论 ——从静态角度把握文化个性(上) 一、文化内涵理解与把握的历史时代性 (一)人与文化的内在循环关系 (二)文化个性”的基本内涵 二、文化界定”与理解”的个性化 (一)生活与生存的现实构成文化观”的根基 (二)文化”观的多维视野及主要困境 (三)西方文化的定义思维模式” (四)文化”界定与理解的人类性和世界性 三、文化个性的民族性基础及精神培育 (一)文化个性的民族群体性基础及形态建构 (二)文化个性的现代动员 第三章 文化个性论 ——从动态视角分析文化个性(下) 一、文化个性的生活实践基础 (一)文化个性源于人的实践本性 (二)文化个性:个人生成的文化基础 (三)文化个性的经济生活基础 二、文化个性多样性是文化发展的动力之源 (一)中介性”是人类文化存在方式内蕴的基本特性 (二)中介性”的辩证法意蕴与文化发展 (三)社会交往内蕴的中介性” (四)全球化时代文化个性多样性的价值意义 三、文化演进的个性多样性 (一)文化演进方式的个性化 (二)文化演进个性化”的典型个案 (三)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开放与文化竞生 第四章 西方文化个性的彰显与反省 一、西方文化个性的文化渊源 (一)人之生命的本性和自由精神 ……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 第六章 中华民族文化个性的定位与当代培育 结语: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个性与文化自觉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并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在阐述全球化带来的影响时,不仅仅停留在现象描述,而是深入剖析了其背后的驱动力,例如技术进步、资本流动、意识形态的传播等等。他非常善于将复杂的理论模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并且能够巧妙地将其与当下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我尤其欣赏他在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化浪潮中所扮演的角色时,所展现出的那种细致和周全。他既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普遍性变革,也强调了不同地区在接受和适应这些变革时所表现出的独特方式和面临的挑战。这本书让我对“世界”这个概念有了更立体、更动态的认识。它让我明白,我们所处的时代,不是一个简单的“谁影响谁”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互动的系统,每个个体、每个社群、每个国家都在这个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并共同塑造着这个时代的走向。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非常吸引人,那是一种沉静而深邃的蓝色,仿佛承载着整个世界的重量,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暖意,非常符合“全球化”这个宏大的主题。当我翻开第一页,那种熟悉的纸张的触感和淡淡的油墨香就扑面而来,让人立刻进入了一种沉浸式的阅读状态。书的排版也很是考究,字迹清晰,行距适中,即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我特别喜欢作者在一些关键的概念出现时,会用粗体或者斜体来强调,这让我在浏览和回顾时能迅速抓住重点。而且,书中穿插的一些插图,虽然不多,但都恰到好处,要么是对某种理论的形象化解读,要么是对某个文化现象的直观展示,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和理解的深度。有时候,我会因为一张图片而对书中的某个观点产生更强烈的共鸣,或者因为一个精炼的标题而迫不及待地想深入了解其背后的逻辑。总而言之,这本书在视觉和触觉上的呈现,都充满了对读者体验的关怀,让人在尚未开始阅读内容之前,就已经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好感和期待。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是层次分明的,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揭示出复杂的社会现象背后隐藏的机制。一开始,我被它宏观的视角所吸引,作者描绘了全球化浪潮如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重塑着我们的世界,从经济的联动到信息的传播,再到人员的流动,一切都显得如此宏大而又不可阻挡。然而,当我的阅读深入,我开始注意到作者并没有止步于这种宏观的叙事,而是敏锐地捕捉到了全球化进程中个体与集体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尤其是关于文化身份的探讨,让我产生了很多共鸣。在接触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和事物的过程中,我们既能感受到新思想、新观念带来的冲击和机遇,也难免会生出一种对自己文化根源的追问和捍卫。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这种现象归结为“好”或“坏”,而是深入分析了这种张力是如何产生的,以及个体如何在其中寻找平衡。我反复思考了书中关于“文化同质化”和“文化多样性”的辩论,这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选择,它们其实都或多或少地折射出这种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博弈。
评分我被这本书所展现出的深刻洞察力深深打动。作者以一种旁观者的审慎和学者的严谨,对全球化这一复杂议题进行了多维度的审视。他没有回避其中的争议和矛盾,而是将它们坦诚地摆在读者面前,引导我们进行独立的思考。尤其是在探讨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变迁时,他并没有简单地将文化视为静态的实体,而是强调其动态的、流变的特质,以及个体在全球化洪流中对自身文化身份的重塑和再定义。我反复咀嚼了书中关于“文化杂交”和“在地化”的讨论,这让我看到了文化在碰撞中并非只能被吞噬,而是能够孕育出新的生命力。这种观点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让我不再将全球化仅仅看作是某种单向的侵蚀,而是理解为一种多向的互动和创造的过程。这本书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因为在作者的笔下,全球化并非是单调的同质化,而是文化多元性得以共存和发展的契机,只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拥抱和理解。
评分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探险,它引导我走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去理解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概念。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他并非生硬地灌输知识,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案例,将抽象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跨文化交流的章节,作者用一个又一个具体的例子,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如何在交流中产生误解,又如何通过理解和包容来弥合分歧。这些故事有的令人啼笑皆非,有的则发人深省,它们都真实地反映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更重要的是,作者在分析这些案例时,并没有简单地站在某个立场上评判对错,而是展现了多角度的观察和思考,鼓励读者自己去判断和领悟。这种开放式的引导,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者,在与作者共同探索这个复杂的世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理解一个文化,不仅仅是了解它的语言、习俗,更是要走进它的内心,感受它的逻辑和情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