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日志.春节(青海卷) 9787511240804

中国节日志.春节(青海卷) 978751124080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宗福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节日
  • 春节
  • 青海
  • 民俗
  • 文化
  • 传统节日
  • 地方文化
  • 风俗习惯
  • 青海民俗
  • 节日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240804
商品编码:2964136597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中国节日志.春节(青海卷) 作者 赵宗福
定价 121.00元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 9787511240804 出版日期 2014-01-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春节在青海省是汉族、藏族、土族和蒙古族共同传承、共同享用的重大传统节日。具有持续时间长,涵盖地区广,仪式古朴反复,信仰色彩浓厚,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鲜明等特点,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典型例证。青海各民族的春节节日习俗是中华民族春节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简介
赵宗福 男,汉族,1955年10月出生,青海省湟中县人。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995年加入中国党。1981年12月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2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民俗学博士学位。现任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兼党组书记。

   目录
目录

综述 001

一、青海春节文化生成与传承的语境 003
二、青海春节的表现形式与内容 015
三、青海春节传承和流布的特征 045
四、青海春节的社会功能 049

志略 053

一、节日时空 055
准备年期 055
核心年期 056
延续年期 056
标期 057
大年三十 057
正月初一 058
人日 058
正月十五 059
阿寅勒 060
埃勒 060
庄廓 061
帐房 062
蒙古包 062
鄂博 063
嘛呢康 064
酥油花馆 065
上下花院 065
九曲黄河灯阵 065
二、组织 066
火神会 067
嘛呢巴 067
卡果巴 067
河湟皮影戏班社 068
灯官 069
二老爷 069
报子 069
胖婆娘 070
傻公子 071
拉花姐 071
八大光棍 072
河湟皮影艺人 072
掌尺 073
三、节日缘起 073
宗喀巴 073
马娘娘 074
三霄娘娘 075
三官 075
腊八粥的传说 076
祭灶的传说 077
三十晚夕吃猪头 078
三十晚夕点松棚的来历 079
正月十五挂红灯 080
正月十五跳冒火 081
西宁人过黑十七的传说 082
神鼓舞的传说 083
四、仪式活动 083
祭灶 084
祭火神 084
上坟 085
守岁 086
打醋弹 087
接神 087
点松棚 088
祭腾格热 088
祭碌碡 089
进香 089
迎喜 089
厄日陶鲁哈扎呼 090
木日嘎日呼 090
煨桑 091
插经幡 092
祭拉什则 093
慈塔尔冬巴 093
黑日驱邪仪式 094
跳冒火 094
送火把 095
祭敖包 095
拍春 096
吃腊八粥 096
献腊八冰 096
除尘 097
杀年猪 097
过油锅 098
看锅娃 099
做年馍馍 099
炸油饼 100
金线吊葫芦 100
贴钱马 101
贴对子 101
吃年夜饭 102
点酥油灯 102
点藏香 103
卡央 103
背晨星水 104
拜年 104
散年钱 105
要红枣 106
摆春桌 106
酒礼 106
耍社火 107
唱秧歌 108
跳阳廓 110
点排灯 110
穿耳洞 111
来宝 111
喇嘛纳顿 111
节日禁忌 112
五、表演艺术与口头传统 112
眉户戏 113
河湟皮影戏 114
麻地沟目连戏 115
藏戏 115
卓 116
藏族神鼓舞 116
安昭 117
扳跤 118
巴格西和三个班弟 118
旱船舞 119
龙舞 119
狮子舞 120
牦牛舞 121
竹马 122
太平鼓 122
霸王鞭 123
伞灯 124
滚灯 124
顶灯 125
五鬼闹判 125
高抬 126
扑蝴蝶 126
勒 127
则柔 127
唐德格玛 127
道拉 128
长调 128
莫仁胡尔 129
六、游艺娱乐 129
猜灯谜 129
丢牌钱 130
官兵捉贼 130
打蚂蚱 131
玩羊骨 131
丢钱 132
栽秋 132
轮子秋 133
赛牦牛 133
藏族篮球 134
沙嘎 134
公驼捉羊羔 135
七、节日用品 135
油炒面 136
炒酒 136
麦仁 136
灶饼儿 137
泽尼 137
卷角 138
普适佐 138
托德 138
须弥尔 139
麻儿活 139
雪活 140
拉措 140
拦嘴面片 140
熬饭 141
粉汤饺儿 141
老八盘 141
手抓 142
麻哈方子 142
猪头肉 143
布克勒熟斯 143
蕨麻哲色 143
尕夏 143
拉菊 144
嘛呢面 144
合让 145
油面馄饨 145
沃甲 145
酩馏酒 146
马奶酒 146
绸拉 147
察日 147
午齐 147
才格德格 148
木日格迭 149
秀苏 149
狐皮帽 149
藏族发饰 150
布鲁根 150
辫套 150
毡帽 151
腰带 152
哈布特格 152
普斯尔 152
藏靴 153
羌鞋 153
见恰 154
嘎乌 154
八、其他 154
酥油花灯会 155
九曲黄河灯会 155
晒佛节 156
香巴朗廓节 157
火把节 158
九、节日文献 159
青海乡俗 159
青海风俗简志 159
西海风情 160
江河源头的民俗与旅游 160
中国民俗大系青海民俗 160
老西宁城记忆 161
河湟杂俎 161
社火词曲选注 162
论河湟皮影戏展演中的口头程式 162

调查报告 163
西宁市汉族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165
乐都县瞿昙镇磨台村汉族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194
湟中县共和镇南村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214
循化县道帏藏族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240
互助土族自治县东沟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268
民和县中川乡胡李家村土族群众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294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藏族群众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321
大通县长宁镇新寨村社火调查报告 341
乐都县七里店九曲黄河灯会调查报告 363
塔尔寺酥油花调查报告 380
河湟皮影戏春节期间演出习俗调查报告 409
循化县道帏藏族乡宁巴村藏族神鼓舞调查报告 439

参考文献 457
后记 463

   编辑推荐
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学者与研究人员

   文摘

   序言

《中国节日志·春节(青海卷)》 一、 溯源与延展:春节文化在青海的独特印记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最富有仪式感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亿万中国人辞旧迎新、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每一个地域都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民族风情,为春节注入了别样的色彩与韵味。《中国节日志·春节(青海卷)》正是这样一部深耕于青海高原,细致描摹并梳理其春节文化独特风貌的力作。本书并非对笼统的“春节”概念进行流水账式的罗列,而是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聚焦于青海这片充满神秘与壮美的土地,挖掘其春节习俗背后的文化基因、社会变迁和精神内核。 青海,地处中国西北内陆,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三江源”、“中华水塔”之称。这里既有高原特有的雄浑壮阔,又荟萃了汉、藏、回、土、撒拉等多个民族的文化精粹。这种多元民族的交融,造就了青海春节习俗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本書从历史的纵深和地理的维度出发,并非简单呈现“吃饺子”、“放鞭炮”等全国普遍存在的春节活动,而是深入探究在青海这片高原之上,春节文化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又如何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族信仰、生活方式巧妙融合,形成一套独具高原特色的节庆模式。 书中,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描绘,而是致力于挖掘更深层次的文化意涵。例如,在“祭祀”这一普遍的春节习俗上,青海不同民族的祭祀方式、祭祀对象、祭祀的场所和时间,都可能因其独特的宗教信仰和祖先崇拜而呈现出异于他处的特色。本书将通过严谨的田野调查和文献梳理,揭示这些祭祀活动在青海春节文化中的独特功能和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如何维系着社群的认同和家族的传承。 此外,青海春节的饮食文化也是本书着力展现的一大亮点。高原地区的食材来源、烹饪方式,以及不同民族在节日饮食上的偏好,都为春节增添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书中将详细介绍那些只在青海春节期间才会出现的特色年味,它们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佳肴,更是承载着记忆、情感和文化认同的符号。 本书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记录和展示,更在于其对青海春节文化内在逻辑的探索和对其时代变迁的关照。在现代化进程的冲击下,许多传统习俗面临着挑战,有的正在消逝,有的则在转型。本书作者深入民间,与当地居民进行广泛的交流,真实记录下那些在时代洪流中依然坚守或悄然改变的春节习俗,展现了青海人民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所做的努力和探索。 二、 触及深层:青海春节习俗的精细化解读 《中国节日志·春节(青海卷)》在内容上,绝非泛泛而谈,而是以一种极其精细化、多维度的视角,深入青海春节习俗的肌理。本書的叙述,将紧紧围绕着“青海”这一地理坐标,将春节这个全国性的节日,置于青海这片独特的土壤上,进行深度解构与重塑。 1. 饮食文化的地域密码: “民以食为天”,春节期间的饮食,更是春节文化的重要载体。本书不会仅仅列举“过年吃什么”,而是将青海各民族的特色年夜饭、节庆菜肴,置于其生产、生活、宗教信仰的背景下进行解读。 汉族聚居区的年味: 在青海的汉族地区,诸如“团圆饺”、“年糕”、“八宝饭”等传统年俗饮食,将如何与青海当地的食材和烹饪习惯相结合,产生独特的风味?例如,当地是否会利用高原特有的食材制作饺子馅料,或者年糕的制作方式是否因气候条件而有所调整?本书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呈现这些细节。 藏族地区的节日盛宴: 青海藏区,藏族人民的春节(藏历新年)有哪些独具特色的饮食?酥油茶、糌粑、牛羊肉等高原特色食材,在节日里将如何被烹饪和呈现?本书将重点关注那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节日食品,如“卡赛”(藏式酥炸点心),分析其制作工艺、食用方式,以及在节日氛围中的地位。 回族、撒拉族等民族的独特风味: 这些民族在春节期间,又会准备哪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食品?例如,回族的“酿皮”、“麻花”,撒拉族特色的“拉面”在节日里是否会有特别的制作和食用方式?本書將會探究這些飲食習慣背後所蘊含的宗教禁忌、家庭 tradition 以及民族團結的象徵。 食材的地域性: 还会深入挖掘青海特有的食材在春节饮食中的应用,例如高原蔬菜、野生菌类、当地特产的肉类和奶制品等,以及它们如何经过世代相传的烹饪技艺,成为节日餐桌上的亮点。 2. 习俗的传承与变迁: 春节的习俗,是文化传承的活化石。本书将细致考察青海各地在春节期间的各种传统习俗,并关注这些习俗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变迁。 祭祀与祈福: 青海多民族聚居,宗教信仰多元。本書將詳細探討不同民族在春节期间的祭祀活动,包括对祖先的祭拜、对神灵的祈求,以及这些祭祀活动在维系民族文化认同、家庭凝聚力方面的作用。例如,藏传佛教地区的“煨桑”仪式、汉族地区的“祭灶王”等,將會被詳細描述其過程、意義和象徵。 民间娱乐与节庆活动: 除了全国普遍的拜年、看春晚等活动,青海各地春节期间还会有哪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娱乐活动?例如,藏区的“锅庄舞”、汉族的“社火表演”、回族的“舞马”等,本書將會對這些活動進行詳細的介紹,包括其起源、表演形式、參與人群,以及它們在營造節日氛圍、促進社區交流方面的作用。 年俗物品的解读: 对联、剪纸、灯笼等春节装饰品,在青海是否会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例如,青海特色剪纸的图案、对联的用词,是否会反映当地的风俗习惯或历史故事?本書將會從這些細微之處入手,展現青海春节装饰的地域特色。 家庭与社区的互动: 春节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也是社区文化的重要体现。本书将关注青海各地在春节期间,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以及社区邻里之间如何通过节日活动增进感情,体现青海人民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民风。 3. 节日的社会功能与文化意涵: 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对习俗的“是什么”的描述,更在于对其“为什么”和“意味着什么”的深入探究。 文化认同的塑造: 青海春节习俗,是如何在多元民族环境下,塑造和强化各民族的文化认同?这些共同的节日庆典,又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社会秩序的维系: 传统的春节习俗,在多大程度上扮演着维系家庭内部秩序、社区和谐以及社会稳定的角色? 精神寄托与价值传承: 春节所承载的“团圆”、“吉祥”、“感恩”等普世价值,如何在青海的春节习俗中得到体现?这些习俗又如何将这些传统美德传递给下一代? 时代变迁下的适应与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海的春节习俗也面临着挑战。本书将关注那些正在消失的习俗,以及那些被赋予新内涵、以新形式出现的节日活动,展现青海人民在传承与创新之间的智慧与努力。 三、 深度挖掘:以青海地域为核心的文化透视 《中国节日志·春节(青海卷)》的叙述,将始终围绕着“青海”这一独特的地域概念展开,力求从更深层次的文化维度,透视其春节习俗的形成、发展与演变。本书并非是简单地将全国通行的春节习俗“搬运”到青海,而是将青海的地理、历史、民族、宗教、经济等因素,作为理解其春节文化的关键变量,进行细致入微的审视。 1. 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 青海,作为中国西部高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无疑深刻影响了当地的春节习俗。 气候特点: 高原冬季寒冷漫长,这是否会影响到春节期间的户外活动?例如,冬季的农闲时节,是否会催生出更多的室内手工制作,或者将一些庆祝活动集中在相对温暖的日子里?本书将探讨气候因素如何塑造了青海春节的节奏和形式。 自然资源: 青海丰富的畜牧业资源,使得牛羊肉、奶制品在当地春节饮食中占据重要地位。本书将深入分析这些食材在节日饮食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它们如何成为区分不同民族和地域年味的重要标志。 地理隔离与文化交流: 青海多山地、高原的地理特征,在历史上可能形成了一定的地域隔离,使得不同地区或村落的春节习俗能够独立发展,形成地域特色。同时,青海又是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重要通道,不同民族的文化在这里交融,也会在春节习俗中留下印记。本书将通过对不同地区春节习俗的对比分析,展现这种地理因素的影响。 2. 民族文化的多元融合: 青海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汉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等民族在这里共同生活。这种多元民族的交融,是理解青海春节文化最核心的要素之一。 各民族独立习俗的展现: 本书将分别梳理和呈现各个主要民族在春节期间的独特习俗,包括其祭祀方式、饮食习惯、娱乐活动、服饰特点等。例如,藏族人民的“藏历新年”与汉族的“春节”在时间上的差异与重叠,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在长期的共处过程中,不同民族的春节习俗之间是否会相互借鉴、融合?例如,汉族的“贴春联”习俗是否在其他民族中有所体现?回族、撒拉族等民族的节日食品,是否会出现在其他民族的节日餐桌上?本书将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现这种文化融合的动态过程。 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现: 在春节这个重要的节日里,各民族如何通过共同的庆典活动,体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共同体意识?本書將會從這一視角出發,去解讀青海春节文化所承載的更深層次的國家認同和民族團結的意義。 3. 宗教信仰的精神内核: 宗教在青海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也深刻地影响了当地的春节习俗。 藏传佛教的影响: 在藏族聚居区,春节(藏历新年)的庆祝活动往往与佛教的仪轨和信仰紧密结合,例如寺庙的祈福法会、僧侣的祝福仪式等。本书将深入分析这些宗教元素如何在节日活动中得到体现,以及它们如何寄托着人们的精神追求。 伊斯兰教的影响: 在回族、撒拉族等穆斯林聚居区,虽然他们不过传统意义上的汉族春节,但在与汉族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也会受到春节节日氛围的影响,并且他们自身也有重要的宗教节日。本书将梳理这些民族在传统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期间的庆祝方式,并探讨他们在春节期间的社会互动。 民间信仰与习俗的交织: 除了主流宗教,青海地区也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民间信仰,这些信仰又如何与春节习俗相互交织,形成独具特色的节日文化?例如,对山神、水神、灶神的祭拜,这些民间信仰在春节期间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4. 历史变迁与时代印记: 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青海的春节习俗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本书将关注这些历史变迁,并从中捕捉时代发展的印记。 传统习俗的坚守与创新: 哪些古老的春节习俗在青海得以完好地保存,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又有哪些习俗正在面临挑战,甚至消失?同时,又有哪些新的习俗正在产生,或者旧的习俗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城市化、市场经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青海春节习俗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例如,电视、网络的普及,是否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外来文化的涌入,是否带来了新的节日元素? 政策与社会变迁的反映: 国家的政策导向、社会的发展需求,是否会在春节习俗中有所体现?例如,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否会促进一些濒危习俗的复兴? 四、 结语:一部关于青海春节的深度考察报告 《中国节日志·春节(青海卷)》并非仅仅是一本记录节日习俗的书,它更是一份关于青海春节文化的深度考察报告。本书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生动的田野调查、细腻的文字表达,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青海春节文化的大门。它不仅仅展现了青海人民在这一重要节日里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更揭示了隐藏在这些习俗背后的文化基因、社会变迁和民族精神。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不仅仅了解到“春节在青海是如何过的”,更能深入理解“为什么在青海会这样过”,以及“这些习俗如何反映了青海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和人民的精神世界”。本书以其对青海春节文化的细致描绘和深刻解读,为丰富和深化我们对中国春节文化的整体认知,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它是一部献给青海春节文化的史诗,也是一部关于中华文化多元发展与传承的生动注脚。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中国节日志·春节(青海卷)》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一直以来都非常喜欢阅读关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书籍,因为我觉得这些节日不仅仅是日历上的一个标记,更是承载着民族记忆、历史传承和情感寄托的重要载体。而青海,作为一个在地理位置和民族构成上都极具特色的地区,它的春节一定有着与众不同的韵味。我非常好奇,在广袤的青海大地上,人们是如何度过这个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的?他们的习俗是否与内地有所不同?是否会有一些独具地域特色的年俗活动?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深入了解青海春节的绝佳机会。我期待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青海人民的春节准备、年夜饭的特色、节庆期间的民间表演,以及那些代代相传的关于春节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评分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异常激动的。我对青海一直有着一种莫名的情愫,也许是因为那广袤的高原风光,也许是因为那里淳朴的人民,又或者是那里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那个世界的窗户。书名中的“节日志”三个字,就已经表明了其内容的重要性,它承载的是历史的记忆,是民俗的传承。而“春节(青海卷)”更是将范围缩小到我最为关注的领域——春节,这是中国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我一直在思考,在广阔的青海高原上,春节会呈现出怎样的独特景象?是和内地一样,家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还是有着更具地方特色的习俗?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解答这些疑惑的希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生动详实的文字,辅以精美的图片,带领我走进青海人民的春节世界,去感受那份浓浓的年味,去了解那些鲜为人知的传统。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吸引人,那种传统的水墨风格,配上鲜艳喜庆的春节元素,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对家乡的思念,也让我对青海这个神秘而又充满活力的地区充满了好奇。我一直以来对中国的传统节日都颇感兴趣,尤其是春节,那不仅仅是一个假期,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情感的寄托。这本书的书名——《中国节日志·春节(青海卷)》——精准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它让我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节日习俗的百科全书,更像是一次深入青海,亲身体验春节的旅程。封面上那若隐若现的雪山和藏式的建筑剪影,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几分地域特色,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翻开看看,究竟青海人民是如何过春节的,他们的年味又有什么独特之处。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力,加上对书名内容的期待,让我在拿到这本书的第一时间,就有了想要深入阅读的冲动,仿佛已经闻到了青海春节特有的酥油茶香和藏香的味道。

评分

我一直对民族民俗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在特定地区得以完整传承的传统节日。这本书的书名——《中国节日志·春节(青海卷)》——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青海,这个在很多人眼中遥远而神秘的地域,它的春节究竟是什么样子?我的脑海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猜测,也充满了想要了解的渴望。是沿袭了汉族的传统习俗,还是融入了藏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的特色?过年期间,人们会进行哪些具有代表性的祭祀活动?会有哪些地方特色的年夜饭?会有哪些独特的民间表演和娱乐形式?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青海春节神秘世界的大门。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青海人民如何庆祝新年的详尽记载,了解他们的过年习俗、饮食文化、节庆活动,甚至可能还会涉及到一些关于当地春节的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这都将极大地满足我对这个地区文化的好奇心。

评分

作为一名热爱民俗文化的读者,我一直非常关注中国各个地区的传统节日是如何被庆祝的。《中国节日志·春节(青海卷)》这个书名,如同一个闪亮的信号,立刻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青海,一个地理位置独特、民族风情浓郁的省份,它的春节一定充满了与众不同的魅力。我一直对青海的地域文化非常好奇,想象着在高原的阳光下,在巍峨的雪山旁,那里的春节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深入了解青海春节的绝佳机会。我期待能够在这本书中读到关于青海人民如何准备年货、如何进行祭祀活动、年夜饭会有哪些特色菜肴、会有哪些传统的娱乐形式,甚至可能还会涉及到一些关于春节的民间故事和传说。这种期待,源于对未知的好奇,也源于对中华文化多样性的深深热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