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液晶彩电上门维修速查手册 第2版
定价:49.8元
作者:孙德印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111502555
字数:467000
页码:285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从上门维修的需要出发,收集了国产液晶彩电电路配置、总线系统调整资料、常见故障速修与技改方案、常用器件维修资料等,全书共分5章,几乎包含了维修液晶彩电所需要的资料,力争做到一书在手,液晶彩电全修。
内容提要
本书从上门维修的需要出发,搜集了LED和LCD液晶彩电维修的常用资料。全书共分5章,章为液晶彩电机型与电路配置速查,相当于本书的索引和连接,提供了液晶彩电的机心、机型和集成电路配置资料;第2章为液晶彩电总线调整方法速查,提供了国产液晶彩电的总线调整方法资料;第3章为LED液晶彩电速修与技改速查,第4章为LCD液晶彩电速修与技改速查,提供了液晶彩电常见易发软件故障、硬件故障排除方法和技改方案;第5章为液晶彩电常用维修资料速查,提供了液晶彩电常用晶体管、二极管、背光板逆变器、液晶显示屏端口等维修资料和相关数据。本书均以表格的方式编写,资料齐全、内容明了、便于携查、易于操作,是供广大读者、特别是家电维修人员学习、查阅、维修液晶彩电的工具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语言风格和叙述逻辑的跳跃性是我使用这本书时最大的困扰之一。它似乎在试图兼顾初学者和资深技术人员的需求,结果两头都没做好。前一页还在用非常口语化的、像是师傅带徒弟一样的语气描述如何安全地拆卸机壳,后一页突然就跳跃到非常专业的术语,比如“I2S总线上的数据包丢失”或者“HDMI握手失败的EDID信息冲突”,但对于这些术语背后的具体硬件实现机制和软件协议栈,它又迅速一带而过,没有提供任何上下文解释。这使得读者在快速查阅时,如果遇到不熟悉的术语,必须频繁地停下来去查阅其他资料,完全违背了“速查”的初衷。而且,不同章节之间的知识点衔接非常生硬,前一章讲完T-CON,下一章可能直接跳到网络模块的固件升级流程,中间缺乏必要的逻辑过渡,读起来感觉像是在翻阅几份独立的不完整维修笔记的拼凑物。
评分这本书在配件和参数的参考价值上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在液晶电视维修领域,元器件的型号迭代速度非常快,新型号的电源芯片、主控IC甚至LED驱动IC的参数,都会影响到维修时的选型和替代方案。然而,这本书中引用的很多关键参数,比如某个电容的耐压值、某个MOS管的RDS(on)值,或者特定液晶面板的驱动电压,似乎是基于几年前的资料整理的。当我试图寻找一个替代性的主板芯片型号时,书中提供的替换列表显得过于保守和过时,很多新型号的兼容性问题都没有被考虑进去。此外,对于不同分辨率、不同刷新率的面板之间的时序差异,这本书的处理方式也极其粗略,没有提供任何关于如何调整时序参数以适配新面板的指导。这使得它更像是一本停留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技术资料备份,而非一本可以指导当前维修工作的实用工具书。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简直是灾难,尤其是在处理电路图的时候,那密密麻麻的线条和标注,恨不得把整个页面都塞满了元件符号。我拿着放大镜都快把眼睛瞪瞎了,很多关键的连接点和测试点,图示得极其模糊,根本看不清具体的走线方向和元件的封装型号。想对照实物查找故障点,结果图纸上的标记和实际主板上的丝印完全对应不上,搞得我像在做一场毫无头绪的寻宝游戏。而且,对于一些新型号的电路板,比如现在流行的量子点背光或者最新的智能系统主板,这本书的内容更新显然跟不上步伐,很多最新的故障模式和诊断思路根本就没有涉及。我试着查找一个与网络功能相关的突发性死机问题,翻遍了关于主控芯片和固件升级的部分,里面提供的解决方案都是些老掉牙的、针对早期智能电视的通用步骤,完全没有针对性。这对于一个急需快速定位现代高端液晶电视疑难杂症的维修人员来说,简直是浪费时间。这本书的深度停留在基础维修层面,对于深入到IC级故障分析和软件层面的诊断几乎是空白。
评分作为一本声称是“速查”的手册,它的索引和目录设计简直让人抓狂。查找的效率极低,很多我确信在书里出现过的关键故障点,比如“开机指示灯闪烁XX次代表的含义”或者“特定型号的电源IC代换指南”,在目录中根本找不到清晰的入口。我不得不依赖全书的文本搜索(如果我有电子版的话,但纸质书的痛苦在于此),或者干脆一页一页地翻找。更让人恼火的是,它对于常见故障代码的罗列非常不完整,尤其针对一些国内特定品牌电视机特有的内部诊断码,书中几乎没有提及。如果遇到一个屏幕报出特定数字代码的故障,我翻遍了故障代码章节,发现只有最基础的几个,对于那些更深层次的系统级错误,它完全束手无策,只能提供“请联系厂家技术支持”这种毫无信息量的建议。一本维修手册,如果不能帮助一线维修人员快速识别和解码主流设备的故障代码,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评分这本书的理论部分写得有些过于浅显和笼统了,更像是给刚入行的新手准备的入门小册子,而不是一本“速查手册”。比如,它在讲解供电模块的纹波抑制原理时,只是简单地提了一下滤波电容的作用,但对于不同类型电容(电解、钽、陶瓷)在特定工作环境下的衰减特性和ESR(等效串联电阻)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实际影响,几乎没有深入的探讨。我本以为作为第二版,会在前一版的基础上增加更专业的分析工具和方法论,比如如何使用示波器进行精确的时序分析,或者如何利用特定软件诊断T-CON板的信号完整性问题。结果呢,提供的更多的是一些基于经验的“替换法”流程,而不是基于科学原理的“故障定位法”。当我遇到一个间歇性的图像闪烁问题时,我希望能找到关于时钟信号抖动或数据线阻抗匹配的理论支撑和排查思路,然而书中给出的建议仍然是更换驱动IC或排线,这对于复杂故障的解决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更像是在碰运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