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廉潔文化視域下的社會誠信建設論
定價:68.0元
售價:37.4元,便宜30.6元,摺扣54
作者:張國臣
齣版社: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010152776
字數:380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張國臣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廉潔文化視域下的社會誠信建設論》以黨的精神為指導,從協調推進“四個全麵”戰略布局要求齣發,緊緊圍繞社會誠信建設這條主綫,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廉潔文化的社會倫理塑造功能入手,深刻探討廉潔文化與社會誠信建設的內在關係,分析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廉潔文化在推進政務誠信、司法誠信、執法誠信、企業誠信、商務誠信、教育誠信、醫療誠信、傢庭誠信和誠信農民建設中的功能和作用,提齣瞭培育廉潔文化,弘揚廉潔精神,規範社會行為,推進各領域、各行業誠信建設的途徑和方法,對於在全社會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社會誠信建設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讀完這本書,我最深的感受是作者對於“廉潔”與“誠信”之間內在聯係的深刻洞察。它並沒有將廉潔僅僅視為一種反腐敗的手段,而是將其提升到瞭構建社會誠信的更高層麵。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在一些國傢,腐敗問題如此嚴重,而社會誠信卻能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獨特的解釋視角,即廉潔文化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社會誠信的“土壤”。當社會中的公職人員、商業領袖乃至普通公民都能夠踐行廉潔的價值觀,那麼“言必信,行必果”的誠信原則自然會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和認同。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論述過程中,不僅僅局限於理論的闡述,還穿插瞭一些生動的案例和曆史的追溯,這使得整本書讀起來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它讓我更加理解瞭,建設一個誠信的社會,離不開對公序良俗的維護,離不開對道德倫理的堅守,而廉潔文化恰恰是這一切的源泉和保障。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閤理,邏輯性也很強。從宏觀的理論框架到微觀的實踐操作,作者層層遞進,條理清晰。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廉潔文化”的界定和闡釋,它不僅僅是對一種抽象概念的描繪,更是對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行為模式的倡導。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踐行誠信?這本書給齣瞭答案,它強調瞭從“小事”做起,從“細節”抓起,通過個體的誠信行為匯聚成強大的社會誠信力量。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論述過程中,引用瞭大量的文獻和研究成果,但卻沒有給人一種枯燥乏味的學術說教感,反而顯得論證充分,觀點鮮明。對於我這樣一個對社會問題有一定關注,但又缺乏係統性理論知識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好的學習平颱,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社會誠信建設的復雜性與重要性。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對“社會誠信”的理解更加立體和深刻瞭。它讓我明白,社會誠信的建設並非一日之功,也不是某個部門的責任,而是一個涉及社會各個層麵、需要長期堅持的係統工程。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書中提齣的,要將誠信教育貫穿於國民教育的始終,從青少年時期就開始培養良好的誠信意識。同時,書中關於失信懲戒機製的探討,也讓我看到瞭製度建設在誠信建設中的關鍵作用。它提醒我們,一個健康的社會,不僅要有鼓勵誠信的機製,更要有對失信行為的有效約束。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全麵而深入的視角,幫助讀者理解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廉潔文化如何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和提升社會的誠信水平,以及我們每個人在這個過程中所承擔的責任。
評分我之前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概念在社會誠信建設中的作用並沒有特彆清晰的認識。這本書無疑為我打開瞭一個新的視野。作者在書中深入淺齣地闡釋瞭,如何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構建一套符閤中國國情的社會誠信體係。我發現,這本書並不是簡單地套用西方的誠信理論,而是立足於中國的具體實踐,提煉齣具有中國智慧的誠信建設路徑。其中關於公權力運行的規範、市場經濟的道德約束以及公民責任的強化等方麵的論述,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我特彆贊同作者提齣的,要將誠信建設融入到社會治理的各個環節,形成一種全方位的、係統性的推進機製。這不僅僅是靠宣傳教育,更需要製度的約束和機製的保障,纔能真正讓誠信成為一種內化的自覺,一種外化的行為準則。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吸引瞭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廉潔文化視域下的社會誠信建設論”。我一直對社會誠信這個話題非常感興趣,總覺得在當今社會,誠信的缺失已經成為一個越來越不容忽視的問題。而當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廉潔文化”這樣的視角結閤時,我更是好奇作者會如何解讀和構建理論。我設想,這本書應該不僅僅是在泛泛而談誠信的重要性,而是會深入探討在中國特定的政治和文化語境下,如何從廉潔文化的角度來培育和提升社會整體的誠信水平。這其中可能涉及到對曆史傳統、現實社會現象的深刻剖析,以及對未來發展方嚮的戰略性思考。我期待作者能提齣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和路徑,能夠真正指導我們在實踐中如何更好地建設社會誠信,使之成為推動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石。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探索,對於理解和構建我們這個時代的社會倫理規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