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移動通信關鍵技術研究
定價:69.00元
售價:50.4元,便宜18.6元,摺扣73
作者:王洪雁,裴炳南
齣版社:吉林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67789272
字數:
頁碼:30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移動通信是當前發展很快、應用很廣和很前沿的通信領域之一。
《移動通信關鍵技術研究》主要闡述瞭現代移動通信中的關鍵技術和當前廣泛應用的典型移動通信係統,較充分地反映瞭當代移動通信發展的近期新技術,主要內容包括:信源編碼與信道編碼技術、調製解調技術、多址接入與抗衰落技術、第二代和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新一代移動通信的關鍵技術等。
《移動通信關鍵技術研究》論述嚴謹,結構閤理,條理清晰,內容豐富新穎,是一本值得學習研究的著作。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章 引言
1.1 移動通信的組成與特點
1.2 移動通信的工作方式
1.3 無綫傳輸的實現方式
1.4 移動通信的頻率分配
第2章 信源編碼與信道編碼技術
2.1 信源編碼技術
2.2 信道編碼技術
2.3 網絡編碼
第3章 調製解調技術
3.1 概述
3.2 小移頻鍵控
3.3 高斯小移頻鍵控
3.4 QPSK調製
3.5 高階調製
3.6 正交頻分復用
3.7 網格編碼調製
第4章 多址接入與抗衰落技術
4.1 多址接入技術
4.2 分集技術
4.3 均衡技術
4.4 擴頻通信
4.5 多天綫技術
第5章 第二代、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
5.1 GSM係統及關鍵技術研究
5.2 WCDMA係統及關鍵技術研究
5.3 CDMA2000係統及關鍵技術研究
5.4 TD-SCDMA係統及關鍵技術研究
5.5 WiMAX係統及關鍵技術研究
第6章 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
6.1 概述
6.2 LTE係統
6.3 LET中的關鍵技術
6.4 LTE-Advanced係統
第7章 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
7.1 5G需求與願景
7.2 5絡架構
7.3 5G無綫傳輸技術
第8章 新一代移動通信的關鍵技術
8.1 綠色通信技術
8.2 雲計算技術
8.3 大數據技術
參考文獻
我以一個在行業內摸爬滾打瞭好幾年的射頻工程師的視角來看待這本《電磁場與電磁波基礎教程》,坦率地說,它在基礎理論的嚴謹性和深度上達到瞭一個令人尊敬的高度。書中對麥剋斯韋方程組的推導過程詳盡而紮實,即便是那些在標準教科書中經常被一筆帶過的細節,這裏也進行瞭深入的剖析和注解,這對於需要進行高精度電磁仿真和設計匹配電路的專業人士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它沒有過度依賴於過於現代化的術語來掩蓋內容的單薄,而是迴歸本源,強調物理圖像的建立。我特彆留意瞭關於波導傳輸特性的章節,作者對不同模式(TE、TM模式)的截止頻率和傳輸損耗的分析,配以精確的數學模型,完美地解釋瞭微波工程中的實際限製和優化方嚮。這本書更像是一本可以放在工作颱上隨時翻閱的工具書,當我在設計新的高頻PCB布局或排查天綫陣列的相位誤差時,總能從中找到最可靠的理論依據來指導我的實踐操作,其知識的密度和準確性毋庸置疑。
評分這本《信號處理與數字通信原理》簡直是為我這種對無綫電波的奧秘充滿好奇的初學者量身定製的!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平易近人,仿佛他正坐在我身邊,用最生動有趣的例子為我講解那些原本聽起來高深莫測的傅裏葉變換和捲積。特彆是書中對調製解調技術的介紹,圖文並茂,每一個概念的引入都循序漸進,讓我能夠清晰地理解數據是如何被編碼、發送,再被接收端準確無誤地還原齣來的。那些復雜的數學公式不再是冰冷的符號,而是被賦予瞭實際的意義。我尤其欣賞它對噪聲對信號影響的分析部分,通過大量的仿真實例,讓我直觀地感受到瞭信噪比(SNR)對通信質量的決定性作用。這本書不僅停留在理論層麵,還巧妙地穿插瞭一些實際應用場景的案例,比如在城市峽榖環境下的多徑效應,讓我對日常使用手機時遇到的信號波動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它為我後續深入學習更前沿的無綫技術打下瞭無比堅實的基礎,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真是太棒瞭!
評分翻開《高速數據傳輸與鏈路設計》,我立刻被它那種“實戰演練”的氛圍所吸引。這本書的重點明顯不在於數學證明,而在於如何將理論轉化為可操作的設計規範和係統指標。它深入探討瞭串擾、損耗、定時抖動(Jitter)這些在高速數字接口設計中“要命”的問題。作者分享瞭許多業界領先的技術,比如眼圖的測量與分析,以及如何使用去嵌入(De-embedding)技術來校正測試夾具帶來的誤差,這些內容在一般的教材中是很難找到的。尤其是關於均衡技術的部分,從簡單的判彆(DFE)到更復雜的預編碼,作者用清晰的流程圖展示瞭它們在消除碼間乾擾(ISI)中的作用機製。對於一個正在嘗試將FPGA與高速SerDes PHY集成的硬件工程師來說,這本書的價值是無法估量的。它不僅僅是告訴我們“要做什麼”,更重要的是解釋瞭“為什麼必須這麼做”以及“如果做錯瞭會有什麼後果”,這種前瞻性的指導對於避免昂貴的闆級返工至關重要。
評分《低功耗廣域網(LPWAN)技術體係與標準解析》這本書,簡直是當下物聯網(IoT)領域工程師的“救命稻草”。在這個萬物互聯的時代,如何讓電池續航能力達到數年之久,同時保證可靠的遠距離通信,是所有産品設計師麵臨的核心難題。本書沒有過多糾纏於高深的數學模型,而是聚焦於實際的協議棧優化。它詳盡地對比瞭LoRa、NB-IoT、Sigfox等主流技術的物理層特性、功耗管理機製以及頻譜使用規範。我特彆欣賞它對間歇性連接模式(Intermittent Connectivity)下接收機功耗優化的分析,這直接關係到終端設備的電池壽命。書中還包含瞭對3GPP Release 14/15 中 NB-IoT 增強特性的解讀,這使得我們能夠緊跟標準演進的步伐。這本書的實用性極強,它就像一份詳盡的采購指南和設計手冊的結閤體,幫助我們快速理解並選擇最適閤特定應用場景的LPWAN技術,極大加速瞭産品原型到商業落地的進程。
評分我非常享受閱讀《網絡編碼與信息論前沿探索》。這本書的風格非常學術前沿,它跳齣瞭傳統的香農理論框架,大膽地探討瞭信息傳輸的邊界。這本書的作者顯然對現代密碼學和網絡拓撲結構有著深刻的理解。例如,它詳細闡述瞭如何利用網絡編碼技術在多播場景下顯著提升吞吐量和魯棒性,這對於構建下一代物聯網(IoT)的分布式傳感網絡具有重要的啓發意義。書中對後香農時代的挑戰進行瞭深入的思考,包括在極端乾擾環境下的容量極限分析。閱讀這本書需要一定的數學基礎和對信息論基本概念的熟悉,但一旦進入狀態,那種探索未知領域的興奮感是無與倫比的。它不提供現成的解決方案,而是激發讀者去思考如何在高復雜度和資源受限的環境下,設計齣更具韌性和效率的通信協議。對於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或者希望在博士階段探索創新性理論的學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極佳的參考資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