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汉语拼音词汇(专名部分)
定价:90.00元
作者:董 琨 姜岚 杜翔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3264328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汉语拼音词汇》(专名部分)是配合国家语委《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具体实施的规范性文件,同时也是国际标准组织的规范性文件,由国家语委、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鲁东大学、商务印书馆和上海辞书出版社共同研发,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系列中的一种,解决了汉语中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拼音的分词连写问题,对于汉语拼音教学、注音读物、正字法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等,都有广泛的使用价值。
内容提要
《汉语拼音词汇》(专名部分)是《汉语拼音词汇》的专名部分,收录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专有名词约3万条。其汉语拼音拼写,遵循国家技术监督局2012年6月29日批准、发布,2012年10月1日实施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逐一列出各自的汉语拼音拼写形式,特别是分词连写,给出所有词目的汉语拼音标准拼写,是语言文字的国家标准之一,供文化教育、编辑出版、信息处理工作者及广大读者参考使用。
《汉语拼音词汇》(专名部分)收录的专有名词,主要取自《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课题组编,商务印书馆2008年)、《辞海》(辞海编辑委员会编,上海辞书出版社)、《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汉语新词语》编年本(周荐、侯敏、杨尔泓主编,商务印书馆)、《新词语》(鲁东大学文学院收集,Word普通版本)、《中医药学名词》(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编,科学出版社)。《汉语拼音词汇》(专名部分)收录的专有名词包括地名、人名、作品名、报刊名、机构组织名、事件名、建筑名、历史古物名、节名、族名、奖项称号名、宗教教派名、工程名等。全书按汉语拼音音序编排,正文前有词目首字《音节表》,正文后有《词目首字笔画索引》。目录
作者介绍
主编董琨,《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课题组组长,现任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博士生导师。治学领域较为广泛,在古代汉语、汉字和汉字史、辞书和辞书史、书法史、汉语教学等方面都有研究成果。主要论著有《古代汉语漫谈》、《汉字发展史话》、《商周古文字读本》(合著)、《中国汉字源流》、《汉语讲义》(主编)、《古代汉语》教材(合编)等;发表的学术论文很多,研究问题涉及各个方面。在辞书编写方面,参与了《现代汉语词典》的修订和《多功能通用成语词典》的编纂工作。
姜岚,鲁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工作者,山东省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组成员,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培训主讲教师、视导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员,山东省语言学会会员,省级“十一五”强化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骨干成员。主要从事汉语研究,汉语方言,词典编纂,中文信息处理等领域的研究。
杜翔,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致力于汉语词汇史、词典学等的研究,参与了《现代汉语词典》的修订等。文摘
序言
从排版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设计也颇有匠心。我注意到它并没有采用那种密密麻麻、让人一眼望不到头的词条排列方式。相反,为了区分不同的专名类型——比如是地理实体、机构名称还是历史人物——它似乎采用了不同的字体加粗或者特殊的符号标记,这极大地提高了查阅效率。我最近在做一个关于改革开放初期重要会议记录的整理工作,其中涉及大量的机构名称和人名,过去我得同时打开好几本参考书,现在一本就够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于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名称发生过变化的专名,似乎也做了标注,虽然可能不详尽,但至少给出了一个最权威的、当前推荐使用的拼写形式,并暗示了其历史渊源。这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超越了单纯的“字典”,更像是一部动态的、反映语言规范演变的活态工具书。
评分坦率地说,对于一个非专业的读者来说,初次翻阅这本《汉语拼音词汇(专名部分)》可能会觉得有些“高冷”。它不像大众词典那样充满趣味性的释义或者例句,它直奔主题,每一个词条都是一个规范的输出。但正是这种纯粹性,保证了它的专业深度。我身边有些做国际贸易的朋友,他们最头疼的就是合同中涉及的中方企业名称的英文和拼音对应问题,因为稍有不慎,可能导致法律效力的偏差。我把这本工具书推荐给他们后,他们反馈说,这本书提供的专名拼写具有极高的通用性和官方认可度,极大地减少了他们在跨文化交流中因名称不一致而产生的沟通成本。它像是一个“幕后英雄”,默默地支撑着我们在各种正式场合,能以统一、准确的面貌呈现在世界面前。这种对“准确性”的坚守,才是工具书存在的最高价值。
评分这本词汇集的出版,无疑标志着我国在汉语拼音规范化工作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个人非常关注的是它对那些带有少数民族语言背景的专有名词的处理。众所周知,这类名称的拼写往往涉及复杂的音译和变音规则,稍有不慎就会失去其原有的语言风貌。这本书在处理这类词汇时,显然是咨询了相关领域的专家,保证了拼音的科学性和对原语的尊重。比如对于一些地名,它不仅仅是给出了一个读音,而是通过其拼写结构,隐约能让人感受到其背后的地理或文化特征。这对于从事民族学研究或者希望深入了解中国地域文化的读者来说,无疑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总而言之,这不只是一本“查词典”的书,更是一本体现了国家层面语言规范意识和严谨态度的重量级参考资料。
评分这本《汉语拼音词汇(专名部分)》的出版,对于我们这些长期与中文学习和规范打交道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份及时的甘霖。我记得前段时间在整理一批古代地名翻译的资料时,光是那个“泉州”到底该拼成“Quanzhou”还是“Chuanzhou”就让我头疼不已,查阅了手头的几本规范,给出的解释往往是零散的,缺乏一个权威的、集中的参考工具。这本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力作,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不像是一本枯燥的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语言学家坐在你身边,随时准备为你拨开迷雾。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那些历史悠久、读音容易产生争议的专有名词时的严谨态度。它不仅给出了标准拼音,更重要的是,它似乎还隐含着一套编撰的逻辑,让你在面对新的、未曾收录的专名时,也能大致推断出正确的拼写规则。对于研究语言变迁、地名学,乃至对外交流中的名称规范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它让“约定俗成”的模糊地带,有了一把清晰的标尺。
评分说实话,我刚拿到这本书时,第一印象是它的厚度。这可不是那种轻薄的、可以随意翻阅的小册子,它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下了大功夫的。我主要关注的是它在处理人名,尤其是近代以来那些耳熟能详的人物姓氏拼写上的细致程度。你知道,像鲁迅先生的名字,虽然大家约定俗成是“Lu Xun”,但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语境下,是否出现过细微的变体?这本书似乎就对此有所涉猎,它不像一些基础拼音教材那样只关注日常用词,而是深入到了那些往往被忽略的、却至关重要的细节。我曾试着用它来核对一些早期出版物中的翻译,发现它提供的拼音方案,比起我过去依赖的那些网络资料要可靠得多,错误率几乎为零。这种近乎偏执的精确度,体现了出版社对“专名”这一特殊领域的敬畏之心。它不仅仅是收录,更是在“考证”和“确立”标准,对于文字工作者来说,这是极大的福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