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自闭症儿童交流性言语研究:基于个案的追踪
定价:45.00元
作者:李晓燕 纺、编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1781872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由李晓燕*的《自闭症儿童交流性言语研究--基 于个案的追踪/当代浙江学术文库》综合运用了量化 和质化研究的方法,通过语言成长模型研究、语言运 用质量研究、语言运用交互平台研究三个逐步深入的 块面,对自闭症幼儿平行个案进行了追踪研究,全面 地揭示了自闭症儿童交流性语言的特征,深入地探讨 了环境对于自闭症儿童交流性语言的影响,提出了基 于自闭症儿童主体性视角的适宜性康复框架。本书丰 富了自闭症儿童语用发展理论,为临床干预提供了针 对性建议,部分结论同样有助于其他特殊儿童的康复 。
目录
部分 基础和准备
章 研究基础
节 自闭症儿童语言概貌特征的研究
第二节 自闭症儿童语言运用质量的研究
第三节 自闭症儿童语言交互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
第四节 本研究的研究空间
第二章 研究设计
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的具体问题
第二节 各研究板块研究设计详述
第三节 本研究的意义
第二部分 分析和发现
第三章 自闭症幼儿语言成长模型研究
节 起始点研究:语言与交流的图景
第二节 速率研究:语言与交流的发展研究
第三节 语言与交流的成长发展模型的描述
第四章 自闭症幼儿语言运用质量研究
节 基本语用类型的深人研究
第二节 会话“轮流”特征的深入研究
第三节 个案语言运用现象的总结与分析
第四节 语言运用质量研究的总结与分析
第五章 自闭症幼儿语用交互平台研究
节 个案的语用交互指向关系研究
第二节 智障同伴Y对个案的语言影响研究
第三节 语用交互的需求关系研究
第四节 语用交互的“关系”及“语言”两维平台研究
第三部分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分节结论与讨论
节 自闭症幼儿语言成长模型研究的主要发现与讨论
第二节 自闭症幼儿语言运用质量研究的主要发现与讨论
第三节 自闭症幼儿语言交互平台研究的主要发现与讨论
第七章 总结论、教育建议与展望
节 研究总结论与教育建议
第二节 研究局限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录
一、INCA-A系统中有关编码类型的功能
二、会话编码框架
三、个案语言现象实例分析
作者介绍
李晓燕1971年出生,江苏大丰人,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现任教于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学前普通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自闭症幼儿语言发展与干预、学前儿童融合教育方面的研究。围绕这些方向,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并参与多项相关方向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后在《中国特殊教育》《学前教育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并长期面向普通幼儿园、融合幼儿园以及特殊教育机构开设学前普通儿童教育或特殊儿童康复的讲座。
文摘
序言
拿到这本书,目光就被“RTWL自闭症儿童交流性言语研究”所吸引。“RTWL”究竟是什么神秘的缩写?它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研究方法论?我脑海中瞬间充满了疑问。紧接着,“交流性言语”这个词组,精准地勾勒出了研究的核心,它强调的不仅仅是语言本身,更是语言在互动中的应用,这正是自闭症儿童常常感到吃力的环节。而“基于个案的追踪”,更是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立刻凸显出来。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提供具体案例指导的读物,那些冰冷的理论数据固然重要,但无法与生动的个体经验相媲美。我非常渴望看到书中是如何记录和分析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的,比如,孩子最初的言语能力如何?家庭支持系统如何?接受了哪些具体的“RTWL”干预?一段时间后,他们在模仿、理解、表达、提问、回应等方面的变化是怎样的?是否出现了新的沟通方式?是否能更主动地发起互动?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更细致地观察和评估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并从中找到更有效的支持策略。这本书由浙江工商大学出版,这让我对它的学术背景和研究质量充满期待,希望它能为我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标题,我第一反应是它可能会为许多困惑的家长和一线教育工作者带来一丝曙光。 “RTWL自闭症儿童交流性言语研究”——仅仅是这个名字,就充满了希望和专业性。“RTWL”听起来像是一个专有名词,或许是某种创新的干预模式的代称?我很想知道它的具体含义,以及它在实践中是如何运作的。而“自闭症儿童交流性言语研究”则直击要害,语言交流是自闭症儿童融入社会、表达自我的关键,也是他们最常遇到的障碍之一。我特别关注的是“基于个案的追踪”这个部分,它意味着这本书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深入到每一个孩子的具体情况,记录他们的成长历程。我非常好奇,书中会通过怎样的个案来展现这些研究成果?是那些经过长期干预、取得显著进步的孩子?还是那些面临特殊困难,但依然在努力的孩子?我期待能够从中看到真实的案例分析,了解研究者是如何解读这些孩子的语言发展特点,又是如何设计和实施干预措施的。这本书的出现,也许能为我们提供一套更系统、更科学的语言干预思路,帮助更多的自闭症儿童打开沟通的大门,让他们能够更自由地表达自己,更好地融入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虽然简单,但“RTWL自闭症儿童交流性言语研究:基于个案的追踪”几个字却像磁铁一样牢牢吸引了我。我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自闭症儿童,深切体会到他们在沟通交流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也一直在探索更有效的干预方法。“RTWL”这个术语对我来说是全新的,我不禁好奇它是否代表了一种创新性的理论框架,或者是一种独特的治疗技术?而“交流性言语”这个定位,恰恰点出了问题所在,很多时候,自闭症儿童并非没有语言能力,而是难以将语言有效地用于真实的社交互动中。更让我激动的是“基于个案的追踪”这一表述,它预示着这本书将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而是充满了真实生动的故事。我迫切地想知道,书中会呈现哪些具有代表性的个案?研究者是如何进行长期追踪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观察到了哪些关键的语言发展节点?又发现了哪些影响因素?我期望从中学习到如何更深入地理解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规律,如何更精准地评估他们的进步,以及如何根据个体的不同情况,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干预计划。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会为我的实践工作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那些努力挣扎在沟通障碍中的孩子们带来更多的希望。
评分看到“RTWL自闭症儿童交流性言语研究:基于个案的追踪”这个书名,我的脑海里立刻勾勒出了一幅画面:一群科研人员,用严谨的态度,耐心地观察着一群特殊的孩子,记录下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试图揭示语言交流的奥秘。“RTWL”这个缩写,听起来就很有学术深度,我猜测它可能代表了一种前沿的研究理论或者实践模型。而“交流性言语”则精准地指出了研究的焦点,这是自闭症儿童最需要支持和发展的领域。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科学研究,离不开对个体真实情况的深入探究,所以“基于个案的追踪”这个副标题让我倍感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看到自闭症儿童是如何从最初的沉默或者重复,逐渐发展出理解和表达的能力的。我很好奇,书中会呈现怎样的追踪过程?是定期的访谈、行为观察,还是通过多模态的记录方式?研究者是如何分析这些数据,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研究发现的?我希望能从中获得启发,学习到如何更有效地支持自闭症儿童发展他们的交流性言语,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与世界互动,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这本书由浙江工商大学出版,这让我对其学术严谨性有了信心,期待它能为我提供扎实的理论支持和丰富的实践案例。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实在是很吸引人:“RTWL自闭症儿童交流性言语研究:基于个案的追踪”。“RTWL”这个缩写我之前没怎么接触过,感觉带着点专业性的神秘感,让人好奇它到底代表了什么,会不会是一种特定的研究方法或者理论框架?再加上“自闭症儿童交流性言语研究”,这直接点明了核心主题,触及了我一直以来非常关注的领域。我经常接触到自闭症儿童,也深知他们在交流方面面临的挑战。这本书的副标题“基于个案的追踪”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觉得,理论研究固然重要,但那些生动的、发生在真实生活中的个案更能体现研究的价值和深度。通过追踪一个个具体的孩子,观察他们的语言发展轨迹,了解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或者在哪些方面依然停滞不前,这会给我带来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详细的个案描述,包括孩子的背景、家庭环境、干预措施以及长期的观察记录。我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能给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家庭带来希望。这本书由浙江工商大学出版,也让我对它的学术严谨性有了一定的信心。我一直相信,扎根于实际问题的研究,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的进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