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华大字典(第3版 单色本)
定价:68.0元
作者:《新华大字典》编委会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517601357
字数:2676000
页码:
版次:3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新华大字典》第3版是《通用规范汉字表》发布后的新修订之作。它是一部严格执行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全面体现国家汉字使用标准的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品牌畅 销图书。该书收列单字14587个,包括《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8105字。共设7大板块,14个功能项。包括
(1)汉字属性:列出字形、字级、结构、笔画数、部首、五笔。
(2)注音释义:更出汉字现代的音和义,释义准确,例证恰切。
(3)文字源流:列出造字法,分析字形、字义和用法的源流演变。
(4)四体书法:列出行、草、隶、篆四种字体,提供书法知识。
(5)字的故事:提供与字头相关的历史典故,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
(6)辨析:对意义相近或相关的字词进行辨析。
(7)插图:配置精美插图1500余幅,形象直观地图解字义、词义。适合广大师生及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终身学习者,我认为工具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有多“新”,而在于它有多“稳”。这本《新华大字典》的第三版,尽管科技日新月异,语言环境不断变化,但它所坚守的汉语言文字的核心规范和基石地位,从未动摇。它像一座灯塔,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为我们指明了最正确、最可靠的语言方向。我将它放在书桌最显眼的位置,不是为了炫耀它有多么尊贵,而是因为我知道,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我对某个汉字存有疑虑,翻开它,就一定能得到最令人信服的解答。这种踏实感,是任何其他资源都无法比拟的。它不只是一个字典,它是我与汉语这座宏伟大厦之间,最可靠的那座连接桥梁。
评分这本字典的设计哲学,我感觉是最大程度地服务于效率和准确性,这一点从其单色版的选择上就能体现出来。没有分散注意力的彩色插图或多余的装饰,所有信息都以最直接的方式呈现。对于像我这样需要快速定位信息的人来说,这种克制的设计简直是福音。索引系统做得非常巧妙,笔画、拼音、部首的检索都非常顺畅,即便是我这个偶尔会忘记某个字具体怎么写的“路痴”型读者,也能很快找到方向。我尤其喜欢它在解释形近字时的对比处理,往往会把几个容易混淆的字放在一起进行细微差别的辨析,这比单独解释一个字要高效得多。它就像一位目光锐利的编辑,总能在你即将犯错前及时拉你一把,让你在书写和阅读时更加从容不迫,心中有数。
评分翻开这本厚厚的《新华大字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那严谨的排版和清晰的字体,让人立刻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学术气息。我记得自己中学时用的那本字典已经有些破旧了,很多生僻字的解释都显得有些含糊不清,每次查阅都像在走迷宫。而这第三版的单色本,虽然没有花哨的彩图,但其内容的详实和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随便挑一个日常用词,比如“踌躇”,它不仅给出了标准的注音和释义,还贴心地标注了近义词和反义词,甚至还能追溯到这个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侧面。这种细致入微的处理方式,对于真正想扎实掌握汉语精髓的人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我尤其欣赏它在解释多义词时的条理清晰,不会让你在繁杂的解释中迷失方向,每一个义项都区分得明明白白,仿佛有一位耐心的老师在你身边,一步步引导你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和使用语境。对于我们这些需要进行大量文案工作或学术研究的人来说,拥有这样一本工具书,无疑是给自己上了一道坚实的保险。
评分说实话,现在的电子词典虽然方便快捷,一搜即得,但总感觉少了那么点“书卷气”,少了那种翻阅时的仪式感和偶然发现的惊喜。我更偏爱纸质书带来的触感,指尖摩挲着纸张,闻着油墨淡淡的清香,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是任何冰冷的屏幕都无法替代的。这本《新华大字典》,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文化载体。它不仅仅是查字的工具,更像是一部浓缩的汉语言文字发展史。我曾无意中查到一个古代词汇,发现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基本不再使用,但字典里依然保留了它的原貌和用法,这让我不禁思考语言的生命力与变迁。这种对传统的尊重,以及对语言规范的坚持,使得它在使用过程中充满了敬畏感。每一次合上它,都感觉自己的知识体系又加固了一层,而不是简单地获取了一个孤立的定义。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这个字是什么意思”,更是“这个字是如何被我们使用的”。
评分最近我开始尝试写一些偏向古典风格的文章,经常会遇到一些拿不准的字词搭配。过去我常常在网上东拼西凑地找答案,结果时常出现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尴尬不已。自从有了这本新华字典在手边,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它所提供的权威性解释,让我能够迅速判断一个词语的褒贬色彩和适用场合。例如,对于一些结构复杂的成语,它不仅会拆解每个字的含义,还会解释整个成语的典故来源,这一点对于理解其深层意蕴至关重要。我发现,许多我以为自己已经掌握的词汇,在深入查阅后才发现自己理解得相当片面。它促使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语言习惯,要求我必须用最准确、最规范的方式去表达思想。这种“被监督”的学习状态,极大地提升了我的文字精确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