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通信原理
定价:24.00元
作者:崔雁松,李志菁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2-01
ISBN:978730313100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通信原理》是通信类专业学生所必修的一门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然而高职类教育同本科、研究生教育对该课程的要求是有较大差别的。对于高职高专类学生来讲,只需掌握各种基本的原理性知识,了解各种技术的性能优劣,熟悉这些原理和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即可。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深入的调研,可以发现:真正适合高职高专类学生学习的这类教材并不多,许多教材都是由本科书籍剪切、拼凑而成的。因此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难度太大,理论性太强,与实际联系不上。本书正是在此背景下,经过9位高职院校的教师近一年的反复商讨、修改后编撰而成的。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手上的这本《信息论基础与编码理论》绝对是该领域的权威之作,其严谨性和全面性令人叹服。它从香农的原始论文精神出发,一步步构建了信息论的宏伟殿堂。对“熵”的阐释是全书的灵魂,作者没有止步于公式,而是通过信息源的压缩比和不确定性来定义信息量,甚至引用了博弈论的视角来佐证其合理性,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在信源编码部分,霍夫曼编码和算术编码的对比分析非常透彻,尤其是对算术编码如何突破单个符号限制,实现接近理论熵的压缩效率的论证,逻辑严密,让人拍案叫绝。谈到信道编码,本书对线性分组码的代数结构,特别是伴随矩阵和生成矩阵的定义与使用,讲解得极为细致,每一个步骤都有清晰的图示辅助,即便是初次接触代数编码的读者也能迅速掌握其精髓。读完后,我深刻体会到,信息论不仅仅是通信的理论基石,更是理解信息本质的哲学工具。
评分我最近翻阅的这本《电磁波传播与天线设计》绝对是该领域内一股清流。它没有一上来就陷入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繁复证明,而是巧妙地从惠更斯原理出发,逐步引导读者理解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书中关于波导的章节尤其精彩,作者用三维动画模拟的方式,清晰地展示了不同模式(TE、TM)下电磁波在矩形波导内反射和耦合的全过程,这比我过去看的任何一本教材都要直观得多。关于天线部分,设计思想的阐述占据了很大篇幅,例如,讲解偶极子天线时,不仅给出了方向图的数学表达式,还细致分析了不同馈电点对输入阻抗的影响曲线,这种注重“设计哲学”而非仅仅“公式记忆”的做法,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兴趣。另外,书中穿插的多个实战案例,比如移动通信中的多径效应分析和GPS信号接收的挑战,都非常贴近工业界的真实痛点,读起来让人感觉不是在啃一本教科书,而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项目研讨。
评分最近拜读的《现代数字调制技术概论》让我对信息传输的效率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现代,它没有过多纠缠于早期的模拟技术,而是直接聚焦于OFDM、MIMO这些当前主流技术的核心。作者对星座图的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不是简单地画出点,而是用动态的“云”来展示不同调制方案(如QPSK、16QAM)在AWGN信道和瑞利衰落信道下的性能差异,特别是当信噪比变化时,误码率的“悬崖效应”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关于OFDM的章节,讲解正交性的方式尤其精妙,通过对循环卷积和线性卷积的对比,清晰地解释了保护间隔和循环前缀的必要性,避免了生硬的数学证明。书中对信道编码的介绍也恰到好处,没有陷入复杂的代数编码细节,而是着重讲解了Turbo码和LDPC码的迭代译码思想和性能增益,让人对“香农极限”有了更具象的理解。
评分说实话,我对《随机过程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这本书的预期并不高,因为这类偏数学的课程往往晦涩难懂,但这次我彻底被说服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传统的概率论书籍那样冷峻,反而带着一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感。作者似乎非常理解读者在面对布朗运动、马尔可夫链这些概念时的困惑点,所以他采用了大量的物理背景故事来铺垫,比如用股票价格波动来解释维纳过程,用排队论来引入平稳过程的概念。最让我称赞的是它对“高斯过程”的讲解,通过对多个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的讨论,最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高斯随机过程在现代通信系统(如信道建模)中的核心地位,逻辑链条紧密且流畅。读完后,我不仅对随机性的数学描述有了更深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我开始能从“随机性”的角度去审视通信系统中的噪声和干扰,这是一种思维范式的转变,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新近读到的《信号处理基础》真是让人耳目一新,作者对傅里叶分析的阐述深入浅出,完全摆脱了传统教材那种堆砌公式的枯燥感。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时域和频域之间变换关系的生动比喻,特别是用生活中的声音混响来解释卷积的物理意义,即便是一个初学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概念。书中对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的引入也处理得极其自然,没有生硬的跳跃感,仿佛是水到渠成。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讲解Z变换时,没有仅仅停留在数学推导上,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讨论它在数字滤波器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比如如何通过极点和零点的配置来控制滤波器的性能指标——通带纹波、过渡带宽度这些,都配有清晰的图形示例和Matlab代码片段,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宝藏。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连接抽象理论与工程实践的桥梁,让人在学习复杂算法的同时,时刻能感受到其背后蕴含的工程美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