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納西族-摩梭人語言文化心理研究(中國心理學傢文庫)
:59.90元
售價:40.7元,便宜19.2元,摺扣67
作者:張積傢 等
齣版社: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30015660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28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導語_點評_推薦詞
內容提要
本書是張積傢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從心理學的角度,運用實驗法,對納西族和摩梭人的語言文化心理進行深入研究的成果。本書是研究成果的精選,涉及顔色認知、空間認知、親屬關係認知、語言認知、分類學關係意識等方麵。本書是運用實驗法研究民族心理的力作。閱讀本書,不僅能夠增進對納西族、摩梭人的語言文化心理的瞭解,更能夠領略采用實驗法研究民族心理的魅力。對民族心理的研究者而言,本書提供瞭運用實驗法進行研究的成功範例。
目錄
編 顔色詞與顔色認知研究
納西語顔色認知關係研究
3-6歲納西族兒童顔色命名能力的發展
彝族、白族和納西族大學生的基本顔色詞分類
納日人顔色詞的概念結構DD兼與納西人顔色詞概念結構比較
文化差異影響彝、白、納西和漢族大學生對黑白的認知
第二編 親屬詞與親屬關係研究
納西族親屬詞的概念結構——兼與漢族親屬詞結構比較
摩梭人親屬詞的概念結構——兼與漢族、納西族親屬詞概念結構比較
摩梭傢庭的親密度與適應性研究
摩梭人的父母教養方式——兼與漢族人的父母教養方式比較
文化和情境影響親屬詞的概念結構
第三編 納西語言文字認知研究
從認知角度探討東巴文的性質
納西象形文字識彆中的形、音、義激活
知覺錶徵和語義錶徵在語言認知中的作用——以東巴文黑色素字為例
英文詞、漢字詞、早期文字和圖畫的認知加工比較
結閤東巴文學習漢字對幼兒漢字字形記憶的影響
內隱學習中東巴文促進幼兒漢字字形記憶的研究
結閤東巴文學習漢字促進智障兒童的漢字學習
第四編 納西族的空間認知和摩梭人的分類學關係意識研究
語言和文化對空間認知的影響
習慣的空間術語對納西族和漢族大學生空間參考框架的影響
Mosuos’Awareness of Taxonomic Relations in Word Associations,Lexicon Decisions and Semantic Categorizations
作者介紹
張積傢(1955- ),男,字雋生,山東蓬萊人,博士,心理學傢。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認知心理學和心理語言學,對心理學基本理論、心理學史、教育心理也有很高的造詣。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錶學術論文430餘篇,僅發錶在《中國社會科學》、《心理學報》、《教育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等國內*學術刊物上的論文就有90篇,在語言認知、語言對認知的影響、雙語與雙言心理、特殊兒童心理等研究領域處於國內外水平。進入21世紀以來,率先采用實驗法研究少數民族心理,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錶論文數十篇,具有重要的學術影響。
文摘
序言
我對《納西族-摩挲人語言文化心理研究》這部書的初步印象,是它提供瞭一個從語言、文化到心理的全麵視角來解讀一個獨特的少數民族。摩挲人,這個以其母係社會和“走婚”製度而聞名於世的民族,一直以來都吸引著我的目光。我常常在思考,在這樣一個與主流社會截然不同的社會結構下,他們的語言是否演變齣瞭獨特的錶達方式,他們的文化傳承機製又是如何運作的,以及他們的個體和集體心理究竟呈現齣怎樣的特徵。這本書的書名,恰恰點齣瞭這三個相互關聯的方麵,這讓我對其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希望書中能夠運用嚴謹的學術研究方法,例如語言學分析、田野調查和心理學測試,來揭示摩挲人語言的奧秘,例如,他們的詞匯和語法是否體現瞭對女性權威的認可,或者是否存在一些特殊的稱謂來反映其獨特的親屬關係。在文化層麵,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摩挲人的社會組織、婚姻觀念、宗教信仰以及日常習俗,探討它們是如何相互作用,塑造瞭摩挲人獨特的民族性格。而“心理研究”更是激發瞭我濃厚的興趣,我渴望瞭解,在這樣的社會文化環境中成長的摩挲人,他們的思維方式、情感需求、人生追求是否與我們有顯著的差異,以及這些差異背後的心理機製是什麼。總而言之,這本書對我而言,代錶著一次深入瞭解不同文明的機會,一次對人類多樣性深刻的體驗。
評分這本《納西族-摩梭人語言文化心理研究》的書名本身就吸引瞭我。我對中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文化和語言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特彆是摩梭人獨特的母係社會和走婚習俗,常常在各種紀錄片和文章中被提及,但總覺得隔靴搔癢,缺乏深入的瞭解。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係統、更具學術深度的視角來探索這些奧秘。書名中的“語言文化心理研究”幾個字,預示著它不僅僅停留在現象的描述,而是會深入到這些社會習俗背後,挖掘語言的演變如何影響思維方式,文化傳統又如何塑造瞭他們的集體潛意識。對於我這樣希望從根本上理解一個民族的讀者來說,這樣的研究方嚮無疑是極具吸引力的。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嚴謹的田野調查,引用紮實的語言學和心理學理論,並用生動而又不失學術性的語言,為我們勾勒齣納西族和摩梭人獨特的生活圖景。希望它能解答我心中長久以來關於這些民族的諸多疑問,例如他們的語言中是否蘊含瞭與母係社會相適應的獨特錶達方式,他們的心理定勢是否與我們主流社會有所差異,又是什麼樣的文化邏輯支撐瞭他們延續韆年的傳統。這本書的齣版,或許能為我打開一扇通往不同文明的窗戶,讓我得以窺見人類多樣性中最瑰麗的一角。
評分作為一名對人類學和社會學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對《納西族-摩梭人語言文化心理研究》這個書名感到非常好奇。我對摩梭人“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習俗印象深刻,總覺得在現代社會裏,這種獨特的親屬關係和社會結構是如何維係的,其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心理機製和社會功能,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而“語言文化心理研究”的定位,似乎預示著這本書將從更深層次,更係統地剖析這些問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運用紮實的學術研究方法,通過對摩梭人語言、習俗、社會組織以及個體心理的深入考察,為讀者呈現一個全麵而深刻的摩梭人世界。我期待書中能夠探討摩梭人獨特的親屬稱謂和語言結構,是否與他們的母係社會有著緊密的聯係,以及這種聯係如何影響著他們的傢庭觀念、性彆角色和人生規劃。同時,我也對他們的宗教信仰、民間傳說和藝術錶達形式如何塑造他們的集體意識和個體心理感到興趣。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寶貴的機會,去理解一個與我們截然不同的社會是如何運作的,以及人類社會的多元性究竟能達到何種程度。我希望能從中獲得知識的啓迪,也能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間在思維方式和情感體驗上的差異,並從中反思我們自身所處的文化環境。
評分《納西族-摩挲人語言文化心理研究》這個書名,讓我立刻聯想到瞭一些關於摩梭人母係社會和“走婚”的紀錄片和科普文章。我一直對這些獨特的社會文化現象感到好奇,但總覺得它們隻是被零散地提及,缺乏一個係統的、深入的解讀。這本書的齣現,似乎正填補瞭這一空白。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從語言、文化和心理這三個維度,為我們呈現一個更加立體、更加透徹的摩挲人世界。我希望能看到書中能夠詳細梳理摩挲人的語言特色,例如,他們的詞匯、語法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瞭其母係社會的特點,又或者是否存在一些獨特的錶達方式來描述親屬關係和情感聯係。在文化層麵,我希望它能深入探討他們的婚姻習俗、傢庭構成、宗教信仰以及風俗習慣,分析這些文化元素是如何相互影響,共同構建瞭摩挲人獨特的生活方式。而“心理研究”更是吸引我的地方,我非常想瞭解,在這樣的社會文化背景下,摩挲人的個體心理是如何形成的,他們的價值觀、人生觀、情感模式又會呈現齣怎樣的特點。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對我而言,將是一次對未知領域探索的旅程,我希望它能帶來知識的滿足,也能引發我對人類社會多樣性的深刻思考。
評分我對《納西族-摩梭人語言文化心理研究》這部作品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源於對中國西南地區豐富文化遺産的嚮往。摩梭人,這個以其獨特的母係社會和“走婚”習俗聞名的民族,總是充滿瞭神秘的色彩,激發著人們的好奇心。而當“語言文化心理研究”這樣的學術標簽被賦予其中,我的興趣更是被點燃。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超越簡單的民俗介紹,深入到語言結構、文化傳承和心理特質的交織之處,為我們揭示摩挲人社會得以延續至今的深層邏輯。我設想,書中會細緻地分析摩梭人的語言,例如,他們的詞匯中是否保留瞭與母係社會相關的獨特錶達,或者其語法結構是否也摺射齣他們獨特的思維模式。同時,我非常好奇,他們的語言在文化傳承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是如何將代代相傳的價值觀、道德觀以及社會規範傳遞下去的。更重要的是,我對“心理研究”的部分充滿期待。摩挲人的傢庭結構、婚姻觀念與我們主流社會截然不同,這背後無疑有著深刻的心理根源。我希望書中能夠探討,這種獨特的社會結構是如何影響個體身份認同、情感依戀以及人際關係的處理方式的。這本書的齣現,對我而言,不僅僅是獲取知識,更是一次與古老文明的對話,一次對人類多樣性深刻的體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