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北京鸽哨
定价:68.00元
作者:尚利平
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5920002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非遗专家倾力撰写
极具文化传承和收藏价值
红墙黄瓦老皇城、青砖灰瓦四合院,又说豆汁焦圈钟鼓楼、蓝天白云鸽子哨。要说四合院是老北京的图腾的话,那鸽哨就是四合院的小图腾;要说有老念想的话,那么鸽哨是老北京的念想更没得说。
鸽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灵气的一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鸽哨鸽哨,有了鸽子哨才能发出声响”,鸽哨是需要配合鸽子的飞翔才能发出悦耳的声音的,爱鸽子养鸽子的人才会喜欢这鸽哨,这也为说明这片土地的人们很早便开始喜爱动物、亲近自然提供了佐证。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小鸽哨看似不起眼,但经过制作鸽哨的工匠们悉心研究,用心雕琢,付出了一生的心血甚至是几代人的心血照样将鸽哨做成了精品,做成了艺术品。让京城的鸽哨爱好者们趋之若鹜,甚至一哨难求。
翻开本书,准备好一起听听老北京上空曾经*美妙的声音,看看鸽主怎么给有灵气的小鸽子佩戴鸽哨,学学非遗传承人京城*的鸽哨老手艺人是如何将纯天然的材料制成这一副副精美的艺术品。
内容提要
本书共有九章,分别为“记忆深处的鸽哨”“谁来传承”“谁是第四代”“制作技艺”“玩具做成了工艺品”“价值”“传承就该这样”“绝活没有绝”“永字鸽哨精品赏析”。按照时间的顺序讲述了鸽哨的发展与起源,三代永字鸽哨的前人是如果将永字鸽哨技艺发扬光大,现在的第四代何永江又是如何在沉寂了四十年后重拾技艺,鸽哨的制作技艺,永字鸽哨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以及永字鸽哨的发展现状。内容详实,配图准确,是目前*本详尽介绍北京鸽哨发展及技艺的著作。
目录
序 赵 书
序 杨建业
前言
章记忆深处的鸽哨
节 王太监走出皇宫
第二节 隆福寺的鸽哨
第二章谁来传承
节 永字鸽哨代——老永
第二节 永字鸽哨第二代——小永
第三节 永字鸽哨第三代——王永富
第四节 三个关键人物
第三章谁是第四代
节 永字鸽哨第四代——何永江
第二节 沉寂了四十年
第三节 重现江湖
第四章制作技艺
节 选料和工序
第二节 工具
第三节 制作工艺
第四节 鸽哨白线图欣赏
第五章玩具做成了工艺品
节 永字鸽哨类型简介
第二节 筒类鸽哨
第三节 葫芦类鸽哨
第四节 星眼类与星排类鸽哨
第六章 价值
节 永字鸽哨的历史价值
第二节 鸽哨的艺术价值
第七章传承就该这样
节 老规矩
第二节 疑问谁来解答
第八章绝活没有绝
节 现在的第四代守艺
第二节 大众首肯的手艺
第九章永字鸽哨精品赏析
后记
作者介绍
尚利平: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城区作家协会理事、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出版民俗类图书《老北京杂拌儿》,并曾多次在《北京晚报》发表文章。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我还没来得及细看,但光是翻翻目录就感觉内容相当丰富,而且装帧也很有质感,很适合作为礼物送给喜欢传统文化的朋友。我之前对北京鸽哨的了解仅限于一些零散的报道,知道它是一种结合了声学原理和手工艺的民间艺术,但具体怎么制作,有哪些流派,背后的文化传承又是怎样的,一直是个模糊的概念。这本书的书名加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让我对它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有了很高的期待。包装也十分用心,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印刷纸张都透着一股子用心。虽然还没深入阅读,但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梳理和呈现北京鸽哨这一宝贵文化遗产方面付出的努力。
评分最近刚好在研究一些民俗工艺,偶然翻到了这本书。虽然我关注的重点不在鸽哨本身,但这本书的出版形式和内容介绍引起了我的兴趣。北京鸽哨作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背后的故事和技艺一定蕴含着不少值得挖掘的社会学和人类学信息。我尤其好奇它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况,以及如何通过非遗保护的框架来延续这种传统技艺。这本书的出版,或许能为我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和案例。单从书名和作者信息来看,感觉这是一本严谨的研究性读物,希望能从中找到关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深刻洞见。
评分家附近有个公园,偶尔会听到远处传来悠扬的哨音,虽然不认识,但总觉得很有意境。后来听老人说那是有人在放鸽子,鸽子脖子上挂着鸽哨,风一吹就响。这种声音承载着老北京的生活气息,也让我想起小时候听过的很多老歌谣。这本书恰好就讲了这个“鸽哨”,而且还是非遗丛书,顿时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那些关于鸽哨制作的细节,比如用什么材料,怎么雕刻,怎么调音,还有就是那些制作鸽哨的老匠人们的故事,他们的匠心和对这门手艺的热爱。
评分作为一个在北京生活多年的市民,我一直对这座城市的独特文化充满热情。北京鸽哨,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子老北京的韵味,仿佛能穿越时空,回到那个蓝天白云、悠然自得的年代。书名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几个字,更是点明了这本书的价值所在。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地介绍北京鸽哨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以及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更重要的是,我想了解那些默默守护和传承着这项古老技艺的匠人们,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心路历程,以及他们如何将这份宝贵的文化财富一代代传递下去。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鸽哨的印象就停留在电影里,感觉是挺老派的东西。但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这门手艺可能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听起来很高大上,但我更关心的是它具体怎么体现在鸽哨上。是它的制作工艺?还是它所承载的声音艺术?或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我很好奇这本书会不会包含一些精美的图片,能够直观地展现鸽哨的造型和细节。同时,我也希望能了解这种手艺在当下是如何被保护和发展的,有没有一些年轻的传人,或者新的创作思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