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面向任务的遥感信息聚焦服务
定价:49.00元
作者:李德仁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1-01
ISBN:978703028891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9kg
编辑推荐
面对不同任务需求的多样性与并发性,多平台、多传感器、多时间分辨率、多空间分辨率和多频谱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处理错综复杂。本书创新提出了任务驱动的聚焦服务概念,建立了各类资源广泛共享及其**聚合和高效协同的机制,通过准确、快速地对遥感数据及其处理资源进行动态的组织,从而对各种任务做出快速响应。全书共分八章,系统论述了“面向任务的遥感信息聚焦服务理论”,包括遥感信息共享模型和按需服务机制,详细介绍了多种灵活的聚焦服务模式及其典型应用的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
内容提要
针对多样化并发任务条件下,多平台、多传感器、多时间分辨率、多空间分辨率和多频谱分辨率遥感数据及其处理服务的广泛共享、有机聚合与高效协同问题,本书系统介绍了面向任务的遥感信息聚焦服务理论与方法,包括遥感信息共享的多维动态全局逻辑模型——遥感信息球模型,以及基于此模型的任务理解、语义搜索与动态聚合的服务方法等,并结合地震灾害应急响应应用需求详细介绍了典型的遥感信息聚焦服务流程与主要技术内容。
本书可作为地球空间信息学及相关学科的各类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进行科学研究、教学、生产和管理等工作的参考书,也可作为本科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教材。
目录
丛书出版说明
前言
章 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1 对地观测技术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1.2 对地观测技术在应急响应与国防中的应用
1.3 遥感技术外研究现状
1.3.1 多平台多传感器技术的发展
1.3.2 遥感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
1.3.3 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发展
1.4 遥感信息应用服务
1.4.1 遥感信息共享与互操作
1.4.2 遥感信息分发服务
参考文献
第2章 遥感信息聚焦服务理论
2.1 任务驱动的遥感信息聚焦服务模式
2.2 遥感信息聚焦服务理论内涵
2.3 遥感信息聚焦服务架构
2.3.1 遥感信息聚焦服务系统基本组成与交互协议
2.3.2 遥感信息集群自主演化方法
2.3.3 遥感信息主动分发机制
参考文献
第3章 多源遥感信息共享模型
3.1 遥感信息的描述规范
3.2 遥感信息本体建模方法
3.3 多源遥感信息处理服务统一描述方法
3.3.1 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的多源遥感信息处理服务分类
3.3.2 基于本体的多源遥感信息处理服务语义描述
3.4 遥感信息多维逻辑组织模型——遥感信息球
3.4.1 遥感信息球概念
3.4.2 基于语义的遥感信息多维索引
3.4.3 多维遥感信息降维可视化方法
参考文献
第4章 遥感信息及其服务的智能搜索方法
4.1 遥感信息语义注册中心
4.1.1 遥感信息语义注册模型
4.1.2 遥感信息语义注册中心的接口和交互协议
4.2 遥感信息语义搜索描述语言
4.2.1 语义关系查询语言
4.2.2 语义规则描述语言
4.3 遥感信息及其服务的智能搜索方法
4.3.1 遥感信息语义查询扩展方法
4.3.2 遥感信息处理服务多层次语义匹配方法
4.4 遥感信息处理服务分类选择方法
4.5 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第5章 遥感信息处理服务动态组合方法
5.1 遥感信息聚焦服务的多层次语义约束模型
5.1.1 任务语义约束
5.1.2 数据语义约束
5.1.3 服务功能语义约束
5.1.4 服务质量语义约束
5.2 渐进精化的遥感信息处理服务组合方法
5.2.1 建立需求相关服务关系图
5.2.2 基于AO*的服务路径搜索算法
5.2.3 案例分析
5.3 基于关键路径响应时间的遥感信息服务链优化方法
5.3.1 响应时间计算模型
5.3.2 基于关键路径响应时间的遥感信息服务优化组合算法
5.3.3 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第6章 遥感信息处理服务链自主演化方法
6.1 遥感信息处理服务链变化驱动力分析
6.1.1 服务链情境本体
6.1.2 任务情境本体
6.1.3 服务环境情境本体
6.2 基于小冲突启发式的遥感信息处理服务链重构方法
6.2.1 基本概念
6.2.2 流程约束和完整性约束
6.2.3 基于小冲突启发式的回归搜索算法
6.2.4 实验及分析
6.3 QoS感知的多任务遥感信息处理服务优化组合非合作博弈方法
6.3.1 多任务遥感信息处理服务优化组合非合作博弈模型
6.3.2 优反应迭代算法
6.3.3 实验及分析评价
参考文献
第7章 遥感信息多任务服务链自适应在线整合方法
7.1 遥感信息多任务服务链自适应在线整合模型
7.1.1 自适应在线整合框架
7.1.2 自适应在线整合模型
7.1.3 整合资源的动态监测
7.1.4 整合资源知识库
7.1.5 在线整合的智能调度
7.2 基于蚁群算法的整合负载自适应分配算法
7.2.1 服务执行时间预测模型
7.2.2 服务执行负载增量预测模型
7.2.3 基于蚁群算法的处理服务自适应调度
参考文献
第8章 遥感信息聚焦服务在地震灾害快速监测中的应用
8.1 地震灾害对遥感信息的需求分析
8.1.1 灾害监测遥感数据要求
8.1.2 灾害遥感监测的业务需求
8.2 地震灾害快速监测中的遥感信息聚焦服务流程
8.2.1 建立约束模型
8.2.2 智能搜索
8.2.3 遥感信息服务组合
8.2.4 遥感信息服务链演化
8.2.5 服务链在线整合
8.3 遥感影像处理在汶川地震灾害监测中的典型应用
8.3.1 高时空分辨率遥感数据获取
8.3.2 遥感数据快速处理
8.3.3 典型灾害信息检测与提取
8.3.4 次生灾害监测
参考文献
彩图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内容深度,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它绝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入门读物,而是真正深入到了技术内核的剖析。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信息聚焦”策略的构建部分,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各种算法,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动态优化的过程。他详细分析了在不同地理尺度和不同观测任务下,如何权衡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这三大要素,并提出了一个多指标的决策模型。当我读到关于“不确定性量化”的那一节时,我停下来反复琢磨了好几次,作者对误差来源的梳理极其细致,从传感器自身的噪声到大气效应,再到后期处理的参数设置,几乎做到了滴水不漏。更难得的是,他没有停留在理论推导,而是结合了几个具体的案例研究,展示了当模型参数微调时,最终输出结果的敏感性分析。这种务实的态度,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工程应用的人来说,简直是宝典般的存在。它教会我的不是“怎么做”,而是“为什么这样选择是最好的”。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传统教科书那样板着脸孔,反而带有一种学者对领域热爱的激情和娓娓道来的亲切感。在讨论到遥感技术发展历程时,作者穿插了一些行业内的历史轶事和关键转折点,这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故事性。比如,在描述早期遥感卫星数据获取的挑战时,那种“摸着石头过河”的艰辛历程,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对今天技术的成熟心怀感激,也更深地理解了技术突破背后的艰辛。这种人性化的叙事,极大地降低了技术阅读的门槛。此外,全书的图表设计堪称一流,那些复杂的流程图和对比图,都经过了精心排版,信息密度适中,色彩搭配和谐,完全避免了那种让人头晕目眩的“信息过载”。这使得我在回顾复杂概念时,只需要看一眼对应的图示,就能迅速在大脑中重建知识结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现代感的封面配色,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拿到手上,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阅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行文逻辑上的处理,虽然主题听起来可能有些高深,但从第一章开始,作者就非常耐心地铺陈背景,仿佛在引导一个完全不懂行的新手,一步步走进这个专业领域的大门。特别是他对一些核心概念的阐释,总是能找到非常贴近生活的比喻,这使得那些抽象的技术名词一下子变得具体可感。我记得有一处讲到数据融合的重要性时,他用了城市规划中不同部门信息共享的例子,这个类比的巧妙之处在于,它不仅解释了技术原理,更让人理解了这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带来的巨大价值提升,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整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进行了一次精心策划的学术漫步,既有知识的深度,又不乏轻松愉快的节奏感。对于那些希望系统性学习遥感信息处理,但又害怕枯燥理论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个绝佳的起点。
评分从一个侧重于遥感数据应用的研究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其极强的“面向实践”的导向性。作者并没有将“任务”仅仅定义为一个宽泛的目标,而是将其细化分解为一系列可操作的技术步骤和评估标准。书中有一章专门探讨了如何根据用户的具体业务需求——例如农作物长势监测、城市热岛效应分析——来反向推导所需的数据源、处理流程以及最终的服务接口设计。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服务化”架构的部分,作者清晰地阐述了如何将复杂的遥感处理链条模块化,以便于快速响应不同用户的定制化需求,实现真正的“聚焦服务”。这不仅仅是技术讲解,更像是一份关于如何构建一个高效、可扩展的遥感信息服务平台的商业蓝图。它弥补了许多纯理论书籍在“工程落地”层面的缺失,为我们提供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路径参考。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视野极其开阔,它超越了单纯的遥感技术本身,将目光投向了数据科学、人工智能与遥感信息服务的交叉前沿。作者在论述传统算法的同时,总是不遗余力地引入最新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法,并且非常审慎地分析了这些新方法在处理大规模、多源异构遥感数据时的优势与局限。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对“可解释性AI”在遥感决策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这在很多同类书籍中是很少见的。作者指出,在关键领域的应用中,仅仅追求高精度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能够解释模型做出特定判断的物理或地理依据。这种对科学严谨性和应用伦理的关注,使得全书的立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仅掌握了技术工具,更重要的是树立了一种更加全面、负责任的科研和应用价值观。这本书无疑是当下这个快速迭代的遥感信息时代,一本难得的“定海神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