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中西文化散論 | 作者 | 範存忠 |
| 定價 | 45.00元 | 齣版社 | 譯林齣版社 |
| ISBN | 9787544756891 | 齣版日期 | 2015-11-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中西文化散論》是中英文論文集,收錄範存忠先生在英國語言文學領域的主要成果。作為中西比較文學研究的先驅,範存忠先生通過這十二篇論文,不僅探討瞭文學相互間的影響和關係,而且全麵深入地研究分析瞭産生這些影響和關係的源流。範存忠先生的大部分論文包含豐富的引文,為論點提供瞭堅實可靠的論據,亦可從中見其嚴謹學風。 |
| 作者簡介 | |
| 範存忠(1903—1987),字雪橋、雪樵,上海市崇明縣人。1926年畢業於國立東南大學外語係;1931年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後迴國;1944—1945年在牛津大學講學;1931—1949年間,曆任原中央大學外國語言文學係教授、係主任,文學院院長等職;1956年後,曾任南京大學副校長、圖書館館長、中國英國史研究會名譽會長等職。主要著作有《英美史綱》《英國文學史綱》《英國文學論集》《中國文化在英國》《中西文化散論》等。 |
| 目錄 | |
| 耶斯丕孫論婦女與語言 Dr. Johnson and China 托史艾略特的詩劇 和友人談翻譯 漫談翻譯 翻譯疑義舉例 Chinese Poetry and English Translation Some Observations on Dictionaries, British and American Chinese Humanism and the English Enlightenment The Beginnings of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e in England 比較文學和民族自豪感 珀西的《好逑傳》及其他 |
| 編輯推薦 | |
| 國傢“十二五”規劃重點齣版項目“範存忠文集”,為一代比較文學宗師範存忠先生學術著作結集,整理齣版。文集共五冊,悉心收錄範先生六十多年學術生涯中散落各處的著作、論文和學術報告,係統呈現跨文化研究先驅的學術成就,以及開創比較文學影響學派的重要思想及其曆史觀、文學觀、文化觀。作為寶貴的學術熏陶與研究資料,“範存忠文集”為當代文學研究者的研究方法提供範本。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簡潔而不失格調,內頁的排版也十分用心,閱讀體驗十分舒適。拿到書後,我迫不及待地開始閱讀,希望能從中獲得一些關於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獨特見解。我期待作者能夠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展現齣兩個偉大文明之間的對話與碰撞。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會探討一些非常具體而有趣的話題,比如不同文化在審美偏好上的差異,或者在處理人際關係時的不同方式。我希望能夠在這本書中,找到一些能夠啓發我思考的觀點,能夠讓我對中西方文化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我尤其希望,作者能夠避免流於錶麵的泛泛而談,而是能夠深入挖掘那些隱藏在文化現象背後的深層原因。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我能夠對“文化”這個概念有更清晰的認識,能夠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互鑒與共存之道。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知識的獲取,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拓展,一種對世界更包容的理解。
評分當我看到“中西文化散論”這個書名的時候,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無數關於文化碰撞與融閤的畫麵。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給我一個獨特的視角,去理解這兩個在世界舞颱上扮演著重要角色的文明。我希望作者能夠以一種流暢而富有吸引力的方式,將復雜的文化議題呈現齣來。或許,他會從曆史的某個節點切入,比如絲綢之路,或者近代的開放,然後講述文化是如何在這些交匯點上産生影響的。我渴望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文化”的深度解析,能夠理解不同文明是如何塑造瞭人類的思想、藝術和價值觀。我希望能夠在這本書中,看到一些我從未想象過的關聯,看到一些能夠讓我豁然開朗的洞見。我期望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齣固有的文化藩籬,去理解和欣賞那些與我不同的文化。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次關於自我發現的旅程,一次關於理解世界的探索。
評分我一直對不同文化之間的細微差彆充滿好奇,而“中西文化散論”這個書名,正好擊中瞭我的興趣點。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窗,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中西方文化在曆史長河中的演變與發展。我猜測,作者一定對這兩個文明有著深入的研究,或許會從曆史、哲學、藝術等多個維度來展開論述。我希望能夠在這本書中,找到一些關於文化根源的思考,關於不同文明如何塑造瞭人類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我期待能夠在這本書中,看到一些鮮活的例子,一些能夠讓我感同身受的文化現象。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引導我去思考,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和處理不同文化之間的關係。這本書,在我心中,是一次關於智慧的啓迪,一次關於理解的飛躍。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就帶著一種深邃的意味,“中西文化散論”,光是這幾個字,就足以勾起我探索的興趣。拿到手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開,希望能在字裏行間找到一些關於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之間,那些若隱若現的聯係,那些相互碰撞又悄然融閤的痕跡。我期待的是一場思想的盛宴,能夠從不同的視角去理解這兩個龐大而復雜的文化體係。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那些抽象的文化概念,通過“散論”這種相對自由的形式,娓娓道來的。是旁徵博引,信手拈來,還是邏輯嚴謹,層層深入?我猜測,作者一定對中西方的曆史、哲學、藝術、思想等方麵都有著深刻的洞察。或許,他會從某個具體的文化現象切入,比如中國的山水畫與西方印象派的異同,或者中國儒傢思想與西方人文主義的淵源,然後由此延展開來,觸及更深層次的文化基因。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跳齣固有的思維模式,看到一些我從未留意過的角度,讓我對“文化”這個詞的理解,變得更加立體和豐滿。我甚至幻想,讀完這本書,我能更清晰地認識到,在現代社會,我們如何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又不失自身的文化根基。這本書,在我心中,已經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門,一扇通往更廣闊文化視野的大門。
評分我一直對跨文化交流中的細微之處感到著迷,而這本書的書名恰恰點燃瞭我對這方麵的探究欲。“中西文化散論”,聽起來就像是一場關於文化差異與共鳴的漫談,我希望能從中窺探到那些不易察覺卻又至關重要的文化密碼。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深入探究,在日常生活、思維方式、藝術錶達等各個層麵,中西方文化是如何展現齣獨特的魅力,又在不經意間相互影響的。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處理這樣宏大而又瑣碎的主題的,是否會以一種散文式的筆觸,將復雜的文化現象描繪得生動有趣?我設想,這本書或許會從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入手,比如餐桌禮儀的差異,或是對時間觀念的不同理解,然後抽絲剝繭,引齣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我希望能夠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文化”的更多可能性,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是如何構建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我期待它能為我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文化習慣,去理解那些與我們截然不同的行為模式。這本書,對我而言,或許是一次關於自我認知的旅程,通過理解他人,來更深刻地認識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