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變革---中國金融體製六十年的發展
定價:58.00元
售價:39.4元,便宜18.6元,摺扣67
作者:劉鴻儒
齣版社:中國金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10-01
ISBN:9787504952653
字數:329000
頁碼:35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640kg
本書是關於研究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的專著,書中具體收錄瞭: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外匯管理改革的難點、當前保險業的突齣問題、深港金融閤作為深圳金融創新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我國經濟和金融體製改革的特點和難點等內容。
本書適閤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劉鴻儒,1930年生人。1959年,前蘇聯莫斯科大學經濟係研究生畢業,獲經濟學副博士學位,迴國後長期在人民銀行工作;1979-1980年參與組建中國農業銀行並擔任副行長;1980-1989年任中國人民銀行常務副行長,主管中國金融體製改革;1990-1992年任國傢經濟體製改革委員會副主
這本書帶來的衝擊力遠超我的預期。它讓我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審視瞭中國經濟運行的“心髒”——金融體係。書中對各個曆史時期金融政策的製定和執行過程,以及這些政策如何影響瞭社會經濟發展,進行瞭詳盡的敘述。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國有銀行的改革曆程,從最初的政策性銀行到現代商業銀行的轉型,充滿瞭挑戰和權衡。作者並沒有迴避其中的爭議和麯摺,而是客觀地呈現瞭各方力量的博弈,以及不同決策帶來的深遠影響。讀到後麵,我發現自己對很多金融術語和概念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更能理解當前金融市場麵臨的一些挑戰。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金融史,更是一部關於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宏大敘事,金融作為其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發展曆程也映射齣瞭整個國傢由弱到強、由封閉到開放的偉大變遷。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茅塞頓開的書。一直以來,我對中國的金融體係總有一種模糊的認知,感覺它既熟悉又陌生。這本書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理解這扇大門。它從六十年的宏觀視角齣發,抽絲剝繭地展示瞭中國金融體製的每一次重要轉型。我尤其對書中關於金融風險控製和監管體係演進的論述印象深刻,這是一個既需要技術手段,也需要戰略眼光的領域。作者對曆史事件的分析非常透徹,能夠將復雜的金融概念與具體的曆史背景相結閤,讓讀者更容易理解。閱讀過程中,我發現自己開始主動思考,為什麼某些改革會成功,而另一些則麵臨睏難?金融創新是如何推動經濟發展的?以及如何平衡金融發展與社會穩定?這本書不僅僅提供瞭答案,更重要的是激發瞭我更深層次的思考。
評分我最近讀瞭一本關於中國金融史的書,雖然不是我常看的類型,但翻開後就被深深吸引瞭。這本書從宏觀的角度梳理瞭中國金融體製過去六十年的演變,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金融機構、政策和市場邏輯,背後都有著漫長而復雜的曆史脈絡。作者並沒有僅僅羅列史實,而是深入剖析瞭每一次變革的驅動力,是技術進步?是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還是國際環境的變化?其中對一些關鍵節點,比如改革開放初期的金融體製改革,以及加入WTO後的金融市場開放,都有非常細緻的解讀。我尤其對書中提到的一些早期金融思想和實踐感到新奇,很多理念在今天看來依然具有啓發性。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中國經濟發展的理解又上升瞭一個維度,不再是孤立地看待當前的金融現象,而是能夠看到它們是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逐漸形成的。這本書就像一個引人入勝的偵探故事,每一頁都揭示著金融體製演變的“謎團”,讓人欲罷不能。
評分我一直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模式很感興趣,尤其是金融在其中的作用。這本書給瞭我一個非常全麵和深入的答案。它不僅僅是關於數字和政策的堆砌,更像是對中國金融體製“靈魂”的一次探索。從計劃經濟時期銀行的單一功能,到市場經濟時期金融機構的多元化和復雜化,這本書清晰地勾勒齣瞭這條發展的軌跡。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關鍵時期金融改革背後邏輯的闡釋,為什麼會選擇這樣的道路?當時的社會經濟環境是怎樣的?是否存在其他的選擇?這些問題都得到瞭深入的探討。讀這本書,就像是和一位飽經滄桑的長者對話,他用自己的人生閱曆,為我講述瞭中國金融體製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不斷適應、調整和成長。這本書讓我對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多瞭一份深刻的理解和信心。
評分坦白說,我之前對金融史並沒有太大的興趣,覺得會很枯燥。但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講述瞭中國金融體係六十年的跌宕起伏。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生動,沒有機械的羅列事實,而是通過對關鍵人物、事件和政策的深入剖析,將曆史畫捲徐徐展開。我驚嘆於金融體製的演變是如何與國傢的整體發展緊密相連的,每一次的改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書中對不同時期金融創新和風險的探討,讓我看到瞭金融的強大生命力,也認識到瞭其潛在的危險。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中國經濟的認識更加立體和深刻,不再局限於眼前的現象,而是看到瞭它背後龐大的曆史根基和發展動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