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国学漫步
定价:30.00元
售价:20.4元,便宜9.6元,折扣68
作者:刘明华,尹晓东,肖国胜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62167457
字数:
页码:21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国学漫步》隶属《含弘论丛》系列丛书,以“国学漫步”为主题,主要收录了西南大学各研究生导师及其研究生关于国学研究的新成果。内容主要涵盖古典文学、语言文字、古代文献、书法绘画等多方面的研究,旨在让更多的人关注国学、热爱国学、弘扬国学,共同探讨国学精粹、传承中华文明。
总序
国学热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必然(代序)
笔谈墨香
全球化时代国学与汉学和中国学进一步交融发展一一兼论吉德炜的甲骨学研究
归有光家族结社略论
“狂者”一一庄子与徐渭
明代祁彪佳结社研究
汤显祖结社雅集初探
李日华集会研究
上海与沈从文的文学理想
古文万象
2l世纪荀子“礼论”研究综述
浅论墨子的反文艺思想
浅论春秋时期的礼文化
解读庄子的死亡意识
国学精思
论陈子昂的政论文
《为吏之道》研究述评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一一对康有为《广艺舟双揖》中“尊碑五说”的几点反思
崔氏郡望及崔、卢、王、柳、薛、裴诸氏之关系初探
经典回眸
行走中的自由一一从存在主义角度切入解读《牡丹亭》
《论语》与《傅子》政治思想对比研究
颜之推人格美学研究一一以《颜氏家训》为中心
《续书断》与颜真卿书法史地位的确立
从墓志中看隋代宫人的几个问题
诗山词海
论叶嘉莹古典词体美学特质批评与新批评理论的契合性
浅谈传统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话语缺失与现代认同一一以龚自珍的三十三首情诗为例
浅论王安石集句诗成功的原因及其意义
论“音”意之辨
论“逆人平出”说
咬文嚼字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八)》通假字的语音现象分析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假借字的音近度研究
人称代词“伊”的流变探微
《敦煌悬泉汉简释粹》动词研究
浅析同源词语音关系的游离性
《说文解字》言、口、目部名词义项的增减情况一一取各部前120个词来说明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可以说是在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自由的文人情怀之间找到了一个奇妙的平衡点。作者在阐述那些复杂的传统文化概念时,逻辑链条清晰得令人赞叹,每一个论点都有清晰的史料支撑和严密的推导过程,绝非空中楼阁式的空泛议论。然而,一旦进入到对某个文化现象的深层解读或是个人感悟时,笔锋又变得如同散文一般流畅而富有诗意。那种穿插其中的典故引用,不是生硬的堆砌,而是恰到好处地为论述增添了色彩和深度,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此类深奥话题的读者,也能被这种文采所吸引,不至于在知识的海洋中迷失方向。这种亦庄亦谐的叙事节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愉悦度,让人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也能享受到文字本身的魅力,仿佛与一位博学多才、风趣幽默的智者对饮畅谈,实在是一次难得的智力享受。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硬壳的质感,摸上去沉甸甸的,透露出一种经过精心打磨的厚重感。扉页的排版非常讲究,字体选择兼具古典韵味与现代的清晰度,尤其是那种略带书法笔意的宋体,读起来让人心神宁静。封面上的设计元素,虽然我不太确定它具体象征着什么,但那种水墨晕染的留白处理,给人一种无限遐想的空间,仿佛一脚踏入了历史的长廊。装订工艺也看得出非常扎实,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担心内页松散。而且,这本书的纸张选择非常贴心,不是那种反光刺眼的亮白纸,而是略带米黄色的护眼纸,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的疲劳感明显减轻了不少。整体来看,这本书在物质层面上就给予了读者极高的尊重,让人一拿到手就感受到出版方对知识载体的重视,完全配得上它所承载的内容的价值感,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与知识载体完美结合的产物。
评分我尤其欣赏这本书在内容选择上的广度与深度。它没有局限于某一单一的朝代或某一种文学体裁,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读者在中华文明的版图上进行了一次全景式的漫游。从先秦诸子的思想脉络梳理,到魏晋风度的飘逸洒脱,再到唐诗宋词的巅峰气象,再到明清小说的世情百态,都有所涉猎。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总能从中挖掘出一些容易被主流解读所忽略的“边角料”信息,比如某些地域性的文化习俗对主流文化的反哺作用,或是那些长期被边缘化的思想流派的独特见解。这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策略,使得全书的知识结构异常丰满,让人在宏观把握历史脉络的同时,也能对那些鲜活的、具体的人文细节产生共鸣,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国学”这一宏大概念的理解边界。
评分阅读体验中,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方面是它对传统文化中“士人精神”的探讨。作者似乎不仅仅是在梳理历史遗迹,更是在试图重构一种失落的精神气质。他笔下的古代士大夫,并非只是庙堂之上的政治角色,更是充满矛盾、挣扎与坚持的鲜活个体。书中多次穿插了关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经典命题的现代性解读,探讨在当代社会压力与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如何重新激活这份沉淀已久的担当精神和审美情趣。这种超越了单纯知识传授的价值引导,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它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问题,促使读者进行自我审视和反思,让人读完后,不是知识的满足感,而是一种精神上的被涤荡和激励,仿佛重新找到了面对复杂世界的一种内在定力。
评分这本书的注释和引文处理方式,简直是为我这种“刨根问底型”读者量身定制的。很多学术著作为了追求篇幅的简洁会压缩或简化注释,导致读者在遇到生僻词汇或引用出处时,必须频繁地在书本与工具书之间来回切换,严重打断了阅读的沉浸感。然而,这本书的脚注做得极其详尽和精准,不仅标明了出处,对于一些关键的古籍原文,甚至还提供了简明的白话释义或背景补充。这些注释本身读起来也很有趣味性,并不枯燥,它们如同书本旁边的隐秘河流,默默地支撑着主干的内容。这使得即便是那些对经典文献不甚熟悉的读者,也能轻松地跟上作者的论述步伐,无需离开书本就能获得充分的知识支持,这种对读者友好度的极致追求,体现了作者和编者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匠人精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