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01 直立进化史:大家都能站起来 1
02 拯救寄生虫 12
03 杀婴的血腥真相 20
04 救命的蓝血 28
05 蚁巢不分上下级 37
06 zui危险的救命恩人 47
07 麻雀虽小,脑子俱全 50
08 侏罗纪公园 61
09 谢谢你,病毒! 66
10 植物不为人知的才能 73
11 植物的小暖炉 85
12 瓶中世界 91
13 植物会沟通,“说”得还不少 98
14 大脑的电超能力 102
15 金属乐使人平静 108
16 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 117
17 我们真的只用了10%的大脑吗? 125
18 嬉皮也暴力 132
19 恐惧也遗传 141
20 胚胎细胞侵占母亲大脑 145
21 被咬也会得ai症:zhi少一种ai症如此 153
22 几行代码重塑生命 161
23 从出生到死去,我们的身高一直在变! 163
24 封路治拥堵 170
25 π 是错的! 177
26 《 花花公子》杂志对计算机科学的启发 183
27 互联网才不是21世纪zui伟da的发明 186
28 逆流之电 194
29 恒星“适居带”之外的生命 204
30 (伪)后记:如何确立一种理论
参考文献 215
作者简介 233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宇宙中的奇异现象”的部分。作者用一种近乎讲故事的叙述方式,为我描绘了一幅幅令人瞠目结舌的宇宙图景。那些关于黑洞的奇妙理论,关于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未知探索,甚至是关于宇宙大爆炸之前是否存在“虚无”的哲学思考,都被作者用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在解释虫洞的形成和可能用途时,竟然穿插了一些科幻小说里的经典桥段,然后又冷静地分析这些科幻设定在科学上的可能性,这种跨界的融合,让原本抽象的科学概念变得鲜活起来。而且,作者在描述这些宇宙奇观的时候,并没有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上一些幽默的调侃,让我在惊叹之余,还能轻松地理解。这本书让我觉得,宇宙并非是冰冷而遥远的,它充满了无数的可能性和等待我们去发现的秘密,而我们作为渺小的人类,能够窥探到如此浩瀚的真相,本身就是一件极其令人兴奋的事情。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在叙述科学概念的时候,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类比,而且这些比喻都相当贴切,甚至可以说是惊艳。比如,在解释量子纠缠时,作者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数学公式,而是用了一系列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来比喻,让我这个原本对量子物理一窍不通的人,竟然能大致理解了那种“远距离的神秘联系”。书中对一些科学史上的“乌龙事件”的描写也格外生动有趣,像是那些曾经被奉为真理,后来却被推翻的理论,作者用一种非常幽默的口吻讲述了科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入误区,又如何最终找到真相的过程。这让我觉得科学的探索过程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充满了曲折、甚至有些滑稽的意外。更重要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科学的“不确定性”和“反常”之处,反而将其作为重点来探讨,这让我觉得非常耳目一新。很多科普读物往往倾向于呈现一个已经确定的、完美的科学图景,但这本书似乎更愿意展现科学的“未完成”和“正在进行时”,那种探索未知的勇气和精神,通过作者的笔触,显得格外有魅力。
评分我真心觉得,这本书的作者拥有一颗极其“反常”的心。他似乎对那些“理所当然”的事情不感兴趣,反而对那些“不合常理”的现象有着近乎痴迷的热情。这种热情,通过他的文字,也深深地感染了我。我曾经以为,科学就是严谨的逻辑和冰冷的公式,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科学背后那个充满好奇、探索和甚至是“冒险”的精神。作者在探讨一些“未解之谜”的时候,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鼓励读者自己去思考,去怀疑,去探索。他用一种非常开放的态度,让我们看到科学的边界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我们的认知不断拓展。这种激发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一本科普读物来说,尤为可贵。它不仅仅是在传递知识,更是在培养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个“怪咖”,开始对身边那些习以为常的事物,产生了一丝“反常”的审视,并且跃跃欲试地想去探寻它们背后隐藏的科学奥秘。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太吸引人了!深邃的宇宙背景,点缀着一些风格奇特的插画,像是实验室里的奇思妙想跳脱了出来,又带着点神秘的色彩。我拿到手的第一感觉就是,这绝对不是一本枯燥乏味的科学书。封面上“科学也反常”几个字,就像一个引人入胜的谜语,瞬间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想象着里面会讲述那些颠覆常识的科学发现,那些看起来匪夷所思却又被事实证明的理论。而且“科学咖啡馆怪谈”这个副标题,更是营造了一种轻松、甚至有点八卦的氛围,仿佛是在一个舒适的咖啡馆里,与有趣的人们围坐在一起,畅聊科学世界里那些令人咋舌的“怪事”。“幽默科普读物”和“自然百科全书”的定位,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预感这本书会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甚至带点调侃的语气,来讲解那些通常被认为高深莫测的科学知识。我希望它能像一位博学却又风趣的朋友,带我领略科学的奇妙之处,让我在捧腹大笑之余,也能收获满满的知识。这本书的外观,就像是向我发出的一份盛情邀请,邀请我进入一个充满惊喜的科学奇境。
评分这本书在介绍自然界中的一些“反常”现象时,也让我大开眼界。比如,关于那些能够忍受极端环境的生物,或者是一些看起来完全不符合进化逻辑的物种。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这些现象,而是深入探讨了它们背后可能存在的科学原理。我记得有一段关于“拟态”的描写,作者用一种近乎侦探小说的手法,分析了动物们为了生存而演化出的各种令人惊叹的伪装技巧,从色彩的模仿到形态的欺骗,无不体现着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创造力。而且,作者还巧妙地将这些自然界的“反常”与人类的科学研究联系起来,比如,一些生物的特殊能力是如何启发了人类在材料科学、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创新。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自然界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充满智慧的“实验室”,而科学家们,不过是在其中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并试图解开这些自然之谜的探索者。这本书让我对“自然百科全书”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堆砌,更是对自然界无穷魅力的深入挖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