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得到的化學:建構世界的美妙分子》
作者:葛雷 原文作者: Theodore Gray, Nick Mann
譯者:李祐慈 繪者:曼恩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8/05/24
語言:繁體中文 ISBN:4713510945391
叢書系列:科學天地 出版地:台灣
規格:平裝 / 240頁 / 25 x 2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化學百科圖鑑
一點就通的化學觀念,讓你自在運用化學
掌握分子知識,看透化學世界的運作!
★Amazon.com讀者五顆星推薦★
★比《看得見的化學》更精彩★
雖然物質世界裡的每一樣東西,基本組成成分都是元素,但元素要組成無窮盡的分子,才能豐富我們的世界,在《用得到的化學》中,葛雷走出週期表,不僅帶領我們看見分子,也讓我們看見日日所見的許多東西,原來是這些分子構成的。
《用得到的化學》裡介紹了有意思的一些分子,而且不用課本那套標準的陳述方式,例如書裡沒一章叫「酸和鹼」(這是化學課本一定有的章節),談到酸時,是告訴我們,日日所用的肥皂是由某種強鹼與某種弱酸反應而成的,並畫圖來讓我們一看就明白,為什麼肥皂可以帶走油膩,且用水一沖就乾乾淨淨。
所以事實上,這本書更像是每個孩子都該有的化學學習百科,裡頭吸引人的圖片很多,討人厭的廢話不多,講了許多一點就通的化學觀念,而且都非常意思。你會學到化學世界如何運作,然後,也對化學這個科目有點概念了。
強力推薦
我只能給這本書一個評語:太讚了 ── 奧利佛薩克斯(《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作者)
希望我女兒快快長大,讀了這本書,就會像媽媽一樣愛上化學了!──李祐慈(本書譯者,台師大化學系副教授)
比《看得見的化學》更精彩。── Gavin Scott(Amazon.com讀者)
課本如果寫成這樣,就都能看懂了!──Thomas Ray(Goodreads讀者)
這本書把科學展示得這麼高雅,就好像是珠寶型錄一樣,一拿起就捨不得放下。而且不管你幾歲,有沒有讀過化學,這都是你要讀的書。──海納曼(Jamie Hyneman),科普節目「流言終結者」(MythBusters)主持人
作者簡介
葛雷 Theodore Gray
知名科學軟體公司Wolfram Research Inc.的共同創辦人,參與創造世界上先進的科技軟體系統Mathematica以及WolframlAlpha(TM)。
著有《瘋狂科學:你能在家做的實驗,但別做》、《看得到的化學》。作者熱愛蒐集各種元素,為探索更深入的化學,寫了這本更精彩的《用得到的化學》
攝影者簡介
曼恩 Nick Mann
自由接案攝影師,他是世界上拍攝過化學元素與分子的人,為本書拍了五百張以上的照片。除此之外,他是非常傑出的風景、運動和事件攝影師。
譯者簡介
李祐慈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化學博士,現任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副教授。認為化學是貼近生活的科學,喜愛科學與人文交會的火花。本書是她的首本譯作。
目錄
用得到的化學
目錄
開場白
第1章 元素之屋
元素構成分子,分子構築世界
第2章 名字的力量
化合物的名字暗藏玄機
第3章 生與死
有機一定是生機嗎?
第4章 油與水
油水交溶可要靠一點化學力
第5章 礦物與植物
礦物油跟植物油,實際上大不同
第6章 岩石與礦石
有用的叫礦物,醜的叫岩石
第7章 繩子與纖維
繩子真的是由長長的分子構成的!
第8章 疼痛與愉悅
只有聰明分子可以減低疼痛,帶來愉悅
第9章 甜還要更甜
抗拒不了的甜甜好味道
第10章 天然與人造
分子就是分子,無論天然或人造都一樣
第11章 玫瑰與臭鼬
無論是香分子或臭分子,都一定是小分子
第12章 化合物的多彩世界
大自然有美麗的化合物調色盤
第13章 我恨那個分子
分子沒錯,錯誤在人
第14章 生命的裝置
生命分子可不是普通的分子
我是一个化学专业的学生,坦白说,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很多基础概念的理解都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然而,这本书提供的视角非常独特和宏大,它不是孤立地讲解某一个反应或元素,而是将它们置于一个更广阔的“建构世界”的框架下。它让我意识到,我们现在所依赖的一切便利和技术,都是建立在一系列精妙的分子组合和相互作用之上的。阅读的过程中,我经常会停下来思考,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塑料、药物甚至空气的成分,背后隐藏着如此复杂的化学故事。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它既能满足初学者的好奇心,也能给已经有一定基础的人带来全新的启发,特别是它对于化学在现代工业和社会发展中角色的阐述,非常有前瞻性和批判性。
评分我希望我的孩子将来能对科学产生兴趣,所以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入门读物。这本化学书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惊喜。它在保持科学严谨性的同时,做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趣味化”。书中的插图和图示设计得极其精美和清晰,很多复杂的结构图都变得直观易懂,即便是对化学一窍不通的人,也能通过视觉辅助快速抓住核心概念。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尺度”的把握,一会儿聚焦到原子核的微观世界,一会儿又跳跃到整个地球化学循环的宏大尺度。这种在不同层次间自由穿梭的能力,极大地拓展了读者的思维边界。对于希望培养孩子科学素养的家长来说,这无疑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家庭藏书。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因为封面设计得很有艺术感,本来没抱太大希望它能对我这个文科生有什么帮助。没想到,它竟然成为了我近期阅读体验最好的书之一。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洒脱,充满了哲学思辨的味道,而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科学报告。它巧妙地将化学比喻成一种“语言”,教我们如何解读物质世界写下的“文字”。我特别喜欢它讲述的那些“小故事”,比如某个元素的发现过程,或者某种物质意外产生带来的巨大影响。这些故事性极强的叙述,让我完全忘记了自己正在阅读一本涉及科学的书籍。它更像是一部关于“万物起源与演化”的史诗,读完之后,我对身边的一切都多了一层温柔且敬畏的理解。
评分这本化学科普书真的太对我胃口了!我一直觉得化学这门学科特别神秘,充满了各种抽象的公式和反应机理,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没有用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来吓唬读者,而是用非常生动有趣的例子,把化学这个“无聊”的学科变得活灵活现。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流畅,读起来就像是在听一位知识渊博的朋友在娓娓道来,而不是在啃一本教科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真的做到了“学以致用”,书中提到的每一个化学原理,似乎都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找到对应的影子,从我们吃的食物到穿的衣服,再到使用的各种高科技产品,背后都有化学的智慧在支撑。我甚至开始留意起家里的洗涤剂成分,试图去理解那些看似普通的物质是如何发生作用的。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激发了我们对这个物质世界更深层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可持续发展和新材料的课题,所以才找了这本书来看,希望能找到一些灵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介绍“是什么”的层面,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是这样”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它用化学的视角审视了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难题,并提出了基于分子层面的潜在解决方案。这本书的论证过程逻辑性极强,每一个结论都有扎实的化学基础支撑,但表达方式却非常平易近人,完全没有故作高深的感觉。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材料的未来”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知蓝图,它鼓励我们用创新的化学思维去应对未来的挑战,这本书的启发意义远超一本普通的科普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